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昌平区新学道临川学校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89981838 上传时间:2023-08-13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昌平区新学道临川学校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北京市昌平区新学道临川学校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北京市昌平区新学道临川学校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北京市昌平区新学道临川学校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北京市昌平区新学道临川学校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京市昌平区新学道临川学校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昌平区新学道临川学校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北京市昌平区新学道临川学校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第卷(选择题)一、项选择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春秋战国时期,民间体育活动在社会上广泛流行,这些活动形式多样,如蹴鞠、六博、竞渡、舞龙、秋千、棋类、投壶、习武等,参与人员不分贵贱。这反映出当时A. 原有等级观念受到冲击B. 民间体育推动社会发展C. 社会阶层上下流动加速D. 社会文化出现百家争鸣【答案】A【解析】【详解】由春秋战国时期,不分贵贱社会各阶层都可参与蹴鞠、六博、竞渡等形式多样的民间体育活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原有的等级观念受到冲击,A项正确;材料只提到参与民间体育,并没有说明体育活动

2、对社会发展的具体推进作用,B项错误;材料只有体育活动参加者众多,没有体现社会阶层“流动”和“加速”,C项错误;各阶层纷纷参与民间体育活动,不属于文化,更不是百家争鸣,D项错误。2.开元年间,唐玄宗专门发布敕令,禁止官僚阶层使用珠宝玉器和锦绣,并专门通过法令规制奢丽物质的织造,以形成“抑奢”的消费导向。这表明当时A. 政府意在强化重农抑商政策B. 合理消费观念已形成C. 政府担心奢靡之风助长腐败D. 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答案】C【解析】【详解】由为防范“抑奢”的消费导向形成,唐玄宗专门发布“禁止官僚阶层使用珠宝玉器”,限制奢丽织造的敕令,可知唐政府担心奢靡之风助长腐败,不利于其统治的稳定,C项正

3、确;材料中没有重农,规制的是官营手工业,不是私人工商业者,A项错误;材料中政府的禁令等做法,不是对某种消费观的认可,而是对官员犯罪的预防,B项错误;仅有政府禁令、敕令,不能表明经济的进一步发展,D项错误。3.宋代以后,士庶阶层穿着的服装色彩素净、朴实无华,女性服装也由唐朝的飒爽洒脱、突出女性特征转为更多的遮蔽身体、趋于拘谨和内敛。这一现象A. 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B. 体现女性地位的提升C. 促进了市民阶层的兴起D. 受到理学思想的影响【答案】D【解析】【详解】由宋代服饰与唐代不同,强调“朴实无华”,“拘谨和内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代理学强调纲常和“存天理,灭人欲”等主张,已经影响到了人们

4、的日常生活,D项正确;宋人服装“色彩素净、朴实无华”的特点,不能体现市场活跃和商品经济发展,“拘谨和内敛”不能说明女性地位的提升,AB两项错误;强调存理灭欲,“拘谨和内敛”,与市民阶层追求自由平等无关,C项错误。4.据学者研究,明朝前期宗藩制度演变情况如表所示:所谓的“藩王移国”是指藩王就藩后又改变封地的现象。由此可知A. 洪武年间全面推行分封制B. 建文削藩稳定了统治秩序C. 永乐年间加强对藩王控制D. 明朝前期强化了君主专制【答案】C【解析】【详解】据材料可知,“藩王移国”是指藩王就藩后又改变封地的现象,而表格中有两位皇帝朱元璋、朱棣先后实行“藩王移国”,尤其是永乐年间“藩王移国”是因为“

5、藩王”拥有重兵威胁中央统治,这说明永乐年间加强对藩王控制,加强中央对地方控制,C正确;据材料洪武年间朱元璋分封诸皇子和一个侄孙为藩王,明朝的藩王是分封而不赐土,列爵而不临民,食禄而不治事,且不可参合四民之业;与西周时期的分封制不同,A说法有误;据所学可知,建文削藩引发“靖难之役”,故B说法错误;据材料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宗藩制度,与君主专制无关,D错误。5.清政府1908年颁布银行通行则例规定“凡欲创立银行者,或独出资本,或按照公司办法,合资集股,均须预定资本总额,取具殷实商号保结,呈由地方官查验,转度支部(户部转化)核准注册,方可开办。”据此可知这一政策A. 有利于金融体系的近代化B. 促进了

6、民族资本主义快速发展C. 有利于近代工业体系完善D. 稳固了清政府统治的社会基础【答案】A【解析】【详解】银行通行则例的规定,表明清政府1908年承认了近代银行金融事业的合法地位,有利于近代金融业发展,A项正确;这一法规属于清末新政,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但不法满足其快速发展的需要,B项错误;这一法规主要规范了金融投资,并不能对工业体系发展创造条件,C项错误;这一法规属于清末新政的内容,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没能稳固清政府统治,D项不符合史实。6.武汉会战后,在南岳军事会议上,蒋介石认为“第二期是我们转守为攻、转败为胜的时期”,提出“政治重于军事,民众重于士兵,精神重于物质,游击战重于正规战

7、变敌后方为其前方,用三分之一力量于敌后方”的总战略。这表明国民政府A. 抗战路线根本改变B. 抗战策略受中共的影响C. 决定放弃正面战场D. 促进国民革命运动高涨【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武汉会战后”即1938年10月以后,在“军事会议”上,蒋介石强调政治、民众、精神、游击战对争取抗战胜利的重要性,结合所学可知,这表明国民党的抗战策略受到了中共的影响,B项正确;南岳军事会议决定“用三分之一力量于敌后方”等,不能说明国民政府放弃了单纯依靠军队和政府抗战的路线,A项错误; “用三分之一力量于敌后方”说明其仍以正面战场为主,C项错误;国民革命运动指的是1924到1927年的国内革命战争,D项错

8、误。7.1983年8月“全国发展集体经济和个体经济安置城镇青年就业先进表彰大会”在北京召开,在这次大会推动下,社会逐渐形成了“视自谋职业为社会的光彩事业”的良好氛围。这表明当时A. 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形成B. 国营经济经营很困难C. 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D. 个体经济被逐渐认可【答案】D【解析】【详解】从全国表彰“个体经济安置城镇青年就业先进”,到形成“自谋职业为社会的光彩事业”的良好氛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个体经济在我国逐渐被认可,D项正确;1983年尚未提出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A项错误;个体发展和社会认同,不能说明国营经济经营很困难,B项错误;材料没有相关国营经济的改革情况,不能说明经济

9、体制改革“全面展开”,C项错误。8.为了解决过去子女继承资格毫无理由地被取消掉或故意遗漏问题,查士丁尼的法学阶梯创设了“同意继承人在意识到自己被不公正地取消资格或遗漏时,可以以遗嘱人订立遗嘱是在精神状态不正常的情况下进行的为由,对该遗嘱提起诉讼”的规定。材料反映了查士丁尼罗马法A. 注重审判程序B. 遗嘱的订立盲目混乱C. 形式主义严重D. 保护继承人正当权益【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查士丁尼的法学阶梯创设了“同意继承人在意识到自己被不公正地取消资格或遗漏时,对该遗嘱提起诉讼”,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明确反映了保护继承人正当权益的精神,D项正确;材料没有对诉讼和审判进程进行专门规定,A项错误

10、;对继承人可以在一定条件下对遗嘱提起诉讼的规定,不能体现遗嘱订立混乱、盲目,B项错误;材料针对可能出现的“子女被取消掉或故意遗漏问题”提出解决方案,体现了罗马法的务实而非形式,C项错误。9.工业革命之初,英国政府对教育采取放任政策,1833年,英国下院通过议案:“此项拨款,不超过20000英镑,蒙陛下恩准,拨出以助个人捐款,大不列颠贫苦阶级儿童之教育修建学校校舍。”1834年3月31日上述款额拨出交付,无额外酬金或任何扣除。从此,议会开始拨款补助教育事业,并逐年增加。材料表明A. 自由放任促进教育自由发展B. 英国国王仍掌握着财政大权C. 基础教育事业仍需政策支持D. 君主立宪制使首相名存实亡

11、【答案】C【解析】【详解】据材料“工业革命之初,英国政府对教育采取放任政策”、 “ 1833年,英国下院通过议案:此项拨款,不超过20000英镑,蒙陛下恩准,拨出以助个人捐款,为大不列颠贫苦阶级儿童之教育修建学校校舍。”、“从此,议会开始拨款补助教育事业,并逐年增加”等信息可知,英国政府对教育由自由放任到拨款支持,故C符合题意;据材料可知,没有体现自由放任促进教育自由发展,A错误;据所学可知,工业革命后,国王“统而不治”、是“虚君”,故B说法错误;据所学可知,君主立宪制下,首相掌握实权,且材料没有涉及首相,D说法错误。10.唐群英是中华民国的缔造者之一,中国同盟会第一个女会员。1901年秋,她

12、听了秋瑾谈话及亲历“八国联军”进犯北京的情景,慨然说道:“国之兴亡,匹妇亦应责无旁贷。不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而是人皆有责!”这表明当时A. 儒学统治地位丧失B. 女性平等意识觉醒C. 民主思想深入人心D. 女权思想广泛传播【答案】C【解析】【详解】据材料“1901年秋,她听了秋瑾谈话及亲历八国联军进犯北京的情景”、 “国之兴亡,匹妇亦应责无旁贷。不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而是人皆有责!”等信息可知,唐群英认为在国家民族危机之时,每个人无论男女都应有振兴国家的责任,这表明民主思想深入人心,C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儒学统治地位丧失,A与材料无关;据材料可知,材料强调在国家民族危机之时,男女平等都应有振

13、兴国家的责任,而不是单纯的女性平等,B片面;材料没有体现女权意识,D错误。11.1918年列宁选派工人征粮队到农村征粮,要求选派征粮队员必须谨慎,每个工厂每25人推派1人,要“保证每个候选人忠诚老实,能遵守革命纪律不让那些总想浑水摸鱼的流氓和骗子混进征粮队”。这说明列宁A. 认识到征收粮食税的重要性B. 找到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方式C. 意在防止征粮危害工农联盟D. 认为征粮能有效巩固新生政权【答案】C【解析】【详解】从列宁要求工人征粮队员“必须谨慎、忠诚老实,遵守革命纪律”等,结合所学可知,这说明苏俄重视工农联盟,规范征粮队的行为是为了防止征粮危害工农联盟,C项正确;对征粮队员明确纪律和要求,

14、是为了落实余粮收集制,与粮食税无关,A项不符合史实;征粮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事实证明这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方式,B项错误;规范征粮队员的行为,不是在强调征粮的意义,D项错误。12.下列表格显示的是1950年和1973年美国国民收入的来源(%)摘编于1974年美国统计摘要这表明美国A. 知识经济迅速兴起B. 产业结构发生变化C. 农民收入明显降低D. 社会福利投入减少【答案】B【解析】【详解】据材料“1950年和1973年美国国民收入的来源”可知,美国国民收入的来源于农业、制造业、公用事业的比重下降,而来源于服务业的比重在上升,这说明1950年到1973年的产业结构发生了变化,B正确;据所学

15、可知,知识经济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与材料不符,A错误;据材料反映的是美国国民收入来源,而没有强调收入多少,C错误;D与材料无关。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妈祖文化是劳动人民千百年来尊崇、信仰妈祖过程中遗留和传承下来的物质及精神财富,是中华民族重要文化瑰宝之一。材料一 妈祖信仰产生于宋朝,最初妈祖传说流传于福建湄洲及其附近地区,其神迹也以救助小规模落难民众和船只为主。北宋宣和五年(1123年),给事中路允迪出使高丽,由于“通贤神女”桅樯护使,返航平安,路允迪上奏宋廷,妈祖第一次取得恩赐“顺济”庙额,奠定了往后妈祖历次封号逐步提高的关键。从北宋宣和五年赐庙额“顺济”至南宋景定三年(1262年)赐封号“显济”,前后达140年。到元代,开始以“天妃”晋封妈祖,还添加了“护国”、“庇民”的名号,这都是为庇护漕运而加封的。明朝对妈祖的褒封有2次,褒封的规格沿袭元朝,郑和七下西洋有遇险受到妈祖庇护而脱险的记载。清朝施琅收复台湾,完成了统一台湾的大业,这期间妈祖澎湖助战等传说不胫而走,康熙初封妈祖,雍正册封妈祖为“天后”,这是历史上官方对于妈祖的最高册封。据周金琰妈祖是海洋精神的一面旗帜材料二2011年3月,习近平在参加全国人大福建代表团审议时强调“既是乡土文化也是重要旅游资源的妈祖文化,是凝聚两岸同胞的一条纽带,要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