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科技教案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89957285 上传时间:2023-02-28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科技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六年级科技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六年级科技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六年级科技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六年级科技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六年级科技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科技教案(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六年级(上册)科技活动教学设计课题:人造“雪景” 总序第1课时 执教老师:廖春红备课日期:2017.9.1 计划执行日期:2017.9.4 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升华和凝华的科学概念 2、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欣赏能力。 重点难点 初步理解什么叫升华、凝华。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你们喜欢冬天吗?喜欢冬天银装素裹的美丽景色吗?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模仿雪的形成,制造人工“雪景”。 二、准备 以小组为单位,准备好实验所需材料。樟脑丸、玻璃杯、铁皮、蜡烛、火柴、支架、带绿叶的小段树枝、玩具小屋、泥土等。 三、动手做 1、铁皮中心放置几颗樟脑丸,周围用泥土围住,并用树枝和玩具小屋布置成景物。 2、用

2、玻璃杯倒扣在整个景物上,杯口边缘围上一圈泥土。 3、将布置好景物的铁皮放在支架上,点燃蜡烛,调整蜡烛火焰,使加热位置对准樟脑丸。 4、等樟脑丸变小后,熄灭蜡烛。待杯中温度慢慢下降,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四、知道吗提问:大家看到了什么景象?“雪”是从哪儿来的呢? 1、升华樟脑丸的主要成分是萘。实验中,蜡烛火焰给樟脑丸加热,是樟脑丸中的萘由固体状态直接变成气体状态,漂浮于杯里的空气中,所以,杯中樟脑丸越来越 小。 萘(固体)受热 萘(气体) 科学上把某物质由固体状态直接变成气体状态的过程叫做升华。 2、凝华 熄灭蜡烛后,杯中的空气逐渐冷却,萘也由原来的气体状态受冷直接变成固体状态,附着在树叶、泥土

3、、小屋及其他物体上,就好像下了一层薄薄的雪。 萘(气体)受冷萘(固体) 科学上把某物质有气体状态直接变成固体状态的过程叫做凝华。 五、拓展训练 在生活中,我们还见到过其他物质是否存在升华和宁化的现象吗?教学反思: 课题:神奇的力量 总序第2课时 执教老师:廖春红 教学目的: 1、轻物体吊起重物体的原理。 2、解释生活中人们利用轻物体吊起重物体的原理。 重点、难点:轻物体吊起重物体的原理。 教具:乒乓球、广口瓶,两张一定距离的桌子。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乒乓球被一个广口瓶罩在桌上。不准把瓶翻过来,更不能用手接触乒乓球,你能把乒乓球从这张桌子移到1米远的另一张桌上吗?你会使用什么方法? 二、

4、动手做 把乒乓球放在桌上,上面倒扣一个广口瓶。 握住瓶子贴着桌面做快速饶圈运动,带动乒乓球沿着瓶子内壁做旋转运动。在乒乓球不段旋转的同时,提起瓶子移到另一张桌子,乒乓球也被带过来了。在乒乓球沿着瓶子内壁旋转时,手有什么感觉?如果你用空瓶子做饶圈运动时,手有这种感觉吗? 三、研究研究 我们准备下面的材料,做一个轻物吊起重物的实验。 一块橡皮(中间打孔)、一根牢固的绳子,一个线轴、一枝钢笔(或其他重物)。用绳子穿过线轴的孔眼。将橡皮和钢笔分别系在细绳的两端(橡皮在上端,钢笔在下端)。一只手握住线轴,另一只手握住底下的绳子。然后开始在头顶上旋转线轴,旋转时保持在一个水平面上,使上面的橡皮也旋转起来。

5、(注意安全,千万别伤着别人和自己!)观察下面吊起的钢笔有什么现象? 试一试,用橡皮旋转产生的力量最大可以吊起多重的物体? 四、知道吗? 乒乓球在瓶内进行旋转运动时,瓶壁对它施加了摩擦力。当摩擦力大小等于乒乓球重力大小时,乒乓球就不会从瓶口掉下来,而可以被瓶带到任何地方。在线轴带动橡皮做旋转运动时,细绳中的拉力悬吊起钢笔等重物。当橡皮旋转速度减慢时,拉力变小,钢笔因为受到地球引力而向下运动。教学反思: 课题:滚回来的乒乓球 总序第3课时 执教老师:廖春红 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乒乓球滚回来的原因。 2、使学生明白乒乓球滚回来受到的两种力。 重点、难点: 乒乓球滚回来的原理。 教具:乒乓球、呼

6、啦圈、铁环、圆形瓶盖、足球。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平常,我们用力向前推某种物体时,被推动的物体会向前运动,运动的方向和作用力的方向总是保持一致。 可是乒乓球不一定听“使唤”,它滚出去后还能自己滚回来。你相信吗? 二、动手做 将乒乓求放在平整的地面,用手沿着它的边缘向下猛压。 猜一猜:乒乓球会怎样运动? 试一试:乒乓球是怎样运动的? 乒乓球朝前滚了一段距离后,却自动地滚回来。难道乒乓球不受力的控制了吗? 我们换一些方法把乒乓球弹出去,乒乓球自己会滚回来吗? 三、研究研究 a)这是不是乒乓球的特性呢?别的物体也能这样滚回来吗?用呼啦圈、铁环、瓶盖、足球、篮球等物体试一试。 想一想:怎样用力

7、的? 做一做:这样用力,它们滚回来了吗? 思考: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你认为还有哪些物体能这样做? b)你能不能让乒乓球向后运动一段距离后,又沿原路返回呢? 四、知道吗? 乒乓球真的不受力的控制吗?原因在于我们对乒乓球的用力方式。当我们沿着乒乓球的边缘向下猛压时,使乒乓球受到了两个力:一是向前运动的力,二是向后滚动的力。 乒乓球开始运动时,向前运动的力大于向后滚动的力,所以球向前滚动。在向前滚动的路程中,向前运动的力逐渐与接触面的摩擦力相抵消,力量逐渐减小。等到向前运动的力小于向后滚动的力时,乒乓球就会向后滚回来。 教学反思:课题:感受二氧化碳气体 总序第4课时 执教老师:廖春红教学目的:1、二

8、氧化碳气体的存在。 2、二氧化碳在生活中的作用。 重点、难点: 二氧化碳的性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氧化碳气体存在于我们的周围,可我们却看不见它,摸不着它。让我们用一些小实验来感受二氧化碳气体的存在。 二、动手做 在木条的两端分别挂上一个塑料袋,把木条的中点架在图钉的钉尖上,借助桌子边角,组成一个简易小天平,并调整它的平衡。把一勺小苏打放进玻璃瓶,再倒一些醋,瓶中立即出现泡沫,说明有气体产生这就是二氧化碳。 把瓶子向其中一只塑料袋中慢慢倾斜(别让瓶中的液体流进塑料袋),观察天平有什么现象? 实验说明了二氧化碳有什么性质? 三、研究 在3个同样大小的玻璃杯中,分别按照水和雪碧的不同比例

9、盛上等量的混合液。然后在各个杯中同时放入1颗葡萄,观察杯中的葡萄分别出现什么现象?为什么? 四、知道吗? 当瓶子里产生二氧化碳后,将瓶子往塑料袋慢慢倾斜时,瓶子里的二氧化碳像倒水一样被倒入了塑料袋中。由于同体积的二氧化碳比空气重,所以天平失去平衡,向倒入了二氧化碳气体的塑料袋一端倾斜。在平时喝的雪碧、芬达等一些碳酸饮料中,充入了大量的二氧化碳。把葡萄放入含有二氧化碳的汽水时,二氧化碳气泡便附着在葡萄的表面,气泡附的多的葡萄,浮力增大,就浮上来了。葡萄浮到水面后,二氧化碳气泡消失,浮力减小,所以葡萄就再次沉下去,等到蓄积了一定量的二氧化碳气泡,它又会浮上来,如果不挪动它,这样的沉浮现象可持续一天

10、左右。 教学反思: 课题:舌的分工 总序第5课时 执教老师:廖春红 一、教学目的: 1、了解舌的不同部位的味觉的敏感性2、了解舌哪些部感觉最敏捷。 二、重点、难点: 测试舌的不同部位感觉程度。 三、教学过程: 一、提问引入 人的舌可以品尝食物中的各种味道。舌的各处所尝的味道都一样吗?舌是不是也需要“分工合作”呢?让我们通过实验来仔细感觉吧! 二、动手做 把毛笔浸湿,蘸取浓糖水去碰舌尖、舌的边缘和舌的根部。 1、你认为舌哪个部位对甜味感觉最灵敏? 2、开水涑涑口,在另一杯冷开水中洗净毛笔,再蘸点盐水去碰舌的各个部位。 3、分别用浓咖啡和醋重复以上实验。 思考: 根据以上实验,你知道了什么? 三、

11、知道吗? 经科学观察,人的舌头上有四种基本味觉:甜、咸、酸和苦。在舌头品尝食物中的各种味道后,它要负责把味觉的信号传给味觉神经,再传给大脑。分管这四种味道的味蕾,分布在舌头表面,但并不均匀。 分管甜味的味蕾主要分布在舌尖部位,而分管苦味的味蕾主要分布在舌根部位,所以我们舌尖对甜味很敏感,对苦味却并不敏感,舌根部位则对苦味更敏感些。分管咸味的味蕾遍布舌面各处,而分管酸味的味蕾主要集中在舌的边缘。教学反思: 课题:跳 狮 总序第6课时 执教老师:廖春红一、教学目的: 1、用易拉罐学做一只会跳动的狮子。 2、学会制作的方法和原理。 二、重点、难点: 制作的方法和原理。 三、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狮

12、子号称百兽之王,也是需要重点保护的动物,利用废旧的易拉罐,我们就可以做成一只威武的雄狮。 这节课我们就来制作一只会跳动的狮子。 动手做 1、截取易拉罐的三分之二段,在其正上方剪出一条10毫米宽的连接架,其余部分分别剪成3毫米宽的窄条。 2、用铅笔分别将剪成的窄条卷成上下间隔的卷毛状作为狮子的头。再在罐顶靠近中心的拉口两侧各扎一个小孔,孔距约为20毫米,作为狮子的眼睛。 3、将易拉罐余下的部分按图分别剪、折成狮腿,狮尾和螺旋桨。 4、用尖嘴钳将铁丝弯成一个“凸”形结构,将下面的方框固定在木筷的一端作为螺旋桨支架。用铁丝将螺旋桨安装在支架上,为了转动灵活,还可以在螺旋桨与支架之间装一个小垫圈。木筷

13、的另一端装上尾钩,然后套上橡皮筋,做成动力部分。 5、取另1只易拉罐,在罐上相应位置分别切出安装狮头、尾、腿的刀口。在罐底中心处挖一个与木筷截面相当的方孔,用来固定动力部分,然后在方孔下开一条供铁丝转动的小槽。 6、拆开螺旋桨,将木筷从拉口处穿入,木筷尾端插入罐底的方孔内固定。然后把螺旋桨上好。将狮头、狮尾及狮腿分别插入相应的刀口里,让螺旋桨稍长于后腿,这样,一只玩具“跳狮”就做成了。 试一试 将玩具“跳狮”的橡皮筋饶紧,放在桌子上,让螺旋桨转动起来,因为螺旋桨长于狮子的后腿,当螺旋桨转过桌面时,“狮子”就会不断地跳跃起来。教学反思: 课题:投篮器 总序第7课时 执教老师:廖春红 教学目的: 1、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怎样才能使投篮的命中率高。 2、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重点、难点: 提高投篮的准确度,可以采用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动手做 1、裁一块长60厘米,宽30厘米的瓦楞纸作篮板。把投篮板下端折出翻脚,并沾合好,以形成三角形支撑架,使篮板能够平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