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卷2016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二文言文阅读课案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对点精练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90025714 上传时间:2023-05-1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标卷2016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二文言文阅读课案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对点精练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新课标卷2016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二文言文阅读课案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对点精练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新课标卷2016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二文言文阅读课案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对点精练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新课标卷2016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二文言文阅读课案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对点精练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课标卷2016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二文言文阅读课案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对点精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标卷2016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二文言文阅读课案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对点精练(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案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若舍郑以为东道主B.行李之往来C.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D.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解析:DD项,劳苦:古今意义相同,劳累辛苦。A项,东道主:古义,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今义,请客的主人。B项,行李:古义,出使的人;今义,出门所携带的包裹、箱子等。C项,多谢:古义,多多劝告;今义,非常感谢。2.下列加点词语古今意义一致的一项是() A.无恒产而有恒心者B.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C.俯不足以畜妻子 D.无伤也,是乃仁术也解析:BA项,“恒心”古义指“永久的善心”,今义指“长久不变的意志”;C

2、项,“妻子”古义指“妻子和儿女”,今义指“男子的配偶”;D项,“无伤”古义指“没有关系、不要紧”,今义指“没有伤口”。3.下列句子中不全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B.C.D.解析:DA项,振,通“震”;还,通“环”。B项,采,通“彩”;蚤,通“早”。C项,知,通“智”;坐,通“座”。D项,要,通“邀”。“秦王复击轲,被八创”无通假字。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不是偏义复词的一项是()A.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B.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C.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D.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解析:D偏义复词必须联系语境推断。A项,存亡:本来指生存与衰亡,在语境中与“危急”相应,偏取“亡”的意义

3、,用以强调蜀汉所处的艰难形势。B项,作息:本来指劳作和休息,在语境中偏取“作”的意义,突出刘兰芝的任劳任怨。C项,出入:本义指出去和进来,在语境中偏取“入”的意义,指刘邦入关后严加防守,不让“他盗”进关。D项,左右:四周,旁边。A、B、C三项中加点词都属偏义复词,D项,与这三项不同,加点词语不是偏义复词。5.(2015吉林实验中学高三第五次模拟考试)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赵豫,字定素,安肃人。燕王起兵下保定,豫以诸生督赋守城。永乐五年授泌阳主簿,未上,擢兵部主事,进员外郎。内艰起复。洪熙时进郎中。宣德五年五月简廷臣九人为知府,豫得松江,奉敕往。时卫军恣横,豫执其尤者,杖而配之边,众遂贴然。一

4、意拊循,与民休息。择良家子谨厚者为吏,训以礼法。均徭节费,减吏员十之五。巡抚周忱有所建置,必与豫议。及清军御史李立至,专务益军,勾及姻戚同姓。稍辨,则酷刑榜掠。人情大扰,诉枉者至一千一百余人。盐司勾灶丁,亦累及他户,大为民害。豫皆上章极论之,咸获苏息。有诏灭苏、松官田重租,豫所辖华亭、上海二县,减去十之二三。正统中,九载考绩。民五千余人列状乞留,巡按御史以闻,命增二秩还任。及十年春,大计群吏,始举卓异之典。豫与宁国知府袁旭皆预焉,赐宴及袭衣遣还。在职十五年,清静如一日。去郡,老稚攀辕,留一履以识遗爱,后配享周忱祠。方豫始至,患民俗多讼。讼者至,辄好言谕之曰:“明日来。”众皆笑之,有“松江太守明

5、日来”之谣。及讼者逾宿忿渐平,或被劝阻,多止不讼。豫皦皦著名绩,尤以恺悌称。是时,列郡长吏以惠政著闻者:湖州知府祥符赵登,秩满当迁。民诣阙乞留,增秩再任,自宣德至正统,先后在官十七年。登同里岳璿继之,亦有善政,民称为赵、岳。淮安知府南昌彭远被诬当罢,民拥中官舟,乞为奏请,宣帝命复留之。正统六年超擢广东布政司。荆州知府大庾刘永遭父丧,军民万八千余人乞留,英宗命夺情视事。巩昌知府鄞县戴浩擅发边储三百七十石振饥,被劾请罪,景帝原之。徽州知府孙遇秩满当迁,民诣阙乞留,英宗令进秩视事。先后在官十八年,迁至河南布政使。惟袁旭在宁国为督学御史程富所诬劾,逮死狱中。而宁国人惜之,立祠祀焉。(节选自明史列传第一

6、百六十九)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内艰起复内艰:父母的丧事。B.稍辨,则酷刑榜掠榜掠:用鞭子或板子拷打。C.豫皆上章极论之,咸获苏息苏息:休养生息。D.英宗命夺情视事夺情:古代官员丧服未满而朝廷强令出仕。解析:A内艰:旧称遭母丧为内艰。参考译文:赵豫,字定素,安肃人。燕王朱棣起兵攻下保定后,赵豫以生员身分而受命催督赋税,守卫城池。永乐五年,赵豫被授予泌阳县主簿,未上任又提升为兵部主事,再升为员外郎。母死守丧,期满复职。洪熙年间晋升为郎中。宣德五年五月,选拔五个朝中大臣出任知府,赵豫被派往松江府,接受皇帝诏令上任。当时松江卫军恣意横行,赵豫逮捕了其中最恶劣的,施以杖刑后

7、流放边疆,其余的都服服帖帖。赵豫为政注重安抚,让百姓休养生息。挑选谨慎厚道的良家子弟为吏,用礼法教育他们。他还均平徭役,节省费用,裁减吏员十分之五。巡抚周忱有什么举措,都一定先跟赵豫商议。清军御史李立到松江,专门扩充军队,甚至牵连被征发者的亲戚、同姓。稍有异议,就酷刑拷打。一时人心大乱,申诉冤枉者多达一千一百余人。盐司稽查盐丁,也连累到其他民户,成为百姓的大害。赵豫上书极力抨击这些弊端,百姓都因此获救。朝廷还下令减轻苏州、松江两府官田的繁重的租税,赵豫所管辖的华亭、上海两县减去十分之二三。正统年间,赵豫九年任满,考核政绩。松江百姓五千余人上书请求他留任,巡按御史报告朝廷,朝廷给赵豫增加两级官俸

8、,命令回松江担任知府。到正统十年春,朝廷考核全国各地官吏,将政绩卓著者列为典范。赵豫和宁国知府袁旭都入选,皇帝设宴款待并赐予他们成套衣服,让他们回去任职。赵豫在松江任职十五年,松江府始终安定太平。离开松江时,老幼挽住车子,要求留下一只鞋来记住他留下的恩惠,后来把他的神位供奉于周忱祠内,共享祭祀。当赵豫刚到松江府的时候,忧虑那里喜好诉讼的民俗。凡来诉讼者,他总是以好言开导,告诉他:“明日来。”众人对此一笑,于是有“松江太守明日来”的歌谣。过了一夜,起诉者忿怒渐平,或被劝阻,不再来起诉了。赵豫除政绩斐然外,还以和乐平易著称。那时候,各郡的长官因为仁政著名的:湖州知府祥符人赵登,任期届满应当升迁。百

9、姓到朝廷请求留任,朝廷提升他官级,留任湖州知府,从宣德至正统年间,先后在湖州任职十七年。赵登的同乡岳璿接替他在湖州任职,也有良好的政绩,百姓称他们为赵、岳。淮安知府南昌人彭远遭受诬陷应当罢免,百姓围住中官的船,请求替他们上奏皇上,宣帝下令又让他留任。正统六年被破格提拔为广东布政司。荆州知府大庾人刘永父亲去世,本该去职居丧,军民一万八千多人向朝廷请求挽留他,英宗下令让他留任。巩昌知府鄞县人戴浩擅自发放边防储备三百七十石赈济饥民,遭到弹劾而去请罪,景帝原谅了他。徽州知府孙遇任期届满应当升迁,百姓到朝廷请求挽留他,英宗下令提升他的官级留任原职。他先后在任十八年,提升到南布政使。只有袁旭在宁国被督学御

10、史程富诬陷弹劾,被逮捕死在狱中。但宁国人爱惜他,设立祠庙祭祀他。6.(2015浙江温州八校高三返校联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李谔,字士恢,赵郡人也。博学解属文。仕齐,为中书舍人,有口辩,每接对陈使。周平齐,拜天官都上士。谔见隋文帝有奇表,深自结纳。及帝为丞相,甚见亲待,访以得失。时兵革屡动,国用虚耗,谔上重谷论以讽焉。帝纳之。上谓群臣曰:“朕昔为大司马,每求外职,李谔陈十二策,苦劝不许,朕遂决意在内。今此事业,谔之力也。”赐物二千段。谔见礼教凋弊,公卿薨亡,其爱妾侍婢,子孙辄嫁卖之,遂成风俗,乃上书曰:“臣闻追远慎终,人德归厚,三年无改,方称为孝。如闻大臣之内,有父祖亡没,日月未

11、久,子孙无赖,引其妓妾,嫁卖取财,有一于此,实损风化。妾虽微贱,亲承衣履,服斩三年,古今通式。岂容遽褫衰绖,强傅铅华,泣辞灵几之前,送付他人之室?凡在见者,犹致伤心,况乎人子,能堪斯忍!复有朝廷重臣,位望通贵,平生交旧,情若弟兄。及其亡没,杳同行路,朝闻其死,夕规其妾,方便求娉,以得为限。无廉耻之心,弃友朋之义。且居家理务,可移于官,既不正私,何能赞务?”上览而嘉之。谔又以时文体尚轻薄,流宕忘反,上书曰:臣闻古先哲王之化人也,必变其视听,防其嗜欲,塞其邪放之心,示以淳和之路。五教六行,为训人之本,诗书礼易,为道义之门。故能家复孝慈,人知礼让,正俗调风,莫大于此。其有上书献赋,制诔镌铭,皆以褒德

12、序贤,明勋证理。苟非惩劝,义不徒然。降及后代,风教渐落。魏之三祖,更尚文词,忽君人之大道,好雕虫之小艺。下之从上,有同影响,竞骋文华,遂成风俗。江左齐、梁,其弊弥甚,贵贱贤愚,唯务吟咏。竞一韵之奇,争一字之巧。至如羲皇、舜、禹之典,伊、傅、周、孔之说,不复关心,何尝入耳。及大隋受命,圣道聿兴,屏黜浮词,遏止华伪。自非怀经抱质,志道依仁,不得引预搢绅,参厕缨冕。开皇四年,普诏天下,公私文翰,并宜实录。其年九月,泗州刺史司马幼之文表华艳,付所司推罪。自是公卿大臣感知正道,莫不钻仰坟集,弃绝华绮,择先王之令典,行大道于兹世。【注】 引预:引荐。参厕:参与;置身。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

13、项是()A.博学解属文 属:写作B.流宕忘反 反:返回C.何能赞务 赞:赞扬D.自非怀经抱质自非:如果不是解析:CA项,联系张衡传“衡少善属文”、屈原列传“屈平属草稿未定”,可准确判断“属:写作”正确;B项,根据上下文,可否定“反”的“翻转、回过头来、抵制”等常见义不通顺,所以可以考虑通假字“返”;C项,前为能愿动词,后为名词“务”,“赞”为动词,结合上下文,可推知“辅佐”;D项,代入原文,通畅。参考译文:李谔,字士恢,赵郡人。好学,知道作文章。仕北齐为中书舍人,有口才,常常接待陈国使者。北周武帝平定北齐后,拜授他为天官都上士。李谔见隋文帝有奇异面貌,于是与之结交甚深。文帝为北周丞相后,很亲近

14、他,问他为政的得失。那时战争连年,国库空虚,李谔上重谷论,以讽劝文帝,文帝全然采纳。文帝对群臣说:“我过去当大司马时,常求放外任,李谔陈述十二策,苦劝我不要到外地任职,我于是决意在朝内做官。如今这番事业,是李谔出的力啊。”赐他缣丝二千段。李谔见礼教凋敝,公卿刚死,其爱妾、侍婢,就被子孙嫁掉、卖掉,甚至形成了风俗,李谔上书说:“我听说,追念远逝的人,善始善终,民德才能归于忠厚;三年之丧无改,才称为孝顺。我听说朝中大臣,有父亲祖父去世,日月还不久,其子孙为无赖之徒,就瓜分他们的女妓爱妾,嫁了、卖了,以取钱财,即使只有一个事例在,就实在有损风化。爱妾虽然微贱,但亲自承接先人的衣服和鞋子,为之服丧三年

15、,这是古今的通例。岂能容忍急急脱下丧服,强迫施上粉黛,让她们在先人的灵牌前哭泣告辞,送到他人的房里去?凡是看到的旁人,尚且伤心,何况还是人子,怎能如此忍心!又有朝廷大臣,位高爵重,他们之间平生交好,情如兄弟。但到朋友死后,就远如路人,早晨听到朋友死了,傍晚就劝朋友的爱妾改嫁,方便时甚至自己去求聘,以得到他人爱妾为目的。毫无廉耻之心,抛弃朋友的情义。而且,治家之法,可拿到官府上,既然不能纠正私欲,又怎能有助于治国?”皇上看了表章,很赞赏。李谔又因当时写作文章的人,崇尚轻薄,转而相互师法仿效,流宕他途而忘记返回正道,于是上书道:我听说,古代的先贤圣哲教化人民,必须改变他们的视听,防备他们的嗜好欲望,堵住他们的邪恶放肆的心,显示他们淳朴平和的道路。五教六行,是训导人民的根本;诗书礼易,是崇尚道义的门径。所以能够恢复孝顺慈爱,让人人都知道礼让,调正民风民俗,没有比这更重要的了。凡有上书献赋,写诔文刻铭文的,都是用来褒扬功德,赞扬贤能,注明功勋,证明事理。如非惩恶扬善,于道义上,不让白写白刻这些东西。到了后代,风俗教化逐渐差了。曹魏的三祖,更是崇尚文辞,忽视治国大道,喜好雕虫小技。下面跟从上头,就如影之随形,响之从声,竞比文采,于是成了风俗。江东的齐、梁二朝,其弊病就更重,无论贵贱贤愚,只求吟诗咏词。竞比一韵之奇,争比一字之巧。至于像羲皇、舜、禹的典章,伊、傅、周、孔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