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著选读----课程论文参考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89983989 上传时间:2023-03-1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8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原著选读----课程论文参考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原著选读----课程论文参考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原著选读----课程论文参考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原著选读----课程论文参考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原著选读----课程论文参考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原著选读----课程论文参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原著选读----课程论文参考(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硕 士 研 究 生 课 程 论 文论文题目:归纳推理的相对有效性分析试探讨归纳问题学 院 人 文 学 院专 业 逻 辑 学班 级 2009 级学 号 2009020018学生姓名 桂 卫教 师 张 学 立2010-1-20 / 归纳推理的相对有效性分析试探讨归纳问题摘要:对于演绎推理来说,由于其结论包含于前提之中,属于非放大性推理,其有效性是不证自明的。而作为放大性推理的归纳推理(完全归纳推理不在本文讨论范围内),由于其结论超出前提的范围,因而归纳推理的有效性受到休谟的疑难。本文通过对归纳推理的有效性分析,结合罗素、金岳霖等人对于这一问题的看法,试探讨这一疑难。关键词:归纳推理、有效性、休谟问

2、题一、休谟的归纳问题的由来在人类理解论一书中,休谟主张所有人类的思考活动都可以分为两种:追求“观念的连结”(Relation of Ideas)与“实际的真相”(Matters of Fact)。前者牵涉到的是抽象的逻辑概念与数学,并且以直觉和逻辑演绎为主;后者则是以研究现实世界的情况为主。而为了避免被任何我们所不知道的实际真相或在我们过去经验中不曾察觉的事实的影响,我们必须使用归纳思考。归纳思考的原则在于假设我们过去的行动可以做为未来行动的可靠指导,论证的或直觉的:这样的思考在基本上是先验的,我们不能以先验的知识证明未来就会和过去一致,因为(在逻辑上)可以思考而出的明显事实是世界早已不是一致

3、的了。二、罗素的回答从历史上看,分析哲学的先驱之一是英国十八世纪哲学家休谟,他对归纳法合理性的质疑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他之后的哲学发展的方向,这个质疑被称为“休谟问题”或“归纳问题”。 对于休谟问题,罗素表示极大的关注,并致力于对休谟问题的解决。罗素说道:“重要的是揭明在一种完全属于、或大体属于经验主义的哲学的范围之内,是否存在对休谟的解答。若不存在,那么神志正常和精神错乱之间就没有理智上的差别了。他的议论所证明的是我以为这证明无法辩驳归纳是一个独立的逻辑原理,是从经验或从其它逻辑原理都推论不出来的,没有这个原理,便不会有科学。” “然而,我还是不得不希望能够发现比休谟的体系怀疑主义气味较差的什

4、么体系才好。” 罗素对休谟论题的这种既不愿相信又无可辩驳的矛盾心情是许多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哲学家所怀有的,具有很强的代表性。罗素在其著作哲学问题中用了一章的篇幅专门讨论归纳法的合理性问题。他把归纳原则表述如下:“(甲)如果发现甲种事物和乙种事物相联的事例次数越多,则甲和乙永远相联的或然性也就越大(假如不知道有不相联的事例的话)。(乙)在同样的情况下,甲和乙相联的次数足够多时,便几乎可以确定甲和乙是永远相联的,并且可以肯定这个普遍规律将无限地接近于必然。”(罗素:哲学问题,商务印书馆 1959 年版,第 46 页)此归纳原则的要点之一是引入“或然性”这个概念。罗素强调说:“或然性永远是相对于一定

5、的材料而说的。例如,有人看见过许多白天鹅,他们便可以根据我们的原则论证说:根据已有材料,或许所有的天鹅都是白的。这可算是理由完全充分的一个论证了。”(同上)罗素不否认以后发现的一只黑天鹅可以推翻这一结论中所包含的全称命题,但却不能推翻这一全称命题的或然性;既然那只黑天鹅已经改变了原有的材料,而或然性是相对于原有材料而言的。换言之,新发现的黑天鹅只推翻了那个结论,并未推翻根据原有材料所作的归纳论证。这表明,“归纳法原则便不能够仅凭经验反对。”(同上) 罗素进而指出,“归纳法原则也一样是不能凭经验证明的。”(同上)道理很简单,用经验证明归纳法即用归纳法证明归纳法,因而是无效的。由于归纳原则既不能被

6、经验证明,也不能被经验否证,“可是大家居然毫不迟疑地信仰它”(同上书,第 48 页),所以罗素把归纳原则看作一种先验的原则。三、金岳霖的回答金岳霖在其知识论中明确指出,他所讨论的归纳原则是以罗素的归纳原则为根据的。不过金岳霖又指出,“或然性”即“概率”虽然在罗素的归纳原则中是很重要的,但是,对于他自己所拟定的目标则是无关紧要的。他说:“我们的主要问题是归纳原则是否永真,能否为将来所推翻?假如我们没有把握担保将来不会推翻已往,我们不能不承认将来也许会推翻归纳原则。此原则可以为将来所推翻,当然就不永真了。假如将来推翻已往,也推翻归纳原则,则大概推算(即概率演算引者注)问题根本不发生,因为大概不经推

7、算我们已经知道它等于零了。从别的方面着想,大概问题也许重要,然而从本章底讨论着想,大概问题不重要。”(知识论,商务印书馆 1983 年版,第 420 页)在此,我要指出,金岳霖对于归纳原则的永真性实际上有着两种不同的理解,相应地,“概率”概念在他那里有着不同的地位;概率对于其一种理解是至关重要的,而对其另一种理解则是无关紧要的。我们首先讨论前者。 金岳霖把归纳原则表述为: ( l )如果 a t 1 b t 1 , a t n b t n , 则(大概) A B 这是一个“如果则”的命题,其前件列举了从时间 t 1 到 t n 所观察到的所有例证,即每次观察中事物 a 与事物 b 具有关系“

8、”。后件是一普遍命题,即断定集合 A 的每一成员 a 与集合 B 的每一成员 b 总是具有关系“ ”。可见,归纳原则就是从个别事例推出普遍结论的推理原则。有趣的是,在此归纳原则中,“大概”被置于括号中。 所谓归纳原则是永真的,就是当其前件真时其后件一定真。然而,这一归纳原则的前件只是其后件的一部分内容,其永真性如何可能?对此,金岳霖解释说;“部分真,全体虽不必真,然而可以真。如果引用大概这一意念,我们的确可以说如果部分真,则全体大概真。归纳原则就是这样的命题,它当然不是一逻辑命题,然而我们可以说它是一真的命题,理由显而易见。”(同上书,第 445 页)由此我们看到,“大概”即“概率”的引入对于

9、归纳原则的永真性有着关键性的作用。这就是金岳霖对归纳原则的永真性的第一种理解即着眼于归纳结论的或然性,这种理解比较接近罗素的理解。 四、归纳推理的相对有效性通过以上阐述,不难看出,在回答休谟归纳问题时,罗素和金岳霖都是着眼于对归纳原则的分析。在在笔者看来,归纳原则的永真性并不像金岳霖说的那么“显而易见”;同样地,当从所看到的许多白天鹅推出或许所有天鹅都是白的,也并不像罗素所认为的“可算是理由完全充分的一个论证”。在结论中加上“大概”、“或许”后便使得该结论免于经验的证伪,因而具有某种先验性;但是,这并不表明此结论具有永真性,因为我们在一个相反的结论如“并非所有天鹅是白的”前边加上“大概”或“或

10、许”,同样也可免于经验的证伪,即使面对相同的证据;而这却是一个反归纳的结论。这意味着,在这种意义上,不仅归纳原则具有“永真性”,而且反归纳原则也具有“永真性”。这样一来,归纳原则的这种“永真性”便被反归纳原则的“永真性”抵消了。因此,金岳霖关于归纳原则的永真性的这种理解并不能解决归纳法的有效性问题。归纳原理是人们借以把归纳推理纳入逻辑上可以接受的形式中去的一个陈述。正如莱辛巴赫所言:“归纳推理决定着科学理论的真理性,从科学中除去这个原理就意味着剥夺了科学决定其理论真伪的能力。显然没有这一原理,科学就不再有权利将它的理论与诗人幻想的、随意的作品区别开来。”当然这一原理不可能像重言式或分析式陈述那

11、样的纯逻辑真理一样,假如有纯逻辑的归纳原理的话,就不会存在归纳问题了。这就注定了归纳原理必定是一个综合陈述,因此就发生了为什么应该接受这样一个原理,又同时需要根据理性的理由证明接受这个原理的原因。康德极力以归纳原理(他称作“普遍因果原理”)是“先验地正确”来摆脱这个困难。应当认为,归纳推理虽然不是以“严格地正确”来达到必然真理,但至少以某种程度的“可靠性”或“或然性”来达到概率真理。通过以上分析,我们无法证明归纳推理的绝对有效性,但其相对有效性却是不容怀疑的。因而虽然尚无彻底解决休谟归纳问题的方案,但对于休谟问题的探讨却是有意义的。主要参考文献:1 培根.新工具M.北京:商务印书馆2 罗素.西方哲学史下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3 罗素.哲学问题M. 北京:商务印书馆.4 金岳霖. 知识论M. 北京:商务印书馆.文档可能无法思考全面,请浏览后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