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围堰下放、封底专项方案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90014114 上传时间:2024-03-14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9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钢围堰下放、封底专项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钢围堰下放、封底专项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钢围堰下放、封底专项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钢围堰下放、封底专项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钢围堰下放、封底专项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钢围堰下放、封底专项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钢围堰下放、封底专项方案(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目 录一、工程概况1、项目概况朝阳大桥总体上由东岸接线、西岸接线和跨越赣江的主桥组成。主桥部分全长约1.6km,分为通航孔桥和非通航孔桥。其中通航孔桥跨径布置为(79+5x150+79m),非通航孔桥跨径为49、50m,桥型布置采用六塔单索面斜拉桥,1520#墩为斜拉桥的主塔墩,其下部结构基础为18根2.2m钻孔灌注桩,钻孔桩采用梅花形布置,桩长2834m;承台截面为六边形,顺桥向尺寸18.4m,横桥向尺寸31m,其六个角上设置半径R=2m圆弧,承台顶标高+11.5m,底标高+5m。双壁钢套箱围堰轮廓尺寸为3421.417m,采用两段圆弧中间矩形结构,围堰内侧尺寸比承

2、台边外放10cm(每边),以抵消围堰偏位影响,围堰由上到底分为:4m 高的单壁+13.0m 双壁部分(包含1.5m 刃脚)+竖向主梁。其中,双壁围堰壁间距1.6m,刃脚壁板和焊接段采用10mm 厚钢板,其它部位壁板厚6mm 钢板,竖肋为L636 角钢,水平环板为10012mm2 和22016mm2 两种环板,内外壁水平环板间的斜撑为L758、L1008 及L10012 角钢,围堰内设置3道内支撑。钢围堰平面布置2、地形地貌朝阳大桥地处赣抚冲积平原之西部,地貌单元为赣江冲积平原一级阶地与河漫滩交接地段、河漫滩及赣江河床。赣江两岸原为河漫滩,后经修建防洪堤改造成现状。河流左岸防洪堤顶面高程约24.

3、00m,堤外侧红谷滩红角洲新区,地势较平缓,地面高程在2123.00m。河流右岸为朝阳新城,防洪堤顶面高程约25.0026.00m,堤顶宽约35.0m,堤底宽50m,防洪堤迎水面为块石护坡,坡度30,块石最大直径可达100cm 以上,堤高约5m。堤防外侧地势较为平缓,地面高程在19.0021.00m。桥位河道范围地面高程在1.7014.50m之间,局部因采砂高低不平,高差约8.00m,地势变化较大。河床底总体呈西低东高,西侧为主要通航通道,丰水期可通1000吨以上的船只。拟建桥位赣江水面 赣江南大道现状3、地质据钻探揭露的勘探深度内,场地地层上部为人工填土(Qml)、第四系全新统冲积层(Q4a

4、l)、下部为第三系新余群(Exn)基岩。按其岩性及其工程特性,自上而下依次划分为素填土、粉质粘土、细砂、淤泥质粉土、中砂、粗砂、砾砂、圆砾、粉泥岩。4、水文及水位赣江是长江水系的第二大支流,总长827公里,流域面积8.3万平方公里,水量充沛。根据桥址附近赣江外洲水文站河川径流分析,连续最大4个月径流量一般出现在37月,年径流量在一年中随季节变化,其多年平均各月径流量占全年径流量的百分比,从1月的3.2%开始逐月上升至6月达全年最高,6月占全年的18.7%,然后自7月开始又逐月下降至12月为最小。水量主要集中在46月,径流量占全年的49.6%。外洲水文站多年平均径流量逐月分配表月 份平均流量(m

5、3/s)径流量(亿m3)逐月分配(%)182822.173.22121929.54.33222659.638.74372196.4414.154296115.0616.864955128.4318.77266071.2410.48177147.436.99153839.875.810110829.684.31197125.163.71280821.653.2全 年217568610046月为丰水期(据外洲水文站资料,该三个月的迳流量占全年迳流量的53.4%,6月份最大,占全年的21%),11月次年2月为枯水期。勘察水面宽阔,水流较急,水深大,汛期可通4000吨左右船只,有记录的历年最大流量21

6、400米3/秒(2010.6.22),还原流量24200米3/秒,百年一遇最大流量28510米3/秒,历年实测最大流速为2.53米/秒。设计警戒水位为23.0m。据下游八一桥水文站观测资料,一般水位标高14.517.5m,有记录的历史最高水位黄海高程为25.6m(2010.6.22),历史最低水位为11.88m(2011.12.23)。据水文长观资料,赣江主流百年一遇水位24.01m,50年一遇水位23.76m,20年一遇水位23.25m,10年一遇水位22.68m,5年一遇水位22.12m,3年一遇水位21.57m。本桥址处19922004年水位特征如下表:月份1234567891112全年

7、平均14.7415.1515.916.8217.3217.7117.0717.3315.9114.8714.7215.99最高18.618.9421.6521.4921.2826.4921.9120.9221.0417.7118.2622.49最低13.0913.0413.3714.4114.4314.3214.0614.1513.9813.7713.5713.085、气象南昌市属亚热带湿润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温差较大,夏季酷热,冬季寒冷,春季雨量较多。历史最高温度 43.2,最热七月平均气温29.7。历史最低温度 -9.9,最低一月平均气温4.9,日平均温度 17.8。大风时平均风速4

8、.65.4ms,历史最大风力为11级。6、本工程主要工作项目钢围堰主要工程数量表序号项目单位数量备注1钢围堰整体起吊下放t22592钢围堰下放吸泥m3410003围堰封底混凝土施工m375004围堰刃脚混凝土施工m32100二、主要施工方法钢围堰总重400t,高度17m,采用在桩基施工平台上拼装,整体起吊下放的方法。围堰下放方法:采用在1#、3#、12#、14#钢护筒作为支承立柱,在围堰内侧壁设置4个下放吊点,通过下放吊机同时同步下放。围堰下放至河床后,吸泥下沉至设计位置进行围堰堵漏封底,抽水进行主塔承台施工。三、施工准备1、围堰检查钢围堰在施工平台上拼装完成后,对围堰进行全面检查,内外壁板及

9、隔仓板不得有渗漏现象;对整体围堰结构进行复查,不得有漏焊和焊缝高度、长度不符合设计要求处。并记录各层吃水深度,反算目前壁板承受的压差是否符合设计要求。2、技术准备编制专项安全、技术方案,进行技术交底。3、人员设备准备专门成立围堰下放封底专业施工分队,由队长、质量技术安全负责人、下放小组、清淤吸泥小组、堵漏小组、砼封底小组等组成。名 称负责人作业人数备注队长张磊质量技术安全负责人易朋下放小组高毕珍20清淤吸泥小组陈学良,赵喜45堵漏小组赵喜6砼封底施工小组高毕珍20主要设备清单如下:吸泥施工平台船: 2艘水上操作排: 4个18KW吸砂泵: 4台75KW吸泥机: 2台13m3空压机: 2台400t

10、/500t穿心顶: 各 2台油泵: 2台深水潜水设备: 2套。四、围堰下放本次采用围堰施工采用桩基水上施工平台上进行分层分块安装,安装完成后整体下放的方法。围堰安装完成后,接高1#、3#、12#、14#钢护筒至设计标高作为支承立柱,安装下放吊,与围堰内侧壁4个下放吊点连接,通过下放吊机四点同步下放。如下图所示:1、下放吊机安装下放吊机结构组成:下放吊机结构包括钢护筒立柱,钢护筒上下分配梁,贝雷架纵梁,下放分配梁,倒顶架,50(PSB830)精轧螺纹钢,400t穿心千斤顶。下放吊机工作原理:围堰壁内侧均匀设置4个吊点,通过精轧螺纹钢与分配,贝雷架纵梁及穿心千斤顶相连,拧紧分配梁上螺母,穿心千斤顶

11、先空载顶出油缸,四点固定同一行程,拧紧穿心千斤顶上螺母,松开分配梁上螺母,穿心千斤顶回油,钢围堰下放。下放吊机安装钢围堰在平台上拼装完成后,根据设计要求接高1#、3#、12#、14#钢护筒至设计标高作为支承立柱,安装下分配梁,架设贝雷架纵梁,上面安装下放分配梁,安装倒顶架,穿50精轧螺纹钢,安装400t穿心千斤顶,1#、3#点穿心千斤顶串联,12#、14#点穿心千斤顶串联。下放吊机试吊吊机安装完成后,进行试吊,消除各点连接间隙和塑性变形,确保各吊点起步后位移相同,同时检查穿心千斤顶的工作稳定性及结构安全性。吊机试吊取围堰作为吊重物,穿心千斤顶同步起吊持力。消除各点连接间隙和塑性变形;检查设备及

12、结构的安全性;检查两组穿心千斤顶串联同步效果。试吊完成后立即调整各吊点至同一标高,进行正式吊装。2、围堰下放下放吊机安装试吊合格后立即进行围堰下放。桩基施工平台标高为+23.6m,围堰下放定位至河床标高后,再进行吸泥下沉。直至+2.0m刃脚标高,吸泥清底,进行围堰封底。具体步骤如下:在平台上设置围堰下放指挥台,负责各施工步骤中技术信息收集、分析,并下达操作指令。围堰下放前,先按设计要求将河床找平。穿心千斤顶顶面精轧螺纹钢螺帽拧紧,穿心千斤顶起顶,将围堰吊起0.5m,持力30min后,去除围堰底抄垫块,空出围堰下放空间。将分配梁上精轧螺纹钢螺帽拧紧松开至穿心千斤顶行程处,本次设置20cm高,定位

13、。穿心千斤顶收回油缸,围堰下放。此时注意两组穿心千斤顶的同步性,每1cm下放位置报一次数,确保四点下放的同步性。每完成一次行程,以同一下放高度为停止下放的标准,确保四个点下放的高度相同。围堰在下放过程中,若出现不同步下放时,采用单点配重的方法保持同步。围堰下放时,出现5级大风应立即停止下放,并对现有的结构稳定性进行加固处理,确保安全。重复第“”步骤,直到围堰下放至河床。围堰定位。五、围堰吸泥、定位本工程共有6套钢围堰,自然河床标高分别如下表:墩台号15#16#17#18#19#20#最高标高7.67.127.348.7310.4611.26最低标高3.84.646.026.636.678.67

14、根据以上数据统计,河床标高起伏较大,且吸泥量大,目前赣江平均水位为16.82m,针对吸泥过程中的水深不同,采用空气吸泥和吸砂泵两种吸泥方法进行施工。为节约施工时间,围堰吸泥分两个时间段进行,第一次吸泥为围堰拼装下放前,测量定位,采用吸砂船进行层放坡吸泥,第一次吸泥为围堰下放到河床后,进行内侧吸泥下放至设计位置。1、围堰下放前吸泥根据吸泥过程中的水深不同,采用空气吸泥和吸砂泵两种吸泥方法进行施工。本次围堰吸泥采用2台吸泥船进行吸泥,水深小于9m时,采用4台吸砂泵同时进行抽砂,水深大于9m时,采用2台空气吸泥机同时进行吸泥。吸泥采用分层放坡的方法进行。如下图所示:围堰第一次吸泥至+3.0m左右标高,并测量河床标高,确保吸泥后河床高差小于0.5m,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