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力学难题辅导((经典编辑三)全解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90038426 上传时间:2023-09-2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683.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力学难题辅导((经典编辑三)全解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中考力学难题辅导((经典编辑三)全解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中考力学难题辅导((经典编辑三)全解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中考力学难题辅导((经典编辑三)全解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中考力学难题辅导((经典编辑三)全解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力学难题辅导((经典编辑三)全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力学难题辅导((经典编辑三)全解(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考物理总复习辅导(八)图231在图23所示装置中,甲物重G甲10N,乙物重G乙是动滑轮重G轮的8倍。物体乙跟地面的接触面积为1.5102m2。轻杆AB可以绕O点转动,且OAOB21。不计轴摩擦,装置如图所示处于平衡状态时,乙对水平地面的压强P2103Pa。求:此时动滑轮对物体乙的拉力F拉;若在物体甲下面再加挂物体丙,恰使物体乙对地面的压强为零。求:丙的物重G丙。2在一溶液池内有一个正方体的金属块沉在池底,小华利用滑轮组将其匀速提出液面,提升过程中,滑轮组绳端拉力F与金属块底部到池底的距离h的关系,如图27所示。已知金属块被提出液面后,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75%。(假设溶液池足够大,金属块被提出

2、液面前后液面高度不变,不计绳重及摩擦,g取10N/kg)求:(1)金属块浸没在液面下所受浮力; (2)金属块的密度; (3)金属块露出液面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F/Nh/m0 0.5 1 1.5 2 2.520001000Fh图276.图23是小刚设计的一个通过简单机械自动拉开开关的装置示意图。该装置主要由滑轮组、配重C、D以及杠杆AB组成,配重C通过细绳与动滑轮相连,配重C、D分别通过支架固连在杠杆AB两端,支架与杠杆垂直。杠杆的B端放在水平台面上,杠杆可以绕支点在竖直平面内逆时针转动,开关被拉开前,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已知动滑轮P的质量mP为0.2kg,OA:OB3:1,配重D的质量mD为

3、1.5kg,作用在D上的竖直向下的压力F为75N,刚好拉开开关所需的拉力T为6。杠杆、支架和细绳的质量均忽略不计,滑轮与轴的摩擦、杠杆与轴的摩擦均忽略不计,取10N/kg。求:配重C的质量mC等于多少千克,开关刚好能被拉开?7图 26是一个上肢力量健身器示意图。配重A受到的重力为1600N,配重A上方连有一根弹簧测力计D,可以显示所受的拉力大小,但当它所受拉力在02500N范围内时,其形变可以忽略不计。B是动滑轮,C是定滑轮;杠杆EH可绕O点在竖直平面内转动,OE:OH=1:6.小阳受到的重力为700N,他通过细绳在H点施加竖直向下的拉力为T1时,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小阳对地面的压力为F1,配

4、重A受到绳子的拉力为,配重A上方的弹簧测力计D显示受到的拉力为2.1103N;小阳通过细绳在H点施加竖直向下的拉力为T2时,杠杆仍在水平位置平衡,小阳对地面的压力为F2,配重A受到绳子的拉力为,配重A上方的弹簧测力计D显示受到的拉力为2.4103N.已知。(杠杆EH、弹簧D和细绳的质量均忽略不计,不计绳和轴之间摩擦)。求:图26(1)配重A受到绳子的拉力为;(2动滑轮B受到的重力GB ;(3)拉力为T2. 8水的沸点与水面上方气体的压强有关,气体压强越大水的沸点越高。下表给出了水面上方气体压强与沸点的对应关系。技术员小陈利用这一关系,设计了如图23所示的锅炉水温控制装置,图中OC为一可绕O点旋

5、转的横杆(质量不计),在横杆上的B点下方连接着阀门S,阀门的底面积为3cm2,OB长度为20cm,横杆上A点处挂着重物G,OA长度为60cm。对水加热时,随着水温升高,水面上方气体压强增大。当压强增大到一定值时,阀门S被顶开,使锅炉内气体压强减小,水开始沸腾。当重物G挂在不同位置时,锅炉内水面上方气体压强可达到的最大值不同,从而控制锅炉内水的最高温度。压强(Pa)1.01051.41052.01052.7105沸点()100110120130 (1)当锅炉内水的温度达到120沸腾时,锅炉内气体的压强是多少? (2)当大气压强为1.0105Pa时,将G挂在A位置,锅炉内水沸腾时的温度为120,求

6、此时阀门底部受到的气体压力和上部受到的大气压力的差值是多少?(计算时可认为阀门上、下底面积相等)图 23O(3)当大气压强为1.0105Pa时,要使锅炉内水的温度达到110时沸腾,应将G挂在离O点多远处?9.如图21所示是一套提升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杠杆OC可绕固定点O在竖直平面内转动,OD: DC=1:9,系在杠杆D端的细绳通过定滑轮E与物体B的一端相连,滑轮组Y由定滑轮Z和动滑轮H组成,滑轮组Y的自由端细绳通过定滑轮M与物体B的另一端相连,整个装置在同一竖直平面内。小明通过定滑轮拉动C端的细绳提升水中实心均匀物体A,当物体A始终浸没在水中且匀速上升时,小明对地面的压力为N1,对地面的压强为1

7、.6104Pa,滑轮组Y的自由端细绳对物体B向右的拉力为T1;当小明利用装置把物体A完全拉出水面,物体A在空中匀速上升时,小明对地面的压力为N2,滑轮组Y的自由端细绳对物体B向右的拉力为T2。已知:小明所受重力为660N,在所有拉动过程中,小明始终双脚着地,每只脚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为125cm2,物体A的密度为2103 kg/m3, N1:N2=8:3,T1:T2=101:201,(不计绳重和细绳与滑轮间的摩擦及水对物体A的阻力,g取10N/kg)求:(1) 物体A在空中匀速上升时,小明对地面的压力N2为多少;(2) 水平地面对物体B的摩擦力大小和动滑轮组H所受的重力大小分别是多少。ED图21B

8、AOCMHZY10.某校科技小组的同学设计了一个从水中打捞物体的模型,如图24所示。其中D、E、G、H都是定滑轮,M是动滑轮, B、C为固定在支架上的两个定滑轮,细绳的质量忽略不计。人站在地面上通过拉绳子提升水中的物体A,容器的底面积为200 cm2。当物体A总体积的五分之二露出液面时,人通过细绳施加竖直向下的拉力为F1,地面对他的支持力是N1,A以0.2m/s的速度匀速上升,此时液面比A全部浸没的时候下降了50cm,拉力F1的功率为P1;当物体A完全离开液面时,人通过细绳施加竖直向下的拉力为F2,物体A以0.2m/s的速度匀速上升,地面对人的支持力是N2,拉力F2的功率为P2。已知A的质量为

9、75kg,人的质量是70kg,N1N298,忽略细绳与滑轮的摩擦以及水对物体的阻力,g取10N/kg。求:图24DMEGHACB动滑轮M受到的重力G; P1P2的值;DCEOE11B如图26所示,物体A重1000 N,其体积为410-2m3,B、C都是完全相同的动滑轮;杠杆DE可绕O点在竖直平面内转动,OEOD21。小成受到的重力为600N,当物体A完全浸没在水中时,他通过细绳在E点施加竖直向下的拉力F1,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小成对地面的压强为p1;当物体A有一半体积露出水面时,小成在E点施加竖直向下的拉力F2,杠杆仍在水平位置平衡,小成对地面的压强为p2,已知p1p2 53,杠杆ED和细绳的

10、质量,以及滑轮的轴摩擦均忽略不计。求:(1)物体A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B(2)动滑轮B受到的重力G动;(3)小成在E点施加竖直向下的拉力F2。A图2612、如图21所示装置,杠杆OB可绕O点在竖直平面内转动,OAOB13。当在杠杆A处挂一质量为300kg的物体甲时,小明通过细绳对动滑轮施加竖直向下的拉力为F1,杠杆B端受到竖直向上的拉力为T1时,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小明对地面的压力为N1;在物体甲下方加挂质量为60kg的物体乙时,小明通过细绳对动滑轮施加竖直向下的拉力为F2,杠杆B端受到竖直向上的拉力为T2时,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小明对地面的压力为N2。已知N1N231,小明受到的重力为60

11、0N,杠杆OB及细绳的质量均忽略不计,滑轮轴间摩擦忽略不计,g取10N/kg。求:(1)拉力T1;(2)动滑轮的重力G。图21BAO甲图22动滑轮KBE定滑轮MCODHQ楼顶A13图22是某科研小组设计的高空作业装置示意图,该装置固定于六层楼的顶部,从地面到楼顶高为18m,该装置由悬挂机构和提升装置两部分组成。悬挂机构由支架AD和杠杆BC构成,CO:OB=2:3。配重E通过绳子竖直拉着杠杆B端,其质量mE=100kg,底面积S=200cm2。安装在杠杆C端的提升装置由定滑轮M、动滑轮K、吊篮及与之固定在一起的电动机Q构成。电动机Q和吊篮的总质量m0=10kg,定滑轮M和动滑轮K的质量均为mK。

12、可利用遥控电动机拉动绳子H端,通过滑轮组使吊篮升降,电动机Q提供的功率恒为P。当提升装置空载悬空静止时,配重E对楼顶的压强p0=4104Pa,此时杠杆C端受到向下的拉力为FC。科研人员将质量为m1的物体装入吊篮,启动电动机,当吊篮平台匀速上升时,绳子H端的拉力为F1,配重E对楼顶的压强为p1,滑轮组提升物体m1的机械效率为。物体被运送到楼顶卸下后,科研人员又将质量为m2的物体装到吊篮里运回地面。吊篮匀速下降时,绳子H端的拉力为F2,配重E对楼顶的压强为p2,吊篮经过30s从楼顶到达地面。已知p1:p2=1:2,F1:F2=11:8,不计杠杆重、绳重及摩擦,g取10N/kg。求:(1)拉力FC; (2)机械效率; (3)功率P。14如图30所示,科技馆里甲、乙两位同学利用滑轮组把自己匀速提升至高处。如图31甲所示,甲同学匀速提升自已时的拉力F1为120N,滑轮组提升甲同学的机械效率为1;如图31乙所示,乙同学利用另一套滑轮组匀速提升自已时的拉力F2为80N,滑轮组提升乙同学的机械效率为2。已知1:2=10:9,甲同学匀速提升自己时对吊板的压力N1与乙同学匀速提升自己时对吊板的压力N2之比为19:23,甲、乙两位同学拉力的功率相等。不计绳重和滑轮轴摩擦。求:(1)在匀速提升自己时,甲、乙两同学上升速度之比;(2)甲、乙两位同学各自所受的的重力G甲和G乙。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