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素养心得体会范文中华文化素养学习心得体会3篇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89975062 上传时间:2023-09-30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华文化素养心得体会范文中华文化素养学习心得体会3篇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中华文化素养心得体会范文中华文化素养学习心得体会3篇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中华文化素养心得体会范文中华文化素养学习心得体会3篇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中华文化素养心得体会范文中华文化素养学习心得体会3篇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中华文化素养心得体会范文中华文化素养学习心得体会3篇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华文化素养心得体会范文中华文化素养学习心得体会3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华文化素养心得体会范文中华文化素养学习心得体会3篇(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华文化素养心得体会范文_中华文化素养学习心得体会(3 篇)中华文化素养心得体会范文( 一)浩浩中华五千年的历史,为后人留下了璀璨的文化,试问当今学者,真正称得上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有几人?什么是传统 ?就是世代相传的精神、制度、风俗、艺术等。中华传统文化,就是中华民族经历了数千年的沧海桑田,朝代变迁所传承下来的世代相传的精神、制度、风俗、艺术等,其包罗之广,其内涵之博大精深,任何人,终其一生,都不可能望其项背。中国科学院士杨叔子教授在其科学人文相融,爱国创新与共的主题报告中,呼吁全社会注重中华人文精神的传承,以确立责任感,完善思维方式,增强非智力因素,并与科学精神相融合,实现人的高度完美和国家

2、、民族的腾飞。南怀瑾先生也曾大声疾呼:“我总希望自己的国人、自己的民族,都能先行深切地了解自己的文化。在今日世界的竞争与发展中,国人的当务之急是反求诸己 - 研究中国文化的精要。”可见,众多的专家学者都意识到了中华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性。而作为国家教育部,也作出了相应的举措:推出了面貌焕然一新的高中语文教材,引人注目的是古诗文在新教材中的比例显著加大。以第一册为例,高中语文( 试验本 ) 阅读部分的古文名篇为12 篇,占总量的一半,而高中语文实验课本第一册则全部为古诗文。从总体上看,古典诗文占全部教材总量的 50%,中国现代文学占 30%,外国文学占 20%,这在以往的语文教材中,几乎是不可想象

3、的。而小学教材中,每个单元的积累运用,加入了歇后语、对联、谚语、古代诗词、寓言故事等的学习,每册书里面,要求背诵的篇目达10 篇之多,而配套的故事,选自中国古今名家的作品也明显增多,在削弱政治性的同时,增加了人文的教育,呼唤中华传统文化的回归。作为一名教育者,应该如何对待中国的传统文化。是坐在原地不动,一本通书读到老,总是在经验上打转转,还是贪婪的汲取中华传统文化的养分,为我所用,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瑰宝传承给我们的下一代,答案当然是后者。但是,纵观我们身边的同事们,是否真的行动起来了,还是被柴米油盐的琐事湮没了雄心,湮没了学习的欲望呢 ?读书,读书,再读书,教师的教育素养的这个方面正是取决

4、于此。要把读书当做第一精神需要,当做饥饿者的食物。要有读书的兴趣,要喜欢博览群书,要能在书本面前坐下来,深入地思考。 而作为集中华传统之大成的文化,当是我们终生学之不尽的“教科书”。最可悲的是这样一种老师,他认真地按照教科书把要讲述的东西准备好,甚至把讲述的内容和逻辑顺序都记住。你将会发现:那些在讲述新教材时应当使用的直观教具和说明性的材料 ( 如在历史、地理、生物课上要用的文艺作品中的形象 ) ,好像是人为地附加在课的内容上的,所有这些都从学生思想的表面上滑过去了( 有时候教师甚至忘记了使用他所挑选和准备好的东西 ) 。这种预制件式的教育,误的不仅仅是一个班,可能是一代人、几代人。而真正好的

5、教师,他应该是一切从学生出发,他想让他的学生知道更多,他教给他的学生的是方法,他教给他的学生的是学习的兴趣,是学习的能力。包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授,也不仅仅是课堂的宣讲,而更多应该是引起学生课外阅读、讨论的兴趣。而教师要想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很简单的,他本身必须具备传授的能力,而传授的能力,来源于他自己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喜好、钻研。不积硅步,不及千里。只有自己先充实自己,才能够在三尺讲台前,叱咤风云,为学生所爱戴,而不致误了自己,更误了人家子弟,抱恨终生!因此,每一位教师,应该有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的自觉,从不同的途径习得更多的知识,就像一块海绵,不断地吸取知识的水分。从电视上看国宝档案,台湾百科,看

6、各民族风情,了解清明上河图,了解明世宗的荒淫无度,为后代所戒。从网络上遨游,看中华文物史话,看中国朝代演变的故事,看中国的名人名家。从书上学习,读唐诗宋词,看明清小说,读三言二拍,看传奇故事,在书海中让自己成长。只有这样知识渊博的教师,才能“传道、授业、解惑”。而不是教出一群只会循规蹈矩的“呆子。”为了让高年级的小学生爱语文,我想到了一个好方法,我鼓励学生们去买读者、意林、格言,从一个个简单动人的故事中,从一句句格言中,他们学会了感悟,从而喜欢上了阅读,而作文也因此得益。作为一个教师,不断地提高自己,并且保持一个清醒、好学的头脑,是非常重要的。只有这样的教师,才能够成为学生们喜欢的良师,孩子们

7、愿意与之谈心的益友。中华文化素养心得体会范文( 二)我认为,国学博大精深、历史悠久,几千年来一直是中国人安居乐业,安身立命之文化根基,也一直是中华文化的精神脊梁。中国之所以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文化延绵五千年而没有中断的国家,正是因为有如此深厚的国学文化作为支柱,这种文化一直贯穿于我们每个人的成长历程。学国学是当今很热门的一个词儿,是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反思和正视。其概念广泛、内涵丰富、分类多样,把我们祖辈们的经历、体验、方法以及感悟都融入在这些文字中,为我们后人所一一品读,并领悟其中的奥妙。他们把这些经典留给我们,自然是希望我们代代相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真正做到学以致用。二是学习的重要。

8、人的一生是从学习开始的,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开篇即提出了以学习为乐事,反映了孔子一生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注重修养,严格要求自己的主张。一个人在生命的历程中,有很多不可知的部分,但是知识可以增长才干,知识可以改变命运。因此,我感到爱学习是一种快乐,想学习是一种幸福,求知若渴是一种喜悦。学习新知识,温习旧知识是一件让我们感觉愉悦的事情,学习能使我们提高素质、增长才干。所以我们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三是努力践行。“弟- 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是弟- 子规的总纲领,只要我们认真去学习、去思考、去感悟,就会明白其中的许多道理。在为人处世就知道哪些可以做,

9、哪些不可以做,就有了做人的准则,在生活、工作中,就会有正确的判断和及时纠正自己错误的言行。凡出言,信为先; 诈与妄,奚可焉 ?说话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就是指凡事说出去的话,首先要讲信用,不可以欺诈别人或者胡言乱语,话说得多,不如说得少,说话只要恰当,切题就行,不要花言巧语。尤其是作为职场中的我们,要为自己说过的话负责,所谓“君子一言,驷马难追”,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言既出,行必果,说出去的话就像泼出去的水,不可收回,不可反悔。对顾客、对员工承诺的事情就一定要做到,没有任何借口拖延、不办。学习传统文化不能就学一堂课,不能就是回来激动几天以后就淡忘了,必须持续学习并从小事做起,找到在工作、生

10、活中践行传统文化的切入点,才能持之以恒,不断进步。我计划从以下几个具体点入手:都说孝有四个层次:孝养父母之身、孝养父母之心、孝养父母之志、孝养父母之慧。从现实情况看,连第一层次都没做好,更何谈其他,先从前两个层次做起,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1、增加回老家看望父母的次数,原来一年两次,从现在开始至少每年四次;2、不管父母是否反对,每次回家和传统节日都要给父母带礼品和给钱,让他们的生活更加宽裕和舒适;3、照顾好自己的身体,不让父母担心我们的生活;4、好好工作,有固定的工作,有稳定的收入,让父母放心 ;5、尽快能够成家,满足父母一直以来的心愿。在工作中每天都能碰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有的还很不容易解决,千

11、万不可以急躁,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在工作中践行传统文化,对我们解决困难也有很大帮助:1、与人力资源部一起,解决目前人员不稳定的问题,找出员工流动的根源问题,并能积极处理;2、多与部门内的员工沟通,了解大家在工作的困难,与员工一起面对,并解决实际问题,让员工感觉有依靠;3、对工作上的要求,对自我做起,再要求别人,如卖场对于着装、就餐时间等规定,用行动影响大家;4、利用晨会等时间带领大家一起高声诵读经典,从弟 - 子规开始,让大家逐渐的接受传统文化,进而慢慢影响言行。传统文化对于我们德行的养成也有很大帮助和具体要求,从容易做到的几点做起:1、凡道字,重且舒,勿急疾,勿模糊:讲话时要口齿清晰,咬字应

12、该清楚,慢慢讲,不要太快,更不要模糊不清 ;2、势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无言:如果仗势强逼别人服从,对方难免口服心不服,唯有以理服从,别人才会心悦诚服没有怨言;3、事勿忙,忙多错,勿畏难,勿轻略:做事不要匆匆忙忙慌慌张张,因为忙中容易出错,不要畏苦怕难而犹豫退缩,也不可以草率,随便应付了事。学的时间越长,学的经典越多,对我们的帮助越大,相信通过传统文化的持续学习,我们每个人都能实实在在的提高自身素质修养,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中华文化素养心得体会范文( 三)中华的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世界上最古才的文明之一,做为一名教师,应能理解中华传统文化中“持经达变”的理念。通过学习此书后,我收益颇多

13、,它不仅使我更深层地了解中华文化的特质,更使我明白教师如何提升自己的中华文化素养。首先,我了解到易经是我们中华文化的总源头,它是我国一部最古老而深邃的经典,是华夏五千年智慧与文化的结晶,是世界上最完善的系统,它其大无外,其小无内,蕴含着博大精深的道理。易经告诉我们,一个人要把握重点,能够随时回归太极,回归原点,再从阴阳重新出发,学习一个阶段,再回归,再重新出发,这样一路演变下去,往来不穷,就会有新念头,迸发。在教学上,我们也应遵循这个特点,不断地学习充实自己,才能适应社会要求。另外,易经让我明白,中华文化最重要的两个字就是责任。孔子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可见,我们应做到在其位就一定要谋其职,不管你现在哪个职位上,你的责任就是把你的本职工作做好。身为一名教师,我们要清楚,只有忠实地对待自己的工作,才能充分发挥自己在教学上的引导作用,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用满腔热情的责任心来面对学生,一切为学生着想,让他们成为国家的有用之材。只要有责任心,我们的教育就会有所成就,有所创新,这样我们才无愧于学生,无愧于自己,无愧于国家与人民。责任固然重要,我们也要注重自己的道德修养,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