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成智慧学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90024624 上传时间:2023-08-16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4.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成智慧学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大成智慧学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大成智慧学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大成智慧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成智慧学(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大成智慧学目录一、概述二、基本特点三、基本内涵一、概述二、基本特点三、基本内涵一、概述大成智慧学,为中国著名的科学家钱学森 首创。大成智慧学(Theoryofmeta syntheticwisdom ),是引导人们如何尽 快获得聪明才智与创新能力的学问,其目的在 于使人们面对浩瀚的宇宙和 神秘的微观世界,面对新世纪各种飞速发展、变幻莫测而又错综复杂的事 物时,能够迅速做出科学、准确而又灵活、明智的判断与决策,并能不断 有所发现、有所创 新。大成智慧,是以科学的哲学为指导,把理、工、文 艺结合起来走向大成智慧的过程。简要而通俗 地说,就是“集大成,得智 慧”。二、基本特点“大成智慧学”,与以往关

2、于智慧或思维 学说不同,是以辩证唯物论 为指导,利用现代信息网络、人机结合以人为主的方式,集古今中外有关 信息、经验、知识、智慧之大成。“大成智慧”的特点是沉浸在广阔的信 息空间里所形成的网络智慧。“大成智慧”是 在知识爆炸、信息如潮的时 代里,所需要的新型的思维方式和思维体系。三、基本内涵大成智慧学是一个思想体系,内涵很丰富,大成智慧,是以科学的哲学为指导,是“量智”和“性智”的结合,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是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的结合,重视思维的整体观和系统观等。1、“量智”和“性智”的结合一个有才智的人,应具备广博的知识和高尚的情操,这是不断激发智慧的根基和动力。人的智慧是两大部分:量智和性智

3、。缺一不成智慧!什么是“量智”和“性智”呢?现代科学技术体系中的数学科学、自然科学、系统科学、军事科学、社会科学、思维科学、人体科学、地理科学、行为科学、建筑科学等10大科学技术部门的知识是性智、量智的结合, 主要表现为“量智”;而文艺创作、文艺理论、美学以及各种文艺实践活 动,也是性智与量智的结合,但主要表现为“性智”。“量智”主要是科学技术,是说科学技术总是从局部到整体,从研究 量变到质变,“量”非常重要。当然科学技术也重视由量变所引起的质变 所以科学技术也有性智,也很重要。大科 学家就尤其要有性智。“性智”是从整体感受入手去理解事物, 中国古代学者就如此。所以 是从整体,从质入手去认识世

4、界的。中医 理论就如此,从“望、闻、 问、切”到“辨证施治”,但最后也有量,用药都定量。大成智慧学告诉我们:在处理复杂的问题 时,既不能只顾“量智”, 搞还原论、“死心眼儿”,也不能只顾“性智”,空谈整体论、浮于幻想2、科学与艺术的结合从思维科学角度看,科学工作总是从一个猜想开始的,然后才是科学 论证;换言之,科学工作是源于形象思维,终于逻辑思维。形象思维是源 于艺术,所以科学工作是先艺术,后才是科学。相反,艺术工作必须对事 物有个科学的认识,然后才是艺术创作。在过去,人们总是只看到后一半所以把科学和艺术分了家,而其实是分不了家 的;科学需要艺术,艺术也 需要科学。科学与艺术的结合。3、逻辑思

5、维与形象思维的结合从思维方式来看,逻辑思维方式,大多用于科学研究与实验,所以也 叫做科学思维方式。侧重于形象思维方式,大多用于艺术创造与艺术活动 , 所以,也叫做艺术思维方式。逻辑思维的结果一般都是比较确定的、惟 一的、可以表达的。因而对 于加工处理便于形式化的信息时,可以用电子 计算机(电脑)帮助解决。但是,目前计算机的功 能是有限的,单纯用逻辑思维,单纯靠计算机处理没有人的形象思维,是不可能获得大成智慧和创新科学技术的。灵感思维属于形象思维的一种,是人们在生活中真有的,我自己就有过多次,解决了研究中遇到的难题,但有一点必须明确:即灵感思维也是以人头脑中沉积的知识为基础的,如果没有人类的实践认识(自己的、他人告知的、书本上学得的),灵感思维也不能自天而降。4、思维的整体观与系统观运用整体观和系统观,在处理各种复杂事物和人的问题时,既要弄清其微观的、细节的、量的准确变化,掌握好“度”,又要注意从宏观上、整体上,系统地把握其各层次、各因素、各方面质的变化与飞跃。不能只搞还原论、“死心眼儿”,也不能空谈整体论、浮于幻想。而是要把微观与宏观、还原论与整体论、理论与实践、部分与总体有机地结合起来,从整体上观察和解决问题。大成智慧学教我们总揽全局,洞察关系,所以促使我们突破障碍,从而做到大跨度地触类旁通,完成创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