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筒装备安全技术措施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89935303 上传时间:2022-08-28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30.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井筒装备安全技术措施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井筒装备安全技术措施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井筒装备安全技术措施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井筒装备安全技术措施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井筒装备安全技术措施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井筒装备安全技术措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井筒装备安全技术措施(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编号:AQ-JS-09441井筒装备安全技术措施Safety technical measures for shaft equipment( 安全技术 )单 位:_审 批:_日 期:_WORD文档 / A4打印 / 可编辑井筒装备安全技术措施使用备注:技术安全主要是通过对技术和安全本质性的再认识以提高对技术和安全的理解,进而形成更加科学的技术安全观,并在新技术安全观指引下改进安全技术和安全措施,最终达到提高安全性的目的。第一节井筒安装技术要求井筒装备安装工程的质量必须符合国家矿山井巷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的技术要求,具体要求如下:一、锚杆孔技术要求:划锚杆孔和打锚杆孔是保证井筒装备安装工程质量的关

2、键第一步,因此,必须认真负责的划好、打好每一个孔。1、划锚杆孔:吊盘稳好后,划孔人员在上层盘上根据测量大线和钢尺的标高,用塑料水平管(灌注红色墨水)标好锚杆孔的水平位置;用划孔模具的钢锯缺口标出各锚杆孔的竖向位置,每个孔位形成一个十字线,再用红铅笔在十字中心线上划出一个40mm的小圆,该小圆即是打孔的位置。2、打锚杆孔:打锚杆孔采用十字型或柱齿型钻头(尽量不用一字型钻头),锚杆孔深度为220mm,直径为38mm,严禁打孔超出设计深度。钎子应朝着井筒中心方向水平钻进,不准倾斜钻进,孔打好后应将孔内岩粉吹净。二、锚杆及托板的安装:1.、钻凿锚杆孔应按测量垂线定位,其直径、深度应符合设计要求,钻孔应

3、垂直于井壁,水平方向钻入。2、锚杆锚固前,应清除孔内岩粉或积水。3、树脂锚固剂必须拆包后预先与固化剂混合搅拌后在2分钟之内装入孔内。4、锚杆必须在5分钟之内打入孔内;5、以上工作必须在锚固剂混和后的8分钟之内完成(因锚固剂的固化时间为8分钟)。6、托板应紧贴井壁,与锚杆焊接牢固。三、梁窝固定的钢梁安装:1、在井壁上开凿或修整梁窝不准爆破,只能人工钻孔逐个掏凿,梁窝的位置、尺寸、深度应符合设计要求。2、钢梁装入梁窝后应进行操平找正固定,垫块应采用垫铁,找正后应将钢梁固定牢固。3、填堵梁窝的混凝土强度不得低于C20级,添堵混凝土时不得移动梁的位置。4、当梁窝漏水时,要在钢梁装入梁窝之前先用堵漏灵或

4、其它速凝产品将漏水封堵;在钢梁装入梁窝之后,再整体封堵。四、梯子间的安装:1、梯子间平台板、梯子与梯子间副梁、梯子间副梁与主梁应连接牢固,梯子隔网挂设应符合设计要求。2、梯子应交错布置,梯子的倾斜角应为79?5547”。五、钢丝绳罐道的安装:钢丝绳罐道的安装,天轮平台上稳绳卡块的出绳位置、井窝稳绳梁上稳绳吊耳的出绳位置,要严格按设计测放,其偏差不得超过20mm。六、管路的安装:1、各种直管、弯管、支座、管箍、管卡加工制作完成后,必须按设计要求进行除锈防腐处理。安装就位后,对因安装及焊接损坏的漆面应修补,修补的防腐材料和工艺按原设计防腐技术要求执行。2、各管座的管座与主梁、管道与管箍均为双面连续

5、焊接固定,焊缝高度8mm,并不得有夹渣、气孔、裂纹等缺陷。3、各种管路安装完毕后应进行打压试验。第二节井筒装备安全技术措施为了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关于安全生产必须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根据本工程的特点,特制定如下施工安全技术措施:一、安全管理措施:1、建立健全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体系,在项目经理的领导下,建立由各有关管理人员参加的安全管理保证体系,各施工班组设兼职安全员,负责监督施工现场和施工过程中的安全,发现安全问题及时处理,杜绝各种安全隐患。2.所有施工人员都必须经过“三级教育”,即项目部、安装队、班组三级安全教育后方可参加施工操作,特殊工种必须经过劳动部门培训合格后,持证上岗。3

6、、建立班前安全教育制度,由安全员和值班长在班前会上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指出当班生产中应注意的安全问题。4、制定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安全管理目标和职责,做到责任明确到具体责任人。5、建立安全检查制度,对施工场所每天都应实行检查,另外每周由项目部组织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对检查出的安全隐患落实到具体责任人并限期整改。二、机电安全措施:1、各机械设备实行一机一闸一保护,并有接地接零漏电保护装置。2、未经安全培训人员严禁操作机械,用完后及时切断电源。3、机械传动部位必须设防护罩。4、对于手持电动工具,操作人员的放电保护应配带齐全。5、对于大型及特殊机械操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并严格遵守本工种的安全操作规

7、程。6、所有用电设备均须接漏电保护,并达到二级以上漏电保护装置。7、电源线的负荷量应经计算确定,不得超负荷运行。8、加强机电设备的安全管理,施工所用的设备完好率应达到95%以上,各机电设备的外壳,应有可靠的接地装置和防雨装置,下班后应切断电源,停电落锁,排水设备应有备用设备,发现故障应及时组织抢修,保证排水正常,设备的各项保护应齐全有效,工作性能正常。9、各提升设备至井口或被提终端,井口至吊盘或吊笼之间必须有声光具备的信号,信号不清不得开车,井筒临时电缆、电话线每6M绑扎一道,每50M卡一道绳卡,随吊盘升降的信号及电话线应收放整齐,严禁受外力损伤。10、各吊挂装置应坚持在每班接班后检查一次,发

8、现问题及时处理,未处理好的不得使用,天轮、导向轮、滑子、应每天加油检查一次;提升钢丝绳必须每天检查,利用旧绳作为挂钢丝绳使用应在悬挂前检测,经安全部门确认符合安全使用要求后方可使用,检测应有记录;绞车房应有运转记录、防过卷试验记录、验绳记录和事故检查处理记录。11、现场临时电线穿管、埋地或架空敷设要注意保护好井筒原有设施,严禁破坏,各施工现场应有足够的照明。三、安装施工安全技术措施:1、施工现场必须按规定悬挂有安全宣传牌或安全警示牌,安全标志牌任何人不得随意拆除或挪动。2、施工前安装队应组织全体施工人员认真学习矿山规程和各岗位的安全操作规程,并经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操作。3、施工前应建立健全安全

9、管理体系,安装队队长是安全第一责任人,对安全责任实行层层承包,落实各级管理和施工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切实搞好各个环节的安全控制。4、加强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制定齐全各种岗位责任制、操作规程及安全生产细则,张贴上墙。5、加强施工现场的技术管理,针对施工环节中的环境及生产安全隐患,制定切实可行的预防措施,严格一工程一措施,并按程序报批手续,坚持无施工措施不得开工。6、严格交接班制度,交接班应在现场进行,应交清交明,当班出现的问题当班处理,较复杂的问题应由安装队组织施工班组研究具体措施分工处理。7、特殊工种应经过岗前培训,取得相应上岗资质证后,方可持证上岗;各岗位应实行定岗、

10、定人、定责,各工种在施工期间应严格遵守各自的岗位责任制及技术操作规程。8、井口、井筒作业及登高作业人员应戴好安全帽,佩带经试验合格的安全带,并系于安全可靠处。9、加强井口管理和周围施工现场管理工作,无关人员不得进入施工现场,场地堆放的材料应按施工顺序排放整齐,场地清理干净,做到文明施工,争创文明工地。10、严禁井筒落物,在吊盘上施工时,吊盘上的安装件应排放合理,施工工具应有防溜绳,严禁层间落物,以免砸伤下层施工人员。绞车运行时,吊盘上人员应避开提升孔位置,躲到安全地方。11、乘吊桶升降人员不得超过规定人数。12、测量人员乘吊桶下井底水窝检查垂线时吊盘上应设专人监护并暂停作业。13、升降吊盘应设

11、专人监护,吊盘找平找正后应将稳盘装置锁死,在吊盘上打梁窝、堵梁窝时应将吊盘与井壁间的间隙盖好,防止落物,吊盘上的杂物应当班清理干净。14、下放吊运大件,要有可靠的安全措施,选用的起吊设备、绳卡、卸扣、滑轮、卡子等必须留有足够的安全系数。起吊点选择合适,起吊方法正确,并要进行试吊。15、严禁上下垂直平行作业。16、临时吊挂安装好后,应经有关部门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加强井口管理、井口周围5米范围内不得堆放物料,应保持井口范围内的整洁。吊桶离开封口盘后应随时关闭井盖口,吊桶提升至井口时不得悬罐上下和装卸物料。17、参加安装施工的所有人员必须参加技术交底、安全技术措施传达并签认,确保每个施工人员对全部

12、施工作业过程有较为全面的认识和了解。18、本设计未尽事宜,由项目部和安装工程队根据施工现场实际情况及时给予调整补充安全措施并贯彻执行。四、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预案:为了做好本次井筒装备安装施工,以积极有效的组织应对可能发生的事故和紧急情况进行抢险,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结合在施工中的实际情况特制订如下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预案。1.火灾事故2.中毒窒息事故3.、高处坠落事故4.触电事故5.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和人员配备。6.应急救援物资配备。7.应急救援培训和演练。五、安全施工指标:本次井筒装备安装工程通过实施切实可行的安全技术措施应达到的安全指标如下。1、人身伤亡事故为零;2、重大设备事故为零;3、重大人身险肇事故为零;4、重大火灾事故为零。这里填写您的公司名字Fill In Your Business Name Here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