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食品药品打非治违专项整治工作方案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90038080 上传时间:2023-09-2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年食品药品打非治违专项整治工作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2年食品药品打非治违专项整治工作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2年食品药品打非治违专项整治工作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2年食品药品打非治违专项整治工作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2年食品药品打非治违专项整治工作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2年食品药品打非治违专项整治工作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年食品药品打非治违专项整治工作方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年食品药品打非治违专项整治工作方案为严厉打击制售假劣药品、医疗器械和餐饮消费食品安全违法行为,切实保障公众饮食用药安全,根据4月17日打非治违电视电话会议精神,结合我局工作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县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部署,坚持“预防为主、加强监管、落实责任、综合治理”的工作方针,以隐患排查治理为重点,持续开展安全专项整治和打非治违专项整治工作,从维护食品药品持续安全稳定的高度,强化工作措施,明确工作职责,狠抓工作落实,促进安全事故继续下降,有效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发生,确保全县食品药品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切实保障公众饮食用药安全。二、工作目标通过持

2、续开展安全专项整治和打非治违专项整治工作,进一步落实安全管理责任,落实各项预防措施及安全教育知识,全面排查整治安全隐患和薄弱环节,切实解决存在的突出安全隐患。坚决整顿治理全县食品药品不符合安全生产要求的非法违法行为,切实解决影响和制约安全生产的突出问题,不断加强重大安全隐患专项整治和监控,严厉打击餐饮服务环节制售假冒伪劣食品违法犯罪行为,严厉查处一批制假售假生产经营单位和人员,取缔一批制假售假黑窝点,吊销一批违法生产经营单位资质,曝光一批违法违规企业,严惩一批制假售假违法犯罪分子,切实增强生产经营者法制意识和全社会质量意识,建立健全打击制假售假长效监管机制,规范权力运行,强化廉政风险防控,逐步

3、构建食品药品社会信用体系和市场监管体系,营造公平、开放、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三、组织领导为确保全县持续开展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和打非治违专项整治工作深入有效开展,成立卫食药局安全专项整治和打非治违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指挥调度全县持续开展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和打非治违专项整治活动。组 长:AAA(局长)副组长:AA(局党组书记) AAA(常务副局长) AA(副局长) AA(副局长) AAA(纪检书记) AAA(爱卫办主任) AA(合医办主任)成 员:各股室负责人,各卫生院主要负责人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局行政办公室,AA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四、工作范围和重点内容(一)“打非治违”专项整治范围:

4、全县涉药单位、餐饮企业。(二)“打非治违”重点内容:食品药品安全。五、主要任务和措施(一)餐饮消费环节打假专项行动(食品安全股牵头)。1严厉打击经营和使用假冒伪劣食品、无证食品、过期变质食品违法行为。开展对餐饮服务单位采购和使用病死或者来源不明的畜禽及其制品、未经检验检疫或者检验检疫不合格的肉类及其制品、劣质食用油、霉变大米、标签不符合要求的食品添加剂及来源不明的米面制品、豆制品、饮料等行为的专项整治。督促餐饮服务单位到证照齐全的食品生产经营单位或批发市场采购食品原料及食品添加剂,并指定具备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知识的专(兼)职人员负责食品原料及食品添加剂采购索证索票、进货查验和采购记录,确保食品可

5、溯源.加强对使用肉类及其制品数量较大的集体食堂、集体用餐配送单位等重点单位进行拉网式排查,严厉查处采购、使用病死或者来源不明的畜禽及其制品、未经检验检疫或者检验检疫不合格的肉类及其制品等违法行为。加强对餐饮单位特别是中小餐饮单位和集体食堂使用食用油的监督检查,禁止采购、使用无标识或标识不全散装食用油,依法从严查处从非法渠道购进食用油、使用假冒伪劣食用油或“地沟油”加工食品以及重复使用餐桌废弃油脂的行为;引导大、中型餐饮单位和学校食堂采购和使用品质可靠的预包装食用油;建立并严格执行餐厨废弃物台帐管理、分类放置、日产日清和流向追溯制度.2. 严厉打击食品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违法行为。在011年

6、餐饮服务环节“打非添专项行动基础上,加强监督检查和培训、指导,督促餐饮服务单位落实食品添加剂采购索证索票和使用登记制度,指导经营者严格按照标准规定的范围和使用量使用食品添加剂。重点对经营范围含制售面点糕点和烧卤熟食项目的餐饮服务单位、集体食堂以及火锅店进行检查,重点检查是否有为单纯改变菜肴的色香味或掩盖食品变质等而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或违反规定的范围和剂量使用添加剂的行为.严厉打击米面制品中非法添加硼砂、熟肉制品中滥用人工色素、面点超量使用含铝膨松剂等违法行为。3。 严厉打击使用不合格餐具违法行为。开展集中消毒餐具和一次性餐具专项整治,加强对集体食堂、城乡结合部小型餐饮服务单位、车站码头和旅游景

7、区餐饮服务单位的检查,重点检查餐饮服务单位采购集中消毒企业供应的餐饮具的是否查验、索取并留存营业执照和批次出厂检验报告,是否采购和使用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严厉打击采购、使用无照集中消毒企业的餐饮具和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违法行为。4。 开展监督抽检和专项抽查。围绕餐饮服务环节食品致病微生物污染、化学危害物质污染、滥用食品添加剂及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等危害因子,结合我县近年来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测结果、211年食物中毒事件等情况,制定我县212年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抽检和专项抽查方案并组织实施,及时发现存在的突出问题,坚决堵住上游问题食品原料流入餐饮服务环节,同时加强对餐饮食品加工过程中易污染环节的监控

8、.重点产品:肉及肉制品、食用油、调味品、食品添加剂、大米、米面制品、豆制品、饮料、塑料发泡餐具。重点单位和区域:学校、企事业单位、机关集体食堂、小型餐饮单位、车站码头和旅游景区餐饮服务单位,城乡结合部。(二)药品打假专项行动(药品管理股牵头).。严厉打击生产销售假劣药品、无证生产销售药品、从非法渠道购进药品的违法行为,坚决取缔制假售假地下窝点和港货店等无证经营药品行为,严厉查处药品经营企业、医疗机构从非法渠道购进药品行为以及药品经营企业出租出借许可证经营假药行为,开展对城乡结合部和农村市场销售假劣药品违法行为的专项整治,加大对未凭处方销售处方药,开展对新开办零售药店未按要求申报GSP认证监督检

9、查。2. 科学开展药品监督抽验工作,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全覆盖抽验,加大药品快速检测技术工作力度,严厉打击药品、保健食品非法添加化学成分的行为,整治非药品冒充药品现象。(稽查分局牵头,药品股、医疗器械保化股配合).。 加强药品、医疗器械广告监测,对发布违法广告的产品采取公告、停止上市销售的行政措施,加强互联网虚假药品信息的监测,严厉打击通过互联网、寄递渠道销售假劣药品和收售药品行为。4 加强药品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有效衔接,做好涉嫌犯罪案件移送和联合办案工作,坚决杜绝以罚代刑或以刑代罚,保持对制假售假违法犯罪行为的高压打击态势和强有力震慑作用。重点产品:药品及冒充药品销售的产品。重点单位和区域:药

10、品生产、经营、使用单位,城乡结合部地区等经营场所.六、方法步骤第一阶段:摸底排查、动员部署阶段(4月0日-月30日)。1、广泛宣传发动。各单位要结合本校实际,认真开展宣传动员,重点把省、市、县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决策部署和“打非治违”的工作要求,广泛宣传,层层动员,为专项整治工作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和工作环境。2、深入排查摸底.各单位对存在的安全隐患、影响恶劣的典型非法违法行为、屡禁不止的顽固非法违法行为进行全面细致的排查摸底,并建立台账,做到底子清、情况明。3、认真安排部署。各单位要按照“属地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认真研究制定本单位开展“打非治违”集中行动工作实施方案,成立领导小组,召

11、开专题会议,认真学习上级通知精神,强化责任分工,明确排查整治的范围、内容和要求。第二阶段:实施阶段(5月1日1月30日)。各单位按照各自开展安全生产和打非治违专项整治工作的具体措施,以抓好重点场所、要害部位、关键环节等为重点,突出预防为主,加强监管,落实责任,确保安全措施落实到位,促进食品药品安全形势持续稳定。第三阶段:总结通报阶段 (11月日12月25日)。各单位要认真总结开展安全生产和打非治违专项整治工作开展情况,并将总结报告报局行政办公室。七、工作要求(一)加强领导,认真组织实施.各单位要高度重视持续开展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和打非治违专项整治工作,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健全督查

12、机制,狠抓工作落实,积极组织开展专项行动.(二)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各单位要不断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增强做好安全工作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切实保护广大公众饮食用药安全,维护食品药品安全稳定。(三)转变作风,提高工作效能.各单位要把“打非治违”与“作风建设年”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加大食品药品监管力度。(四)依法依规,严格考核问责。各单位要严格落实安全生产有关规定,查找一处、整治一处、巩固一处,健全和完善食品药品安全生产长效机制。要将持续开展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和打非治违专项整治工作,列入年度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考核的重要内容,对不履行职责、工作不力、弄虚作假和拒绝整改的,要依法依纪严肃责任追究.文中如有不足,请您指教!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