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标-医用一次性防护服技术要求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90001597 上传时间:2023-09-07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1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标-医用一次性防护服技术要求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国标-医用一次性防护服技术要求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国标-医用一次性防护服技术要求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国标-医用一次性防护服技术要求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国标-医用一次性防护服技术要求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标-医用一次性防护服技术要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标-医用一次性防护服技术要求(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囝雪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 1 90822009代替GB 19082-2003医用一次性防护服技术要求Technical requirements for single-use protective clothing for medical use2009-05-06发布20100301实施宰瞀徽鬻瓣警糌瞥星发布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况19GB 19082-2009刖昌 本标准的42、43、46、48、410为推荐性,其余为强制性。本标准代替GB 19082-2003医用一次性防护服技术要求。 与GB 19082 2003标准相比,主要变化内容如下:修改了标准适用“范围”;补充和修订了“

2、规范性引用文件”;编辑性修改了术语和定义;增加了“静电衰减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依据GBT 1688610 2005修订了“皮肤刺激性”技术要求,明确了试验方法;环氧乙烷残留量对应试验方法,由GBT 142331 2008中的气相色谱仲裁法代替了原来的GB 15980一-i995;一一将本标准规范性附录A修订为ISO 16603:2004对应试验方法,替代了原来的参照方法ASTM F1670:1998;补充了背景信息。 本标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提出。本标准由全国医用临床检验实验室及体外诊断系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市医疗器械检验所。 本

3、标准主要起草人:岳卫华、苏健、张肖莉、袁秀宏。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GB 19082-2003。GB 19082-2009医用一次性防护服技术要求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医用一次性防护服的要求、试验方法、标志、使用说明、包装和贮存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为医务人员在工作时接触具有潜在感染性的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空气中的颗粒物等提供阻隔、防护作用的医用一次性防护服(以下简称防护服)。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Et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

4、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 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T 191-2008,IS0 780:1 997,MOD)GBT 392311997纺织品织物拉伸性能第1部分:断裂强力和断裂伸长率的测定条样法 GBT 4744 1997纺织织物抗渗水性测定静水压试验(eqv ISO 811:1981)GBT 4745 1997纺织织物表面抗湿性测定沾水试验(eqv IS0 4920:1981)GBT 5455 1997纺织品燃烧性能试验垂直法GBT 5549 1990表面活性剂用拉起液膜法测定表面张力GBT 12703 1991纺织品静电测试方法G

5、BT 12704 1991织物透湿量测定方法透湿杯法GBT 1423312008医用输液、输血、注射器具检验方法第l部分:化学分析方法 GBT 142332 2005医用输液、输血、注射器具检验方法第2部分:生物学试验方法 GB 15979 2002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卫生标准GBT 1688610 2005 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第10部分:刺激与迟发型超敏反应试验(IS0 1099310:2002,IDT)IST 402(01)无纺布静电衰减标准测试方法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颗粒物particle悬浮在空气中的固态、液态或固态与液态混合的颗粒状物质,如微生物、粉尘、烟和雾等

6、。32过滤效率filtering efficiency在规定条件下,防护服对空气中的颗粒物滤除的百分数。33合成血液synthetic blood一种与血液表面张力及黏度相当的、用于试验的合成液体。34防护服关键部位protective clothingS critical area防护服的左右前襟、左右臂及背部位置。1GB 19082200935静电衰减electrostatic decay在接地的时候,材料能够消除诱导到材料表面的电荷的能力。36衰减时间decay time诱导的电荷衰减到初始水平的10所需的时间,以秒为单位。4要求41外观411防护服应干燥、清洁、无霉斑,表面不允许有粘连

7、、裂缝、孔洞等缺陷。412 防护服连接部位可采用针缝、粘合或热合等加工方式。针缝的针眼应密封处理,针距每3 cm应为8针14针,线迹应均匀、平直,不得有跳针。粘合或热合等加工处理后的部位,应平整、密封,无气泡。413装有拉链的防护服拉链不能外露,拉头应能自锁。42结构421防护服由连帽上衣、裤子组成,可分为连身式结构和分身式结构。连身式和分身式结构分别见图1、图2。图1连体式结构防护服12腰围 (不带松紧)图2分体式结构防护服2GB 190822009422防护服的结构应合理,穿脱方便,结合部位严密。423袖口、脚踝口采用弹性收口,帽子面部收口及腰部采用弹性收口、拉绳收口或搭扣。43号型规格防

8、护服号型分为160、165、170、175、180、185,号型规格见表1和表2。表1 连身式号型规格 单位为厘米号型 身长胸围袖长袖口 脚口160 165 120 8418 241 65 169 125 8618 24170 173 130 9018 2417517813593 18 2418018114096 18 24185 188 145 9918 24偏差士2 2 2士22表2 分身式号型规格单位为厘米号型 上衣长 胸围 裤长腰围16076 120 105 10010516578 125 108 105110170 80 130 111 11011517b 82135 儿4 1151

9、20180 84 140 117 120125185 86 145 120 125130偏差土2土2士2 土244液体阻隔功能441抗渗水性防护服关键部位静水压应不低于167 kPa(17 cm H。0)。442透湿量防护服材料透湿量应不小于2 500 g(rn2d)。443抗合成血液穿透性 防护服抗合成血液穿透性应不低于表3中2级的要求。表3抗合成血液穿透性分级压强值 级别kPa620514473352175108表示材料所受的压强仅为试验槽中的合成血液所产生的压强。GB 19082-2009444表面抗湿性 防护服外侧面沾水等级应不低于3级的要求。45断裂强力防护服关键部位材料的断裂强力应

10、不小于45 N。46断裂伸长率防护服关键部位材料的断裂伸长率应不小于15。47过滤效率 防护服关键部位材料及接缝处对非油性颗粒的过滤效率应不小于70。48阻燃性能 具有阻燃性能的防护服应符合下列要求: a)损毁长度不大于200 mm; b)续燃时间不超过15 S; c)阴燃时间不超过10 S。49抗静电性 防护服的带电量应不大于06 vC件。410静电衰减性能 防护服材料静电衰减时间不超过05 S。411皮肤刺激性原发性刺激记分应不超过1。412微生物指标4121 防护服应符合GB 15979 2002中微生物指标的要求,见表4。4122包装上标志有“灭菌”或“无菌”字样或图示的防护服应无菌。

11、 表4防护服微生物指标细菌菌落总数 金黄色 溶血性真菌菌落总数 大肠菌群 绿脓杆菌ICFUg葡萄球菌 链球菌 CFUgI4200不得检出 不得检出 不得检出 不得检出 100413环氧乙烷残留量 经环氧乙烷灭菌的防护服,其环氧乙烷残留量应不超过i0 pgg。5试验方法51外观511目视检查,应符合411的要求。512目视检查,针距使用通用量具进行测量,应符合412的要求。513对每件防护服样品的拉锁进行拉合操作5次,测定3件,均应符合4I3的要求。52结构目视检查,应符合42的要求。53号型规格 使用通用量具,对每种号型的防护服样品进行测量,测定3件,其规格均应符合43的要求。54液体阻隔功能

12、541抗渗水性由防护服关键部位取样,按照CBT 4744-1997规定的静水压试验进行,结果应符合441的 要求。4GB 190822009542透湿量防护服材料按照GBT 12704 1991规定的方法A吸湿法进行试验,结果应符合442的要求。543抗合成血液穿透性 防护服材料按附录A进行试验,结果应符合443的要求。544表面抗湿性防护服材料外侧面按照GBT 4745 1 997规定的沾水试验进行,结果应符合444的要求。55断裂强力防护服关键部位材料按照GBT 39231 1997规定的条样法进行试验,结果应符合45的要求。56断裂伸长率防护服关键部位材料按照GBT 39231 1997

13、规定的条样法进行试验,结果应符合46的要求。57过滤效率 最少测试3个防护服样品,结果均应符合47的要求。 应使用在相对湿度为3010,温度为255的环境中的氯化钠气溶胶或类似的固体气溶胶粒数中值直径(CMD)”:0075 pm0020 p-m;颗粒分布的几何标准偏差:1_86;浓度:200 mgm3进行试验。空气流量设定为15 Lmin士2 Lmin,气流通过的截面积为100 cm2。58阻燃性能防护服材料按照GBT 5455 1997规定的垂直法进行燃烧性能试验,结果应符合48的要求。59抗静电性按照GBT 12703 1991中72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结果应符合49的要求。510静电衰减性能5101测试环境样品测试前,在相对湿度为503,温度为23土1环境下放置24 h。测试也在这一条件下 进行。5102取样在防护服关键部位各取一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