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社会工作综合能力知识点518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89946177 上传时间:2023-09-26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1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级社会工作综合能力知识点518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初级社会工作综合能力知识点518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初级社会工作综合能力知识点518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初级社会工作综合能力知识点518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初级社会工作综合能力知识点518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级社会工作综合能力知识点518》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级社会工作综合能力知识点518(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3初级社会工作能力知识点第一章 社会工作的目标、要素及主要领域一、含义与特点1、定义P2:在一定的社会福利制度框架下,根据专业价值观念、运用专业方法帮助有困难的人或群体走出困境的职业性活动,又称社会服务、社会福利服务。社会工作的三因素:价值观、理论知识、技能。与慈善活动、一般助人活动、管理活动的区别:考虑受助者的需要及主体性,运用有效的方法。社会性、非营利性、服务性、专业性。中国对社会工作理解P2:普通的:兼职的免费的服务。 行政的:政府部门和群众团体。 专业的中国的定义P3:社会工作是一种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遵循专业伦理规范,坚持“助人自助”的宗旨,在社会服务、社会管理领域,综合

2、运用专业知识、技能和方法,帮助有需要的个人、家庭、群体、组织、社区,整合社会资源,协调社会关系,预防和解决社会问题,恢复和发展社会功能,促进社会和谐的专门职业活动。2、特点P3:职业助人活动;注重专业价值(利他主义);强调专业方法;注重实践(本质特点);双方合作;多方协同 二、目标与功能 解救危难:极度贫困、精神崩溃、吸毒、家暴等,需要危机介入。 服务对象层面 缓解困难1.目标 促进发展P5 解决社会问题:人口、养儿防老、结构性失业等 社会层面 促进社会公正(机会公正、过程公正、结果公正),包括:为困难群体提供帮助,增强他们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促进不公正制度的改变,为困难群体参与社会生活提供更

3、多的机会和制度保障。 对服务对象 促进正常生活:提供物质帮助、心理帮助、社会支持等服务,提升个人尊 2、 功能P8 严和改善环境的方式,增强权能、增进社会功能 促进人与环境相互适应 对社会 维持社会秩序:提供服务、满足需要、促进人的发展、改变环境 解决社会问题、缓解冲突、维持秩序 促进社会和谐三、要素P111、服务对象:从基本对象(补救、治疗、关怀弱者);到扩大对象(发展,福利服务 公共服务)2、社会工作者:个人与群体概念3、价值观:助人观念、利他主义价值观,价值观是社会工作的灵魂。4、专业助人方法:是现代社会工作的核心组成部分。5、助人活动:双方互动与合作的过程四、领域P151、以人划分儿童

4、青少年服务、老人服务、妇女服务(社会性别理论)、(残疾人)康复服务(恢复生理功能和社会功能)2、按工作性质划分社会救助:基本生活困境的公共救助,是社会保障制度的最初级、最基本的组成部分。就业服务、心理健康服务、矫正服务(人罪分离服务)、军队社工3、按工作范围划分家庭服务、学校社工(治疗型学校社会工作、变迁型学校社会工作、社区学校社会工作)、医疗社工(医疗、卫生、保健领域)、城乡社区发展、企业社工五、社工者的主要角色P211、七个角色基本、直接角色:服务提供者:既有提供心理辅导,也有提供物质帮助、劳务服务、政策信息等。支持者:增强服务对象的权能。倡导者:向服务对象提倡某种行为。间接角色:管理者(

5、个案管理、社会行政、效率);资源筹措者;政策影响者;研究者2、知识基础:理论知识(社会学、心理学、管理学、教育学);政策知识;技术知识;文化知识3、能力要求:技术能力;文化能力;心理素质;持续学习能力第二章 社会工作价值观与专业伦理一、文化传统与社会福利思想对社工价值观的影响1、西方文化传统与社会福利思想对社会工作价值观的影响(1)西方文化传统对社工价值观的影响:个人主义观念、基督教伦理(爱、关怀、责任)、崇尚民主法制(保护案主的利益)(2)西方社会福利思想对社工价值观的影响: -宗教、人道主义、统治需要:社会救济法案-1601济贫法 -20世纪40年代前,贫困救助是:道德上拯救(防止过度依赖

6、国家提供的有限福利) -在现代福利国家,政府、公民、国家间形成的契约关系与团结机制2、中国传统文化与社会福利思想对社工价值观的影响(1)中国传统文化对社工价值观的影响 -周礼:爱幼、养老、济贫、救灾、医疗、安福 -儒家:仁爱; -道家:无为; -佛教:慈善、博爱、众生平等宗教传统:互助仁慈、尊老爱幼、扶贫济困家庭观念:非正式支持网络:同乡、朋友、邻居等(2)中国社会福利思想对社工价值观的影响-传统社会:民间慈善实践、家庭依赖机制、统治者仁政、民间救济-新中国:城市的单位福利制、农村的集体经济、“五保制”-改革开放:社会服务多元化、个人权利与民主参与、构建和谐社会、中国文化很多元素与西方社工价值

7、观取长补短个人权利与民主参与:以人为本,关住民生、公民权,在社会救助、教育、医疗、养老等方面进行政策干预。二、社会工作价值观的内涵与体系1、社会工作专业价值观的内涵(1)社工专业价值观P32: 终极目标:关注人类社会的总体福利,正义制度的安排。 工具性目标:通过专业行动实现的具体事务目标。 重要的专业价值:正义、平等、责任、自我实现、自决、知会同意、诚信等。(2)国际界认同的专业价值观P33服务大众、社会公正、个人的尊严与价值、人与人关系的重要性、诚信、能力培养和再学习(3)社会工作价值观的操作原则P34接纳:不等于赞同,而是对所有案主包容、尊重、不歧视,并提供服务。尊重与包容:人身尊重与权利

8、尊重,尊严、不批判,理解并设法满足案主生存与发展需求的实践过程。个别化、自决与知情同意、不批判保密:当威胁到案主的生命安全时,推翻自决与保密原则2、社会工作价值观的作用理论:专业要素之一、确定使命的根据、专业教育核心实践:工作者实践的精神动力、指导实践、个人成长力量、维系社会期望与专业服务的关键3、社工专业价值观的内容P35对服务对象的看法:有价值、有优势、合作民主的伙伴;对专业实践的看法:提高服务质量,促进专业发展;对服务机构的看法:提高管理和服务的水平对公共福利的看法:公平正义、兼顾效率与发展对社会发展与社会进步的看法:推动社会进步,务实的乌托邦者4、我国社工专业实践的价值观P36以人为本

9、、回应需要:通过专业服务满足案主需要;注重和谐、促进发展:家庭关系、人际关系、干群关系;平等待人、注重参与:站在民众立场倾听,提升政策与服务的效果;道德与责任并举:增强权能的道德观,通过服务提升案主生存发展的能力,减少福利依赖;个人潜能提升与社会发展相结合三、社会工作专业伦理1、分类:个人伦理、专业伦理、社会伦理2、内容P40:对服务对象、对同事、对机构、对自己、对专业、对社会的伦理对服务对象:对服务对象的义务、自我决定、知情同意、实践能力、文化能力、利益冲突、隐私和保密等;对同事:尊重、保密、合作、咨询、服务的转介等;对机构:包括督导和辅导、教育和培训、服务对象档案管理、服务对象的转介、行政

10、管理等方面的要求;对自己:实践能力、个人道德要求等;对社会工作专业:专业的完整性、评估和研究等方面的要求;对社会:社会福利、公众参与、公共紧急事件、社会行动等方面的要求。从社会工作专业伦理的内容来看,主要强调了三方面的基本原则P40:社工者要以服务对象的利益为重;以满足服务对象的需要为优先考虑坚持专业价值高于个人价值,在个人价值与专业价值相冲突时,社工者要坚守专业信念和原则。坚持专业伦理的权威性,积极推动专业服务和活动的发展,促进专业的全面发展。3.我国社工伦理标准的制定原则P45:现实需要与未来发展相结合;本土与国际伦理规则结合;专业实践与政治实践不冲突本土:人情味、家庭和谐、道德建设4、伦

11、理困境与处理原则P42-伦理难题:保密问题;情、理、法冲突;价值中立与价值介入;工作者个人利益与社会责任;自决原则与家长制。-七大处理原则(延伸阅读):生命至上;平等和差别平等;自决与自由;最小伤害;改善生活质量;保密与隐私;真诚。四、社会工作专业伦理守则的内容P44工作者对案主的态度与行为:尊重受助者的利益、保密、公平服务大众;处理同事间关系:重视同僚工作;工作者与机构的关系:信守机构政策;工作者对专业责任:充实专业知识和能力、促进专业发展、约束不当行为;工作者对社会责任:恪守公私界限、维护社会正义、增进公共福利、共同执行守则。五、 中国社会工作专业伦理的内容:以人为本,服务社会; 协助政府

12、,为民排忧解难;依法行政,公正无私; 坚持普遍与个别相结合的原则; 坚持倾听沟通,有效缓解矛盾,促进社会和谐; 同事之间密切配合,相互支持; 坚持政策与管理的理性原则,注重服务中的人情味; 平衡个人利益,满足与社会发展要求之间的差异。第三章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一、人类行为P471、人类需要P47层次:马斯洛(生理、安全、归属与爱、尊重、自我实现);阿尔德弗尔(生存、关系、成长);莫瑞(生理性需要、心因性需要)莫瑞把需要分为两大类:第一需要,也称生理性需要,包括对食物、水、排泄、性、避免伤害等的几种需要;第二需要,又称心因性需要。其中,心因性需要包括两小类:与学习任务有关的需要(如条理、构造、守

13、恒、获得等需要)和影响学生操作水平的一些需要(如成就、优于他人、避免失败等需要);与人际关系有关的需要,包括使人们结合起来的需要(如尊重、归属、援助等需要)及使人们分裂的需要(如排斥、侵犯、防卫、统治等需要) 类型:(起源与性质)生物性、社会性需要(交往、成就、权力等);(对象):物质性、精神需要;(迫切程度):间接、直接需要2、人类行为P51人类行为是遗传、生理、心理、社会过程等内外因素综合性相互作用的结果类型:本能与习得行为;亲社会与反社会行为;正常与偏差行为(内省经验标准、统计学标准、社会规范与价值标准、行为适应性标准)特点:适应性-多样性-动态性-指向性-可控性-发展性影响因素:生物因

14、素、心理因素、社会因素二、社会环境P541、社会环境的特点P54:多样性、复杂性、稳定性、变化性2、社会环境的构成P55:家庭;朋辈群体;学校与工作单位;社区; 社会;文化;大众传媒3、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P58个体必须适应(社会)环境;社会环境影响个人行为;遗传与环境交互作用同时影响人类行为;人类行为影响或改变社会环境;社会环境对人类行为影响大些三人生发展各阶段的基本特征与主要问题P59生理性特征心理性特征社会性特征主要问题婴幼儿0-3岁大脑发育迅速行为具有目标取向,语言能力发展开始形成依恋性心理等,婴幼儿社会化与自我意识发展偏差行为:拒食、吸咬手指、心理自闭学龄前3-6岁智力迅速发展,控制身体达到目的;口语表达能力日益增强,开始书面语学会区分他人与自我,在与他人的互动中,发展自我意识口吃、攻击、沉迷电视等学龄期7-12岁身体与技能进一步发展口语、书面语、内部语言进一步发展自我意识、道德、社会交往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多动症、焦虑症、强迫症、学习障碍等青少年12-18进入青春期,身体成长迅速;留意异性;智力发展到高峰;情绪发展比较丰富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