浙江省宁波地区中考数学复习专题讲座二:新概念型问题(含答案)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90075224 上传时间:2024-02-19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8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宁波地区中考数学复习专题讲座二:新概念型问题(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浙江省宁波地区中考数学复习专题讲座二:新概念型问题(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浙江省宁波地区中考数学复习专题讲座二:新概念型问题(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浙江省宁波地区中考数学复习专题讲座二:新概念型问题(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浙江省宁波地区中考数学复习专题讲座二:新概念型问题(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江省宁波地区中考数学复习专题讲座二:新概念型问题(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宁波地区中考数学复习专题讲座二:新概念型问题(含答案)(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届数学中考复习资料中考数学专题讲座二:新概念型问题一、中考专题诠释所谓“新概念”型问题,主要是指在问题中概念了中学数学中没有学过的一些概念、新运算、新符号,要求学生读懂题意并结合已有知识、能力进行理解,根据新概念进行运算、推理、迁移的一种题型.“新概念”型问题成为近年来中考数学压轴题的新亮点.在复习中应重视学生应用新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二、解题策略和解法精讲“新概念型专题”关键要把握两点:一是掌握问题原型的特点及其问题解决的思想方法;二是根据问题情景的变化,通过认真思考,合理进行思想方法的迁移三、中考典例剖析考点一:规律题型中的新概念例1 (2012永州)我们把按照一定顺序排列的一列数

2、称为数列,如1,3,9,19,33,就是一个数列,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个数起,每一个数与它前一个数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就叫做等差数列,这个常数叫做这个等差数列的公差如2,4,6,8,10就是一个等差数列,它的公差为2如果一个数列的后一个数与前一个数的差组成的新数列是等差数列,则称这个数列为二阶等差数列例如数列1,3,9,19,33,它的后一个数与前一个数的差组成的新数列是2,6,10,14,这是一个公差为4的等差数列,所以,数列1,3,9,19,33,是一个二阶等差数列那么,请问二阶等差数列1,3,7,13,的第五个数应是 21思路分析:由于3-1=2,7-3=4,13-7=6,由此

3、得出相邻两数之差依次大2,故13的后一个数比13大8解答:解:由数字规律可知,第四个数13,设第五个数为x,则x-13=8,解得x=21,即第五个数为21,故答案为:21点评:本题考查了数字变化规律类问题关键是确定二阶等差数列的公差为2对应训练1(2012自贡)若x是不等于1的实数,我们把 称为x的差倒数,如2的差倒数是 =-1,-1的差倒数为 = ,现已知x1=- ,x2是x1的差倒数,x3是x2的差倒数,x4是x3的差倒数,依次类推,则x2012= 考点二:运算题型中的新概念例2 (2012菏泽)将4个数a,b,c,d排成2行、2列,两边各加一条竖直线记成,概念=ad-bc,上述记号就叫做

4、2阶行列式若=8,则x= 2思路分析:根据题中的新概念将所求的方程化为普通方程,整理后即可求出方程的解,即为x的值解:根据题意化简=8,得:(x+1)2-(1-x)2=8,整理得:x2+2x+1-(1-2x+x2)-8=0,即4x=8,解得:x=2故答案为:2点评:此题考查了整式的混合运算,属于新概念的题型,涉及的知识有:完全平方公式,去括号、合并同类项法则,根据题意将所求的方程化为普通方程是解本题的关键对应训练2(2012株洲)若(x1,y1)(x2,y2)=x1x2+y1y2,则(4,5)(6,8)= 考点三:探索题型中的新概念例3 (2012南京)如图,A、B是O上的两个定点,P是O上的

5、动点(P不与A、B重合)、我们称APB是O上关于点A、B的滑动角(1)已知APB是O上关于点A、B的滑动角,若AB是O的直径,则APB= ;若O的半径是1,AB=,求APB的度数;(2)已知O2是O1外一点,以O2为圆心作一个圆与O1相交于A、B两点,APB是O1上关于点A、B的滑动角,直线PA、PB分别交O2于M、N(点M与点A、点N与点B均不重合),连接AN,试探索APB与MAN、ANB之间的数量关系思路分析:(1)根据直径所对的圆周角等于90即可求解;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可得AOB=90,再分点P在优弧上;点P在劣弧上两种情况讨论求解;(2)根据点P在O1上的位置分为四种情况得到APB与

6、MAN、ANB之间的数量关系解:(1)若AB是O的直径,则APB=90如图,连接AB、OA、OB在AOB中,OA=OB=1AB=,OA2+OB2=AB2AOB=90当点P在优弧上时,AP1B=AOB=45;当点P在劣弧上时,AP2B=(360AOB)=1356分(2)根据点P在O1上的位置分为以下四种情况第一种情况:点P在O2外,且点A在点P与点M之间,点B在点P与点N之间,如图MAN=APB+ANB,APB=MANANB;第二种情况:点P在O2外,且点A在点P与点M之间,点N在点P与点B之间,如图MAN=APB+ANP=APB+(180ANB),APB=MAN+ANB180;第三种情况:点P

7、在O2外,且点M在点P与点A之间,点B在点P与点N之间,如图APB+ANB+MAN=180,APB=180MANANB,第四种情况:点P在O2内,如图,APB=MAN+ANB点评:综合考查了圆周角定理,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点与圆的位置关系,本题难度较大,注意分类思想的运用对应训练3(2012陕西)如果一条抛物线y=ax2+bx+c(a0)与x轴有两个交点,那么以该抛物线的顶点和这两个交点为顶点的三角形称为这条抛物线的“抛物线三角形”(1)“抛物线三角形”一定是 等腰三角形;(2)若抛物线y=-x2+bx(b0)的“抛物线三角形”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求b的值;(3)如图,OAB是抛物线y=-x2+b

8、x(b0)的“抛物线三角形”,是否存在以原点O为对称中心的矩形ABCD?若存在,求出过O、C、D三点的抛物线的表达式;若不存在,说明理由考点四:开放题型中的新概念例4 (2012北京)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对于任意两点P1(x1,y1)与P2(x2,y2)的“非常距离”,给出如下概念:若|x1-x2|y1-y2|,则点P1与点P2的“非常距离”为|x1-x2|;若|x1-x2|y1-y2|,则点P1与点P2的“非常距离”为|y1-y2|例如:点P1(1,2),点P2(3,5),因为|1-3|2-5|,所以点P1与点P2的“非常距离”为|2-5|=3,也就是图1中线段P1Q与线段P2Q长度的

9、较大值(点Q为垂直于y轴的直线P1Q与垂直于x轴的直线P2Q交点)(1)已知点A(-,0),B为y轴上的一个动点,若点A与点B的“非常距离”为2,写出一个满足条件的点B的坐标;直接写出点A与点B的“非常距离”的最小值;(2)已知C是直线y=x+3上的一个动点,如图2,点D的坐标是(0,1),求点C与点D的“非常距离”的最小值及相应的点C的坐标;如图3,E是以原点O为圆心,1为半径的圆上的一个动点,求点C与点E的“非常距离”的最小值及相应的点E与点C的坐标思路分析:(1)根据点B位于y轴上,可以设点B的坐标为(0,y)由“非常距离”的概念可以确定|0-y|=2,据此可以求得y的值;设点B的坐标为

10、(0,y)因为|- -0|0-y|,所以点A与点B的“非常距离”最小值为|- -0|= ;(2)设点C的坐标为(x0,x0+3)根据材料“若|x1-x2|y1-y2|,则点P1与点P2的“非常距离”为|x1-x2|”知,C、D两点的“非常距离”的最小值为-x0= x0+2,据此可以求得点C的坐标;当点E在过原点且与直线y= x+3垂直的直线上时,点C与点E的“非常距离”最小,即E(- , )解答思路同上解:(1)B为y轴上的一个动点,设点B的坐标为(0,y)|-0|=2,|0-y|=2,解得,y=2或y=-2;点B的坐标是(0,2)或(0,-2);点A与点B的“非常距离”的最小值为;(2)C是

11、直线y=x+3上的一个动点,设点C的坐标为(x0,x0+3),-x0=x0+2,此时,x0=-,点C与点D的“非常距离”的最小值为:,此时C(-,);E(-,)-x0=x0+3-,解得,x0=-,则点C的坐标为(-,),最小值为1点评: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综合题对于信息给予题,一定要弄清楚题干中的已知条件本题中的“非常距离”的概念是正确解题的关键对应训练4(2012台州)请你规定一种适合任意非零实数a,b的新运算“ab”,使得下列算式成立:12=21=3,(-3)(-4)=(-4)(-3)=- ,(-3)5=5(-3)=- ,你规定的新运算ab= (用a,b的一个代数式表示)考点五:阅读材料题型

12、中的新概念例5 (2012常州)平面上有两条直线AB、CD相交于点O,且BOD=150(如图),现按如下要求规定此平面上点的“距离坐标”:(1)点O的“距离坐标”为(0,0);(2)在直线CD上,且到直线AB的距离为p(p0)的点的“距离坐标”为(p,0);在直线AB上,且到直线CD的距离为q(q0)的点的“距离坐标”为(0,q);(3)到直线AB、CD的距离分别为p,q(p0,q0)的点的“距离坐标”为(p,q)设M为此平面上的点,其“距离坐标”为(m,n),根据上述对点的“距离坐标”的规定,解决下列问题:(1)画出图形(保留画图痕迹):满足m=1,且n=0的点M的集合;满足m=n的点M的集

13、合;(2)若点M在过点O且与直线CD垂直的直线l上,求m与n所满足的关系式(说明:图中OI长为一个单位长)思路分析:(1)以O为圆心,以2为半径作圆,交CD于两点,则此两点为所求;分别作BOC和BOD的角平分线并且反向延长,即可求出答案;(2)过M作MNAB于N,根据已知得出OM=n,MN=m,求出NOM=60,根据锐角三角函数得出sin60=,求出即可解:(1)如图所示:点M1和M2为所求;如图所示:直线MN和直线EF(O除外)为所求;(2)如图:过M作MNAB于N,M的“距离坐标”为(m,n),OM=n,MN=m,BOD=150,直线lCD,MON=150-90=60,在RtMON中,si

14、n60=,即m与n所满足的关系式是:m=n点评:本题考查了锐角三角函数值,角平分线性质,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的应用,主要考查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计算能力,注意: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对应训练5(2012钦州)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对于平面内任意一点(x,y),若规定以下两种变换:f(x,y)=(y,x)如f(2,3)=(3,2);g(x,y)=(-x,-y),如g(2,3)=(-2,-3)按照以上变换有:f(g(2,3)=f(-2,-3)=(-3,-2),那么g(f(-6,7)等于()A(7,6)B(7,-6)C(-7,6)D(-7,-6)四、中考真题演练一、选择题1(2012六盘水)概念:f(a,b)=(b,a),g(m,n)=(-m,-n)例如f(2,3)=(3,2),g(-1,-4)=(1,4)则gf(-5,6)等于()A(-6,5)B(-5,-6)C(6,-5)D(-5,6)2 (2012湘潭)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