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知礼仪规则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90064413 上传时间:2023-08-27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29.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必知礼仪规则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必知礼仪规则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必知礼仪规则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必知礼仪规则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必知礼仪规则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必知礼仪规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知礼仪规则(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礼仪是成年与成熟的分水岭在古代,礼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我们这个饱受儒家文化濡养的国度,君子历来是崇拜与追求的对象。儒家就认为,君子必须掌握六种基本才能(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其中,礼排在第一位,跟智力、体魄等因素同等重要。论语里记载,有人问孔子,怎样才能成为一名君子呢?孔子回答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想要成为君子,先得学诗经,让自己有文化起来;想要变得成熟,那就得学习礼了。孔子自己就是这么教孩子的。有一天,他的儿子孔鲤走过院子,站在一旁的孔子叫住了他,问:最近学礼了吗?孔鲤说,没有。孔子就说:不学礼,无以立。你不学习礼的话,搞不好连人都不会做了-在孔子看来,礼记就是最好的礼仪教

2、材。类似的话还有很多,比如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总之,在老祖宗看来,礼仪跟一个人的才华、品德一样重要。一个人如果不懂礼,就会出事。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恭而无礼则劳,你对人恭敬,但是因为不懂礼仪,别人感受不到,白恭敬了。慎而无礼则葸,做事谨慎,但因为不懂礼仪,就会让人觉得你不是谨慎,而是畏畏缩缩。勇而无礼则乱,勇敢而不懂礼仪,就会闯祸。直而无礼则绞,性格直率但不懂得礼,就会变得刻薄。所以说,一个人不是光在心里变得有礼貌就够了的,还要学习礼仪。礼仪不是繁文缛节,不是阿谀奉承。礼仪不只是对人有礼貌,当然,也

3、没有一些人想象的那么高深。礼仪是我们工作、生活中经常需要用到的一些交往技巧。礼貌是叫你要对人好,礼仪则是教你如何让对方感受到你的好。只有借助一定的规范和技巧,你的礼貌才能得体地表现出来,为他人所接受。看到这里,可能有些读者会问:我现在还只是一名小职员,又没那么多应酬,用得着吗?我们单位的人都挺随和的,好像没那么多讲究,平时注意点就行了,应该不用刻意去学了吧?更有甚者干脆怀疑礼仪学习的重要性:做好工作才是最重要的,否则你再有礼貌又有什么用?在这里,我先给大家讲一件发生在我身上的小事。在我还在上大学的时候,有一年夏天,我要做个社会实践,计划从闽北出发,沿闽江而下,再一路向南,到福建省七个地级市做有

4、关程朱理学(也叫闽学、朱子学)的综合调查。为此,我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开具了数量足够多的学校证明,筹措经费,事先跟沿途的各文化机关、高等院校打好招呼准备工作做得很细致,但是一路走下来,我发现并不顺利。途经南平建阳市的时候,我去找在那边做生意的叔叔,在他那儿住了几天。朱熹生在三明,长在武夷山,却长期寓居建阳,死后葬在建阳市黄坑大林谷,至今留有考亭书院、朱熹墓等重要遗迹。此外,蔡元定、蔡沈、熊禾、游九言等理学名家也是建阳人。至今,建阳市最重要的公路还叫朱熹大道。所以考察福建理学,建阳是极重要的一站。这一天,我又要出门,叔叔忽然叫住了我:你带烟了吗?我很是奇怪:我又不抽烟,带烟干嘛?叔叔说:这就是你

5、不对了。你不抽烟,不等于别人不抽烟啊!你可以禁自己,但绝对不能禁别人。出门在外,这点礼貌还是要有的!你一个大学生,做这些调查对别人又没什么好处,别人为什么要配合你?最后,叔叔塞给我两包烟,让我见着人之后,先给别人递烟。他还特别交待了一句,不要见着女的就不递,因为有些女的也抽烟。说实在的,我一下子还不大习惯,平时我可是个好孩子啊,不抽烟不喝酒的,一下子给别人递烟,还真的不大习惯。还记得当时我笨拙地抽出第一根烟的时候,对方就笑了:你平时不怎么抽烟吧?尽管有些不习惯,但我发现后面的事情果然好办多了。之前,我每到一个地方,都会主动自我介绍,说我叫什么名字,来自哪个大学,到这儿来干什么的,可对方还不见得

6、会搭理我。许多人往往是盘问来盘问去的,最后甩下一句这事不归我们管,把你噎个半死!后来,我无论走到哪儿,都先给别人敬烟,不管对方抽不抽-你不敬烟,又怎么知道对方不抽烟呢?一般来说,你到一个陌生的单位找人办事,彼此不熟悉,你首先要做的就是打破这种僵局,拉近彼此的距离。怎么拉近?说好话?太假了。送东西的话,成本又太高了。恰恰是这几毛钱一根的香烟,能够迅速地打破僵局。因为他不管抽还是不抽,都能一下子感觉到你在尊重他,把他放在了眼里。那他原有的戒备心理,或者说潜在的敌意,都会消失大半。就这样,我的社会实践前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因为一根烟,许多原本可能磨叽半天的人开始为我大开绿灯。我算了一下账,发现前后只

7、花了几包烟的钱,却在无形中节省了大量的成本,尤其是时间成本。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在闽中调查宋朝刻本一事。那天,博物馆本来是不上班的,但是由于我事先跟当地的文体局打好了招呼,几根烟的工夫下来,我已经跟他们的领导相处得很融洽。得知博物馆当天不上班之后,他马上给博物馆的馆长打了个电话,让人过去开门让我参观。结果,博物馆方面听说我是文体局那边介绍过来的,表现得特别热情,主动讲解了起来。最后,他还从珍藏室里拿出了一些特殊藏品让我欣赏、拍照。要知道,这些东西在平时可都是看不到的。这件事情对我的触动很大。这个社会并不会因为你是好孩子而对你更加宽容,你所谓的纯洁在社会人士看来,恰恰可能是不懂事、不懂礼貌的表现。在

8、社会上,你要对一个人表示敬意,就得按照社会的规矩办事,否则你就会摔跟头、吃苦头。在这些规矩里,有好些是教科书不会教的,媒体也不会光明正大地讨论,比如说抽烟这种有害健康的行为,尽管很多人天天在做。当然,它们也不是潜规则,很多时候它就像给先人烧纸钱一样,你很难说它好坏,是迷信活动还是文化习俗。不过,可以肯定的一点是,在实际生活中,它们比那些冠冕堂皇的大道理都管用。在工作中,了解并掌握这些实用的礼仪技巧,能让你成长得更快,成为一个既懂礼貌又能办成事的好员工。可以说,一个人只有礼仪上真正成熟起来,才能算是成年了,否则还是小孩子。你没看到,那些20出头但还在向父母要钱的成年人大多喜欢自称男生女生吗?这不

9、仅仅是标榜年轻或喜欢装嫩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它是一道心智成熟与否的分水岭。很多人觉得自己刚参加工作,还年轻,所以拒绝学习职场礼仪,结果闹了许多笑话却不自知,甚至无形中得罪了人,还不知道自己到底是怎么死的。如果你即将走上工作岗位,如果你已经参加工作,那么请检查一下自己,看自己在礼仪方面是不是已经成年了。如果没有,请继续学习!本节要点:礼貌是叫你要对人好,礼仪则是教你如何让对方感受到你的好。到一个陌生的单位去办事的时候,最好带上一包烟,烟是打破僵局的好帮手。你可以为了健康不抽烟,但你不能禁止别人抽烟,更不能不给人敬烟。有许多礼仪是我们的教科书不会讲的,但是你最好知道,因为它比任何大道理都管用!不懂

10、礼仪,你就会漏掉许多情报说到给人敬烟,很多人恐怕会有这么一种印象:你这不是在巴结讨好人吗?或者说,你这分明是在搞潜规则。其实不是这样的。很多时候,礼仪是很难界定的,有中式的,有西式的,也很难说哪个一定对、哪个一定错,关键看你要学习什么。我也可以教你如何像西方人一样优雅地喝红酒,整天西装革履地打扮着,可你用得着吗?用得多吗?什么是礼?实用是第一位的,然后才是其他,比如优雅。关于礼,在说文解字的释名一篇里有这么一句话:礼,体也,言得事之体也。换句话说,礼是做事的规范,是一个约定俗成的东西,甚至古往今来都没有多大变化,而且可以摆在明面上来,而不像潜规则那样偷偷摸摸。你符不符合礼,人们一眼就能看出来:

11、这人说话、做事好像不大得体啊!在问什么叫得体之前,我想提醒你回想一下:礼是用来干嘛的?其实很简单。礼可以让我们把事情做得更加顺利,比如说我想要表达对另外一个人的敬意,通过合适的礼仪,他感受到了。又如我想要做一件事情,按照约定俗成的方式去做,对方就会按照约定俗成的方式回答我,否则人们就会说他不得体、不懂事。但是中国的很多礼已经变得很扭曲、很畸形了,这导致我们现在一谈起礼,很多人就条件反射似的想到送礼、贿赂、潜规则或者拍马屁一类的东西,这就成了实用至上,变成权术了。真正的礼不是这样的。还有些人会说:我已经工作几年了,怎么会不懂礼貌呢? 这样理解礼,也是存有误区的。比如说我刚才谈到的烟,很多女性朋友

12、会觉得抽烟不好,就像一谈起酒,也会有不少人觉得喝酒不好一样,好像一沾烟酒,人就变坏了似的。你要是这么想,那你就有可能少交了许多朋友,漏掉了许多重要的信息!相比之下,人们对酒还是比较容易认可的,在欧洲尤其是德国,人家甚至有啤酒节,他们把啤酒称作液体面包。许多女性在工作后也会逐步改变自己的看法,觉得自己的男友或老公平时可以稍微喝点儿酒,只要不过量,也没什么问题。不过,她们认为烟是绝对不能抽的,有百害而无一利。问题在于,你真觉得抽烟的男人都不知道吸烟有害健康这句话吗?事实上,在全世界都没几个说烟好话的,当然,香烟代言人除外。美国以前拍过一部很有意思的电话,叫感谢你吸烟,就是讲一个香烟代言人的故事,讲

13、他如何说烟的好话,如何游说各方人士抽烟的。不过,这也只是一个略显夸张的喜剧。可以说,绝大多数人都知道抽烟不好,但他们为什么还要抽呢?在我看来,烟是我们现在这个社会日常交往中的一个润滑剂,抽烟是跟人打交道的一种方式。它是一种文化,也是一种礼仪。在中国,给人递烟,就像在西方跟人握手一样稀松平常。在一些地方,见面不给人递烟,极可能被当成没礼貌、不懂事,尤其是在对方知道你有抽烟的情况下。我以前也不抽烟,但是参加工作之后就开始抽了,不过,不需要应酬的时候通常也不抽。为了抽烟这件事,以前的同事还跟我闹了个误会。我以前在一家文化单位上班,光编辑就有十几个,但只有我一个人抽烟。大家都知道,文科班、文科院校向来

14、是女生居多,其实工作后也是如此,文化单位里通常是女同事占主流,我原先待的那家单位就这样。几个部门主任是男的,不过也不抽烟。后来发生了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有个同事结婚,给大家发喜糖、喜烟,发到编辑部时,那些人都不抽烟,那些男编辑、部门主任们拿着两包喜烟很是发愁,不知怎么处理才好。后来,不知哪个同事说我抽烟,提议把烟给我。这下好了,我一下子收到好几包喜烟。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就更有意思了,接着又有两个同事结婚,也都发喜烟,结果这些烟又无一例外地到了我这儿。结果足足有一个月,我就光抽别人的喜烟了。不过,这件事也有让我郁闷的地方,后来我到别的部门去,很多人就会露出一副诧异的样子,好像抽烟是件十分见不得人的

15、事情。有位女同事甚至说:平时看你一副文质彬彬的样子,没想到竟然是个大烟鬼,以前都不知道!言下之意,抽烟是件坏事,而且是件大坏事。其实,我也是有苦衷的。比如说一开始给客户递烟,人家点了,但是你不点,人家就不会再抽第二根了。哪怕你说:我不介意的,你抽吧!他也不会再抽了。因为抽烟就跟喝酒一样,也是要有伴儿的。有人滴酒不沾,然后请你喝酒,你觉得你会喝得痛快吗?所以你请别人抽烟,而你不烟,一下子就见外了,这也会无形中加深你与客户之间的隔阂。当然,我并不鼓励大家抽烟,只是提醒你一下,如果你需要打交道的人中有不少是抽烟的,那你最好知道有这么一回事儿。至于抽不抽,全在于你。没事的话,还是不抽为妙。那么,抽烟有没有好处呢?就拿我来说吧。因为抽烟,我跟很多搞营销的同事很熟(他们可个个都是烟酒僧),时间一长,我就比其他编辑知道更多的信息。有时候,我甚至比一些编辑部的编辑还了解他们业务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销售管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