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说史考试习题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89994847 上传时间:2022-09-1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8.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方经济学说史考试习题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西方经济学说史考试习题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西方经济学说史考试习题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西方经济学说史考试习题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西方经济学说史考试习题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西方经济学说史考试习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方经济学说史考试习题(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西方经济学说史一、名词解释1、古典政治经济学又称“古典经济学”,产生于17世纪中叶,完成于19世纪初,创始人是威廉配第,经亚当斯密发展,到大卫李嘉图结束。以资本主义生产为研究对象,是代表新兴资产阶级利益的经济学说。2、斯密教条“斯密教条”是亚当斯密的一种观点,即:无论是个别商品还是社会总产品,其价值都只分解为工资,利润和地租的一中错误的观点。由于这一错误观点被后来的许多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奉为教条,所以马克思称它为“斯密教条”。3、重农学派(说)重农学派是十八世纪5070年代的法国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学派。重农学派以自然秩序为最高信条,视农业为财富的唯一来源和社会一切收入的基础,认为保障财产权利

2、和个人经济自由是社会繁荣的必要因素。4、边际效用学派(说)19世纪70年代初,杰文斯、瓦尔拉各自独立而又几乎同时出版了阐述边际效用论的著作,标志着以心理分析和边际分析为主要特征来研究价值和其他经济现象的边际效用学说的产生。5、政治算术政治算术学派产生于17世纪中叶的英国,创始人是威廉配第,其代表作是他于1676年完成的政治算术一书。这里的“政治”是指政治经济学,“算术”是指统计方法。在这部书中,他利用实际资料,运用数学、重量和尺度等统计方法对英国、法国和荷兰三国的国情国力,作了系统的数量对比分析,从而为统计学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方法论基础。6、托马斯孟英国晚期重商主义的代表,贸易差额论(贸易平衡

3、论)的创始人。英国大商业资本家,东印度公司的董事、政府贸易委员,是英国商业界的重要领袖之一,在伦敦商业和金融界很有影响。主要著作:贸易论7、单一地租税法国重农学派的单一地租税理论源于纯产品理论,认为赋税的来源只能是社会生产剩余的那一部分财富。单一地租税,就是指向土地所有者阶级得到的那部分“纯产品”征税,即废除其他赋税,由土地所有者阶级负担一切赋税。二、填空题1,“看不见的手”是亚当斯密对经济机制的形象比喻。2,重农学派的一个特点是资产阶级实质和封建主义外观。3,德国历史学派的先驱是李斯特。4,“最后一小时”理论是由西尼尔提出的。5,巴斯夏的经济学说是以经济和谐理论为基础的。6,马尔萨斯提出的人

4、口理论对后世影响巨大。7,赫尔曼.戈森第一次提出了效用理论。8,美国制度学派的创始人是托尔斯坦凡勃伦。9,国富论是斯密的代表作,阐明了财富的起源及其产生和增长的条件。10,列宁曾把西斯蒙第的学说成为浪漫主义。11,古希腊在经济学领域的三个代表人物分别是色诺芬、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三、简答题(一)托马斯孟的主要经济思想比较充分地阐发了晚期重商主义思想,概括地提出了贸易差额理论。孟认为商人在国家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并且提出了一个全才的对外贸易商人所必需具有的品质。提出应该准许货币输出的主张,认为这是增加货币财富的一种手段,这和输出商品换回货币是一样有利的。发展对外贸易是孟的重要主张。对外贸易的好坏

5、,却是检验一个国家贫与富的标准。为使国家致富,他提出了在对外贸易中必须做到出超。提出和论证了为保证贸易顺差应采取的途径和手段。孟不要求和每个国家都必须出超,而是要求国家每年出口的商品总值要大于进口商品的总值,实现出超。孟十分关注航运业和转运贸易的发展。他还热中于发展遥远的殖民地、特别是亚洲一些国家的贸易。坚持发展本国的工场手工业,尽可能多地制造在对外贸易中需要的商品。同时提出为了发展工业和转运业,国家必须实施保护关税政策。还提出了英国经济扩张的纲领,企图垄断整个欧洲的对外贸易,称霸天下。(二)李嘉图分配理论的主要内容 一、工资、相对工资论李嘉图把它当做政治经济学研究的主题。分配问题不仅涉及各阶

6、级的经济利益,而且涉及资本主义的未来发展。他企图以分配规律证明,工业资产阶级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中坚,地主阶级是社会的赘疣。李嘉图认为工人出卖的是劳动,劳动和其他在数量上可以增减的商品一样,也具有自然价格和市场价格。李嘉图认为劳动的价值决定于生产工人维持其本身及其家属生存所必要的最低生活资料的价值, 这种生活资料的价值则取决于生产这种生活资料所耗费的劳动。 李嘉图还认为:“劳动的自然价格不能理解为绝对固定和恒常不变的,即使用食物和必需品价值也是如此。它在同一国家的不同时期中是有变化的,在不同的国家差别就十分大。这一点基本上取决于人民的风俗习惯。”各国劳动者工资的多少与差异,还会因社会改良与劳动生产

7、率的发展不同而不断变化。在工资理论方面,李嘉图的科学贡献还在于他提出了前人未曾提出的相对工资理论。他认为,一国的产品要以地租、利润和工资的名义分配给三个主要的社会阶级。产品在三个阶级间的分配比例在不同的社会阶段中是不同的。要正确判断地租率、利润率和工资率,不能根据某一阶段所获得的绝对产品量,而应根据所得品的相对产量,也就是根据这种产品所必需的劳动量。二、利润论、工资与利润对立学说在分配论中,李嘉图极为重视对利润的分析。他认为只有利润的迅速增长,国家才会处于最幸福的境地。追逐利润是资本主义企业进行生产的动机与目的。利润在李嘉图的经济理论中具有双重含义:1.指本来意义上的利润,是剩余价值与全部垫支

8、资本之比;2.指剩余价值。但李嘉图经常将此二者混为一谈。李嘉图的利润学说的独特之处在于,他在论证利润量的变化时,把商品(工业品和农业品)的全部价值只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构成资本利润,另一部分构成工人工资。利润于是被归结为商品总价值减去工资后的余额。在工资和利润的关系上,他认为,生产率变动先影响工资,然后再影响利润,二者反向变动。工资变动是原因,利润变化是结果。李嘉图也提出了利润率趋向下降的论断。由于存在着工资规律,“支付地租后留下来在资本家和劳动者之间进行分配的那部分产品中,将有更大比例归于劳动者,所以,在全部产品中,就会有更大部分的价值为工资所吸收,而作为利润的部分价值则会减少。”他研究了工作

9、日的长度与劳动强度不变情况下,工资与剩余价值的相互关系,得出了三条定律:不论劳动生产率如何变动,一定长度的工作日劳动者总是生产相同的价值产品,虽然产品的数量及个别产品价值有增减。工资与剩余价值变化的方向是相反的。劳动生产率的变动按相反方向影响工资,按相同方向影响剩余价值。由于劳动生产率的变动先影响工资,再影响剩余价值。李嘉图在研究相对剩余价值情况下,揭示了工资与剩余价值的对立,揭示了工人与资本家两个阶级经济利益的对立,这无疑是李嘉图的一大功绩。在研究本来意义上的利润时,即研究剩余价值对全部垫支资本之比时,李嘉图一开始就从平均利润出发来进行考察。李嘉图已初步理解到由于各行业之间的竞争,各行业不同

10、的利润率逐步趋向于平均利润率。但因为他没有有机构成学说,不能科学地阐明利润如何转化为平均利润,价值如何转化为生产价格。在利息理论方面,李嘉图和亚当斯密一样,把利息看做利润的一部分,利息率的高低是由利润率调节的。三、地租论、利润与地租对立学说地租论是李嘉图经济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以对级差地租理论的卓越分析而闻名于世。李嘉图认为地租是为使用土地原有和不可摧毁的生产力而付给地主的那一部分土地产品。地租的来源是农产品价值的一部分,它是平均利润以上的超额利润。运用等量资本与劳动耕种不同质量、位置不同,以及在同一土地上连续投资所得结果不同而产生的产品差额构成地租。由于土地肥力不同、位置不同而产生的地租属

11、于级差地租的第一种形式。由于在同一土地上连续投资所得产量不同而产生的地租属于级差地租的第二种形式。李嘉图的地租理论是以耕种的下降序列为条件的,同时还在土地肥力递减规律基础上加以说明。通过对地租理论的分析,李嘉图得出了利润与地租对立的结论,从经济上揭示了资产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 (三)西斯蒙第的经济危机理论西斯蒙第在收入决定生产理论基础上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产生经济危机。若生产超过了收入,即生产超过了消费,生产和消费的这种矛盾的发展必然导致经济危机。收入是决定消费的,收入不足就是消费不足,经济危机产生的根本原因就是消费不足。人的消费直接依存于他在社会产品的分配中所得到的收入。但由于一切财产和一切

12、劳动完全分离和阶级的两极分化,随着生产的扩大,社会收入不但不能相应地增加反而缩小。随着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人们收入的萎缩,国内市场日益缩小。在国外市场被瓜分完,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情况下,国外市场也越来越小。这种情况下,资本主义商品的滞销都将成为不可克服的困难,经济危机不可避免。西斯蒙第认为,生产超过消费,这只是资本主义特有的现象。西斯蒙第认识到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不是偶然的,而是资本主义内在矛盾的结果。缺陷:他不了解社会总产品价值包括不变资本、可变资本和剩余价值三个部分,不了解除了个人消费还有生产消费。他仅仅强调个人消费及生活资料实现问题,而忘记了生产消费及生产资料的实现问题,这样就不能正确分析资本

13、主义再生产。他用生产与消费的矛盾来解释危机,并未揭示危机的实质,生产和消费的矛盾并不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生产的社会性和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四)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起源:马尔萨斯的父亲曾将葛德文的著作推荐给他,他此前并没研究过人口问题,而是在与他父亲争论时才触及,以人口过剩为论据来反对法国革命和社会改革思想。出乎马尔萨斯的意料,人口论引起了社会的很大反响。小册子的意外成功,促使马尔萨斯进一步探究人口问题,出版了人口原理。马尔萨斯在人口原理的开篇承认,他是由于法国革命所引起的政治上的争论而提出人口问题的。 两个公理: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首先从两个所谓公理出发:1.食物

14、为人类生存所必需;2.两性间的情欲是必然的。近而说明人类在历史发展的不同阶段中,是怎样生产和分配生活资料的。一个假定:从上述两个固定公理出发,马尔萨斯论断如下:“我的公理一经确定,我且假定,人口增殖力,比土地生产人类生活资料力,是无限的较为巨大。人口,在无所妨碍时,以几何级数率增加。生活资料,只以算术级数率增加。” 自然法则(现实状况):“按照人类生存必需食物的自然规律,这两个不平衡力的结果,必须保持平衡。人口增殖及土地生产力,这两个力,自然是不平衡的。而大自然法则,却必须继续使其结果平衡”。平衡方法:对人口的积极限制,这是指对已经出生的人口所施加的限制,包括因贫困、营养不良而引起的死亡,多半

15、发生在所谓的下等阶级人群中; 也包括战争、瘟疫、地震等灾祸所引起的人口数的绝对减少;对人口的预防性限制,这是指人们预计未来生活状况不佳,或预计后果不尽如人意,或追求一种独身生活,而不生育或少生育,包括避孕、不结婚等 。后果:“贫穷是这法则绝对必然的结果,罪恶是最可能的结果”。“人数过多致原份土地不足维持的家庭,不能像要求还债那样,向别个人,要求剩余生产物的一部分。因此,按照我们本性中的必然法则,就有些人必定要苦于贫乏。”即使穷人得到更多的食物,其唯一的结果是生育更多的子女。政策建议:取消济贫法,济贫的结果反而使贫困普遍化了。因为贫困的原因在于贫的人数太多,所以,不能通过济贫来解决贫困问题;一味的救济,反而会鼓励贫困人更多生育,结果,非但不能解决贫困,反而会制造新的贫困。假定年生产物不变,由于发放救济而使货币数量增加,引起价格上涨,使分配给每个人的最终还是减少了,这就是贫困普遍化。在初版中,马尔萨斯认为只有增加死亡率,才能阻碍人口增长,使它和生活资料保持平衡。而在第2版中提出了通过道德抑制,即降低人口出生率来保持人口和生活资料之间的均衡比例。 人口原理,即马尔萨斯主义的要点:1.人口必然地为生活资料所限制。2.只要生活资料增长,人口一定会增长,除非受到某种非常有力且显著的抑制的阻止。3.这些抑制,和那些遏止人口的优势力量并使其结果与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