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教学的创造性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90067362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情境教学的创造性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情境教学的创造性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情境教学的创造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情境教学的创造性(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情境教学的创造性紫阳三小 程爱玲 教学艺术就是各种创造活动的综合。教学艺术不是某种技巧,而是一种创造。情境教学本身体现着高度的创造性。情境教学的创造性主要体现在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创造性的语言训练方面。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语文课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因为每篇课文都是作者的创作。一名作家如果缺少创造思维,那是绝不会写出好文章的;小学生作文也需要创造思维,否则,他也不会写出佳作。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就是要发展儿童的语言。要发展儿童的语言,发展儿童的听说读写能力,就不能用教鹦鹉学舌的方法,教一句,说一句,就要教一句,会说三句。怎样才能让儿童学一句,会三句呢,关键就是要发展儿童的创造思维能力。当前,小

2、学语文教学存在问题之一,就是采用了教鹦鹉学舌的方法,死死地教一句,学一句,不去开拓学生的思路,所以有的小学生作文不是写不出、写不好、就是抄范文。而情境教学正是抓住了学生创造思维的培养;情境教学本身具有形真、情深、意远、审美的艺术特点,非常有利于儿童创造思维的发展,所以儿童的语言发展很好,学生说话、作文,文思流畅,语言活泼。为了实现情境教学的创造性,在训练学生创造思维方面,李老师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概括出理论体系。如从“丰富表象”做起,为组合新形象打下基础。李老师认为要使孩子们的语言丰富起来,首先要丰富其形象,头脑里积存的形象多了,就会构成儿童思维的要素,有时就会组合成新形象表达出来。她从引导学生

3、观察入手,“通过观察储存表象,是培养儿童创造思维的首要步骤”。这里生动事例太多了。孩子们经常兴致勃勃地跑来向李老师报告他们的“新观察”:老师,桃花开了,五个瓣的。我发现小蝌蚪已经长出了两条后腿。昨晚,我数星星了,一共数了364颗。 老师,我把一块石灰扔在水中,它嗤嗤地响着,还冒着热气。学校里刚锯下的那棵枯树已经五岁了,因为它的年轮是五圈。不过,为什么树杈上的才有三圈呢? 这些观察结果的表述,就自然地促进了儿童语言的发展。观察的事物在儿童头脑中留下深刻印象,形象保存多了,就成为儿童表达语言的素材。正如李老师总结的“五年来,他们每人写的五百多篇的一句话观察日记情境作文命题作文想象作文童话故事,正是

4、这些观察活动的记录”。任何创造都离不开想象。情境教学十分重视培养儿童的想象力。情境教学所设情境,往往是模拟式的,这会给学生留下想象余地,如通过教师板画,学生边看边想象;通过音乐,学生边听边想象;通过教师的语言描绘,使学生去想象。学生的想象又会丰富情境,从而提高学生理解和表达语言的能力。从下面一段话中,我们可以看到李老师在培养学生想象力上所费的苦心:“带孩子放风筝,我有意带上蝴蝶、蜜蜂、孔雀这些动物风筝,让孩子们看着这些美丽的风筝在蓝天上悠悠摆动,仿佛是真的蝴蝶蜜蜂在花丛中飞舞一般;观察鸡冠花时,每四人一朵,让他们摆动手中的花冠,以表示一阵风吹来,看到花籽纷纷洒落的景象,想象花籽落在土中,当春风

5、来到,又会萌发新的小花秧所有这些都是有意安排的,启发儿童想象的具体情境。这样的情境,往往具有新、美、远的特点。因为新,儿童便好奇;因为美,儿童便愉快,乐于展开想象;因为远,想象空间广阔,他们易于展开想象。”我读完这段话思考着:现在的青年教师们能有多少人有这样的爱心和童心,带孩子们一块去放风筝呀!能有多少教师在引导孩子们游戏、观察时,要培养孩子们的想象力,有多少教师在培养学生创造思维中设计那么有启发性的导语,又有多少教师认识到教学设计的“新、美、远”会对儿童想象力、创造思维的培养起到什么作用。而这就是教学有创造性的李老师的教学思路。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情境教学也很重视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培养

6、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灵活性。李老师认为“在求异中,往往会闪动着儿童创造性的智慧火花”。首先,注意激发学生求异的情绪和兴趣;其次,设计情境广阔,为求异提供可能。一是情境内容上,为学生进行求异思维提供可能;二是设计的训练,要多种形式、多层次、多答案。在李老师的教学中,从不要求死记硬背词义、段意、中心思想之类,而且往往要求一题有几个答案。“在实验班进行语言训练中,几乎找不到只有一个答案的训练”“别人说了的就别再说”。要求学生动脑筋说自己的话。日久天长,在语言训练中就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创造性。学生的作文各有特色,而不是千篇一律。我看到李老师的徒弟施建平的一次童话作文课,一节课全班学生讲了30多个各自不同的童话故事,学生的思维相当活跃。这不正是有其师才有其徒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