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蔬贮运病害05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90071324 上传时间:2022-07-22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6.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果蔬贮运病害05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果蔬贮运病害05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果蔬贮运病害05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果蔬贮运病害05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果蔬贮运病害05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果蔬贮运病害05》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果蔬贮运病害05(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香蕉病害及防腐Overview:香蕉原产于东南亚,十五世纪传到南美洲,现已成为国际性果品。全球种植面积约7000万亩,亩产900 公斤,年产4000万吨。就水果而言,种植面积经次于葡萄、柑橙,居第三位。国际贸易金额居全球第三, 贸易量居第一。:我国有2000多年种植历史,广东、广西、台湾、福建、云南、贵州、西藏等都有种植。但广东省占60% 以上,是全国香蕉、大蕉主产区。 1998年广东香蕉栽培面积119万亩,产量164万吨,每年产量居全国之冠, 主产于珠江三角洲和潮州、汕头、高州、廉江等地,珠江三角洲中以东莞、顺德、佛山、中山、新会、番 禺、广州最多,汕头、潮州也有不少,香蕉栽培面积最大,大蕉

2、次之,粉蕉第三。:品种A多年生草本果树,属芭蕉科(Musaceae)0现在倾向于使用属名:Musa spp.,也有写成:香蕉Musa acuminatum (AAA)、大蕉Musa sp.(ABB)、粉蕉Musa sp.(AAB)。广东现香蕉多用Musa nana,大蕉多 用 Musa sopientum,粉蕉 Musa sp.。A全世界约有15 0多个品种,我国使用的约有40多个。主要问题由于引种盲目,育种技术落后,因而品 种陈旧,竞争力差。因而出口锐减,并大量进口。A广东香蕉品种较复杂,20世纪80年代初引进威廉斯(耐瘠耐寒),低温期花蕾易抽出,果穗大而整齐, 但不抗病;90年代又引入中度

3、矮秆品种,各类性状的表现也正在不断考验中。A目前香蕉苗已普遍用试管组培苗。绝大多数地区采取春植,只有很少地区采取秋植。:香蕉病害A 病害与国外有很大不同。A巴拿马枯萎病在国外只危害香蕉且十分严重,但在我国则主要危害粉蕉,近些年局部地区的大蕉和 香蕉已开始发病,应引起充分重视。镰刀菌枯萎病为害性很大, 1996年番禺的香蕉发生此病,至1998 年,扩展明显,先在巴西品种上发生。广东2号品种现也发生不少。A南美洲细菌性表青枯病发生十分严重,但在中国尚未见报道,尤其是广东省植物的细菌青枯病 Burkholderia solanacearum逞凶之地,寄主很多,但从未在广东香蕉产区发现。A叶斑病类在国

4、外有(yellow sigatoka、black sigatoka),在国内black sigatoka虽已有发生,但不如国外严 重。A冠腐病在国外相当严重,病原也相当复杂,有十多种;在国内却并不太严重,一般只发生在北运香 蕉上,且主要的病原菌为镰刀菌。:叶斑病问题A香蕉叶斑病的种类很多,以Cordana musae、Pseudocercospora musicola与Curvularia lunata 常见,病斑虽各有特症,但在田间不易区别。此外还有Pseudocercospora/i/iensis引起的黑斑病,其为害不如 国外的重,但比黄斑病(P. musicola)为害大。A叶斑病发生多

5、时造成叶片枯死,即使不完全枯死,也使植物生长衰弱,影响第二年的开花结果及采 后病害的严重程度,并导致采后果实耐贮性降低。A目前国内发生严重,但对防治却并不重视。较好的药剂是敌力脱、富力库、应得等。:非侵染性病害A近十年来,广东香蕉生产上为害最大的灾害来说,首先是寒害。1992-1994年连续三年冬季遭遇5C以下的低温;1993-1994两年还加春寒,夜间温度低于1113C,香蕉、粉蕉差不多全部冻死,大蕉稍好一些, 但也受害严重;1995年再遭遇春寒,又使大量香蕉死亡。1986年夏东莞蕉农采用加冰车北运香蕉,由于温度低于10C,香蕉全部冻坏,变黑腐烂。A台风危害,造成大量蕉株倒折,损失惨重,在1

6、9791988年10年中,热带风暴在广东沿岸登陆肆虐的 年均5.5次, 1985年多达9次。 1999年9月强热带风暴9910号(台风“约克”),自珠海市唐家镇登陆,使珠 江三角洲的香蕉大片折断,损失了 1/31/2。因此,防寒和防风措施很值得多加研究。A此外还有烟害和氟害。*病毒病A花叶心腐病(黄瓜花叶病毒CMV)和束顶病(香蕉束顶病毒BBTV),前者由桃蚜和棉蚜传播,后者由蕉 黑蚜传播,特别是前者传染非常快,组培苗种植后34个月,发病率可高达50%以上,后者传染速度稍 慢。A植株感染任何一种病毒后,都不抽蕾或抽蕾而不结实。所以发病率就相当于损失率。它们虽然不是 普遍发生,但为害性比真菌病害

7、更大。:线虫病A香蕉根部线虫颇多,先后报道了香蕉肾状线虫(Ro如reniformis)根结线虫(MeZOiogyne spp.)、 根腐线虫(乃诚yZenc%“s spp.)与螺旋线虫(Helicotylenchus spp.),前者在广东东莞、高州发生普遍,有些 地方密度很大。A香蕉和大蕉上还发现根结线虫中的南方根结线虫(M. incognita)和爪哇根结线虫(M. javanica)、双角 螺旋线虫(H. digonicus) o:采后防治A主要针对炭疽病和冠腐病。但两者互为矛盾,是生产中的难点。由于国内品种不抗炭疽病,目前一 般都以炭疽病为主要防治对象。较好的药剂有多菌灵,特克多,施保

8、克等。A注重田间防治。A采收时期重要。:贮藏特性及防腐要求A香蕉是典型的呼吸高峰型果实。呼吸高峰出现之前,果实本身乙烯释放量急剧增加,随之出现呼吸 高峰。随着呼吸高峰的出现,果皮变黄,果实变软、变甜、涩味消失,并散发出诱人的香味。然后果 皮出现一些褐色小斑点,俗称“梅花点香蕉”或“芝麻点香蕉”,这时果实风味最浓,属最佳食用期。梅 花点的出现是果实进一步衰老的标志,再发展下去,果柄极易断裂,蕉梳稍振即落,俗称“放鞭炮”, 在夏季成熟者尤为严重,果肉则迅速退糖软腐以至不能食用。香蕉的呼吸高峰一旦到来,其贮藏寿命 便宣告结束。A香蕉对乙烯非常敏感。只要贮藏环境存在极微量的乙烯(浓度为10-710-6

9、),就足以启动香蕉的后熟作 用,引发呼吸高峰。因此,抑制或排除乙烯,延缓呼吸高峰的到来就成为香蕉保鲜的关键。A在密封包装中,容易积累二氧化碳,造成香蕉中毒,果皮变褐,甚至不能后熟,因此,在贮运中有 时还要采用二氧化碳脱除剂。A采收期或果实饱满度是影响香蕉耐藏性的重要因素。饱满度标志着香蕉的生长发育程度,香蕉本身 的乙烯释放量是随着果实的生长而增加的,逐渐达到自我催熟的浓度。也就是说,香蕉的饱满度越高, 释放的乙烯量也越多,也就越快出现呼吸高峰以致后熟变黄。A影响香蕉耐藏性的其它因素。香蕉的品种不同,其耐藏性也不同。如广东的高把蕉比矮把蕉耐藏。不同季节生产的香蕉其耐藏性也不同,冬蕉比夏蕉耐藏。从

10、种植条件来看,高坡地香蕉比平原水田区的香蕉耐藏,蕉基生长的蕉比蕉园的蕉耐藏,多施钾 肥的香蕉比单施氮肥的香蕉耐藏。受到机械损伤的香蕉,会产生伤乙烯和伤呼吸,从而促进呼吸高峰的提早到来,果实则过早后熟 变黄。另外,病菌也易从伤口入侵。Banana Anthracnose:炭疽病是香蕉产区的常发病,所谓梅花点的香蕉,其实并非品种特性,乃炭疽病的一种症状。此病始于 蕉园,但以贮运期为害最烈,一旦出现炭疽病斑,腐烂迅速,往往造成很大损失,是香蕉贮运过程中的首 要病害。主要危害黄熟期果实。:症状A可引起叶斑、枯梢、茎腐、冠腐、柄腐、果腐。不同品种、不同侵染期果腐的症状有很大差异。最 主要的是成熟和近成熟

11、果被害。A在成熟果上,初为近圆形的暗褐色斑点,迅速发展为全部暗色、褐黑色下陷的斑块。天气潮湿时, 生出许多橙红色的粘质粒,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盘和分生孢子。有些品种只发生油浸状斑点;有的品 种,病斑细小,但数量较多,呈梅花点状;有的品种则病斑呈梭形,中央开裂。A般香蕉炭疽病极少危害未成熟的青蕉,即使发生也很轻。但广东省一个较受欢迎的品种“中巴”明 显地在青蕉上发生炭疽斑,且迅速扩大,扩展到果肉,值得注意。A叶片被害,病斑初不明显,后期呈不规则长条形,中央灰色,上生许多小黑点。在广东,一般后期 (10月)才大量发生。A茎被害,顶端发黑,严重者茎腐,进而危害蕉冠组织并延及梳冠,严重时造成冠腐。A若开

12、花不久被病菌侵入,指果端部变黑腐烂,俗称“烟头病”。 病原菌A香蕉刺盘孢Colletotrichum musae为半知菌亚门腔孢纲真菌,Gloeosporium musarum为异名。有性态 未发现。A在PDA上,气生菌丝茂盛,白色,老熟后呈灰色至暗灰色,无刚毛,不形成菌核。顶生分生孢子; 分生孢子单胞,近圆筒形,直,末端稍窄,无色,潮湿条件下聚生在一起时呈粉红色,附着胞不规则形,暗褐色。A病菌在体外,生长最适温2535C,在体内可忍受45C咼温,50C下还可存活20天。A只侵害芭蕉属,以香蕉受害最重,大蕉次之,龙牙蕉很少被害。A侵入后,可产生乙烯加速香蕉果实成熟。有的菌系不呈被抑侵染,侵入后

13、很快产生病斑。A关于香蕉炭疽病的病原菌,有报道可自病蕉上分离得通常危害柑桔、荔枝、芒果、苹果、桃等许多 水果的围小丛壳(GZb加的eZZacisgMZoto)。实际上,后者确切的作用迄今仍不清楚。一般说来,后者不侵 染香蕉。:发病规律A初侵染源:带病的蕉树。A病斑上的分生孢子由风雨或昆虫等传播,侵入后,最易在幼嫩组织上先发病。果实上,通常呈被抑 侵染,病菌在表皮下休眠,直到果实开始成熟才表现。A再侵染多。:影响因素A在果上发展的最适温度为32C。广东夏、秋蕉贮运期处于高温多湿的气候条件下,发病较多,冬季 低温干燥,病害较少。A果实成熟程度不同感病不同。通常青蕉常不发病。A含糖及含氮量均低而维生

14、素C含量高的品种,较抗病。A损伤极易诱发香蕉的后熟过程,使病害加重。 防治措施:田间防治是关键。A清洁蕉园,集中病枯叶烧毁,增施肥料,加强树势。A适时采收。采收应择晴天,成熟度达7080%为宜,过青果实尚未饱满,过熟容易损伤并感病。A采收时小心避免擦伤,装入薄膜袋内贮藏并装箱运输能减少损伤。A药剂防治。田间从抽蕾开花期起,喷施4次50%多菌灵1000ppm+农用高脂膜20%的混合剂,每次间隔 10天,只喷果穗不喷叶片。A采后以特克多或抑霉唑1000ppm浸果,效果较好。A处理后,在密封薄膜袋内加高锰酸钾固体保鲜剂,可有效地吸附乙烯和CO2,使乙烯氧化分解,从而 推迟香蕉黄熟,抑制炭疽病发生。A

15、运输过程中避免与芒果、甜瓜等果蔬混存,因为后者易产生乙烯。Banana Crown Rot 镰刀菌引起的香蕉冠腐病主要是采后病害,其重要性仅次于炭疽病。以采后薄膜袋包装的发病最为严重。 香蕉北运也常发生,蕉农称“白霉病”。广东香蕉贮运期间发生的冠腐大多由镰刀菌所致。主要出现在青果 期,与炭疽病正好相反。 症状A采后的香蕉密封包装,在2530C下贮藏710天,蕉梳切口处出现白色棉絮状菌丝,含大量大、小分 生孢子,造成轴腐,进而向果柄扩展,暗褐色,前缘水渍状,指果脱落;2025天后果身发病,果皮爆 裂,覆盖许多白色菌丝体及分生孢子,蕉肉僵死,不易催熟转黄。青果外软而中央胎座硬,食之有淀 粉味感,一旦发病,扩展极为迅速。 病原菌A香蕉冠腐病病原菌极为复杂,国外已记载的至少有10多种,其主次在各国不尽相同。我国在冠腐病 蕉上也常发现炭疽病菌、焦腐病菌、球黑孢霉及轮枝菌,但广东香蕉贮运期间发生的冠腐大多由镰刀 菌所致。A在广东,至少包括下述4种镰刀菌:半裸镰抱加皿 血加饥纽加)、串珠镰抱(F. monilforme)、 亚粘团串珠镰抱(F. moniliforme var. subglutinans)和双胞镰抱霉(F. dimerum),其中以半裸镰抱的致 病性最强,但频率以串珠镰抱与亚粘团串珠镰抱最高。 发病规律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