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卷理综元素及化合物复习策略探究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89951767 上传时间:2022-12-25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65.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程卷理综元素及化合物复习策略探究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新课程卷理综元素及化合物复习策略探究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新课程卷理综元素及化合物复习策略探究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新课程卷理综元素及化合物复习策略探究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新课程卷理综元素及化合物复习策略探究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课程卷理综元素及化合物复习策略探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程卷理综元素及化合物复习策略探究(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 共1页新课程卷理综元素化合物复习策略探究四川师大附中 白太军“在新形势下,如何高质量、高效率地搞好高中化学总复习?”成了大多数中学化学教师,尤其是高三化学教师积极探讨的问题。元素化合物是中学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高中化学二十一章(含选修),元素化合物七章,占了三分之一。把中学化学内容按五大块分类,基本理论、化学实验和化学计算实际上是对元素化合物在“性”和“量”上的研究,有机化学实际上是对碳元素的化合物的系统研究。因此,元素化合物知识覆盖整个中学化学内容。这部分内容分散到高中各册课本中,篇幅多,虽然知识本身的难度不大,但学生

2、常常感到内容庞杂、琐碎、条理性较差、逻辑性也不够强,看似简单易学,但要掌握好并非易事,要求我们在复习中必须具有针对性,方能收到最大的实效。下面就这部分内容的复习与同行作一些探讨。一、加强复习背景的研究,提高复习的针对性、实效性(一)解读考试说明,探究命题思路学习考试说明,首先要做到认真领会、理解高考命题的改革精神,把握高考命题的趋势,以便能抓住复习重点,明确复习教学的主攻方向。其次,应认真研究考试说明的变化和要求。学习新一年的考试说明,应与前一年的对比,看有哪些变化。下面就2002年和2003年的考试说明作一比较。表1 2003年高考化学试题考试范围减少或难度降低的内容内容2003年2002年

3、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电解质深液(2)理解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概念(2)理解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概念,以及电离度的概念电解质溶液(7)了解电解基本原理及应用(6)了解电解和电镀的基本原理及应用常见元素的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删掉了解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与元素性质递变的规律IA和A族元素典型的金属(3)了解钠的几种重要化合物(Na0H、Na202、Na2C03和NaHC03)的性质和用途(3)掌握最重要的2种碱性化合物(NaOH和Na2C03)的性质和用途卤族元素典型的非金属(6)了解HCIO(次氯酸)的重要性质和用途,漂白粉的组成、性质和用途(6)了解HCIO(次氯酸)的重要性质和用途,掌握漂白粉的组

4、成、性质和用途有机化学基础3掌握各类烃(烷烃、烯烃、炔烃、芳香烃)中各种碳碳键、碳氢键的性质和主要化学反应,并能结合同系列原理加以应用3掌握各类烃(烷烃、烯烃、二烯烃、炔烃、芳香烃)中各种碳碳键、碳氢键的性质和主要化学反应,并能结合同系列原理加以应用表2 2003年高考化学试题考试范围增加的内容内容2003年2002年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4、化学反应与能量(3)了解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反应热4、化学反应基本类型电解质溶液增加了(3)理解离子反应的概念无常见元素的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IA和A族元素典型的金属(3)了解钠的几种重要化合物(Na0H、Na202、Na2C03和NaHC03)的性质的用途(

5、3)掌握最重要的2种碱性化合物(Na0H和Na2C03)的性质和用途其他常见的金属(如:Fe、Al、Zn、Cu)(4)以AI203和AI(0H)3为例,了解两性氧化物和两性氢氧化物(4)以AI(OH)3为例,了解两性氢氧化物从以上两表可以看出,从考试范围分析,内容有“增”也有“减”,但从增减的具体内容来看,删减的内容皆为新教材没有的内容,如电离度和二烯烃,而增加的内容均为新教材需掌握的内容。这样有利于新旧教材的接轨,有利于在高考时间提前的情况下掌握好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有利于备考。值得注意的是:2003年考试说明中增加的内容均在2002年高考试题中有所体现,具体表现在:如: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在

6、2002年理综(天津卷)第9题有所考查:沼气是一种能源,它的主要成分是CH4。0.5mol CH4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时,放出445kJ热量,则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3)了解钠的几种重要化合物(NaOH、Na2O2、Na2C03和NaHC03)的性质和用途”。如2002年高考化学(广东卷)第24题:向300mL K0H溶液中缓慢通入一定量的CO2气体,充分反应后,在减压低温下蒸发溶液,得到白色固体。请回答下列问题:(1)由于CO2通入量不同,所得到的白色固体的组成也不同,试推断有几种可能的组成,并分别列出。(2)若通入CO2气体为2.24L(标准状况下),得到11.9g的白

7、色固体。请通过计算确定此白色固体是哪些物质组成的,其质量各为多少?所用的K0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多少?第三,要抓好考试说明中各考点的落实,并在教材中找到相应的落脚点。明确学科能力要求,并在教学的各环节中得到落实。注意一些典型题型示例的训练,抓好知识与能力的并进。(二)研究试题,把握标高认真分析近三年的理科综合能合测试及2002、2003年理综(新教材卷),无疑将对我们的复习起很大的导向作用。表1 近3年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化学学科主干知识统计年份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常见元素的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有机化学基础化学实验化学计算分数比例(%)分数比例(%)分数比例(%)分数比例(%)分数比例(%)2001

8、2002200322243018.320.025.018183015.015.025024122620.010.021.736282230.023.318.320381216.731.710表2 2002、2003年理综(新课程卷)化学学科主干知识统计年份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元素化合物(含有机物)化学实验化学计算分数比例(%)分数比例(%)分数比例(%)分数比例(%)20022003323029.127.3384634.541.8202218.220161217.210.9从2003年考试说明的变化,再结合近几年的高考理科综合试卷(特别是2002、2003年的新课程卷)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元素

9、化合物知识的命题特点及走向:1、试题对元素化合物知识的考查符合化学科考试说明的规定。(1)采分值:对元素化合物知识的直接考查虽然有所下降但涉及其有关知识的考查却维持相对稳定;(2)题量:对元素化合物知识以抽查为主,淡化常考点、热点;(3)题型:主要集中分布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4)试题档次:理解和运用为主的中档次试题较多,且与课本知识紧密结合或直接是课本知识的延伸,以识记为主的低档次试题和分析综合、探究层次的高档次试题较少;在2001年上海高考化学试题中还增加了以元素化合物知识为载体的阅读性试题。2、试题虽然涉及的知识十分基础,但不是某一个知识点的单独考查。这部分知识在高考中的考查要求逐渐提高

10、,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知识的试题已走向综合。如推断题是多年来高考考查元素化合物知识的传统题型,以往的推断题主要借助物质的物理性质色、味、态,以及反应条件和反应类型。而近两年高考的元素化合物知识推断题,在解题思路上有着明显的变化,题目的解答靠的是对物质性质的熟悉程度,依赖于对信息的综合分析和整体思维。下面举例说明。题目1 已知:A、B、C、D四种物质均含元素X,有的还可能含有元素Y、Z。元系Y、X、Z的原子序数依次递增。X在A、B、C、D中都不呈现它的最高化合价。室温下单质A与某种常见一元强碱溶液反应,可得到B和C。化合物D受热催化分解,可制得元素Y的单质。(1)元素X是 ,Z是 。 (2)写出

11、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写出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002年全国高考理综第25题)题目2 下图中A至F是化合物,G是单质。A(溶液) B(溶液)写出A、B、E、F的化学式:A 、B 、E 、F 。(2003年春季招生理综第24题)以上两题的共性:考查学生对元素化合物知识的熟悉程度。如题目1,学生综合题中信息,结合对物质性质的了解,猜测出一些物质C12、KC1O3等,再顺推、逆推和逐个验证,便可确定出全部答案。如果学生对题中的物质性质不熟悉,一下子被A、B、C、D、X、Y、Z乱了阵脚,便会乱猜一通。题目2中涉及的常见反应有5个,学生如果对反应很熟悉,便会由题目的图式很快做出答案。解题用

12、到的信息不是按题中的顺序进行,而是要整合思维,通盘考虑。在考查常见的元素化合知识的基础上,很好的考查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整体思维能力。3、有关元素化合物知识与社会生产、生活实际、环境保护,新元素、新材料、新能源等高新科技联系的题型有所增加。(三)认真研究学生实际,增强总复习教学的针对性。根据成都市高2004级摸底考试及笔者平时批改学生试卷得到的信息,学生答题失分的原因,主要表现为6个方面的“不够”。审题不够仔细。 基础不够扎实。书写不够规范。 思维不够灵敏。表达不够清楚。 实验不够重视。二、元素及化合物复习策略研究(一)重视知识的整体性教学,形成知识网络1、教给学生元素及化合物知识学习的方法和

13、框架(系统内)虽然元素及化合物内容繁多,但它与化学基本理论紧密相联。因此,复习时要以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理论为核心,分析和掌握元素的原子结构特点,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用化学基础理论,特别是物质结构知识去统率和学习元素化合物,从而进一步深化元素“位、构、性”三者之间的关系,减轻学生死记硬背的负担。具体可采用“点、线、网”三步复习模式及“归纳、内比、整合”三种学习策略。三步复习模式(1)点:中学化学内容中每一种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都是重要的知识点。在复习这些知识点时,我们抓住物质的结构、性质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对具体物质的分析,归纳出了“位 构 性”的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学习规律,如下图所示。

14、组成结构化学式、电子式、结构式物理性质色、味、状态、密度、溶解性、熔点、沸点化学性质 工业制法:原料、原理、设备、流程、净化、综合利用制备方法 实验室制法:原料、原理、反应装置、除杂装置、收集方法、尾气处理 鉴别:物理方法、化学方法特性鉴别保存 保存:由化学性质决定 用途:在工农业生产、国防、高科技、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用途存在 存在:游离态单质;化合态化合物(化学式、俗名)如SO2一节学完后,师生一起按上述规律总结的“点”图如下所示。FeS2+O2 与水反应S + O2酸性”与碱反应SO2H2S+O2与碱性氧化物反应SO32-+H+氧化性与强还原剂反应(H2S)S2O32-+H+还原性与氧化剂反应(O2、X2、HNO3、KMnO4等)H2SO4(浓)+Cu漂白性使有色物褪色(品红等)(2)线:把单质、化合物各点有机联系起来便形成线。“线”的形成有两种思路,一是以物质分类为主线,掌握代表性元素的氢化物、氧化物和对应水化物、盐的通性和特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