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FDM系统原理及其实现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90010068 上传时间:2022-08-12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15.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OFDM系统原理及其实现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OFDM系统原理及其实现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OFDM系统原理及其实现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OFDM系统原理及其实现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OFDM系统原理及其实现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OFDM系统原理及其实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OFDM系统原理及其实现(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通信系统综合设计报告题目:OFDM(统原理及其实现学部:班级:姓名:学号:指导教师:撰写日期:目录第一章31.1 要求31.2 系统基本原理及基本模块31.2.1 设计思路31.2.2 系统基本模块4第二章52.1 编程思路及框架52.1.1 信道编码映射52.1.2 串并/并串变换62.1.30 FDM调制解调72.1.31 加/取出循环前缀7第三章83.1 实验结果83.1.1 码率计算:83.1.2 试验结果8总结12附录13第一章1.1要求仿真实现OFDMRI制解调,在发射端,经用/并变换和IFFT变换,加上保护间隔(又称“循环前缀”),形成数字信号,通过信道到达接收端,结束端实现反变

2、换,进行误码分析。1.2系统基本原理及基本模块1.2.1 设计思路转统FDM信道频谱划分口 FDM信道频诘划分OFDM勺基本原理就是把高速的数据流通过串并变换,分配到传输速率相对较低的若干个子信道中进行传输。由于每个子信道中的符号周期会相对增加,因此可以减轻由无线信道的多径时延扩展所产生的时间弥散性对系统造成的影响。并且还可以在OFDMI?号之间插入保护间隔,令保护间隔大于无线信道的最大时延扩展,这样就可以最大限度地消除由于多径而带来的符号间干扰(ISI)o而且,一般都采用循环前缀作为保护间隔,从而可以避免由多径带来的子载波间干扰(ICI)。G46工S36463ChBCh?-DhB八八八八八八

3、八八_调制原理:设OFDM(统中有N个子信道,第K个子信道采用的子载波为:/=Bkcos(2r+殃)4=0,L.,N-1OFDM1号烂不)路子信号之和一个码元时间Ts内任意两个子载波正交条件:cos117rfkt+%)cgs兀f,+=0子载频条件:兀=左/NT;子载频最小间隔:f=fk-f1=n/Ts心=1/1解调原理:N-lN-$1。=工垃8s(2切+外)ft=0i=G4=口、*8s(2S)M根据子载波正交性质:,11.2.2 系统基本模块止匕OFMDfe含4个模块,编码映射、用并/并用变换、OFDMI制/解调、添加/取出循环前缀等。第二章2.1 编程思路及框架OFD喋现框架如下2.1.1

4、信道编码映射当调制好的信号在信道里进行传输的时候,必然要受到信道的影响,导致在接收端信号解调出现错误,使系统的误码率大大增加。因而,为减少差错,提高通信系统抗干扰能力和可靠性,在一个实用的通信系统中,采用信道编码这一有效措施。方法是在发送端的信号中加入一定的冗余度,而在接收端这些冗余度可以用来检测并且纠正信号通过信道后产生的错误。当然,冗余度的加入降低了系统的工作效率,但是和系统误码率的降低(即信号更加正确地传送)相比,这些代价是可以接受的。QPSKWQAM64QAMCmoio 帼,10 10txicaocgpocfiCgci aCOiig甘i M即ooffiit嘈mlOdvil iOHil

5、iOltQidCOnQi OTriH OOii1 呼口 1010 koupci加i$00 吗,他 厘皆 出 喈 im*悔1恸 HI110 uncoDilim 0111ID 4101ICI OIQ100 Tlttlfrf 1WV1 1 til 11 HI 101di non “11 hi cnoim cioi&iIrMdflt 1100111 1TW HN1OUCFkil QVWhl aiDMII tOOtia 110D10 W 叩帕 ht也毋期 1皿 d11(kfeD OICHW QIDWH2.1.2 串并/并串变换设OFD陈统的输入信号为串行二进制码元,其码元序列时间为T,先将此输入码元序列

6、分为帧,每帧中有F个码元,即有F比特。然后将此F比特分成N组,每组中的比特数可以不同。如下图所示。可对N个子载波进行不同进制的调制r陋产比特F比特ornrrn7 in2.1.30 FDM调制解调调制离散傅里叶变换11/5。=-=5伍)不门“吃(=2/爪-1)vX比=0离散傅里叶逆变换;1K-i.s(k)=0J2,K-1)子载波信号xk(t)=Bkcos(2乃+然),左=0,N1ofdMS号N-lNL5(,)=25(f)=2及cos(2”/+”)k=04=。复数形式NT;VTi=0k=Q解调解调即为其逆过程,用傅里叶变换完成2.1.4添加/取出循环前缀OFD陈统中,每个并行数据支路都是窄带信号,

7、可近似认为每个支路都经历平坦衰落,这样就减小了频率选择性衰落对信号的影响。同时,每路子数据流速率的降低,减小了符号间干扰(ISI)。止匕外,还可以通过加保护问隔的办法完全消除符号间干扰。假设每个OFD陆号由Yt样值组成,由于时延扩展,接收端将会有和信道冲激响应持续时间相对应的前L(L3.2 实验分析FslaE11Ifiabuf北儿州FindnIIip1G|fI黄崂C|麟百D曹|CurTimtDirMt睢k:PMpraT/HMUTUB7lA,ofk*囹Shortcutsj|lJfontoAdd卫TkitrxJI”WiridoyLCt&0,mfii4K-Mi-鹏期,”imafiUmitledmIv

8、t-iile-6KE201R20000也_JL_turretDirtciflry,叱扇冲点修:cinuLam日工与七口工丁AII-11-2P上午#:如K画口QQbet=2-EQDDe-ODdK为误码数量:为5B为波形总量:为2000误码率BER=k/b=0.04%16QAM误比特率为5.96%总结得出OFDM系统的误码率远低于16QAM等,由此可以见OFDM系统具有一定优越性。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懂得了如何仿真实现OFD硼制解调,在发射端,经用/并变换和IFFT变换,加上保护间隔(又称“循环前缀”),形成数字信号,通过信道到达接收端,结束端实现反变换,进行误码分析。通过本次实验,我加深了OFD

9、MJ基本原理就是把高速的数据流通过用并变换,分配到传输速率相对较低的若干个子信道中进行传输。由于每个子信道中的符号周期会相对增加,因此可以减轻由无线信道的多径时延扩展所产生的时间弥散性对系统造成的影响。并且还可以在OFDM?号之间插入保护间隔,令保护间隔大于无线信道的最大时延扩展,这样就可以最大限度地消除由于多径而带来的符号间干扰(ISI)o而且,一般都采用循环前缀作为保护间隔,从而可以避免由多径带来的子载波间干扰(ICI)。此次实验不但给我巩固了课本的基础知识,还加强了我的动手能力。附录clearall;closeall;IDFT_bin_length=1024;%DFT的点数carrier

10、_count=200;%载波的数量bits_per_symbol=2;%每个符号代表的比特数symbols_per_carrier=50;%每个载波使用的符号数SNR=10;%信道中的信噪比(dB)baseband_out_length=carrier_count*symbols_per_carrier*bits_per_symbol;%总比特数carriers=(1:carrier_count)+(floor(IDFT_bin_length/4)floor(carrier_count/2);conjugate_carriers=IDFT_bin_length-carriers+2;%发送端%

11、产生随机二进制数据:baseband_out=round(rand(1,baseband_out_length);convert_matrix=reshape(baseband_out,bits_per_symbol,length(baseband_out)/bits_per_symbol);fork=1:(length(baseband_out)/bits_per_symbol)modulo_baseband(k)=0;fori=1:bits_per_symbolmodulo_baseband(k)=modulo_baseband(k)+convert_matrix(i,k)*2A(bits

12、_per_symbol-i);endend%用并转换carrier_matrix=reshape(modulo_baseband,carrier_count,symbols_per_carrier);%对每一个载波的符号进行差分编码carrier_matrix=zeros(1,carrier_count);carrier_matrix;fori=2:(symbols_per_carrier+1)carrier_matrix(i,:)=rem(carrier_matrix(i,:)+carrier_matrix(i-1,:),2Abits_per_symbol);end%把差分符号代码转换成相位carrier_matrix=carrier_matrix*(2*pi)/(2Abits_per_symbol);%把相位转换成复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市场营销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