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哲学上册总复习试题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89939280 上传时间:2023-07-0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7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哲学上册总复习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二哲学上册总复习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二哲学上册总复习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高二哲学上册总复习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高二哲学上册总复习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二哲学上册总复习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哲学上册总复习试题(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二哲学上册总复习试题 05,04,25班级姓名学号一、单项选择题:1鲁迅说:“天才们无论怎样说大话,归根结底,还是不能凭空创造。描神画鬼,毫无对证,本可以专靠了神思,所谓天马行空似的挥写了,然而他们写出来的,也不过是三只眼,长颈子,就是在常见的人体上,增加了眼睛一只,增长了颈子二三尺而已。”这表明A、一切要从实际出发B、人具有主观能动性C、任何观念都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D、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的物理学家把由反粒子组成的物质称作反物质。1928年英国物理学家狄拉克预言反物质的存在。1997年美国科学家发现在银河系上方约3500光年处有一个不断喷射反物质的反物质源。2002年欧洲核子研究中心首次成功

2、地对反物质原子的内部结构和物理特性进行了研究。回答2-3题。2从哲学上看,反物质的存在表明A、世界的本质并非是物质 B、人类可以有意识地改造自然C、新事物总是层出不穷 D、整个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3人们对反物质的发现过程表明A、意识能够决定物质 B、人的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C、理性认识不必以感性认识为基础 D、认识要透过现象看本质4、意识的能动作用突出表现在意识能够A. 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B指导人们通过实践改造世界C直接作用于客观事物,从而引起客观事物的变化D对物质起决定作用5、哲学上讲的“一分为二”与“合二而一”,体现了事物矛盾双方A. 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 B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

3、化C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D既相互区别又相互排斥6、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强调,要“进一步推动国有资本更多地投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增强国有经济的控制力”。之所以要增强国有经济的控制力,从哲学上讲是因为A. 任何事物都是部分与整体的统一B事物的性质主要地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所规定的C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D事物的发展是由弱到强、由低级到高级的运动过程7、中国有13亿人口,多么小的问题乘以13亿,都会变成很大的问题;多么大的经济总量除以13亿,都会变成很小的数目。这个“乘除法”表明A. 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B,有了量变就有质变C中国的改革、发展必须从中

4、国的基本国情出发D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近几年来,“要富口袋,先富脑袋”,已成为我国广大农民致富奔小康的共识,“科教兴省”、“文化强市”,已成为许多地方的发展战略。据此回答8-9题: 8“富脑袋”主要是指A.提高物质文化生活水平 B解放思想,开拓创新C、培养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D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9上述材料表明科技文化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着因果联系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是相互促进的人们的认识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变化认识是实践发展的根本动力ABCD10、“真理是时间的女儿,不是权威的女儿。”这句名言是指A真理与权威是相互排斥的 B真理要靠历史和实践来检验C真理与权

5、威是相互依存的 D只有服从真理,才能具有权威时下,补钙广告布满银屏,给人以钙能预防和包治百病的错觉。而医学专家指出:“补钙要因人而异,且补充过度有害无益。”据此回答11-12题:11、“补钙要因人而异”,从哲学上讲就是要A重视外因的作用 B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C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D承认矛盾的普遍性12钙“补充过度有害无益”,启示我们要A坚持适度原则 B不失时机地促成飞跃C增加量的积累 D,抓主要矛盾13、你在接受别人服务时,如果想到自己也是服务者,也是为别人服务的,那么你就会尊重为你服务的人,因为尊重别人也就是尊重自己。这其中蕴涵的哲学道理是A、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B、矛盾双方的地位

6、是平等的C、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是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D、不同性质的矛盾应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14、“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请指出蒲松龄的这幅落第自勉联所蕴涵的哲学道理。A、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B、内因和外因在事物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相同的C、外因是通过内因起作用的D、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15.毛泽东说:“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根据。”要解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问题,也必须认清当代中国的国情。这表明 A.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B.认识要靠实践来推动C.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 D.事物是

7、普遍联系的16.毛泽东说:“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根据。”要解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问题,也必须认清当代中国的国情。这表明A.实践是认识的基础B.认识要靠实践来推动C.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D.事物是普遍联系的17.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是实现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宏伟目标的重要保证。为此,青年学生应树立科技意识。这是因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的重大作用只有通过人才能发挥出来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实践主体是智力与体力的统一A.B.C.D.18.全国“两个文明”建设的先进单位江苏省张家港市要求该市的各级领导都要坚持“两手抓”,主管经济工作的领导,要关心精神文明建设;

8、主管精神文明建设的领导,也要关心经济工作。从哲学上看,这样做是由于A.不同的矛盾要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B.既要按客观规律办事,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C.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D.矛盾的两个方面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19.下列看法中,符合辩证法的有A.和谐就是美和善B.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谷,不知地之厚也C.是亦彼也,彼亦是也D.在纯粹的光明中,就像在纯粹的黑暗中一样,什么也看不见20.近年来,看相算命、巫医巫术等封建迷信沉渣泛起。对此,我们必须坚决反对。从哲学上看,这是因为封建迷信A.与科学的认识是对立的B.是主观的东西,主观与客观是对立的C.是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是片面的D.

9、只反映事物的现象,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联系 21、基因是指生物性状遗传的基本因子。近年来,转苦因科学研究取得重大进展,已生产出转基因大豆等食品;科学家还在进行将人类基因转入某种动物试验,以便为人类器官知名人士提供来源。这表明A矛盾贯穿于事物发展的始终 B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C事物之间存在着客观的普遍的联系 D实践是认识发民展的动力22、面对转基因产品的问世,有人庆幸科学给人类带来福音,也有人担心它将给人类带来不良影响。日本甚至宣布禁止进口美国的转基因大豆产品。这表明认识有待于实践的检验 人的认识是受主观条件制约的应该一分为二地看待事物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A B C D23、“尽信书,则不如

10、无书。”孟子的这句话从哲学上启示我们 A、间接经验不如直接经验可靠 B、理论来源于实践,而不是来源于书本 C、在一定条件下,事物会向自己相反的方向转化 D、认识需要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二、不定项选择:241928年,弗莱明发现了青霉素。经过从动物实验到人体实验的长期反复过程,1942年,青霉素成为人类战胜病菌的有力武器。但是,青霉素不能治疗结核菌等病菌的感染。之后,人们又发现了金霉素等,形成了抗菌素家族。这表明 A、新事物在旧事物的基础上产生B、新事物发展不可能一帆风顺C、新事物在与旧事物的斗争中成长D、新事物发展要经历由不完善到完善的过程25人的思维活动和认识发展是有规律的,这种规律A受

11、到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制约 B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C是可以改造和创新的 D是能够被人们所认识和利用的26、某村原是一个远近闻名的贫困村。上级多次给钱给物,但该村面貌总是变化不大。后来,在上级的帮助下,建立起坚强有力的党支部,党支部一班人带领全村干部和群众连续苦干几年,面貌大变。村民们感慨地说,给钱给物,不如建设一个好党支部。从哲学上看,上题的事实说明 A、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 B、认识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深化 C、理论来自实践,又能够指导实践 D、要关于抓关键、抓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27.某省要求干部在脚踏实地、求真务实上下功夫。他们提出,只有干部工作“重心”下移,勤

12、政廉政,才能促使经济“中心”升位,兴省兴国。这一要求所蕴含的哲学道理是A.矛盾着的对立面的相互转化要有一定条件B.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C.感性认识必须上升到理性认识D.辩证法要以唯物论为基础28.热带雨林是地球表面生物种类最丰富、结构最复杂的植物群落,现在因人们片面追求经济利益而遭受破坏,其面积大大下降,并造成气侯异常,大量生物物种灭绝或濒危。为此,许多有识之士强烈呼吁保护热带雨候。这表明A.坚持两点论不能不讲重点论B.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客观的、具体的C.正确的认识来自社会实践D.发挥主观能动性要尊重客观规律29.爱迪生试制白炽灯泡,失败了1200次。有人讥讽他一事无成。爱迪生则说:

13、“我有了很大的成就,证明了1200种材料不适合做灯丝。”从上述材料可以看出,讥讽爱迪生的人A.不尊重事实,不懂得主观要符合客观B.不懂得失败与成功相反相成C.不懂得内因与外因的辩证法D.不懂得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30.根据上题材料,从爱迪生的回答可以看出A.人的认识随着实践的发展而深化B.理性认识比感性认识深刻C.认识的真理性要靠实践来证明D.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 31、据报道,森林覆盖率高达60的某发达国家,为保护自己的森林资源,禁止企业使用本国木材生产一次性卫生筷。而森林覆盖率不足20的某发展中国家的一些企业,却用本国原木制造一次性卫生筷,竞相降价向该发达国家,出口。这

14、从哲学上给我们的启示是 A、得与弊、好处与坏处是对立统一的 B、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C、眼前利益必须和长远利益相统一 D、事物的本质总是通过事物的现象表现出来32、“十一届三中全会前,我们建设社会主义中出现失误的根本原因之一,就在于提出的一些任务和政策超越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近二十年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之一,就是克服了那些超越阶段的错误观念和政策,又抵制了抛弃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错误主张。”这段话的基本哲学内涵是 A、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性为基础 B、要用历史的观点看问题,既要看到过去,也要注重未来 C、想问题办事情要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 D、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3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