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克和千克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89969971 上传时间:2022-08-14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20.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克和千克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克和千克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克和千克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克和千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克和千克(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克和千克 一、教学内容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二、教学目标1. 在具体生活情境中, 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 初步建立 1 克和 1 千克的 观念,知道1 千克 =1000 克。2. 使学生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3. 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三、编排特点1 注意以学生已有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帮助学生理解知识。教材编写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 选择学生身边的事物, 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如教材通过呈现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在超市购物,引出质量单位,说明“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克或千克作单位” 。 ,

2、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机,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2 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建立1 克和 1 千克的观念。克和千克是两个基本的质量单位,如果学生对这两个单位的实际“大小”形成了较鲜明的表象,就可以正确运用他们进行估测或实测,也容易掌握单位间的进率。反过来,学生在进行实际测量的活动中,也能进一步加深和巩固这两个质量单位的观念。质量单位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不能靠眼睛观察得到,只能靠肌肉感觉来感知。为了达到这种相互促进的效果,帮助学生建立1 克和 1 千克的观念,教材采取了一些措施。( 1 ) 通过活动帮助学生建立1 克和 1 千克的表象。 如, 借助一个 2 分硬币和一袋

3、1 千克的盐,让学生用手掂一掂,感知 1 克和 1 千克有多重;让学生说出大约重1 千克的物体,帮助学生建立1克和 1千克的表象。( 2 )给学生提供测量实际物品的机会。如说明“要知道物品的轻重,可以用秤称”,介绍了一些常用的秤,让学生认识测量的工具。再如,让学生称从家里带来的各种物品。让他们在认识一些不同的秤后,实际练习读取盘秤、弹簧秤等常用的秤上的数值,充实实际测量的经验并巩固重量观念。( 3 )培养估测意识。如,在学生建立1 克和 1 千克的观念后,给他们提供了先估测再实测的练习,让学生比较估测与实际测量所得结果的差别,从而修正自己的估测策略。四、具体内容1主题图。教材第 85 页是从学

4、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引出质量单位的。 教学时, 教师可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让学生说一说在日常生活中有什么地方用到“克”和“千克” ,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趣。2克和千克的认识。认识质量单位,不仅要让学生知道质量单位的名称和单位之间的进率,更重要地是了解每一个单位的实际有多重,能够在实际中应用。为了做到这一点,教学时应注意让学生通过掂一掂、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了解1 克、 1 千克大约有多重,从而初步建立起1 克和 1 千克的观念。3认识常见的秤。教材第 86 页介绍了一些常用的秤。 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准备一些常用的秤, 如天平、 盘 秤、 电子秤、 弹簧秤等, 使学生了解在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

5、秤可以帮助我们知道物品的轻重。可以先让学生说一说,在日常生活中在什么地方见到过这些秤,使学生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再让学生认识这些工具,练习读取秤上的数值。但应注意不要要求过高,只要学生能读出整十、整百克和整千克就可以了。4解决问题。教材第 87 页选择学生身边的事物, 让学生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 教学时, 教师可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生动有趣的数学教学活动。如让学生调查家里买的苹果和鸡蛋的质量和数量,并推算一下大约多少个苹果重1 千克,大约多少个鸡蛋重1 千克。还可以让学生根据教材中所给的素材提出一些计算的问题。使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加深对克和千克的理解。5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

6、在学生建立1 克和 1 千克的观念后,教师应给学生们提供先估测再实测的练习。如在教学教材第 87 页“做一做”中第 2题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分小组活动。在小组内活动时,依次出示大家带来的物品,让每个学生都先估一估,记录下来,再选择合适的秤称一称,比较估测与实际测量所得结果的差别,从而不断修正自己的估测策略。备注说明,非正文,实际使用可删除如下部分。本内容仅给予阅读编辑指点:1、本文件由微软 OFFICE办公软件编辑而成,同时支持WPS。2、文件可重新编辑整理。3、建议结合本公司和个人的实际情况进行修正编辑。4、因编辑原因,部分文件文字有些微错误的,请自行修正,并不影响本文阅读。Note: it

7、is not the text. The following parts can be deleted for actual use. This content only gives reading and editing instructions:1. This document is edited by Microsoft office office software and supports WPS.2. The files can be edited and reorganized.3. It is suggested to revise and edit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the company and individuals.4. Due to editing reasons, some minor errors in the text of some documents should be corrected by yourself, which does not affect the reading of this article.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