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因“初步”而“肤浅”——“认识小数”翦测、教学设计与思考[1]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90067508 上传时间:2023-01-1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不因“初步”而“肤浅”——“认识小数”翦测、教学设计与思考[1]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不因“初步”而“肤浅”——“认识小数”翦测、教学设计与思考[1]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不因“初步”而“肤浅”——“认识小数”翦测、教学设计与思考[1]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不因“初步”而“肤浅”——“认识小数”翦测、教学设计与思考[1]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不因“初步”而“肤浅”——“认识小数”翦测、教学设计与思考[1]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不因“初步”而“肤浅”——“认识小数”翦测、教学设计与思考[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不因“初步”而“肤浅”——“认识小数”翦测、教学设计与思考[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前测班级: 姓名: 1、把下面计数器上拨的数写在横线上。写作: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1角=()元 1分=()元不因“初步”而“肤浅”“认识小数”教学设计与思考重庆市南岸区教师进修学院 聂军(400060)2013年12月25日,“吴正宪名师南岸区工作站”在重庆市南岸区江南小学举行了隆重的启动仪式。启动仪式后,笔者代表工作站成员现场执教了“认识小数”一课。现将本课的教学设计与思考付诸笔端,以求更多同仁商榷。本课的教学目标设定如下:1. 利用计数器体会小数是整数数位向右的自然延伸,借助正方形初步认识“1、0.1、0.01”的相互关系。2. 能借助直观模型把简单的价格改写成以“元”为单位的分数和

2、小数,知道小数中每位数字表示的具体含义。3. 初步感受小数的稠密性。教学过程设计: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师:学数学总离不开数,我们学习过整数,比如0,1,2,3等,这学期又认识了分数比如1/2,1/3,1/10等,今天我们要来认识一种新的数朋友,它是谁呢?(板书课题)师:告诉大家一个小秘密,这个新朋友长相和分数整数都不同,但和整数和分数又有割舍不断的联系。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二、计数器上画珠拨数一感受小数是整数数位向右延伸的结果1、师从口袋中摸出“111元”(一张百元币,一张十元币,一张一元币),要求学生将总钱数用“画珠拨数”的方式表示在计数器上。(计数器画于黑板上)2、要求学生写出这个多位

3、数,并明确三个“1”代表的不同含义,温顾整数相邻计数单位间的排列规律及大小关系。(板贴三个计数单位的矩形直观图,并板书:100、10、1)3、师再出示“1角”,让学生操作并思考:这个“1”该拨在哪里?怎么样想的?表扬学生表现并明确:第一,计数器个位后边居然还有数位;第二,钱币的单位越小,所占的位置就越往后。4、师要求学生根据计数器改写总钱数,通过学生的操作生成小数“111.1”。5、师引导观察明确小数结构整数部分,小数部分,小数点,并强调“小数点”的写法及重要性,带领学生在计数器上为小数点找“家”。三、认识一位小数1、师引导学生比较“111.1”中四个“1”的大小,课件将表示个位“1”大小的正

4、方形直观图放大到屏幕上,让学生思考最后一位“1”的大小如何表示,并叙述理由。2、借助直观图和学生生活经验思考:如何用一个数表示图中的一份是多少元?(1/10,0.1)交流明确:1角=1/10元=0.1元,揭示“1/10”与“0.1”是一对“好朋友”。3、师鼓励学生从图中寻找更多的“好朋友”,课件予以整体呈现。小结:刚才的活动不但让我们看到小数都有自己的分数好朋友,还发现了一个重要的数学事实,那就是“十个0.1元就是1元”。4、师引导学生想象在计数器的十分位上连续拨珠10颗,初步感悟小数也遵循“满十进一”的进位规则。四、认识两位小数1、师引学生观察计数器并思考:“0.1”会不会是计数器上最小的“

5、1”?比0.1元更小的是?(相机板书:1分=0.01元)2、要求学生在计数器上把它拨出来并第二次修改总钱数,全班书写“111.11”。3、结合两次总钱数的比较揭示“两位小数”与“一位小数”,明确“111.11”读法。4、师引导学生在刚才这个正方形中表示出“0.01元”(课件呈现),借助直观思考“0.01元”与整数“1”的关系:1分=()/()元=()元,明确“0.01元”与1/100元也是一对“好朋友”。5、师过渡:与0.1元和1元比较起来,0.01元的显得很小,但“大”也是由“小”慢慢积累起来的,让我们一起来体验0.01元长大的过程。6、学生借助直观图观察思考:0.01元长到几岁会和0.1元

6、一样大?0.01元长到多少岁会和1元同样大?7、学生跟随课件演示体验“0.01元”长大的过程,并依次捕捉其中的数学发现:“十个0.01元就是0.1元”“一百个0.01元就是1元”。8、结合直观图研究特例“0.75元”:现在长到多大了?几分?几分之几元?几点几元?还差多少就是1元?(提示学生用多种方式表示价钱:75分,75/100元,0.75元,7角5分)小结渗透:同一事物有多样化的表现,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的。五、概括以“元”为单位的“一位小数”和“两位小数”的数学内涵。1、师过渡:在一起体验0.01元长大的过程中,我们认识了好多的一位小数和两位小数(屏幕直观呈现四个小数代表:0.4元,0.6元

7、,0.25元,0.75元)2、交流:哪些是一位小数?哪些是两位小数?谁能概括说说,一位小数、两位小数的好朋友分别是是怎样的分数?小结:把1元平均分成10份,十分之几元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把1元平均分成100份,百分之几元可以用两位小数表示。六、巩固练习1、互动游戏:学生报钱数,师用分数和小数表示,学生判断正误。(师鼓励学生出题创新)2、师出示“1元6分”要求学生用小数表示。3、互动:1.06元比1元要?比2元要?这个小数躲在整数1元和2元之间,那2元和3元之间有没有小数?(生举例)9米和10米之间呢?(生举例)99吨和100吨之间呢?(生举例)总结:其实老师是想告诉大家,每两个整数中间都有许多

8、的小数;小数并不就是指很小的数;小数在生活中也并不仅仅用来表示价钱,它还可以表示长度、质量、时间等等。不管是用来表示什么,我们要记住的是,它们的思考方法和数学道理是一样的。关于教学设计的几点思考:1、 为什么要用计数器来认识小数?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小数和整数本就同属十进制计数系统,但学习前测表明:大部分学生并不如我们所想的,理所当然地认为个位后面还有数位。表现之一,“计数器上的十分位上明明有珠但仍把数写作整数;表现之二,“将小明的身高1.45米拨在计数器上,只有少数学生把珠拨对”。如果建立起“小数是整数数位向右的自然延伸”这层认识,许多小数学习中的难点会迎刃而解,我也把这一点看成小数本质的一方

9、面。2、 学生有了1元=10角=100分的生活经验,为什么还要借助正方形图形来认识小数?小数的另一本质是十进制分数,有了元角分的关系经验,并不能让学生思维做到与分数的自然关联。因为我们在让学生思考1分等于几分之几元时,包含了太多的间接思维过程:1元等于多少分?1分是100分的几分之几?因为是100分的1/100,所以也就是1元的1/100;因为是1元的1/100,所以可以写成1/100元。更为关键的是,三年级孩子仅仅初步认识了分数,人教版教材在本册中并未明确分数也可以表示量(也即带单位,全书找不到一处表示量的例子)。学生对分数的学习还得借助一个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等面积模型或一条线段等连续量性

10、质的数线模型上,认识也限于“一个实物或图形的一部分”。利用正方形这种直观模型,将“几角”或“几分”置身于“1元”这个大背景中,能有效激活学生头脑中现有的分数表象,也即“部分与整体”的关系,也让思考变得更为直接,减少了思维转换的环节。3、 为什么没有认识米尺上的小数?价格和长度都是初步认识小数的常用素材,但长度较之于价格,对于学生仍显“陌生”,不如“元、角、分”有着丰富的生活使用经验,生硬将二者放在一节课中来教学,难免有厚此薄彼之嫌,且教学时间也不容许。对于米尺这样好的认识载体,与其浅尝则止,不如蓄势再图。先把价格这个素材用足用透,我们对学生在面临其它材料做到“举一反三”也就有了期待。正如本课最

11、后的提示:不管是用来表示什么,我们要记住的是,它们的思考方法和数学道理是一样的。我想,下节课开课我们可以这样说:昨天我们是把1元平均分成10份,100份,其中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一位小数和两位小数去表示,下面这些信息中的小数又是把什么来平均分得到的呢?(出示价格,长度,质量等小数信息)4、 除了体现小数与分数的关系,为什么还要关注小数与整数,小数与小数的关系?数学就是一门研究关系的学问(数与数,形与形,数与形),对这种关系应做立体性、结构化的理解。让学生对小数的认识在“小数与整数,小数与分数,小数与小数”之间往返穿行,这样会让学生今后在面临一个小数时,他会有更为丰富的思维产生式:这个小数离1相差多少;这个小数里有几个0.1或0.01;这个小数就是十分之几或百分之几,诸如此类。如此,学生对小数的理解才能做到多元而深刻。可能有老师说,要求会不会太高了些,我想借用一位教育心理学家话来辨解:任何知识都可能以恰当的方式教给任何年龄的孩子。虽然有些极端,但却提示我们,学习何种层次的数学知识可能是其次的,关键在于我们是否找到合适的教学方法。数学教学应坚持这样的教学理念:学习,不能因初步而肤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