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糖仪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2016年修订版)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89965015 上传时间:2023-09-25 格式:DOC 页数:45 大小:6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血糖仪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2016年修订版)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血糖仪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2016年修订版)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血糖仪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2016年修订版)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血糖仪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2016年修订版)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血糖仪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2016年修订版)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血糖仪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2016年修订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血糖仪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2016年修订版)(4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附件 8血糖仪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2016 年修订版)本指导原则旨在指导注册申请人对血糖仪注册申报资料的 准备及撰写,同时也为技术审评部门审评注册申报资料提供参 考。本指导原则是对血糖仪的一般要求, 申请人应依据产品的具 体特性确定其中内容是否适用, 若不适用, 需具体阐述理由及相 应的科学依据, 并依据产品的具体特性对注册申报资料的内容进 行充实和细化。本指导原则是供申请人和审查人员使用的指导文件, 不涉及 注册审批等行政事项, 亦不作为法规强制执行, 如有能够满足法 规要求的其他方法, 也可以采用, 但应提供详细的研究资料和验 证资料。应在遵循相关法规的前提下使用本指导原则。本指导原则是

2、在现行法规、 标准体系及当前认知水平下制定 的,随着法规、 标准体系的不断完善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本 指导原则相关内容也将适时进行调整。一、适用范围本指导原则适用于有创型血糖仪, 根据医疗器械分类目录 管理类代号为 6840。本指导原则范围不包含微创型血糖仪、 无创型血糖仪、 连续 式血糖仪和将血糖检测模块嵌入移动设备或需将数据传输到移 动设备中进行显示和分析的血糖仪产品;通过内臵蓝牙、 WIFI 、 177 红外等模块实现与移动端传输的血糖仪依然适用于本原则。二、技术审查要点(一)产品名称要求产品名称为血糖测试仪或血糖仪。(二)产品的结构和组成血糖仪按其工作原理分为电化学式和光化学式两类

3、产品, 般由检测模块、信号放大模块、AD采集模块、数据处理模块、显示模块、嵌入式软件、信号输出部分(如适用)、电源电路以 及按键控制电路等组成。产品结构框图如图1所示:图1产品结构框图图2中给出了基于两种检测原理的产品的图示举例,供审 查人员参考。(1)电化学法血糖仪(2)光化学法血糖仪图2产品图示举例(三)产品工作原理/作用机理1. 工作原理血糖仪主要分为电化学法和光化学法两大类。电化学法采用检测酶反应过程中产生的电流信号的原理来反应血糖值,酶与葡萄糖反应产生的电子通过电流记数设施,读取电子的数量,再转化成葡萄糖浓度读数。 根据电化学法血糖测 试条中所采用的酶不同又分为葡萄糖氧化酶(GOD)

4、法和葡萄糖脱氢酶(GDH )法两种类型。葡萄糖脱氢酶( GDH )在反应中 还需联用不同辅酶,分别为吡咯喹啉醌葡萄糖脱氢酶(PQQ-GDH八 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葡萄糖脱氢酶(FAD-GDH)及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葡萄糖脱氢酶(NAD-GDH )三种。葡萄糖氧化酶(GOD)法血糖测试反应原理示例如图3所示,葡萄糖脱氢酶(GDH )法血糖测试反应原理示例如图4所示。#图3葡萄糖氧化酶(GOD)血糖测试反应原理图图4葡萄糖脱氢酶(GDH)血糖测试反应原理图光化学法是检测反应过程中试条的颜色变化来反应血糖值,血糖测试条中所采用的酶一般为葡萄糖氧化酶(GOD ),通过(带颜色物质),反应后试纸颜酶与葡萄

5、糖的反应产生的中间物隔板区域, 包插雄光1 概管和光度监湖器隔扳区域发光.一械管+光度U5測褂1 -#图5光化学法血糖仪的测试原理图#2. 作用机理因该产品为非治疗类医疗器械, 故本指导原则不包含产品作 用机理的内容。(四)注册单元划分的原则和实例血糖仪的注册单元原则上以技术结构、性能指标和适用范围为划分依据。1技术结构产品的基本原理不同,应划分为不同的注册单元。例如:利用电化学法为基本原理的血糖仪与利用光化学法为 基本原理的血糖仪应划分为不同的注册单元。2性能指标性能指标有较大差异的,应考虑划分为不同的单元。(五)产品适用的相关标准表1相关产品标准GB/T 191 2008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

6、B 4793.12007测量、控制和实验室用电气设备的安全要 求第1部分:通用要求GB 4793.92013测量、控制和实验室用电气设备的安全要 求第9部分:实验室用分析和其他目的自动 和半自动设备的特殊要求GB/T 14710 2009医用电器环境要求及试验方法GB/T 19634 2005体外诊断检验系统自测用血糖监测系统 通用技术条件GB/T 8268.1 2010测量、控制和实验室用的电气设备 电磁兼容性要求第一部分:通用要求GB/T 18268.262010测量、控制和实验室用的电设备 电磁兼 容性要求第26部分:特殊要求体外诊断 (IVD)医疗设备YY/T 0316 2008医疗器

7、械风险管理对医疗器械的应用YY/T 0466.1 2009医疗器械 用于医疗器械标签、标记和提 供信息的符号 第1部分:通用要求YY 0648 2008测量、控制和实验室用电气设备的安全要 求第2-101部分:体外诊断(IVD)医用设 备的专用要求ISO 15197:2013体外诊断检测系统-用于糖尿病管理的自 测用血糖监测系统通用技术要求注:以上标准适用最新版本上述标准包括了产品技术要求和其他相关材料中经常涉及 到的标准,注册申请人应关注上述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有效 性。有的注册申请还会根据产品的特点引用一些行业外的标准和 一些较为特殊的标准。(六)产品的适用范围/预期用途、禁忌症1适用范围

8、:该产品与配套的血糖试纸配合使用,用于定量 检测人体毛细血管全血和 /或静脉全血和/或动脉全血(也可以为 血浆/血清)中葡萄糖浓度;可以由临床单位医护人员、熟练掌 握该项操作的患有糖尿病的非专业人员或其家属操作;只用于监测糖尿病人血糖控制的效果,而不能用于糖尿病的诊断和筛查, 也不能作为治疗药物调整的依据。2适用人群:血糖仪可用于普通人及新生儿血糖检测(注: 新生儿血液与普通人血液存在较大差异,血糖测试参考值和红细 #胞压积范围不同,如可用于新生儿检测,则应提供相关验证资 料)。因葡萄糖脱氢酶产品还需联用不同辅酶, 易受其他糖类物 质干扰(详见附录 A ),不同酶有不同的适应人群,应该根据不

9、同患者的情况选用不同酶技术的血糖仪。3. 预期使用环境:血糖仪产品可在临床机构和家庭中使用; 注册申请人应根据产品设计情况, 给出使用环境条件, 至少应包 含温度、 湿度、 电源条件等内容。 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的血糖测 试产品反应过程需要氧气参与,易受氧气干扰(详见附录 A ), 因此还应明确海拔高度(注:应给出海拔高度验证资料)。4. 禁忌症:应明确产品中可能存在的禁忌症。暂未见相关报 道。因具体产品的结构及性能不尽相同, 故上述预期用途仅为已 注册上市常见血糖仪的通用描述, 审查中应结合产品实际情况做 出更深层次的评估。 如果不同型号、 规格产品的临床应用不相同, 则应分别进行说明。(七)

10、产品的主要风险主要参考 YY/T0316 2008医疗器械 风险管理对医疗器械 的应用。风险管理活动要贯穿产品设计、生产、上市后使用及 产品处理的整个生命周期。 要体现注册申请人风险管理活动计划 的完整性, 尤其上市管理的风险分析与评价过程。 对于上市前风 险管理中尚未认知的风险, 应在上市后开展信息收集, 一旦发现 异常及时进行风险评价,采取控制措施,更新风险管理文件。血糖仪风险分析应参考 YY/T0316 2008医疗器械 风险 管理对医疗器械的应用 行业标准相关要求, 逐一进行回答, 也 可以用列表的方式列示。 剩余风险分析时, 一定要逐一采取风险 控制措施后, 会不会引入或造成更大的风

11、险, 只有新引入风险能 转化为可接受风险, 方能认为风险受控。 血糖仪必须进行风险与 收益分析,收益大于风险时方可接受。提供血糖仪产品上市前风险管理报告, 此报告旨在说明并承 诺: 风险管理计划已被正确地实施。 综合剩余风险是可接受的。 已有恰当方法获得与注册申请人申报的血糖仪产品相 关和出厂后流通与临床应用的信息。一 应随风险管理报告一并附上包括风险分析、风险评价、 风险控制概述管理资料。至少应包括: 产品安全特征清单; 产品可预见危害及分析清单 (说明危害、 可预见事件序 列、危害处境和可能发生的损害之间的关系); 险评价、风险控制措施以及剩余风险评价汇报表。 对于风险分析和管理概述, 应

12、包括一份风险总结, 以及如何 将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程度的内容。 从生物学危害、 机械危害、 能 量危害、 有关使用的危害、 信息危害和维护不周及老化引起的危 害等方面,对产品进行全面分析并阐述相应的防范措施。1. 风险分析方法1.1 在对风险的判定及分析中,要考虑合理的可预见的情 况,包括:正常使用条件下和非正常使用条件下。1.2 风险判定及分析应包括:对于患者的危害、对于操作者 的危害和对于环境的危害。1.3 风险形成的初始原因应包括:人为因素,产品结构的危害,原材料危害,综合危害,环境条件1.4 风险判定及分析考虑的问题包括:生物相容性危害;机 械危害;能量危害;操作信息,包括警示性语言、注

13、意事项以及 使用方法的准确性;使用过程可能存在的危害等。2. 风险分析清单 血糖仪产品的风险管理报告应符合 YY/T 0316 2008医疗 器械 风险管理对医疗器械的应用 的有关要求, 审查要点包括:2.1 产品定性定量分析是否准确 (依据 YY/T 0316 2008 医 疗器械 风险管理对医疗器械的应用附录 C);2.2 危害分析是否全面(依据 YY/T 0316 2008医疗器械 风险管理对医疗器械的应用附录 E);2.3 风险可接收准则, 降低风险的措施及采取措施后风险的 可接收程度,是否有新的风险产生。根据 YY/T 0316 2008医疗器械 风险管理对医疗器械的 应用附录 E

14、对该产品已知或可预见的风险进行判定,血糖仪 产品在进行风险分析时至少应包括以下的主要危害, 注册申请人 还应根据自身产品特点确定其他危害。 针对产品的各项风险, 注 册申请人应采取应对措施,确保风险降到可接受的程度。3. 产品的主要危害3.1 能量危害电磁能: 漏电流, 可能共同使用的设备 (移动电话、 电磁炉、 微波炉等)对血糖仪的电磁干扰, 静电放电对血糖仪产生的干扰, 血糖仪产生的电磁场对可能共同使用的设备的影响等引发的危 害。坠落: 坠落导致机械部件松动, 导致测量错误、 误差过大或显示异常3.2 生物学和化学危害生物学: 公共场所未经清洗、 消毒的与人体接触的部件引起 的交叉感染;血

15、糖仪的原材料有毒有害对人体造成的危害。化学: 使用的清洁剂、 消毒剂残留引发的危害; 长时间不使 用的电池未经取出,导致电池漏液引发的危害。3.3 操作危害 不正确的测量:产品的检测装臵超过寿命或长时间未经校 准,导致误差过大;未按使用说明书中的要求进行测量, 造成的测量失败、 测量 误差过大;使用不同厂家的或与血糖仪不相匹配的血糖试纸条, 造成的 测量失败、测量误差过大;在注册申请人规定的使用环境条件外使用产品, 可能造成测 量误差过大,产品寿命降低;3.4 信息危害包括标记缺少或不正确, 标记的位臵不正确, 不能被正确的 识别,不能永久贴牢和清楚易认;不符合法规及标准的说明书, 包括说明书中未对限制充分告 知,未对不正确的操作、 与其他设备共同使用时易产生的危害进 行警告,未正确标示储存条件、消毒方法、维护信息,未对因长 期使用产生功能丧失而可能引发的危害进行警告, 未对合理可预 见的误用进行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