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专题讲座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89997800 上传时间:2023-01-2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红楼梦专题讲座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红楼梦专题讲座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红楼梦专题讲座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红楼梦专题讲座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红楼梦专题讲座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红楼梦专题讲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红楼梦专题讲座(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两种生命存在方式:林黛玉与薛宝钗形象之比较红楼梦专题讲座主讲人:景德镇市昌河中学 蔡兰芳谁也说也不清道不明,究竟有多少文学作品,在历史长河中逐渐像泥沙一样沉淀下去。那些流传下来至今依然璀璨闪亮的优秀篇章并不多。红楼梦就是这样一篇。红楼梦不仅是中国古代小说史上最伟大的作品,也是世界文学艺术瑰宝。而红楼梦的成就,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它里面人物形象成功的塑造。红楼梦一共写了四百多号人物,给读者留下鲜明的印象,甚至像熟人似地“活”在眼前的,就有好几十人。红楼梦里有许多人物,像宝玉、黛玉、宝钗、王熙凤、妙玉、袭人等等,引起争论性很大。这正是红楼梦像一杯好茶一样经得起反复去品去评的原因。众多人物中,林黛玉、

2、薛宝钗二人无疑是红楼梦里最为出众的两位女性,自红楼梦诞生200年已来,就让人争论不休。据说,清人曾经争论“二人,谁更优秀,谁更可爱”,“几近挥起老拳”打起来了,争论很是激烈,极其有意思。并且,宣起了,一股“尊林抑薛”的浪潮。那钗黛二人,究竟谁更可爱更优秀呢?今天,在这里,拿出来,和大家一起讨论,一起比较。既然是比较,那有何相似?又有何不同?从二人的比较中又能得出怎样的结论?明显有众多相似之处,但比较突出的相似之处,我认为有三点:第一:二人都深爱着红楼梦里主人公贾宝玉,这是大家所熟知的,简单地提一下,我就不做过多的阐述。第二:曹雪芹赋予她们许多人所不及的敏捷才思,二人都颇有才华。林黛玉及其有才华

3、,那是无可非议的,那“一问摇头三不知”的薛宝钗也有才华吗?我们仅举两例来证实:一是薛宝钗的诗才,在红楼梦里,不仅林黛玉有超凡的诗才,这个“宝姐姐”也有。她的螃蟹诗可以说是无人能超越她的。(在第十八回皇恩重元妃省父母中,元春命众姊妹与宝玉作诗,作完后,交给元春评判,元春看完称赞“薛林二妹之作与众不同”,可见宝钗之诗才。我们看一段视频。可见薛宝钗的诗才绝不在林黛玉之下。二是她的管理才华,第56回敏探春兴利除宿弊,时宝钗小惠全大体中:王熙凤病了,探春代管大观园,宝钗受命协助。探春提出改革把大观园的园子、池塘、一草一木等实施承包制给那些佣人,宝钗也发表了两段长篇演说,这两段加起来差不多有一千字。她就补

4、充地提出,让那些承包的婆子媳妇们,让出一点利来,分给左邻右舍。这样的管理理论是非常先进的,怎样先进?让出一点利来,这样公家既省了钱,又不显得太苛刻,那些未经手的佣人得到了利益,也不致暗中搞破坏,就整个大观园不就平衡了,你们也就安全了,这不就是社会稳定吗?和谐吗?我们的胡锦涛提倡“和谐”,说不定是从宝钗取的经。有关宝钗的“管家才华”,林黛玉是永远不及的。第三:“钗黛”二人同样活的“真实”。林黛玉,这个人物形象自产生二百年来,深受读者喜爱,喜爱的一大原因,就源自她的“真实”,在她身上看不到一丁点虚假的东西,她心里怎么想就怎么说,她从不说违心的话,更不懂得去阿谀奉承。林黛玉最大的特点是“率真”,真实

5、的哭,真实的笑,真实的闹,真实的呕气。而宝钗呢?历来被读者甚至“红学家”攻击为为人“圆滑”甚至“虚伪”,认为她活得不“真实”。被人常引的一个佐证,就是贾母给薛宝钗过生日,既然是给薛宝钗过生日,当然得请寿星来点菜、点戏,薛宝钗点的菜全是所谓的“甜烂之物”,都是老人吃的食物,点的戏都是一些老年人爱看的。我们来看一下点戏的这一段(视频第10集中),宝玉说,我最不爱看这些热闹戏,可见这不是年轻人爱看的而是老人爱看的“热闹戏文”。关于所点的,贾母一看,心里面当然很高兴了。而这一举动,历来被人鄙视为“虚伪”,甚至被人攻击为是在处心积虑的讨好贾母。你认为呢,宝钗虚伪吗?关于这,我们为何不换一个角度来看,明明

6、知道是贾母跟她们一起吃饭,一起看戏,那点的菜全是咬不动的,老太太坐那,什么都吃不了,这恐怕也不符合道德。你们想一想,如果你和你姥姥姥爷在一起吃饭,你全点你爱吃的,你姥姥什么都吃不了的吗?如果是这样,这叫什么行为?叫“自私”。而宝钗,这一行为,在我看来,不但不虚伪,反而是符合封建道德行为规范的,也是符合我们现代社会美德标准的。而宝钗,也即是用一切封建道德来约束自己的行为、处世。值得强调的是,她并不是像那些封建伪道德家心里想的是一套,做的又是一套,如儒林外史中的范进,我们再熟悉不过了。他母亲去世,在家守孝,古代的守孝需要粗衣素食。有一天,他家乡的知县请客,人家给他银杯给他象牙筷,他拒绝,说是守孝,

7、既然是守孝那肉自然也是不能吃的,可他却趁别人喝酒不注意时一口吞下一大虾肉丸子。这里把封建伪道士家的嘴脸描绘的淋漓尽致。宝钗与他们不同,而是用真心并真诚地信奉封建一切伦理原则。在她内心,真正的接受了封建伦理原则,也是她心里怎么想的,就是如何做的。如果这不足以证明这一点,再谈一点来。薛宝钗喜欢宝玉,这一点是肯定的,就连她哥哥“薛呆子”薛蟠都看的出来。宝钗特别相信“金玉良缘”。比如第33回吗“宝玉挨打”,极其心疼,说:“早听一句话,也不知今日。别说老太太、太太心疼,就是我们看着,心里也疼。”刚露出真情,又“但刚说了半句,又忙咽住,自悔说的话急了,不觉的就红了脸,低下头来。”这里,薛宝钗为什么要隐晦自

8、己的感情呢?这点正是被人通常批评没有“林妹妹”真实的例子。而在我看来,这恰恰是最能证明她真实的一面,前面已说,她真实地信奉一切封建伦理道德。同样,在爱情上,她也是真心地信奉:婚姻大事,全凭“父母之命,媒灼(sh)之言”,女儿家是不该考虑自己的婚事,应由父母兄长做主。虽对宝玉有爱慕之心,但不能表示,也不该表示,更不会有越轨行为。而至于,后人说她一心想取得“宝二奶奶”位子,并为走上层路线,虚伪地讨好贾母、王夫人、凤姐,我想这是一种误读,也把红楼梦这部伟大的著作看得太低了。我们通常看的三流小说、影视,经常性出现三角恋,有两个主人公相爱,必定会安排一个“不择手段、挑拨离间”的这么一个小丑似的第三者来。

9、如果,你是这样来看红楼梦,这样看宝钗的话,你未免太浅薄了,恕我直言。有关二人的相似处,就简单谈这些。下面,我们重点讨论“钗黛”二人不同之处,听我说完,再看看你喜欢哪一个?是不是仍有“尊林抑薛”的思想呢?我下面打算从人品性、性格、爱情观、人生价值观上来讨论“钗黛”二人:第一、品性上:林黛玉的前身是什么?“绛珠仙草”,那林黛玉就是神性般的人。有着历来被人推崇的“高洁不染、刚正不阿”的神性。这种神性,她所住的潇湘馆的竹子,就足以构成象征。黛玉当初选中了潇湘馆,正是因为“爱那几根竹子”。而“竹子”,这个意象在中国传统文学当中,是刚直不阿(有节气、有骨气)、高洁不染。在这里,“竹子”恰恰象征着林黛玉那种

10、人品高洁、有骨气。林黛玉,在众多女孩子中,是有骨气的,在她身上找不到任何世俗的一面,你和薛宝钗一比就比出来了。就在元春省亲的当晚,宝玉写诗写不出来,憋得没辙时,“钗黛”二人都去关心。黛玉就偷偷地替宝玉写了一首。我们看宝钗做了什么呢?来看一段(视频),宝钗说:贵妃刚才把“红香绿玉”改成“怡红快绿”,她不喜欢“绿玉”两个字,你非要写那个,你不是成心跟她争执吗?这里,宝钗是处处小心谨慎,生怕贵妃不高兴。这里足见宝钗世俗的一面,与林黛玉一比,林的超凡脱俗一面就显现出来了。林的神性里,还表现在她的“孤标傲世”,而她的“孤标傲世”尤其体现在她的“率真”与“不屑人情世故”上。以黛玉的聪慧,我想她是什么都看得

11、破,对人情世故也是通晓的。在红楼梦第三回,我们已经学过。无论是在贾母那,还是在邢夫人、王夫人处,还是后来回答贾母问读书之类,都足见她精通达人情世故,但为什么后来她那样的不近人情呢?那是因为她不屑于这样做,她要做“真人”。她敢言别人不敢言的话,第29回中,贾母带着一家媳妇丫鬟们到清虚观打醮,清虚观的张道士用托盘托了些饰物,贾母看见个“麒麟”,记不起谁也带着这么东西就问了下。(视频)宝钗笑道:“史大妹妹有一个,比这个小些。”探春就夸宝姐姐记性好,而林却冷笑道:“她在别的上还有限,惟有这些人带的东西上越发留心”。宝钗为什么唯有在人带的东西上留心呢?因为她有宝玉也有。曾经有“金玉良缘”之说。而林黛玉这

12、样一句话,虽尖刻,但一针见血地言中了宝钗对“金玉良缘”的信奉,这些别人也是知道的却不点破,惟有林敢言。与“林妹妹”相比,薛宝钗就是个“为人随和,通达人情世故”的世俗之人。他初到贾府时,人们对她最初的印象是“年纪虽不多,然品格端方,容貌丰美,人多谓黛玉不及。宝钗行为豁达,随分从时,不比黛玉孤高自诩,目下无尘。故比黛玉大得下人之心,便是那些小丫头们亦多喜与宝钗去玩”。(第五回)她的为人不仅得到上到贾母下到佣人的称赞,就连那个心地鬼祟,几乎对一切人都怀有嫉妒的赵姨娘(心胸狭窄,甚至阴暗的一个人),也称赞道:“怨不得别人都说宝丫头好,很大方,会做人。”(第67回)第二、性格上:在性格上,林黛玉常被人看

13、成是“多愁善感、心胸狭窄、爱使小性”的人。典型的例子有两个,一是,第七回,写周瑞家的送官花,(视频)黛玉特别追问花是送她一人的还是大家都有,当周瑞家的说是大家都有时,黛玉就冷笑道:“我就知道,别人不挑剩下的,也不给我。”二就是,第22回中,宝钗生日会上,有个戏子像一个人,湘云心直口快,说是像黛玉。(视频)林黛玉非常生气,道:“我原是给你们取笑的,拿我比戏子取笑。”这两件事上,不管是问周瑞家的,使得周瑞家的下不了台,很没面子;还是摔脸色给湘云看还是与宝玉怄气,给人感觉是黛玉在无理取闹,使“小性”子。实际上,往深处想,黛玉是在坚持自己的人格尊严,是个自尊自爱的人,是自尊心很强的人。问周瑞家,是因为

14、她深知自己在贾府中的处境地位,有着“寄人篱下”的自卑,也极其在乎在贾家的地位。同样,“戏子”在古代地位高吗?是及其低甚至下等人都不如,经常在电视剧中看到一个少爷娶了个戏子,他父母亲就会和他断绝父子关系。当然这点和当今社会是不同的,我们现在要是说你像某个演员明星之类,是非常高兴的,还会说句谢谢。而在那个年代,说黛玉像戏子哪怕是开玩笑。这在黛玉看来,是被人所瞧不起的,是严重的伤害她的自尊心的,这是她强烈自尊所不能容忍的了。相比林黛玉,薛宝钗就是个:心胸豁达、大方得体、庄重贤淑的人。在前面,她的生日会上所做的一切,都足以证明。从某种程度上,这些也正显示薛宝钗是个有一定教养与涵养的人。这点,就不再多说

15、。第三,爱情观上,这个很容易将二人进行比较。林黛玉对于爱情的追求上,虽说不像现代女性那样主动、大胆、开放,但也可以说是执着地坚守这份对宝玉的爱并毫不掩饰。林黛玉,是有自知之明,非常清楚外有“金玉良缘”之说的压力,内有身体的衰弱,又无父母做主,在这种情况下,仍保持着对宝玉的爱没有动摇,也从不掩盖自己对宝玉的爱。前面在谈到“真实”这一点时,说到“宝玉挨打”后,宝钗说了半句,却把话咽回去了,而林黛玉却没有这些顾忌,却“只见她两个眼晴肿的跟桃儿一般,满面泪光。”同样一件事,薛林二人表现如此不同,薛是隐晦自己的感情,而林则单纯直接地表达自己的感情。还有一例:由于马道婆使魔法,使王熙凤和宝玉中邪了,后来宝

16、玉醒过来了。大家都很高兴,林黛玉就说“阿弥陀佛!”而宝钗就开了玩笑:“如来佛这忙,不光要忙着讲经,还要忙林姑娘的婚事。”(插视频)宝玉醒了,黛玉很高兴,毫无忌讳地表现出来,而宝钗不高兴吗?当然高兴,恰恰是这一玩笑证明,宝钗是在掩盖自己也“关心宝玉”并在乎林妹妹喜欢宝玉这件事。薛林二人,一个掩饰,一个毫无掩饰。关键取决于她二人爱情观不同。薛宝钗在前面已介绍过,在她的潜意识里封建道德观念是根深蒂固的,女孩子根本不该考虑自己的婚事。在她看来,封建伦理原则比生命、比真爱更重要。而林黛玉则不同,她是叛逆的,对封建社会的一些规范全然不予理会,林黛玉把爱情看成比生命更重要,王昆仑先生说:“没有爱情生活,就没有林黛玉”。在林黛玉的人生中只有爱情,而薛宝钗的人生中除了爱情还有更多重要的事要做。第四,自我价值的追求上。“钗黛”二人相比,有许多不同之处,与薛宝钗相比,但最为突出的不同是,林黛玉最为可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