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生育政策调整对人口数量、结构及其影响的研究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90070605 上传时间:2023-01-10 格式:DOC 页数:32 大小:65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计划生育政策调整对人口数量、结构及其影响的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计划生育政策调整对人口数量、结构及其影响的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计划生育政策调整对人口数量、结构及其影响的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计划生育政策调整对人口数量、结构及其影响的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计划生育政策调整对人口数量、结构及其影响的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计划生育政策调整对人口数量、结构及其影响的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计划生育政策调整对人口数量、结构及其影响的研究(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山东建筑大学材料学院筹划生育政策调节对人口数量、构造及其影响的研究一、问题重述自1978年以来,国内鼓励晚婚晚育,倡导一对夫妻生育一种孩子。该政策实行0近年来,有效地控制了国内人口的过快增长,对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做出了积极的奉献。但是,在经历了迅速从高生育率到低生育率的转变之后,国内人口的重要矛盾已经不再是增长过快,而是人口红利消失、临近超低生育率水平、人口老龄化、出生性别比失调等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如何调节生育政策成为目前讨论的焦点。人口问题始终是国家的主线问题,影响着国家发展的各个方面,因此使得人口问题得到妥善的解决,是国家全面发展的前提。为充足解决筹划生育以来产生的人口问题,今

2、年以来许多省、市、自治区相继出台了具体的政策。政策出台前后各方面人士对开放“单独二孩”的效应有过大量的研究和评论。二、问题分析对于开放二胎会对国内导致什么影响,我们通过逆向思维,假设如果二胎政策没有开放会浮现什么状况,来与模拟二胎开放后的政策成果进行对比,从而得出结论。 通过建立动态差分方程模型预测老龄化的人口数、劳动人口数以及总人口数。根据预测的数据画出老龄化限度的趋势图和人口红利的趋势图,最后通过度析老龄化限度、生育率高下、出生性别比例和人口红利变化假设二胎政策开放,预测生育率、出生性别比、人口抚养比、老年人口抚养比和青壮年、少年及老年系数等数值并分析变化趋势,根据这几种变化趋势分析对国内

3、人口构造的影响限度,从而对二胎政策进行评估。由于出生性别比受经济、社会、政策多种因素的影响,用有规律的定量分析并不能预测完全,因此我们用灰色GM(,1)模型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措施进行分析。对于生育率,根据-各年龄阶段生育率数据绘制图图1:各年龄阶段生育率从图中可以看出生育模式符合偏正态分布,在概率分布中属于偏正态分布的有对数正态分布、韦伯分布、泊松分布等。这里我们选择对数正态分布和韦伯分布进行数据拟合,比较两者的拟合精度,选择最优的模型预测生育率。对于人口抚养比、老年人口抚养比和青壮年、少年、老年系数我们用第一问建立的差分方程模型进行预测。三、问题假设1、在预测人口模型中,假设不考虑与境外的迁

4、入迁出问题2、假设在预测的过程中不发生人数骤减的状况、假设生育率、死亡率和男女性别比例不随人口流动而变化4、假设查得的数据真实有效四.名词解释及符号阐明人口红利:是指一种国家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大,抚养率比较低,为经济发展发明了有利的人口条件,整个国家的经济成高储蓄、高投资和高增长的局面【1】。生育率:指不同步期,不同地区妇女或育龄妇女的实际生育水平或生育子女的数量【2】。人口抚养比:人口抚养比是指总人口中非劳动年龄人数与劳动年龄人数之比,以百分数表达【3】。-生育率-死亡率-生存率-总和生育率五、模型建立及求解5.影响因素的分析49年建国初期,由于社会稳定,卫生条件改善,生活水平提高

5、,以及长期缺少对人口增长的合适控制,国内成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于是1978年国内把将筹划生育作为一项基本国策。20近年来在较好的控制了人口增长的同步,也同样产生了令人堪忧的问题:临近超低生育率水平、人口老龄化、出生性别比失调、人口红利消失。基于预测模型的基本上,对这几方面进行分析:5.1.1生育率水平0世纪70年代初,中国政府开始大力履行筹划生育,导致了国内迅速从高生育率到低生育率的转变。下图则为几年内的生育率变化:图2:1983生育率变化折线图根据上图可以发现国内在实行筹划生育政策以来,生育率处在下降趋势,生育率几乎始终处在低生育率2.14如下的水平,特别是近几年生育率更是低于超低生育率

6、水平1.5。然而超低生育率水平加快了国内老龄化的进程,对社会将会有极大的损害,不利于社会的发展。.1.出生性别比例在筹划生育中的严格控制人口数量的前提下,性别选择成为人们退而求另一方面的选择,最后导致出生人口性别比例被“人为性”破坏失调。下图为自199年至的性别比例趋势折线图,通过折线图来具体阐明国内性别比例问题。图3:180-性别比例折线图由图可知:查阅资料得知正常性别比例在10:100左右。自1978年以来,随着以控制出生人口数量为重要内容的生育政策在全国范畴内实行后,国内出生人口性别比例明显升高。195年以来除了个别年份以外,出生人口性别比均超过了112,明显的偏离了正常的性别比值,且从

7、总的趋势上看男女性别比值仍呈增长趋势。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带来的婚姻挤压、性别透支和人口构造失衡等严重社会问题,给人口安全、社会稳定带来巨大隐患,影响中国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甚至影响民族的繁华和社会的长治久安。5人口红利中国经济“增长奇迹”源于多种因素,“人口红利”是其中最重要的因素【】。中国处在人口红利期时,经济获得了巨大的进步。所谓的人口红利期是指生育率迅速下降,少儿抚养比例下降,总人口中适龄劳动人口比重上升,而老年人口比例达到较高水平之前形成的一种劳动力资源相对丰富的时期。但是中国人口红利究竟能持续多久或者与否已经消失,根据人口红利的定义,我们就通过用劳动人口占总

8、人口比例的变化表达人口红利的变化,拟定人口红利的变化趋势。根据上述数据可得到如下劳动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年度变化的折线图:图4:劳动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年度变化折线图根据上图可知国内的人口红利大体始终处在增长趋势,但是在浮现了一种拐点,所觉得理解释这个问题,我们建立差分方程模型来预测接下来几十年劳动人口占总人口比例的变化趋势,进而较精确的阐明人口红利在目前及将来的发展趋势。(1) 差分方程模型一方面先建立差分方程模型,然后得出各年龄阶段人口的增长状况,最后求出每年年龄段在155岁的人口数与总的人口数,算出两者的比值,通过比值画出人口红利的变化曲线图,根据图像进行分析。将人群按年龄大小等间隔地提成n个年

9、龄组,例如每0岁或每5岁为1个年龄组。与年龄的离散化相相应,时间也离散为时段,并且时段的间隔与年龄区间大小相等,即以或5年为个阶段。人口是通过女性个体的生育而增长的,因此用女性数量的变化为研究对象比较以便,下面提到的人口数量均指其中的女性。记时段第年龄组的人群数量,第年龄组的生育率为,第年龄组的死亡率为,生存率为,我们假设和不随时段变化,在稳定的环境下这个假设是合理的。的变化规律由如下的基本领实得到:时段第一年龄组人口数量是时段各年龄组生育数量之和,即 (4)时段第年龄组的人口数量是时段第年龄组生存下来的数量,即 (5)计时段种群按年龄组的分布变量为: ()由生育率和生存率构成的矩阵 ()则(

10、4)、(5)可表为 (8)当矩阵L和按年龄组的初始分布向量已知时,可以预测任意时段人群按年龄组的分布为 ()(2)模型验证由上式()可知只要懂得=1时的人口数据就能依次得到后来每年各个年龄段的人口数据,这样进而可以预测年龄在5-5岁的劳动人口数量,我们将年龄分为4组,将全国人口分为0-14、-49、-9、090四个年龄阶段,此时有根据中国记录年鉴查得-的数据出生率及死亡率,通过死亡率求得生存率。表1:-出生率和生存率数据年份1.431.338.2861.2411.21.2612.1.012.93.559.579.4.0093.5893.9.993.072.94这样我们就可以通过的数据得到1-9

11、岁预测数据以及通过数据的拟合得到的图(单位:万)表2:-的劳动人口真实值与预测值及平均相对误差年份平均误差真实数据38017652413515531571716013640.09预测数据1872141495611571587116966695由上表通过计算懂得平均相对误差为0.159,阐明该模型起到了较好的效果,符合人口发展规律,因此我们用该模型预测各年龄段的人口数量,从而得出15-5岁劳动人口数,以及总人口人数,算出比值即得到每年的人口红利数据,画图分析人口红利趋势。有关运算过程借助MLAB实现,如下图即为预测的将来人口红利变化趋势图。图:预测的人口红利变化趋势图根据预测出的人口红利趋势图可

12、知:人口红利在-呈增长趋势,在左右达到顶峰,在之后,如果不采用任何措施国内人口红利将呈现急剧下降的趋势,将不利于经济的发展,对国内经济带来巨大的损失。51.4老龄化问题老龄社会是指老年人口占总数人口达到或超过一定的比例的人口构造模型。按照联合国的老式原则是一种地区岁以上老人达到总人口的1,新原则是6岁以上老人达到总人口的7【3】。那国内现今的状况如何,老龄化限度如何,我们用近几年65岁以上老年人占总人数的比例来阐明。表3:-国内65岁以上老年人占总人口的比例年份比例7.17.7.57.6777.8.8.38.8.99.1由表中数据可知:国内6岁以上老人达到总人口的比例已经达到7,并始终呈现增长

13、趋势。并且到比例已经高达.,超过原则21个百分点,阐明国内已经在达到了老龄社会,并且老龄化限度还会继续加大。为了更加明确的阐明问题,我们预测接下来的岁以上老年人占总人口的比例,用以阐明国内老龄化限度的变化趋势。根据建立的动态差分方程模型,可预测数老年人的人口数,然后根据预测出的老年人口数,画出老龄化趋势图,进行分析。图6:04年老龄化趋势图根据图像或者函数体现式可知:国内人口老龄化呈递增趋势。并预测出到2030年国内老龄化已经超过20,并将始终增长下去,因此国内到后将成为高度老龄化国家。导致上述因素可分为两方面:1、人口生育率急剧和大幅度下降2、死亡率的下降和寿命的延长。第一方面与国内筹划生育

14、政策有关,第二个方面得益于经济社会的发展、疾病的控制、卫生条件和生活质量的迅速提高。人口高度老龄化使国内的养老承当迅速增长,国内对离退休职工支出额增长即抚养老人费用增多,将会导致社会总储蓄减少,进而使社会总投资下降,最后影响经济的持续增长。5.结论通过对人口红利、人口老龄化、生育率和出生性别比例的分析,我们得出人口红利在将会下降,人口老龄化限度继续加重,生育率持续减少,出生性别比例不平衡限度继续加深,这种变化趋势最后会影响国内经济的发展。因此国内的生育政策急需调节,也就是说目前很有必要开放二胎政策。53基于灰色G(,)模型的出生性别比从图中可以看出,出生性别比的变化趋势没有什么具体的规律可循,呈现一定的小范畴波动,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