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书院180万吨矿井设计毕业(论文)设计说明书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89999842 上传时间:2023-06-25 格式:DOC 页数:80 大小:1.2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书院180万吨矿井设计毕业(论文)设计说明书_第1页
第1页 / 共80页
古书院180万吨矿井设计毕业(论文)设计说明书_第2页
第2页 / 共80页
古书院180万吨矿井设计毕业(论文)设计说明书_第3页
第3页 / 共80页
古书院180万吨矿井设计毕业(论文)设计说明书_第4页
第4页 / 共80页
古书院180万吨矿井设计毕业(论文)设计说明书_第5页
第5页 / 共8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书院180万吨矿井设计毕业(论文)设计说明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书院180万吨矿井设计毕业(论文)设计说明书(8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太原理工大学阳泉学院毕业设计说明书古书院180万吨矿井设计毕业生姓名: 专业: 采矿工程学号:指导教师:所属系(部):资源系毕业设计(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我个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组织已经发表或公布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我为获得 及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学历而使用过的材料。对本研究提供过帮助和做出过贡献的个人或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作 者 签 名: 日 期: 指导教师签名: 日期: 使用授权说明本人完全了解安阳工学院关于收集、保存

2、、使用毕业设计(论文)的规定,即:按照学校要求提交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在不以赢利为目的前提下,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作者签名: 日 期: 太原理工大学阳泉学院毕业设计评阅书题目: 古书院180万吨矿井设计说明书 资源系 采矿工程 专业 姓名 宋晓彪 设计时间: 2009年03月15日2009年06月10日 评阅意见: 成绩: 指导教师:(签字) 职务:200 年月日太原理工大学阳泉学院毕业设计答辩记录卡 资源系 系 采矿工程 专业 姓名宋晓彪

3、答 辩 内 容问 题 摘 要评 议 情 况 记录员: (签名)成 绩 评 定指导教师评定成绩答辩组评定成绩综合成绩注:评定成绩为100分制,指导教师为30%,答辩组为70%。 专业答辩组组长:(签名) 200 年月日II摘 要古书院矿位于位于山西省东南部,沁水煤田的东南缘,面积23.4平方公里。主要开采3号煤层。3#煤层埋藏较浅,瓦斯含量低。各层煤自燃性不强,属于不易自燃煤层。本设计的对象是3号煤层。矿井工业储量22113万吨,可采储量16431.75万吨。矿井设计生产能力180万t/a。3号层煤为6.30米厚,倾角3到5度,距地面160米左右。采用斜井、集中大巷开拓方式。沿井田走向布置三条大

4、巷,轨道大巷、运输大巷布置在岩石中,轨道大巷沿3号煤层底板布置。矿井移交生产至达到设计能力时,共开凿3个井筒,即主、副斜井、回风立井。主斜井装皮带,副斜井铺轨道,工业广场位于井田中部。 本井田3号煤层划分为4个采区,采用带区式准备。设计采用倾斜长壁采煤方法开采。回采工艺采用后退式、综合机械化放顶煤采煤法。作业制度为“四六制”,三班采煤、一班检修。工作面的设备有双端可调双滚筒采煤机、液压支架、可弯曲刮板运输机、破碎机、转载机等。采空区采用全部跨落法管理顶板。矿井运输大巷采用皮带运输作为主运输,轨道大巷采用矿车作为辅助运输,通风方式为中央并列式通风。矿井总风量为93.6m3/s,主扇工作方式为机械

5、抽出式,风机型号为:BDNo.24,n=740r/min,电机功率为390KW。关键字:斜井 带区式 倾斜长壁采煤方法 Abstract Gushuyuan Gushuyuan Coal Mine place in Shanxi Province is located in the south-east, south-east edge of Qinshui Coal, Coal Mine area of 23.4 square kilometers. Major coal mining on the 3rd. 3 # coal seam buried in shallow, low gas

6、content. Spontaneous combustion of coal at all levels is not strong, spontaneous combustion of coal is not easy. The design of the target coal seam is on the 3rd. Mine industrial reserves of 221.13 million tons, recoverable reserves of 164,317,500 tons. Mine design capacity of 1.8 million t / a. Coa

7、l on the 3rd floor 6.30 meters thick, 3-5 degree angle, about 160 meters from the ground. Focus on the use of inclined to open up the way roadway. Along the mine field to the three main roadway layout, the track roadway, transportation roadway layout under coal seams in the rock on the 3rd, the wind

8、 back to the 3rd Lane along the coal seam floor layout. Mine the transfer of production capacity to meet the design of drilled shaft 3, that is, Lord, Vice-inclined, return air shaft. The main belt inclined shaft installed, the Deputy Shop inclined orbit. The transfer of the total mine production fo

9、r a two-year period. Industry Square is located in the central mine. The No. 3 coal mine is divided into four mining areas, with a zone-type preparations. Designed with inclined longwall coal mining method. Extraction process using back-style, integrated mechanized sub-level caving mining method. Op

10、erating system as system 46, three coal mining, a group of maintenance. Equipment face a double-side double-drum shearer adjustable, hydraulic support, flexible scraper plane, broken machines, etc. are reproduced. Goaf method make use of all cross-loading roof management. Transportation Roadway mine

11、 used as a main transport belt transport track roadway tub used as a supplementary transport, ventilation tied for the central ventilation. Mine the total wind capacity of 93.6m3 / s, the main fan for the work out of style, fan model: BDNo.24, n = 740r/min, electric power is 390KW.Keywords: inclined

12、 shaft type bands inclined longwall mining method目 录摘 要i第一章 井田概述和井田地质特征1第一节 矿区概述1一、矿区地理位置1二、矿区地形地貌1三、矿区水文简况1四、矿区的气候2五、矿区的地震资料2六、工农业生产建设概况2七、矿区电力供应基本情况2第二节 井田地质特征2一、井田勘探程度2二、矿区地质层位概况3三、矿区井田构造8第三节 煤层的埋藏特征8一、煤的层数8二、煤的性质及品种9第二章 井田境界与储量11第一节 井田境界11第二节 地质储量的计算11第三节 可采储量计算12第三章 矿井的工作制度及生产能力15第一节 矿井的工作制度15第

13、二节 矿井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15第四章 井田开拓16第一节 井田开拓的确定16第二节 井筒位置、形式、数目及矿井通风方式17第三节 开采水平的置19第五章 矿井基本巷道及建井计划21第一节 井筒、石门与大巷21一、主井断面布置21二、副井断面布置21三、回风立井布置21四、回风大巷布置21五、主要运输大巷断面及支护方式21六、井底煤仓22第二节 井底车场形式22一、井底车场空重车线长度的确定、列车运行及调车方式23二、井底车场硐室名称及位置23三、井底车场主要巷道和硐室的支护方式和材料23第三节 主副井硐室布置23第六章 采煤方法24第一节 采煤方法的选择24第二节 盘区巷道布置25一、采区走向长度25二、合理工作面长度的确定26三、采区巷道的布置方式27四、采区内同时生产的工作面数目28第三节 采煤工艺及劳动组织29一、采煤机的选型29二、工作面刮板输送机的选择31三、桥式转载机的选择32四、顺槽脐带运输机的选择32五、乳化液泵站33六、电气设备33七、液压支架的选型33八、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