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成考(专升本)-政治(专升本)考前拔高名师测验卷25(附答案解析)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89948222 上传时间:2022-09-13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4.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成考(专升本)-政治(专升本)考前拔高名师测验卷25(附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22成考(专升本)-政治(专升本)考前拔高名师测验卷25(附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22成考(专升本)-政治(专升本)考前拔高名师测验卷25(附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22成考(专升本)-政治(专升本)考前拔高名师测验卷25(附答案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22成考(专升本)-政治(专升本)考前拔高名师测验卷25(附答案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成考(专升本)-政治(专升本)考前拔高名师测验卷25(附答案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成考(专升本)-政治(专升本)考前拔高名师测验卷25(附答案解析)(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2成考(专升本)-政治(专升本)考前拔高名师测验卷(附答案解析)1. 问答题:简述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社会历史条件。答案: 本题解析:(1)时代背景: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根据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面临的新情况和新任务、中国共产党肩负的历史使命以及党的自身建设实际,在深刻总结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做出的精辟论断和科学结论。第一,国际背景,当代世界的新变化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第二,国内背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科学认识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基础上提出的。(2)社会主义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

2、历史依据。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给正在执政的中国共产党提出了挑战,需要在如何执政问题上总结经验,避免犯其他国家所犯的错误。(3)国情和党情的变化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现实依据。“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基础上形成的。因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所处的地位、面临的环境、肩负的任务以及党员干部的队伍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向党的自身建设提出了新的课题。如果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不加强自身建设,就会丧失执政地位。2. 问答题: 我国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体现在哪些方面?我国为什么必须实行对外开放?答案: 本题解析:我国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体现在:坚持独立自主。这是指

3、国家的主权是独立的,不允许任何外来的干涉与侵犯,每个国家都有权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独立地、自主地处理本国对内对外一切事物。坚持独立自主,主要体现在:坚持把国家主权和国家利益放在首位。主权是国家的根本属性,是一个国家独立自主地处理对内对外事物的最高权力。国家活动的目的是追求国家利益,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主要应该从国家自身的战略利益出发,以自己国家的利益为最高准则。真正的不结盟。不结盟就是不参加任何国家集团与军事集团,不同任何国家结成同盟。只有不结盟才能更有效地、独立自主地处理各种事物,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威胁世界和平与稳定,干涉、侵犯他国主权的主要根源。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4、是我国外交政策的纲领。(2)维护世界和平。争取世界和平是我国对外政策的首要任务。维护世界和平,主要体现在: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指在处理国家之间的关系中,坚持相互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的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最好形式。通过对话协商解决国与国之间存在的分歧和争端。我们坚持反对诉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建立国际新秩序,核心是强调不干涉别国的内政,尊重和维护世界各国的主权独立和国家利益,建立民主、平等、合理、公正的新型国际关系,以促进世界的持久和平与人类的共同繁荣。实行对外开放的原因:(1)对外开

5、放作为我国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是经济生活国际化的客观要求,也是对当代世界经济、科技发展和国际形势发展敏锐观察的结果。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科学技术发展一日千里,只有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充分利用国际经济资源和科技成果,才能发展自己,赶上当代世界的科技和经济发展潮流。(2)对外开放作为我国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是对中国长期停滞落后的历史教训深刻总结的结果。长期闭关自守,把我国搞得贫穷落后,愚昧无知。历史的经验一再告诉我们,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把自己孤立于世界之外是不利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3)对外开放作为我国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迫切需要。扩大对外开放,可以引进国外

6、资金、先进的技术设备和管理经验、人才,以克服我国资金短缺、技术落后、管理经验不足等困难;可以充分利用国外资源,大力开拓国际市场,通有无,取长补短,趋利避害,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可以参与国际经济、科学、技术,人才和信息的交流,有利于我们及时了解和掌握各种经济、科技信息;可以广泛吸收世界文明成果,发挥后发优势,在较高的技术基础上发展经济,尽快缩小与发达国家经济技术发展程度的差距。总之,我国必须坚持对外开放和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统一。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我国进行现代化建设的立足点和基点。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对外开放的前提和基础,而对外开放可以加快经济发展,增强国家综合国力,从而提高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7、的能力和水平。3. 问答题:在全面深化改革过程中,怎样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答案: 本题解析:(1)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相互交融、相互作用,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2)把改革力度、发展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程度统一起来。(3)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4)在保持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和发展,通过改革和发展促进社会稳定。4. 问答题: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答案: 本题解析: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必须充分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和重要保证。(1)中国特色

8、社会主义文化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表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社会主义社会有机统一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只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都得到高度的发展,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社会主义区别于其他社会的重要标志,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表现。(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和重要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使我国现代化建设沿着正确方向发展的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持、智力支持。首先,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最重要的是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

9、有了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才能使全国人民同心同德,最终实现现代化的宏伟蓝图。其次,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可以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文化和智力支持,可以增强我国的综合实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稳定的社会环境。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抓好法制教育,普及科学知识,能够为巩固和发展现代化建设所必需的安定团结的社会环境提供强有力的保证。5. 问答题:与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相比,新民主主义革命有哪些特点?答案: 本题解析:与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相比,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特点有:(1)革命领导权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者是资产阶级,工人阶级只是追随资

10、产阶级参加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者是工人阶级及其政党一中国共产党。(2)革命指导思想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从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思想武器库中学来的,而新民主主义革命则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思想。(3)革命目标和革命前途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是要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以建立资本主义社会制度为目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则要在中国建立以工人阶级为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然后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最终目标是在中国实现共产主义。6. 问答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实事求是,就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来研究和解决问题,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来制定和形成指导实践发展的正确路线方针政策,

11、坚持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试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原理,以及坚持这一原理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意义。答案: 本题解析:(1)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所决定的:首先,实践成为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由真理的本性决定的。从真理的本性看,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它的本性在于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其次,从实践的特点看,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客观的物质性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实践的直接现实性是指实践是把主观认识和客观实际联系起来的桥梁,并能使客观实际直接得到改造,通过实践,使得思想转化为客观现实。(2)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

12、准具有重大的意义:第一,只有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才能在真理观问题上坚持彻底的唯物主义认识论路线并与唯心主义和不可知论划清界限,从根本上揭露不可知论的错误观点。第二,只有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才能使人们不断地在实践中发展真理、修正谬误,这就为真理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人类的实践是不会停止的,人类的认识也会在实践中不断地得到丰富和发展。第三,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有助于人们克服思想僵化的教条主义观点,推动人们进一步改变历史上形成的习惯思维方式和陈腐观点,在实践中解放思想。这将加深人们对党的思想路线的认识。有助于进一步贯彻和落实这一思想路线,从而有力地推动我们国家的改革、开放的

13、深入进行。并推进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7. 问答题:简述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含义及其表现。答案: 本题解析:(1)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是指社会意识在反映社会存在的同时,还有自己特有的发展形式和规律。(2)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主要表现在: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完全同步性和不平衡性;社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之间的相互影响及各自具有的历史继承性;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的反作用。8. 问答题:简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原理及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意义。答案: 本题解析:(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在生产力发展的不同阶段和水平上所占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在古代社会,真

14、正意义上的科学还未产生,当然也就谈不上它是不是生产力。但在现代社会中,科学技术不仅是生产力而且是第一生产力。这是因为:科学技术已经成为生产力发展中的重要因素;科学技术已全面渗透到生产力诸要素之中,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杠杆;科学技术对现代社会生产的发展具有主导作用和超前作用。(2)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原理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意义。邓小平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是对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重大贡献;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原理,要求我们切实认识实现现代化的关键是科学技术现代化,必须把发展科学技术提高到战略性地位,认识“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性;现代科学技术对发展生产力的巨大推动作用,要求我国经济建设

15、必须依靠科学技术,发挥科技人员的作用,把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应用于生产实践;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求我国必须发展高科技和知识经济,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宏伟目标早日实现。9. 问答题:什么是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这次飞跃的重要性和实现条件是什么?答案: 本题解析:(1)从理性认识到实践是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它是把认识化为行动,理论指导实践,理论经受实践检验和发展的阶段。(2)第二次飞跃较之第一次飞跃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因为:第一,理性认识只有回到实践中去,才能实现认识的目的;第二,理性认识只有回到实践中去,才能得到检验和发展。(3)要使理性认识正确地回到实践,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第一,发挥理论的指导作用,必须把普遍原理和具体实践相结合,坚持从实际出发;第二,理论要发挥指导作用,必须掌握群众。10. 问答题:如何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