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城带乡课题研究(2013315)(教育精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89987070 上传时间:2022-11-05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以城带乡课题研究(2013315)(教育精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以城带乡课题研究(2013315)(教育精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以城带乡课题研究(2013315)(教育精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以城带乡课题研究(2013315)(教育精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以城带乡课题研究(2013315)(教育精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以城带乡课题研究(2013315)(教育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以城带乡课题研究(2013315)(教育精(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重庆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试验研究专项课题“以城带乡校际教师培养机制与模式研究”研 究 报 告重庆市开县汉丰第五中心小学一、研究背景及意义统筹城乡发展是关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核心课题。通过统筹城乡发展,打破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建立城乡平等的社会新体制,这是党在新的历史时期提出的重大战略决策。统筹城乡发展是一个系统复杂的工程,而统筹城乡教育发展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关键环节。因为教育是提升人力资本的重要途径,基础教育更是重中之重。2008年7月24日,教育部与重庆市人民政府签署建设国家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战略合作协议,内容包括多项提高教育发展水平、健全城乡一

2、体的公共教育服务体系的政策和措施,重庆成为首个部市共建缩小城乡和区域差距的“试验田”。重庆市在统筹城乡教育改革发展试验中,城乡教育体制机制不断创新,农村教育短板逐步补上,城乡教育鸿沟逐步弥合,城乡教育质量逐步提升。为深入推进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试验,重庆市教育科学规划办在全市组织了申报重庆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试验研究专项课题。“以城带乡校际教师培养机制与模式研究”,就是应运而生的专项课题之一。重庆市人口大县开县,各小学地区差异较大,多数教师无法较长时间脱离自己岗位,到离校很远的培训中心参加集训。即使学校教师较多的地方,由于培训数量大,集中培训容量受到限制,教

3、师工学矛盾比较突出。校本培训虽然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途径,但农村小学因为校本培训的意识、能力、形式和途径的偏颇,教师提高效果并不明显。县教委、县教师进修学校(继教中心、教研室设在进修校),虽然进行了多种途径、多种形式全员培训、专项培训,但仍不能解决量大、差异大、面宽的问题。我校作为重庆市领雁工程示范小学,有必要进行“1+X”帮扶式的校际教师培养机制与模式的研究,为教育的城乡统筹探索出更多可行性经验。课题申报前,我们已经进行着由县委组织部安排和开县城郊学校东华小学支部共建结对,由县教委安排与开县边远小学满月小学捆绑发展结对,由市教委安排与市领雁工程项目学校书香小学结对。在与三所小学结对中,我们已经探

4、索出了很多切实可行的校际教研、校际教师培训、校本课程改革的经验,比如校际教师结对、互派领导和教师、管理的多种协同、资源共享、送教下乡等,其中不少已公开发表,并在县内产生很大影响,多次承担现场会。农村小学教师作为基础教育的弱势群体,他们的专业发展力理应受到重视。本课题立足“1+3”,通过“1+3”,辐射到更多学校,辐射到市外学校,这对教育的城乡统筹,对城乡教师的培养机制与模式,比单一的县级教育行政部门、教研部门研究,比单一校本培训研究,比只局限于校际教研联动、学习共同体构建,具有更重要的研究意义和参考价值。二、理论基础及依据(一)共生理论基础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有着全局性、基础性与先导性的作用,

5、推进城乡基础教育和谐发展又是基础教育的重点与难点。我国近些年先后出台了一些政策,加强了对农村基础教育的支持力度。然而,基础教育表现在教育观念、办学条件等方面的非对称性,制约着农村基础教育发展,缩小城乡基础教育的差距十分艰难。对于城乡基础教育的发展问题,研究者们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从不同层面对城乡基础教育进行了现状的描述、原因的分析及对策的探讨,为国家统筹城乡基础教育发展政策的制定提供了重要依据。课题试图从共生理论的视角研究城乡教育统筹发展的校际教师共同培训问题,力求为城乡小学的和谐共生寻求新的经验。共生理论作为一种新型的理论具有应用的广泛性及普遍的适用性,合作与和谐发展作为共生理论的核心机理与

6、城乡基础教育统筹发展的实质是一致的,统筹发展即和谐共生。基于共生理论和城乡基础教育发展的现实,课题就以城带乡校际教师培养的机制、模式进行探讨。(二)统筹城乡发展理论统筹城乡发展不仅是一个历史范畴的概念,还是一种现代的管理理论。统筹城乡发展作为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事项,包含着丰富的涵义。马克思、恩格斯以及国外其他学者均对此有深刻的理论阐述。统筹城乡发展的本质是,城市要发展,农村要发展,更关键的是农村要加快发展,实现城乡协调发展。统筹城乡发展的最大障碍,就是长期形成的城乡二元体制。破除体制壁垒,势必要触动城乡利益格局、触及深层次矛盾,必须城乡联动、统筹谋划,要创新改革思维、拓展改革视野、加大改革

7、力度,着力打破城乡分治的体制、拆除城乡分割的樊篱、溶化城乡分离的坚冰,抓紧在关键环节上取得突破。学校的以城带乡,城区学校只是“平等中的首席”,便于引领和平等参与式交流。(三)政策依据“十一五”时期,我国九年义务教育已经接近全面普及,义务教育正在走向均衡发展的新阶段。党的十七大报告和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先后强调“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问题也随之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积极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促进教育公平的客观要求,是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有效手段

8、之一。以城带乡校际教师培养,是城乡教育统筹发展的重要切入点。2008年教育部批准重庆市为全国统筹城乡教育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重庆市政府结合我市的实际情况,出台了相关的政策措施统筹城乡教育发展。重庆市启动建设国家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以来,广泛开展区域性改革试验,组织实施项目试点工作,经过探索,取得了较好的阶段成效,加快了我市统筹城乡基础教育一体化的进程。这些政策、成果是课题研究的重要依据和参考。课题以十七大精神为指导,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 (2010-2020年)为指针,以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为动力,充分发挥城区学校的资源优势,以城带乡,缩小城乡学校差距,促进校际间共同发展。坚持

9、优势互补、紧密合作、强弱结合、信息交流的原则,加强对结对学校进行多方位帮扶,发挥对农村学校的引领作用。通过课题研究,更新学校领导、教师的教育理念,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进一步提高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促进教育质量的大幅度提升,达到城乡教育管理合作、城乡教育资源共享、城乡教育质量共抓、教师专业培训共办的目的。三、核心概念界定以城带乡:本课题中的“城”指县城城区,“乡”指县城城区以外的乡镇,含城郊乡镇。课题中的“以城带乡”,指通过城区优秀学校对农村学校的帮助、示范、引领,带动农村乡镇学校发展,从而促进城乡学校共同发展,推动城乡教育统筹发展。校际教师培养:校际,指具有独立法人的学校与学校之间。校

10、际教师培养,是对校际在职教师进行的以提高师德水平、业务素质、教育教学能力和自主发展水平为目标的内容、方式和方法等的培训。基本构成要素是培训主体、培训理念、培训对象、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培训手段(方式、方法)与培训管理(过程监控、考核评价)等,课题要研究这些要素如何优化组合及如何发挥独特作用。校际教师培养是在传统校本培训的基础上,将学校教师培养的问题拓展到校际合作的层面,力求突破单校教师培训中实际遇到的师资、技术、空间等方面的瓶颈,从而实现研训最优化。校际教师培养以各校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主体,以案例为主要载体,以行动研究为主要方式。校际教师培养注重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

11、,既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又注重经验总结、规律探索,从而逐步实现教师的专业发展、共同发展。四、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国内比较突出的有三个方面的研究。一是区域教师培养研究。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承担的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十一五”重点课题“有效推进区域教师专业化发展”,在“有效学校、有效教师、有效教学、有效技能及有效研修”等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全国众多教育行政部门、科研部门进行了区域教师培养或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比如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教育学院的“基于实践共同体的区域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研究”、 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教师培训中心的“区域中小学教师培训实践基地建设研究”、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义务教育阶段教师专业化

12、建设的调查与研究”等,促进了一定区域教师的专业发展。二是以校为本的教师培养研究。比如山东寿光世纪学校的“以校为本,建立完善教师培养机制”研究、宁夏永宁县回民高级中学的“以校为本的教师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研究、辽宁省盘锦市大洼县田家学校的“以校为本,构建教师学习共同体的策略研究”、 安徽省淮南市田家庵区第二小学的“基于网络以校为本的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等,这类研究在全国各中小学很多,而且研究成果也不少。三是校际之间的校际联动。比如安徽省合肥市六安路小学跨省六地校际联动、云南省威信县扎西小学和文兴小学的教研校际联动、浙江宁波市江北区妙山小学加强校际联动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等,这类研究组织、管理工作

13、多缺乏固定的主持学校或牵头学校,资金几乎为平均摊派。这些研究,虽然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进行了有效的探讨,但多为一些活动开展和帮扶措施,有些过于理论化,或者缺乏理论引领的经验比较肤浅,更没有针对性极强的校际帮扶、共同发展的教师培养机制、模式的研究。统筹城乡教育发展,全国的研究很多,并且取得了很多实效。城乡学校校际联动,全国开展的中小学也特别多,但是城区学校真正将校际教师进行共同培养并具体研究机制、模式的却几乎没有。纵观国外教师培养机制与模式,发达国家注重拓展教师培养空间,形成包括大学、中小学、社区、社会机构等在内的职前职后贯通的一体化开放合作格局,在职前培养和继续教育方面重视高等学校与中小学建立

14、合作关系。高等教育机构和中小学之间的合作对教师教育、成长的影响并不巨大。中小学虽有校本教师培养方面的研究和实践,但专门的中小学校际之间的培养机制与模式,很少涉及。五、研究目标及内容(一)研究目标1研究结对帮扶促进教师能力提高与专业发展的制度、措施,形成校本、校际研训氛围。2进行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学习与实践,形成比较清晰的程序和范式,为以城带乡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有效的、可借鉴的模式。3提高城乡教师教育教学理念和教育教学行为上的创造、更新、变换的意识和能力。4探讨出带有区域特点、可供相同或类似地区借鉴的理论和实践模式以及推进策略、实施方法、培训内容体系、培训模式、组织管理方式和评价机制。(二)研究

15、内容1开展调研和论证。通过调查、听课、各种座谈会,了解城乡教师队伍现状,制定方案。2以城带乡校际教师培训内容体系的构架研究。主要有师德教育、现代教育理论、教育科研与课题研究、新课程与课堂教学、教师专业化发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知识拓展、教育实践等。3以城带乡校际小学教师培训模式研究。调查各种教师培训模式的利弊;移植和借鉴基础教育改革和国外教师培训的新理念和新方法,构建校本、校际教师培训模式和管理模式。4校本培训、专家引领、行动研究、案例反思等在教师能力提高和专业发展方面的作用。5以城带乡促进教师能力提高与专业发展与学校策略方法、条件机制、制度保障。6探讨县域教师教育资源整合的途径和方法。六、

16、研究对象及范围以开县汉丰五校、开县书香小学、开县满月小学、开县东华小学四所结对学校和2012年下期开始托管的开县三合小学为主要研究对象,将汉丰五校作为组长学校的开县小学第五片区的赵家小学、马鞍完小、开竹小学、渠口小学作为重要研究对象,拓展到县内外其他学校,研究教师的培养机制、模式。七、研究方法及运用(一)文献资料法课题组学习浙江省特级教师、杭州市萧山区教研室主任、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徐和平的专著校际教研共同体(浙江教育出版社2010年第1版 ),结合专著理论,进行了校际教研共同体的运作、校际教研共同体的研究指向、校际教研共同体的研究范式的探索。学习浙江余桃市教师进修学校朱祖益、诸晓雁在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10期发表的以城带乡,城乡联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一文,进行了“创建校本研修多元方法”、“创建以城带乡支教机制”、创新“培训模式,培养农村学校草根教师”的实践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