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适宜技术培训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90052908 上传时间:2023-09-10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4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适宜技术培训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中医适宜技术培训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中医适宜技术培训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中医适宜技术培训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中医适宜技术培训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适宜技术培训》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适宜技术培训(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医适宜技术培训资料目录第一章推拿基本知识 1-2页第二章推拿的手法3-7页第三章推拿的手法8-13页第一章 推拿基本知识一、推拿的基本素质与要素 推拿医生的三项基本素质:良好的医德、健康的体魄、过硬的功夫。 推拿医生的临床三要素:诊断要明确、经穴要准确、手法要得当。二、推拿时的几点注意1、态度和蔼、严肃、要有同情心,要及时与患者交流,详细向患者 交代治疗中的反应和禁忌事项,以免引起患者不必要的疑虑和恐惧心情。2、医生要保持仪表端正,应洗手,剪指甲,冬天要暖手后再施术, 体位要端正,除小儿推拿外,医生不可坐位。 施术中不允许吸烟, 食点心, 不允许与患者开玩笑或有刺激性的谈话。3、手法要得当:

2、不过猛、不过重、不浮躁。三、推拿后的反应 推拿后患者都有一些反应,如疼痛等症状加重或疗效非常明显,疼痛症状似乎完全消失等,这些都是推拿后常见的反应,要及时告诉患者,解 除患者的误解。我们把这些反应归纳为三期:不适期、轻快期、疲倦期, 取得疗效后可再分为两期:恢复期,痊愈期。四、推拿的适应症和禁忌症(一)适应症: 1、运动器官疾病:常见的颈肩腰腿痛(颈椎病、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症) ,肢体关节病,肩与关节软组织损伤,脱位,瘫 痪(偏瘫和截瘫)。2、内科疾病:胃痛,胃下垂,腹泻,糖尿病,失眠等。 3、儿科疾病:泄泻、疳积、发热、惊风、夜啼、盗汗、遗尿、肌性斜颈、 小儿脑瘫等。(二)禁忌症: 1、有

3、结核菌、化脓菌引起的运动器官病症不宜进行 推拿。2、癌症一般不做推拿。 3、皮肤病, 正在出血的肢体部位不宜推拿。4、粉碎性骨折不宜推拿。 5、孕妇腹部及腰骶部和易流产的穴位如:三阴 交、合谷等不宜推拿。 6、妇女经期最好不要作推拿。五、推拿出现不良反应(晕推,似晕针症状)应立即采取措施救治。 当发现患者出现:面色苍白、咀唇发乌、患者恶心、头发晕,不能坐 立时即可认得为晕推症状。多发生患者过饥过饱来推拿,或手法在近心端 用力不当造成。这时医生应立即施救,即掐人中、承浆、合谷、少商等穴 位采取重手法,然后将患者置于通风的床位上,待患者缓解后给予温开水 饮服、一般不超过十五分钟即可恢复。如果严重的

4、心肺疾病在推拿急救未 获效时,应立即送急救中心救治。六、推拿的时间手法推拿治病时,需要多长时间才能达到治疗效果,这要根据患者的 病情、体质和运用何种手法而定。时间过短不能达到满意疗效,时间过长 也可能引起不良反应,同时避免患者误认为是保健推拿。所以一般以 15 20 分钟为宜,具体到手法一般来说:推、滚、摩、揉、按要比点、拿、 扳、抖、摇时间略长点。七、推拿体位一般说,腰腿疾患多采取卧位,头颈疾患多采取坐位。八、关于治疗巾的使用有些医院或推拿医生喜欢用治疗巾(又称隔离巾) ,我们根据中医理 论认为接触皮肤为宜,所以不主张用治疗巾,可以适当用介质:葱姜水, 油膏如按摩霜、冬青膏、松节油、红花油或

5、滑石粉等。九、巩固疗效的几点要求1、每次治疗后及时嘱咐患者要注意的事项。2、每次复诊必须询问患者上次治疗后反应和了解是否严格遵守医嘱。3、助手一定要在治疗医生的指导下工作。 4、正确辅导患者术后的康复训练。第二章 推拿的手法 手法的解释义在辞海中有这样的释义: 1、处理材料的方法,含技巧、 功夫、作用等意。 2、犹手段。推拿手法即用来处理疾患的一种方法。当 然这种方法是有技巧,是有功夫的,不是随意操作、胡乱用力、杂乱无序 的蛮干。手法作为中医推拿医学的临床施术过程中不可缺的直接方法,这 种方法是在深练功夫的基础上积累,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辩证有技巧的 施术,便是手法的真正含义。一、手法的定义与

6、操作要领(一)推法 1、定义:用指、掌或肘着力于患者软组织的表面,进行上、下、左、 右推动,称为推法。推法分为指推法、掌推法和肘推法三种。2、操作要领:沉肩、垂肘、悬腕,指掌或肘要紧贴体表,用力要稳, 速度缓慢而均匀做直线推动。指推以拇指螺纹面或桡侧作用于患者肌表, 多用于成人头面部或颈项部或小儿体表。掌推以掌跟或大鱼际作用于肌 表,多适用于成人四肢肌肉较厚的部位, 如腰、背部、大腿及臀部、 腹部, 掌推要轻柔为宜。分推法:分推是分法和推法的复合手法,分推适用于头面部、颈项部 及腰背部。肘推法:是术者用肘贴与肌表前臂与体表呈 3060 度,自上而下或自前向后进行平推。多适用于胸背部、腰臀部。操

7、作时不可硬压、死按, 动作要柔和均匀协调。(二)按法1、定义:以指或掌按压一定穴位或部位。2. 操作要领:沉肩、垂肘、悬腕,以手指、掌或肘部着力于施术部位 或穴位上,肘按以垂直用力。按而留之,即按压时用力均匀, 有力,柔和, 持久。根据客观上的需要可以单力按即单指、单掌、肘部按压;也可以用 合力按即合指、掌按(一拇指置于另一拇指或一掌叠于另一掌上而均匀、 有力、柔和的持久用力操作) 。按法分为指按、掌按、肘按、叠指按、叠掌按和点按法(点法和按法 的复合手法)。要达到手法的均匀、有力、柔和、持久的要求从而达到渗透作用,我 们创造了将施术部位穴位处分为天、人、地三个层次。按法操作时的用力 走向为天

8、人地,地人地,地人天。这样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 效果。(三)拿法 1、定义:用拇指和食、中两指,或用拇指与其他四指对称的用提拿 一定的部位和穴位进行一紧一松的拿捏,称为拿法。2、操作要领:拿法动作要缓和而有连贯性。拿法实际上是一个由提、 拿、捏、扳手法组合成的复合手法。如拿肩井,先是拇指与其余四指对称 用力捏拿肩部肩井部位,然后向上提,再向后背方向扳。这样的拿法患者 感到舒适、轻松。(四)摩法 1、定义:用手掌掌面或食、中、无名指指面附着于一定部位上,或 以拇指的指腹附着于一定部位上, 以腕关节连同前臂外环形的有节律的抚摩,称为摩法2、操作要领:肘关节微屈,腕部放松,掌指自然伸直,指掌着力部 分

9、要随着腕关节连同前臂作盘旋活动,摩法动作要缓和协调。每分钟速度 120160 次左右。(五)揉法1、定义:用手掌大鱼际,掌根或手指螺纹面,吸定于一定部位或穴 位上,作轻柔缓和的回旋揉动,称为揉法。2、操作要领:手腕放松,以腕关节连同前臂做回旋活动,腕部活动 幅度可逐步扩大,压力要轻柔,一般每分钟 120160 次左右。揉法分为 掌根揉、鱼际揉、指面揉、肘揉和揉捏、揉按等复合手法揉。揉法与摩法 有相似处,两者最大区别再与在于摩法是在部位上移动而揉法多固定在部 位或穴位上操作。(六)滚法1、定义:用小指或无名指、中指的掌指关节背侧与小鱼际侧方着力 与一定部位上,使腕关节作屈伸外转的连续活动,称为滚

10、法。2、操作要领:一般取立式可单手操作,也可双手操作,沉肩、垂肘、 悬腕、手腕放松。用小鱼际掌背侧至中指本节部着力,腕部作屈伸外转的 连续活动,使手背作滚动状,滚动时小鱼际部分要紧贴体表,不要跳动或 使手背拖来拖去摩擦。压力要均匀、柔和、有力、动作协调有节律,不可 忽快忽慢或时轻时重,一般速度每分钟 180200 次。(七)扳法1、定义:用双手作相反方向,同时有力地扳动肢体,称为扳法。2、操作要领:扳法分为肩关节扳法、腰部斜板法。腰部后伸扳法。(1)肩关节扳法:坐位,医者半蹲站于患者前侧,将患手搭在医者 肩后使肘部置于医者上臂部,将患肢抬起。或者医者站立于患者前侧,一手置于患肩上部,一手托患肘

11、部,向不同方向用力,同时下压上抬。(2)腰部斜板法:侧卧位,医者一手扶住患者肩前部,另一手扶住 臀部,向不同方向同时用力,使腰部旋转。旋转过程中常可听到“咯咯” 响声。(3)腰部后伸扳法:可分为单腿后伸扳和双腿后伸扳,医者一手扶 压在腰部或腰骶部,另一手前臂或肘部托住患腿一侧,向相反方向同时下 压上抬用力,或者一手扶腰骶部,另一手臂托住患者双腿向相反方向同时 下压上抬用力,也可以让助手托住患双腿,医者叠掌按压腰骶部与助手同 时相反方向上抬下压用力。(八)叩击法又称叩法1、定义:用中指指端叩击体表为叩法。2、操作要领:医者以中指指端着力有节律的均匀有力的叩击体表 (疾 病相关的穴位或经筋)叩击法

12、多适用于头部或小儿疾患部位。(九)摇法1、定义:一手握住(扶住)关节近端的肢体,另一手握住关节远端 的肢体,作缓和的回旋的转动,称为摇法,或称摇扳法,2、操作要领:(1)颈项部摇扳法:用一手扶住患者头项侧,另一手托住对侧下颌, 作左右旋转与扶头顶侧的手作相反方向的同时扳摇, 可听到“咔嗒”声响,(2)肩关节摇法:用一手扶住患者肩部,另一手握住手腕部或托住 肘部,做环转摇动。(3)腰部摇法:用双腿夹住患者下肢,双手分别扶住两肩,用力向 左右作旋转摇动。(4)髋关节摇法:患者仰卧位,医者一手托住患者足跟部另一手扶 住膝部,使膝关节屈曲,然后做环转摇动(5)踝关节摇法:一手托住患足跟,另一手握住足趾

13、部作环转摇动。(十)拔伸法1、定义:拔伸即牵拉、牵引的意思。拔伸法是用双手分别握住肢体 的远近端,做相反方向的牵拉,或利用肢体自身的重量做反牵拉力,两手 握住肢体远端,向上或向前或向后牵拉的一种方法。2、操作要领(1)头项部拔伸法:患者坐位,医者立于患者背后,用双手拇指顶 在枕骨下方,掌根托住两侧下颌角的下方,并用两前臂压住患者两肩,两 手用力向上,两前臂下压,同时作相反方向用力。(2)腰部拔伸法:患者仰卧位,下肢自然伸直,医者立于患者一侧, 用双拇指或叠掌压住患腰骶部, 助于双手握住下肢足踝部向上抬至 1525 度沿下肢的纵轴方向持续用力拔伸牵拉。二、手法的练功(见附页 1,运气推拿及其临床

14、运用)第三章 常见病治疗一、扭挫伤: 扭挫伤是指关节活动时,由于韧带、肌肉等软组织过分 牵拉超过了正常的运动范围,或由于负荷过重或组织薄弱而引起韧带、肌 肉等软组织撕裂或脱离其附着点,同时发生关节周围出血,软组织肿胀等 病理改变。挫伤是指由于倾倒或暴力直接打击局部组织而引起皮下、 肌肉与筋膜 间出血。严重可挫伤神经和内脏。扭伤、挫伤后,局部疼痛肿胀, 且有压痛或有淤血, 并可有运动障碍。 扭挫伤与骨折、脱位的病因相同,症状相似,但骨折伤及骨与关节出 现畸形,检查时有严重肿胀压痛。骨传导痛异常,脱位亦出现骨与关节移 位、脱位、关节机能丧失,这些都需要影像学处理诊断。骨折与脱位属骨 伤科手法处理。

15、1、踝关节扭伤:踝关节多因突然内翻外翻,致内侧或外侧韧带牵扯 过度而发生部分或完全撕裂,严重时可合并小片撕脱骨折或关节撕裂。( 1)临床症状: A. 局部疼痛、压痛,疼痛的程度与扭伤的程度成正 比。B.局部肿胀。C.关节运动受限,患者多不能站立行走,勉强走时则用 足跟着地,作足部内翻或外翻检查时,可产生剧烈疼痛。D.皮下可见瘀斑。(2)治疗:及时治疗至关重要,早治早愈。 手法以按,揉,拿,摇,摩,拨伸为主。取穴以阿是穴,足三里,阳 陵泉,承山,昆仑,解溪。具体操作:医者先以轻手法揉按局部再沿患小腿外侧自膝至踝按揉数 遍。按足三里, 阳陵泉,拿承山。 经手法后症状稍缓解可酌情摇动踝关节。 再拨伸

16、足踝。手法治疗后敷金黄散。 (金黄散一包用醋或酒调成糊状敷于 肿胀处,绷带或纱布包好一日一换)2、腰扭伤或称闪腰。患者弯腰搬运重物致腰部软组织扭伤,或滑跤、 闪失腰部造成腰部肌肉、韧带损伤或腰椎小关节错位而出现腰痛欲坠,腰 不能直立等腰扭伤症状。(1) 临床症状:A.局部疼痛腰不能直立。B.压痛。C.呈挛痉性骨盆 偏歪。D.站立与行走活动受限。(2)治疗:(见附页 2 按扳法治疗急性腰扭伤 1 205例小结) 二、小儿桡骨头半脱位。 (又称牵拉肘) 小儿桡骨头半脱位并非骨关节完全脱位而是桡骨头离开了正常的位置。多因家长牵拉患儿手臂用力不当造成。小儿桡骨头和桡骨环状韧带发 育不全,若过度或用力不当使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