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发展理念和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经济建设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90033837 上传时间:2023-01-14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发展理念和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经济建设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新发展理念和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经济建设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新发展理念和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经济建设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新发展理念和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经济建设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新发展理念和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经济建设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发展理念和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经济建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发展理念和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经济建设(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第八课第九课 新发展理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经济建设建知识体系明学习目标1.把握1个主要矛盾新时代的社会主要矛盾2掌握2对目标两个百年目标和两个阶段目标3掌握3项措施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措施4理解5大发展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备核心素养1.政治认同认同我们党关于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及奋斗目标2科学精神科学认识新发展理念的基本内涵3公共参与积极参与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实践中去第一框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一、历史性变革1我国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1)原因:党和国家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端正发展观念,转变发展方式,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2)表现经济

2、保持中高速增长,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提高。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经济结构不断优化,新兴产业蓬勃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快速推进。农业现代化稳步推进,城镇化率不断提升,区域发展协调性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实施,创新型国家建设成果丰硕。2人民生活不断改善(1)原因:党和国家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一大批惠民举措落地实施,人民获得感显著增强。(2)表现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进展,教育事业全面发展,就业状况持续改善。城乡居民收入增速超过经济增速,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人民健康和医疗卫生水平大幅提高。3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1)原因:党和国家大力度推进生

3、态文明建设,全党全国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显著增强,忽视生态环境保护的状况明显改变。(2)表现: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加快形成,全面节约资源有效推进,重大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进展顺利,生态环境治理明显加强。我国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二、新时代的社会主要矛盾1内容: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2解决主要矛盾的措施: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3两个没变: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

4、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三、开启新征程1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1)到建党一百年时建成经济更加发展、某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小康社会。(2)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原来的奋斗目标是到中华人民某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某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共十九大对此作出了两处小的调整,一是加上了“美丽”两个字,这和“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相统一、相对应;第二个小的变动就是把原来的“国家”改成了“强国”,这提升了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内在要求。

5、2两个阶段目标(1)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2)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某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重点关注:高考对本考点的考查,从已有的试题来看,多通过创设具体案例作为背景材料,具体考查我国大力发展实体经济、乡村振兴战略及区域协调发展的措施和重大意义。全面把握乡村振兴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什么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当前,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在乡村最为突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

6、工作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怎么办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为什么区域差异大、发展不平衡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增强区域发展协同性的重要途径;是拓展区域发展新空间的内在要求;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支撑怎么办加大力度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加快发展;强化举措推进

7、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深化改革加快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发挥优势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创新引领率先实现东部地区优化发展;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第十课第十一课 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建知识体系明学习目标1.知晓1个问题全球化存在的问题2理解2种影响经济全球化的积极和消极影响3掌握3个表现经济全球化的三个表现4把握3个“四”世贸组织的四个原则、我国对经济全球化的四个贡献、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的四项措施备核心素养1.政治认同通过对本课知识的学习,认同我国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和重要举措2科学精神全面正确看待经济全球化,既看到经济全球化的积极影响,也看到其消极影响,积极参与和推动其发展第一框面对经

8、济全球化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1经济全球化的含义:是指商品、劳务、技术、资金在全球X围内流动和配置,使各国经济日益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的趋势。2经济全球化的表现:是多方面的,其中主要是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和资本全球化。3跨国公司(1)含义:是指在本国或本地区拥有一个总部,并在其他国家或地区拥有子公司的国际性企业。(2)作用:跨国公司的迅速发展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强有力的载体。其全球化的生产经营方式大大促进了资金、技术、人力、商品等在全球X围内的流动,推动了国际分工水平的提高。经济全球化与经济一体化经济全球化是经济一体化的客观基础,经济一体化是经济全球化基础上的更高层次的经济融合。目前来看,经济全

9、球化已经是一个既成事实,而经济一体化只是局部区域、局部领域内的状态和进程。二、经济全球化的影响1积极影响:它促成了贸易大繁荣、投资大便利、人员大流动、技术大发展,为世界经济增长提供了强劲动力。2存在的问题:发展失衡、治理困境、数字鸿沟、公平赤字等问题。3消极影响:加剧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威胁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4对策:我国将继续深入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学通学透重点关注:对本考点的考查,命题多以反映经济全球化的生产、贸易、投资或积极参与全球化的举措作为载体,考查经济全球化的积极影响和作用等。准确把握经济全球化的影响有利影响经济全球化

10、是生产力发展的产物,又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它促成了贸易大繁荣、投资大便利、人员大流动、技术大发展,为世界经济增长提供了强劲动力不利影响经济全球化的大方向是正确的,同时也存在着发展失衡、治理困境、数字鸿沟、公平赤字等问题。这些是前进中的问题,需要正视并设法解决。影响经济安全:经济全球化把世界各国的经济紧密联系在一起,这在促进各国经济合作的同时,也使得一个国家的经济波动可能殃及他国,甚至影响全世界,加剧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尤其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构成极大威胁第二框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一、世界贸易组织1性质:是世界上最大的多边贸易组织。2积极作用:积极组织多边谈判,为国际贸易制定一系列基本原则

11、和协定,为成员提供解决贸易摩擦和冲突的场所。3原则:非歧视原则、透明度原则、自由贸易原则和公平竞争原则。其中最重要的是非歧视原则,包括最惠国待遇原则和国民待遇原则。4入世的意义: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赢得了良好的国际环境,促进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健全,推动了开放型经济水平的提高,带动了国内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提高了人民群众的收入与生活水平。二、我国对经济全球化的贡献1我国经济快速增长,为全球经济稳定和增长提供了持续强大的推动。2我国同一大批国家的联动发展,使全球经济发展更加平衡。3我国减贫事业的巨大成就,使全球经济增长更加包容。4我国改革开放持续推进,为开放型世界经

12、济发展提供了重要动力。三、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1对外开放的成就我国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和开放型经济体系逐步形成,开放型经济新体制逐步健全,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综合国力的增强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2措施(1)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2)要加快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开放朝着优化结构、拓展深度、提高效益方向转变,着力培育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3)要实行高水平的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政策,放宽市场准入,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保护外商投资合法权益。创新对外投资方式,促进国际产能合作,加快培育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4)在新时代,我国继续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同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增添共同发展新动力,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