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晓利课例分析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89929191 上传时间:2024-01-0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5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吴晓利课例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吴晓利课例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吴晓利课例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吴晓利课例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吴晓利课例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吴晓利课例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吴晓利课例分析(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九年级物理沪科版第十四章第四节 电阻的串联和并联 第 一 课 时 课 例 分 析分析人:吴晓利电阻的串联和并联分为两部分:电阻的串联和并联。本节是欧姆定律的具体应用,结合前面所学的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可用欧姆定律直接导出串联并联电路总电阻公式,也可以用上节伏安法通过实验探究得出结论。现就我所授这节课分析如下:一、 教学内容的分析:九年义务教育的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对本节课做出了以下具体要求:1通过实验和推导理解串联电路的等效电阻和计算公式。2.通过实验和推导理解并联电路的等效电阻和计算公式。3.会利用串并联电路特点的知识,解答和计算简单的电路问题。4.通过实验探究,经历从猜想与假设到实验验证的过程

2、,在实验中认识总电阻和原电阻之间的等效替代关系。本课题教材安排采用的是先科学探究,后理论推导的办法。这是新教材对新课程标准倡导的科学探究式学生学习的主要形式的具体体现。实验法和理论推导法并举,不仅可以使学生对串联和并联电路总电阻的认识更充分一些,而且能使学生对欧姆定律和伏安法测电阻的理解更深刻些。串联和并联电路总电阻的计算公式是本节的教学重点,用等效的观点分析串并联电路是本节的难点,协调好实验法和理论推导的关系是本节的关键点。鉴于学生刚做完实验,对伏安法测电阻掌握得还比较好,所以本节的实验探究不成问题,依据电阻的影响因素,引导学生猜想和假设也该比较顺利。但是学生普遍不善于去体会物理的研究方法,

3、所以对于等效替代的理解将会成为他们学习本节的一个障碍。二、 实施情况的分析:我们在学案中先复习了上节伏安法测电阻的知识、以及串并联电路的电流电压规律、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等。然后引导学生大胆提出猜想和假设。串联电阻的总电阻值比每一个分电阻阻值大,并联电阻的总电阻值比任何一个电阻值都小。从而引出今天的学习目的:即两个电阻串联和并联后的总电阻和这两个电阻有何关系?然后用上节的伏安法进行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再利用欧姆定律找到理论依据,进而上升到计算公式,这样便于学生理解公式和运用公式进行进一步的推导。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我注意了三个环节的引领:一是猜想和假设中引导学生用影响电阻的因素进行猜想:二是在

4、理解等效替代关系时,除了让学生阅读理解“加油站”的内容外,通过引导学生回忆合力的概念以及合力和分力的关系,还有滑动摩擦力的测量等帮助学生建立等效替代的概念。三是在例题过程中,引导学生不用教材提供的先总后分的方法也就是先计算电路中的总电阻、总电流,再计算支路的分电流,而是沿用先分后总的思路思考:即先计算I1、I2,再求出总电流I,由欧姆定律得出总电阻R。本节课中最有效的教学环节是:引领学生们依据知识的回顾,进行猜想。还有就是利用伏安法对猜想作出直接验证。学生能在短时间内马上验证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经历一个相对完整的实验探究,所以兴趣比较大,效果较好,便于下一步的公式理解记忆。在本节课的实施中让我

5、感觉最无效的教学环节就是让学生推导若有n个R并联,则总电阻R总=R/n 的推导,课本上只是让学生认识两个相等的电阻并联后总电阻减半,没有再做进一步的推导,而我当时觉得学生对于n个R串联时R总=nR掌握得很好,并联觉得在串联的基础上,顺理成章的很容易得出的,但是,学生得到了这个式子是很容易,但没有建立相关的物理链接。所以用了很多时间在解释这个式子的意义,有点本末倒置了。在这节课的学习中最无效的教学方法就是对于课本上例题的处理,我是设想让学生不仅仅是能解决这个问题,更想让学生在会解决这个问题的时候选择一个更好的方法,而不是只是为了解题而解题。但是很遗憾的是,多数同学没有认识到这样安排的目的。仅仅是

6、把例题倒着写了一遍。三、 教学效果的分析: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的学生们大多都掌握了总电阻是两个电阻的等效电阻这个概念,并通过理论和实验的方法得出串联、并联电路总电阻和分电阻之间的关系,多数同学能顺利得求出总电阻或已知总电阻求出分电阻。但是学生对于文字的阅读理解能力太差,本节课在设计时有些环节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有些高估了学生。例如在学习总电阻这个概念时,仅仅靠学生自学基本没有几个同学能自己明白等效电阻的,所以物理里面的新概念的建立不适合学生自学。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活动,我认为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还是应该为学生们准备他们力所能及的问题自学,必要的时候老师的引领很关键,在小组合作中完成的探究实验应该

7、是要么像化学一样现象明显的,要么是能马上见到结果的验证性实验。否则就将事倍功半,时间被他们白白得浪费了。附录:修改前后的学案鹤壁市第十八中学20112012学年 上 期 九 年级 物理 “立体学案”(17) 修改前课题:电阻的串联和并联(1)课型:三层次课课时:1课时备课时间:2011年10月执笔人:吴晓利审核人:马宝印讲课人;吴晓利 讲课时间:2011年10月教学内容:电阻的串联和并联(1)学习目标知识能力1.理解串联电路的等效电阻和计算公式。2.理解并联电路的等效电阻和计算公式。3.会利用串并联电路特点的知识,解答和计算简单的电路问题。方法过程通过实验探究,经历从猜想与假设到实验验证的过程

8、,在实验中认识总电阻和原电阻之间的等效替代关系。情感态度体验科学的严谨,养成实事求是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串联和并联电路总电阻的计算公式教学难点用等效的观点分析串并联电路教学模式“立体学案,自主学习”教学环节:1.导学定标; 2.明确任务; 3.质疑探究(合作学习);4.展示提升; 5.互补共享(反馈小结); 6.巩固训练、。教学工具学案、课本、演示实验(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定值电阻5欧、10欧各一个、电池3节、开关、导线等)教学流程师生互动 生生互动设计意图二次备课一、导学定标修电子仪器时,需要一个20的电阻,但不巧手边没有这种规格的电阻,只有10 、5 等多个电阻,那么,能不能用几个

9、10 和5 的电阻组合起来代替呢?电阻的串联和并联的知识可以帮助我们解决这个问题。 让学生知道今天学习的目的可以解决哪些实际问题。复习伏安法测电阻二、明确目标1.通过实验和推导理解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等效电阻和计算公式。2.会利用串联、并联电路特点的知识,解答和计算简单的电路问题3.通过实验探究,使学生在实验中认识总电阻与原串联或并联的电阻之间的“等效替代”关系。 让学生们知道这节课要学会些什么。三、合作探究l 实验探究电阻的串联1、如图1的电路中,如果用一个电阻R来代替R1和R2,使原来的电路变成图2所示的样子,并且代替以后的电路的电流和总电压保持不变。这个代替串联电阻而使电路的状态不变的电

10、阻R称之为串联电阻R1和R2的 。R1和R2叫R的 。2、 提出问题:那么电阻串联后,总电阻变大还是变小呢?总电阻和分电阻有什么关系呢?3、猜想与假设引导:复习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然后分析,将电阻串联,相当于是增加了导体的长度,所以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的阻值比任何一个分电阻的阻值都大。怎么验证你们的猜想是否正确呢?4、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参考课本P89完成实验探究。 5、分析论证学生结合实验现象,充分交流讨论,6、得出结论: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的阻值比任何一个分电阻的阻值 ,且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的大小等于 。l 理论推导1、 若R1、R2两个电阻串联,结论: 。 l 电阻的并联1、电阻串联时,总电阻比任意

11、一个分电阻大。如果电阻并联,总电阻是增大还是减小呢?2、实验探究(参照电阻的串联来进行实验)猜想与假设:电阻并联后的总电阻是增大还是减小呢?设计实验: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设计并画出实验电路图,然后进行分组实验。参考课本P91页实验结论: 。 突出实验探究,让学生通过实验理解等效电阻的大小和原电阻大小关系。便于于他们更深刻的理解下一步的理论推导公式。用以往所学的知识中例如合力、曹冲称象、摩擦力的测量等解释等效替代。四、展示提升提问:上述结论是由两个电阻串、并联的电路推导出的,它适用于3个、4个、多个电阻串、并联的情况吗? 当有n个电阻R1、R2、R3、Rn串联时,总电阻R= 思考1:当n个阻值均为R

12、0的电阻串联时,其总电阻为多大呢?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自己进行推导,然后得出结论: 。 思考2:当有n个电阻R1、R2、R3、Rn并联时,其总电阻为多少?学生自己进行推导,然后交流讨论得出结论: 。 思考:如果是由n个阻值相同的电阻R0并联起来,其总电阻又为多少?学生动手进行推导然后得到: 在两个电阻的基础上推广到任意个,让学生认识理论推导的重要性以及从特殊到一般的研究方法。依据各班学生学习的具体情况,确定展示的 具体内容。五、互补共享1.用自己的语言说说电阻的串、并联规律。2.要想得到阻值更大的电阻,应该采用 联;想减小电路中的电阻值,则应当采用 联。 帮助学生深刻理解串并联电阻的实质,充分发挥

13、兵教兵的作用。六、巩固训练六、巩固训练1.马路上的路灯都是 连接的,当路灯都发光时,电路的总电阻 (选填“最大”或“最小”)2.把阻值为9且粗细均匀的电阻线等分为三段,每段电阻线的电阻为 ;若再把这三段电阻线的两端并合在一起,电阻为 。3.三只电阻值相同的电阻串联后的总电阻为12,若将它们并联起来,则总电阻为 。4.两个阻值相同的电阻并联,每个电阻的阻值都是R,现使其中一个电阻阻值增大,另一个电阻的阻值减小,并且增大和减小的数值相等,则并联后的总电阻( )A.一定大于R0/2 B.一定小于R0/2 C.可能等于R0/2 D.无法判断5.在修理电子玩具时,需要用一个75的电阻,现手边有阻值为300、100、40、35及75的电阻各一个,他可以选择其中 和 的两个电阻 联来获得;还可以选择其中 和 的两个电阻 联来获得。巩固本节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教学反思本节课内容很简单,关键是如何引导学生利用前面所学的知识进行理论和实践并行的学习模式。只要教师的引导得当,本节课的内容非常容易掌握。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由于起点低,故而要做好层层铺垫的工作,给学生学习搭建好合适的台阶。鹤壁市第十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