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A试卷库08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90002167 上传时间:2023-03-25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4.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统计学A试卷库08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统计学A试卷库08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统计学A试卷库08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统计学A试卷库08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统计学A试卷库08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统计学A试卷库08》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计学A试卷库08(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长沙理工大学考试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本题总分15分,每小题1分)1、 要了解某企业职工的文化水平情况,则总体单位是:A该企业的全部职工E每一职工的文化程度C全部职工的平均文化程度D该企业的每一个职工2、 在统计工作实践中运用大量观察法其理由在于:A个体数量足够多E个体产生偏差不与考虑C如实反应情况不产生偏差 D个体偶然偏差趋于抵消3、每个总体单位都具有不变标志和可变标志,如2004年末某市全部职工总体中有工业职工200万人,则不变标志是:A职工工资E该市的职工 C工业部门 D职工年龄4、要获得我国人口状况的详细统计资料,采用的调查方式有:A重点调查 E典型调查 C普查D全面统计报表5、反映总体

2、中各构成部分之间数量关系程度和比例关系的综合指标称为:A结构相对指标 E比较相对指标C比例相对指标 D强度相对指标6、下列指标中属于时点指标的是:A商品库存额 E商品销售量 C平均每人商品销售额 D商品销售额7、对于同一数列,以不同平均指标为中心计算的标准差,其数值最小的是以:A算术平均数为中心计算的标准差E调和平均数为中心计算的标准差C几何平均数为中心计算的标准差D中位数为中心计算的标准差8、 抽样误差产生于:A登记性误差E系统性误差C登记性误差与系统性误差D随机性代表性误差9、在时间数列中,每项指标数值可以相加的是:A相对数时间数列E平均数时间数列C时期数列D时点数列10、计算总指数时,可

3、以采用综合指数和平均指数两种形式。拉氏数量指标综合指数公式是:A qipn /Sq0Pn BEqip0 /YqPo CEqipi11、某研究生班4个学生的统计学原理考试成绩分别为75分、80分、90分、98分,这4个数字是:A标志 E变量 C指标 D变量值12、统计调查方案的首要问题是:A调查组织工作E调查任务和目的 C调查时间和地点D调查经费13、 在统计整理工作阶段的统计整理:A主要对原始资料整理E只对原始资料整理C主要对次级资料整理D只对次级资料整理14、无偏性是衡量用抽样指标估计总体指标估计量准则之一,无偏性是指:A抽样指标等于总体指标E样本平均数的平均数等于总体平均数C样本平均数等于

4、总体平均数D样本成数等于总体成数15、序时平均数与一般平均数的共同点是:A两者都是采用相同的计算方法E两者都是反映现象的一般水平C共同反映同质总体在不同时间上的一般水平D两者都可消除现象波动的影响二、判断题(本题总分15分,每小题1分)1、数量指标数值的大小与总体范围大小成正比变化关系,质量指标数值的大小与总体范围大小无关系。()2、在对某一企业职工的工资情况进行调查研究时,某一生产工人月工资为870元,这里的工资是统计指标。3、统计研究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量,但研究是从个体开始的。()4、北京市人口数相当于5个左右的西藏人口数,这是比较相对指标。()5、不论是等距还是异距数列,其各组次数的数值

5、均受组距不同的影响。()6、由组距数列确定众数时,如果众数组相邻两组的次数相等,众数的数值就是众数组的组中值。()7、标志变异指标的数值大小与平均数的代表性高低成反比,即标志变异指标的数值越大,平均数的代表性就 越好。()8、在抽样推断时,如果概率度越高,则抽样估计的准确性要求也越高。()9、季节变动分析是在现象呈现周期性季节变动的情况下,为了研究它们的变动规律而进行的。()10、按不变价格编制的工业总产值指数,反映的是工业产品数量的变动。()11、统计调查是统计工作的基础环节,是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的前提。()12、选择分组标志,就是要确定将统计总体区分为各个性质的组的标准或依据。()13、当

6、抽样数目一定时,总体标志变动度越小,抽样误差也越小。()14、如果时间数列逐期增长量大体相同,应配合抛物线。()15、综合指数和总指数是两种不同形态的指数。()三、多项选择题(本题总分20分,每小题2分)1、在工业普查中:A、机器台数是统计指标 B、机器台数是离散变量C、工业总产值10亿元是统计指标 D、工业总产值是离散变量E、每一个工业企业是总体单位2、统计指标构成要素包括:A、指标名称B、计量单位C、计算方法 D、时间空间限制 E、指标数值3、统计分组:A、是一种统计方法B、对总体而言是“合”C对总体而言是“分”D、对个体而言是“合” E、对个体而言是“分”4、总量指标与相对指标的运用原则

7、有:A、可比性原则B、与典型事物相结合的原则C、相对指标与总量指标相结合的原则 D、多项指标相结合的原则 E、结合经济内容的原则5、影响抽样误差的因素有:A、是变量总体还是属性总体 B、是重复抽样还是不重复抽样 C、总体被研究标志的变异程度D、抽样单位数的多少E、抽样组织方式的不同6、统计指标的主要特点是:A数量性 B复杂性C综合性D具体性E差异性7、统计总体的基本特征是:A大量性 B变异性 C同质性 D社会性 E综合性8、下列指标和时间构成的序列属于时期序列的是:A人口数 B钢产量C企业数 D人均粮食产量 E商品销售额9、报告期数值和基期数值之比可称为:A动态相对数B发展速度C增长速度D比例

8、相对数E统计指数10、不受极端值影响的平均指标有:A算术平均数B调和平均数C几何平均数 D众数 E中位数四、填空题(本题总分10分,每小题1分)1、 可变的数量标志和所有的统计指标称为,它的数值表现称为变量值或标志值。2、 统计一词有三种涵义,即统计工作、和统计学,这三种涵义是密切联系的,其中统计学和统计工作 是理论与实践的关系。3、 统计调查根据调查对象所包括的范围不同分为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全面调查包括和全面统计报 表。4、 按标志分组的结果形成变量数列。5、总量指标按其反映的内容不同可分为总体总量和_ (总体)标志总量。6、说明社会经济现象在不同时间上的发展变化程度的相对指标称为动态相

9、对数。7、 由于标志值(变量值)的次数对的大小有权衡轻重的作用,故次数又称为权数。8、 在简单随机重复抽样的条件下,抽样单位数扩大为原来的4倍,则抽样平均误差为原来的。9、计算发展速度时,由于对比的基期不同,发展速度可分为环比发展速度和。10、在平均指标指数的因素分析中,将组平均水平固定,单独反映结构变动的指数,称为结构影响指数五、计算分析题(本题总分40分,每小题10分)1、我国土地面积为960万平方公里,又知第三次和第四次人口普查资料如下:按性别分组第三次人口普查人口数(万人)第四次人口普查人口数(万人)男5235258904女4930255429合计101654114333根据上述资料,

10、可以计算哪些相对指标?每种相对指标请计算出一个具体的指标(写出该具体指标的计 算式、结果)。保留两位小数2、在全校15000名学生中随机不重复抽取2%的学生进行调查,以了解学生每月上网情况,调查所得分配数列资料如下:每月上网次数0-22-44-66-88-10学生人数20401506030试以95.45%的可靠性估计全部学生中每月上网在6次以上的比重。保留两位小数3、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从1998年2003年资料如下:单位:亿元年份199819992000200120022003国内生产总值78345820678944295933102398116694逐期增长量A累积增长量B平均增长量C环比发展

11、速度D环比增长速度E定基发展速度F定基增长速度G增长1%的绝对值H平均发展水平I平均发展速度J试计算表格中2003年的各项指标(A-J)数值。保留两位小数4、某机床厂总生产费用资料如下:单位:万元产品名称上年生产费用本年生产费用单位成本本年比上年降低A750780-5B500520-3合计12501300试用指数体系分析该机床厂总生产费用变动情况,并从绝对数和相对数两方面分析产量变动和单位成本变动 对总生产费用的影响。(列表计算)保留两位小数长沙理工大学试卷标准答案课程名称:统计学A试卷编号:08一、单项选择题(本题总分15分,每小题1分)ID, 2D,3B,4C,5C,6A,7A,8D,9C

12、,10B,11D,12B,13A,14B,15B二、判断题(本题总分15分,每小题1分)1T, 2F,3T,4T,5F,6T,7F,8F,9T, 10T,11T,12T, 13T, 14F, 15F三、多项选择题(本题总分20分,每小题2分)1ABCE, 2ABCDE, 3ACD, 4ABCDE, 5BCDE, 6ACD, 7ABC, 8BE, 9ABE, 10DE四、填空题(本题总分10分,每小题1分)1变量,2统计资料,3普查,4数量,5 (总体)标志总量,6动态相对数,7平均数(平均指标),8 一半(二分之一),9定基发展速度,10结构影响指数五、计算分析题(本题总分40分,每小题10分

13、)1、根据已知资料,可以计算的相对指标有:A、结构相对指标,如:第四次人口普查时,男性占全部人口的比重 =58904114333=51.52%。该指标表明:第四次人口普查时,我国人口的性别结构。B、比例相对指标,如:第四次人口普查时,男性与女性人口的比例 =5890455429=106.27%。该指标表明:第四次人口普查时,我国人口性别的比例关系。C、强度相对指标,如:第四次人口普查时,我国人口密度 =114333960=119.1人/平方公 里,该指标表明:第四次人口普查时,我国人口分布的密度。D、动态相对指标,如:第四次普查人口数第三次普查人口数 =114333101654=112.47%

14、,该指标表明:第四次人口普查时,比第三次普查人口数的动态变 化程度。2、已知:N=150000, n=15000x2%=300, F(t)=95.45%样本学生中每月上网在6次以上的比重p=90300=30%抽样平均误差 m =:加-P)= :3%7 :15000-300 = 2 62%P n N -1300 15000 -1F(t)=95.45%时,查表得 t=2,所以:A 二 t x m = 2x 2.62% 二 5.24% ,pP全部学生中每月上网在6次以上的比重估计区间为:估计的下限:30% 5.24%=24.76%;估计的上限:30%+5.24%=35.24%可以以95.45%的可靠性估计全部学生中每月上网在6次以上的比重区间为: (24.76%35.24%)。3、根据我国从1998年2003年的国内生产总值资料,计算表格中2003年的各项指标(A-J) 数值如下:A、2003 年逐期增长量=116694102398=14296 亿元B、2003 年累计增长量=1166947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