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投行行业分析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90025459 上传时间:2024-02-12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41.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投行行业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精品投行行业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精品投行行业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精品投行行业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精品投行行业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品投行行业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投行行业分析(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品投行行业分析一、行业定义把前三章统一为一章,内容不变。标题改为行业概况,其他标题顺移下级即可投资银行(以下简称投行)是主要以从事证券发行、承销、交易、企业重组、兼并与收购、投资分析、风险投资、项目融资等业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是资本市场上的主要金融机构。业务创新与业务聚焦是投行发展的两条主线,一方面形成了一批“大而不倒”的超级投行,另一方面则崛起了一批具有鲜明业务特色的精品投行。精品投行是投资银行业发展成熟过程中不断细分、不断演变的一个产物。所谓精品,换言之,即为“小”,精品投行即为小投行。这种小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公司规模相对于综合性投行而言较小,员工人数通常在十几人至几十人之间;二是

2、业务范围小,通常是上市前的投行业务为核心,包括股份制改造、业务重组、私募融资、收购兼并等,往往不涉足IPO的承销业务;三是关注行业少,只在几个特定行业中深耕。精品投行虽然是“小”投行,但是在发展中通过长期专注、专一的服务,逐步形成自身特色,所谓“技以专而精”,在资本市场激烈竞争中获得了一席之地。二、行业发展历程(一该级标题后无顿号)、国外发展历程投行萌芽于15世纪的欧洲。经过500多年的发展,国际投资银行业已经形成了相互补充的3三个阶层。第一阶层是高盛、摩根士丹利等这样的大牌投行,这些国际大型投行通过不断的合并和收购牢牢地站住了投资银行顶峰的位置。第二阶层为中小型投行,2003年仅美国投行界就

3、有将近10000家中小型投行在行业竞争情况一章中,通过数据支撑说明该行业的市场集中度。在能否找两三个代表企业点下即可投行金字塔最底层的是专业人士,主要为小公司、富裕的个人和大型企业集团某个项目提供顾问服务。在美国,高盛、摩根斯坦利等大牌投行凭借其上百年的品牌、健全的网络、充足的人才在大中型企业IPO、大型并购等投行业务领域占有绝对优势,基本垄断了这些大型项目业务市场。大型投行由于已经有较大的市场生存空间,不关注中小型项目业务市场,这样就为一些中小型投行的生存发展提供了可能的市场空间。在这样一个相对较小、竞争更为激烈的市场里,众多中小型投行为了生存下去并取得发展,不断衍变细分,形成各有特色的投行

4、,也就是我们现在所称的精品投行(Boutique Investment Bank对应上文把第三层次点明)。精品投行的崛起在于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金融危机后对于大型投行的舆论指责声音越来越大,来自政府的监管压力也越来越强。一群在投行中磨练丰富经验后自立门户的精品投行开始出现,原来的精品投行也趁机招揽了大量的优秀人才。这些精品投行规模虽小,从业人员确实是身经百战,具有开拓的前瞻的视野以及大量深厚的人脉关系,精品投行的所能发挥的影响力与战斗力有时可以抵得上媲美大型投资银行。根据汤姆森财经统计的数据,截至2006年8月总计价值8740亿美元的并购案中,Evercore、Lazard、Greenh

5、ill等三家精品投行承担了其中28%的顾问工作。(二)、国内发展历程对中国而言,精品投行是舶来品,其发展经历大致与美国的发展历程相似。2000年以后,中国涌现出大量的创业企业(尤其是在TMT行业),这些企业在快速发展过程中产生了巨大的融资需求;而另一方面,那些活跃在中国的投资机构,要想从数量众多的创业企业中挑选出合适的投资对象同样不易。这块市场对于传统的大投行来说食之无味,重点业务是在IPO以及再融资等与二级市场直接相关的领域,上市之前的中国创业企业,其融资规模尚无法引起它们足够的兴趣。一批具有财务顾问功能,却又不局限于中介服务的本土精品投行应运而生。它们专注于投融资、上市、重组、并购、公司治

6、理、财务管理等业务链服务,通常是某一业务链上做深做细的投资银行。精品投行在此找到了自身的价值空间,获得了较大的发展。三、行业周期从经济周期的角度,投行是顺周期行业。在坚挺的市场环境下,投行业务会迅猛增长,费率走高,盈利情况良好,风险得到充分的释放;在经济疲软阶段,投行业务萎靡,费率下跌,盈利能力下降,风险逐渐积聚。但是精品投行却体现出了一定的逆周期性。市场不景气,投行的IPO受到的冲击最大,精品投行也被波及。但由于收购兼并与债务重组两项业务间反而在此时有更多的机会,可在某种程度上平滑经济周期对公司业绩的冲击。例如2009年全球完成的收购兼并交易额从上年的28650亿美元下降到17100亿美元,

7、减少了36%, 拉扎德Lazard前后名称需一致 2009年收购兼并业务的收入从上年的8.15亿美元下降到5.26亿美元,但重组业务的收入却从上年的1.19亿美元增加到3.77亿美元,从而使总收入的降幅不到20%。从行业的生命周期角度分析,精品投行处于行业的成长期。在美国,精品投行已经逐步成型,内部开始形成了金字塔的布局,Evercore等几家精品投行规模提升,在某些方面影响力可以与综合性投行相媲美,基本处于成长期晚期,或者说是成熟期初期。反观国内精品投行,还处于成长期初期,随着市场化进程的加快,金融管制的放松,国内并购业务的兴起,精品投行机遇远远大于挑战。图:精品投行生命周期图四、行业竞争情

8、况(一)、产业链上位置精品投行通常为企业提供私募融资、并购等中介服务,在产业链中较中间的地位。企业一级市场PE/VC证监会精品投行投行图:精品投行产业结构图精品投行只是中间服务商,不像其上游的VC/PE能够分享企业成长壮大所带来的果实,由于资质所限,也不能像其下游的综合性投行那样能够参与企业上市时最大的、利润最丰厚的一笔融资项目,在整个产业链中实际上处于利润率相对较低的水平。从目前精品投行的发展看,也正是在朝着产业链的上、下游进行扩展。往上游,即成立自己的私募投资基金或者是天使投资,往下游,即争取获得传统投行牌照。(二)、进入壁垒精品投行进入门槛较低,但是成为真正的“精品”却是难度极大,其主要

9、壁垒包括专业技术水平、人脉资源以及法律法规等。精品投行是人才密集型行业,要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生存下来,必须要给企业提供专业的服务咨询。精品投行很难具有资本资源、客户资源或政策资源上的优势,只能通过集中的研发投入来打造专业领域的优势,而这个优势通常是细分市场的研究优势,这就意味着精品投行对行业发展、企业运营有深刻的理解,这是对精品投行专业技术水平的重大考验。从精品投行的发展历程来看,人脉资源至关重要。例如Evercore名称全文统一 Partners是由黑石集团(The Blackstone Group)尽量统一,摩根后均未跟英文名称前普通合伙人Austin M.Beutner与克林顿执政时期的

10、美国前副财长奥特曼共同创办的;Greenhill就是由摩根士丹利董事会原副主席罗伯特格林希尔创办的。国内的华兴资本创始人包凡也是拥有国际投行与TMT行业的深厚人脉资源。法律法规的壁垒主要在于国内的金融监管较为严厉,精品投行很难获得券商牌照,不能够涉足国内的很多业务。例如并购财务顾问业务,也只能做跨境并购业务。国内上市公司的境内并购,精品投行是没有资格去做的。五、行业市场情况精品投行主要涉足私募融资、收购兼并两大市场。(一)、私募融资在欧美发达国家,PE每年投资额已经占到GDP的4%至5%左右,成为仅次于银行贷款和IPO的重要融资手段。在国内也已经有了二十多年的发展历史。我国中小企业规模较小,成

11、长速度快,企业组织结构简单,在经营方法和管理模式上比大型企业更简单,没有过多的条条框框,可以根据市场服务需求的变化,结合自身的能力,在较短的时间内作做出决策,对市场的变体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在发展过程中对资金的需求相当的迫切,却通常缺乏足够的资金支持。私募融资正好适应了这类型企业的需要,既可以为他们带来资金又为他们的发展带来先进的管理经验。私募融资作为一个纽带,把融资需求与投资需求有机地结合起来,有助于小企业的融资渠道,促进融资渠道多元化,在一定上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压力。2012年起,中国经济发展明确了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的转变。但由于面临长期高通胀形势的压力,信贷政策加剧收紧的背景下,

12、相当多的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高科技企业正面临快速发展与融资艰难的形势,这为直接融资提供了绝好的发展机会。2013年,在经济增速放缓、资本流动性下滑的背景下,我国私募股权基金募资数量及规模、投资数量及规模、投资回报率等出现明显下滑,PE行业进入深度调整期。但是随着IPO开闸、新三板扩容以及“大资管”的风起云涌,私募股权市场迎来新的重大利好。基金业协会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7月31日,已完成登记备案工作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共有3970家,管理私募基金5696只,管理规模为21477.2亿元。此外,截至2014年6月底,基金公司及其子公司专户业务管理资产规模3.54万亿元,证券公司资管业务资产规模达到

13、6.82万亿元,上述私募产品合计规模约12.5万亿元。目前需在基金业开展登记备案的机构和产品主要包括私募股权、创投、私募证券以及证券公司和基金子公司的私募资管产品,私募正成为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重要体系。(二)、收购兼并近年来,全球收购兼并市场的交易总额每年均达到数万亿美元,大型投行每年的顾问费收入达到数十亿美元。即使在金融海啸期间,收购兼并业务的交易额仍能达到2万亿美元,另有数千亿美元的债务重组市场。而近年来,私募基金的发展更为并购重组市场注入了新的资本动力,加速了行业的整合,提升了并购重组市场的活跃度。随着国内经济增长放缓、货币政策收紧、IPO停滞,受此影响,加之一系列兼并重组政策的助推鼓励下

14、,中国企业纷纷选择通过兼并重组的方式,来优化资产配置、扩大企业规模、实现战略转型和产能结构调整的目的。在此背景下,中国并购市场呈现爆发性增长,交易数量与金额不断冲破历史记录。中国并购市场2013年较过去几年活跃度提升明显,并购案例数与涉及的交易金额双双达到历史最高点,堪称“中国并购大年此种符号注意,需统一为中文输入下的”。中国市场全年共完成并购1,232起,同比上升24.3%,涉及的并购金额达932.03亿美元,同比涨幅为83.6%。图:2004年-2013年中国并购市场发展规模图未来,如果中国的收购兼并额能够与其GDP全球占比相匹配的话,那将是一个每年2000亿-4000亿美元的并购交易市场

15、,足以撑起多个像Greenhill拉扎德和Greenhill格林希尔这样以并购重组业务为核心的精品投行。业务情况加入业务情况一章,把商业模式,盈利模式写下。行业及业务收入、利润数据尽可能搜集六、行业发展特点及趋势(一)发展特点格式统一,上文中的二级标题可统一加粗1、精品投行为客户提供无利益冲突的独立建议实际上,精品投行模式并非创新,而是对传统的回归。顾问曾经是华尔街大投行中最传统的业务之一,不过随着规模的扩大,投行进入越来越多的业务领域,比如自营交易、资金业务,顾问业务的重要性在降低,在投行营收中的占比也呈下降趋势。在全球,很多精品投行专注于单一细分领域,为客户提供独立的专业服务,更多的会去考

16、虑如何服务好客户对于高盛、摩根士丹利、雷曼等大型投资银行来说,传统投行业务(承销和并购重组业务)的收益贡献度越来越低,大投行更热衷于像对冲基金一样直接参与市场交易。原来的企业客户变成了今天的交易对手,咨询业务与交易业务之间的利益冲突问题日益显现,而金融危机的爆发让这些潜在的冲突进一步暴露。金融危机后,大型投行的声誉一落千丈,高盛等投资银行饱受客户质疑,并遭遇索赔。在此背景下,精品投行强调的独立、客观理念日益受到企业客户的欢迎。2、精品投行对业务聚焦与核心优势的深度挖掘成功的精品投行大多聚焦于一项或几项核心业务,并一直围绕核心业务进行研发投入和收购扩张,不断增强核心竞争力,使其在核心业务上具有能够抗衡任何综合性大投行的能力,在此基础上,优秀的企业再通过对核心优势的深度挖掘来拓展相关业务线,实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