泻下药配伍应用及药理作用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89928555 上传时间:2022-09-07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75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泻下药配伍应用及药理作用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泻下药配伍应用及药理作用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泻下药配伍应用及药理作用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泻下药配伍应用及药理作用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泻下药配伍应用及药理作用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泻下药配伍应用及药理作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泻下药配伍应用及药理作用(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研究生课程论文(作业)课 程 名 称: 中药药理学 学 生 姓 名: CYH 泻下药合理配伍与应用及药理作用泻下药是指通过排除肠道内的宿食积滞及燥屎,以达到腑气得通、实热奎滞得清的一类药物。泻下药具有通利大便,以排除肠道内的宿食积滞或燥屎的功能;且能清热泻火,使实热壅滞通过泻下而解除;另外也可逐水退肿,使水邪从大小便排出,以达到驱除停饮、消退水肿的目的。根据作用之峻缓及适应症的不同,泻下药又可分为攻下药、润下药与峻下逐水药两类。攻下药皆属苦寒之品,有通便和泻火之功,适用于宿食停积,肠府积滞,大便燥结等里实证,也可用于腑实证、食积证、滞积证以及急腹症。这些病症,可以通过攻下药的作用,恢复大便之

2、正常,从而缓解和消除病情;润下药则系油脂之品,常用于津枯血虚的便秘症。由于津枯血虚的便秘症之成因不同,润下药多配以不同作用药物一起使用,以助通便。润下药气味多甘平,泻下力弱而和缓(多为种子或种仁,含有油脂)具有润燥滑肠的功效,适用于年老津枯、产后血虚或病后津液未复所致的大肠燥结,排便困难。峻下逐水药多属苦寒之品,有毒,泻下力峻猛,具有泻水逐饮的功效,适用于水肿,胸腹积水及痰饮结聚等水饮停蓄之重证。合理应用泻下药,可使便通邪去病愈,而应用不当,每每耗伤气阴。为了安全、有效地使用泻下药, 下面简要介绍其合理应用:1.辨证候用药 泻下药中的攻下药气味多苦寒,具有泻热通便作用,宜于热结便秘及实热炽盛证

3、。润下药油脂多润,具有润肠通便作用,宜于阴虚肠燥便秘。峻下逐水药药性峻猛,多有毒,具有通利二便作用,能引起剧烈腹泻,可用于胸水、腹水、水肿之属于实证者。如果阴虚肠燥便秘,本应润下,反用攻下药或峻下逐水药攻破通导,则便虽暂通而重挫正气,反致偾事。反过来,如果胸水、腹水之实证当用峻下逐水药,却用润下药,则药不及病,难取疗效,又误病期。所以只有根据证候,合理使用不同的泻下药,才望取得预期疗效。脉象也是应用泻下药的重要依据之一。沉脉是病在里在下的表现,根据内经“其下者引而竭之”之训,脉沉便秘者可以考虑使用泻下药导邪下行,如伤寒论云:“脉沉者,以下解之”。但病见脉浮,当慎用泻下药,因脉浮多为病邪在表之象

4、,经云“其在皮者,汗而发之”,病在表而用泻药,不仅不利于驱除表邪,反可引邪入里,致生变证;“脉浮大者,不可下,下之则死”;“脉浮而紧,而复下之,紧反入里,则作痞”。可见,应用泻下药尚需顺应脉理。2.辨体质用药 下之则伤阴,泻下药应用不当,可耗伤气阴,故素体正虚、老幼、病后体弱缓便秘者,应用泻下药,应首先使用药性和缓的润下药,不效,再酌情配伍攻下药,务使下不伤正。3.辨时序用药 泻下药药性下行,主沉降。春夏地气上升,不宜过量使用泻下药,勿违天和。秋冬天气主降,泻下药使用剂量可以适当偏大,以顺天时。4.辨品种用药 泻下药中需要注意品种问题的有大戟和牵牛子两药。大戟有大戟科京大戟和茜草科红芽大戟(红

5、大戟)两种,后者古人少用,但却是目前的主流品种。两种大戟均能泻下逐水,消肿散结,其中京大戟泻下逐水力强,红大戟消肿散结功优。牵牛子有黑、白两种,二者均能逐水退肿、泻肺气、逐痰饮、驱虫通便,本草从新卷四:“黑者力速”。传统中医将黑、白分用,认为黑者属水泻肾,故其泻水利尿之力较速。白者属金利肺,故其泻肺逐痰平喘作用较佳。但现代研究并未看到两者有显著差别。5.辨药性用药 泻下药中的大黄苦寒沉降,“峻利猛烈,长驱直捣,苟非六脉沉实者,切勿轻与推荡”,而热结便秘者宜用。芒硝“咸能软坚,苦能下泄,大寒能除热,荡涤三焦肠胃实热,推陈致新”,燥热蕴结、大便坚结难下者当投。芦荟苦寒通便,色青入肝经,便秘兼肝火者

6、可进。巴豆性辛热,通便有推墙倒壁之势,寒积便秘者服此为当。火麻仁、郁李仁油脂多润,润肠通便,津亏肠燥便秘者宜此类药润下。甘遂“以攻决为用,为下水圣药”,大戟“苦能直泄,辛能横行,寒能通二便闭,治十二种水”,芫花“毒性至紧,取效最捷”,商陆“苦寒,沉阴下行”,千金子“行水破血,攻击猛鸷”,此五药皆药性峻猛,峻下逐水,消肿散结,治疗胸水、腹水、水肿,惟形气俱实者方可试服。牵牛子辛苦寒,通利二便,兼走精道,李时珍用之治疗素多酒色,饮酒过度,湿热下注,二便不通者,取效迅捷。泻下药药性多急,需详辨而用之,庶不致过。6.辨炮制品用药 泻下药多数需要经过炮制入药,以便驾驭药性。生大黄其性沉而不浮,其用走而不

7、守,长于泻热通便、清热解毒、利湿退黄;酒大黄借酒的升提性能,可达于上焦,清上热并导上焦热邪下行,由大便排出;熟大黄经黄酒蒸熟或炖熟,泻下力弱,然可深入血分,活血祛瘀功良;大黄炭以凉血止血见长。朴硝质粗,可做兽药使用;芒硝质较纯,可内服以治大便坚结,外用以消肿散结;玄明粉质地更纯,可内服,但常外用治疗口舌、咽喉、眼等部位疾患。巴豆、千金子生品泻下力极强,去油制霜入药,性较缓和,然用之仍需谨慎;甘遂、芫花、大戟、商陆峻下力猛,醋制之后,缓其烈性,减其毒性,而后可以选用。7.合理配伍用药 泻下药主治便秘,便秘之由甚多,当随证配伍。热结便秘配清热药,气滞便秘配理气药,气虚便秘配补气药,阴虚便秘配养阴药

8、,血虚便秘配补血药,寒凝便秘配温里药等。泻下药常用的具体配伍应予掌握。如大黄配芒硝,泻下通便力加强(大黄无芒硝而不泻)。大黄配甘草,泻下之力缓和,主治热结胃肠之“食入即吐”。大黄配附子,温阳通便,主治寒凝便秘。大黄配生地、玄参、麦冬,养阴通便,主治津亏肠燥便秘。大黄配枳实、厚朴,行气通便,主治气滞便秘。大黄配黄芪、人参,补气通便,主治气虚便秘。甘遂、大戟、芫花配伍大枣,泻水逐饮,主治悬饮,等等。泻下药单味药应用的,亦需了解。如番泻叶3-10g泡水服,治疗热结便秘。大黄单用,治“水火烫伤者,捣生大黄调敷,止痛无瘢”。今人报道,每日内服大黄粉1-1. 5g,连服30日,降血脂有效。此外,泻下药的配

9、伍禁忌,应当掌握。如巴豆畏牵牛子,甘遂、大戟、芫花反甘草等。8.合理剂量用药 泻下药的用量,应从小量开始服用,不效加量,确保用药安全。对于药性峻猛之品,用药剂量应严格控制。如甘遂每日用量0. 5-1. 5g,芫花1. 5-3g,研末服0. 3-0. 6g,红大戟、京大戟1. 5-3g,巴豆0. 1-0. 3g,千金子0. 5-1g,牵牛子3-6g,芒硝6-12g,芦荟2-5g,番泻叶缓下1-3g,攻下5-10g。泻下药不可盲目增量,以免导致腹泻过度,损伤正气。泻下药大黄,药典规定剂量范围较大, 3-30g,临床更需认真辨证候、辨体质、据配伍而确定其用量。9.合理剂型用药 泻下药多宜做汤剂,取其

10、攻荡之功。但甘遂有效成分难溶于水,当以散剂入药。芦荟味苦气浊,汤剂内服易致呕恶,也适宜制为散剂。芫花、大戟、商陆三药,可以入汤剂,也可入散剂。番泻叶可代茶饮用,又可入汤剂煎服。巴豆、千金子制霜宜做丸、散剂内服。芒硝多做汤剂,但也常常用作外用剂。10.合理煎服方法 大黄取其泻下通便之功,宜用生品而后下。番泻叶通便,入汤剂也当后下。芒硝用药液或开水化服即可,无需煎煮。关于服药时间,泻下药适宜饭前服,假借饮食之力,加强药物下行之性。但以甘遂、芫花、大戟为主的十枣汤,治疗悬饮(胸水),应平旦服用。关于服药方法,泻下药适宜每次服药量多而服药次数少。若每次服用量少,则药物滋道路而抵下焦已成弓箭之末,泻下力

11、减。正如张从正所云:“治肝及在下而远者,宜顿服而数少之大方”。至于甘遂等峻下逐水药,宜间断服药,不可连续攻下,以照顾正气,是所须知。11.合理用药护理 泻下药通泄胃肠,易伤胃气,故药后腹泻次数过多者,应以米粥调养,促使胃气恢复。服用巴豆之后,应禁忌饮用热水、热粥,以防加重致泻作用,如服巴豆后腹泻不止,则当饮冷水,或食冷粥,或用黄连、黄柏等煎水服用,缓解腹泻。12.防止不良反应 泻下药用之不当,具有致死毒性。本草求真卷五和本草求真卷六谓:千金子“属克伐之味,若脾胃虚寒泄泻,服之必死”。芫花“虽取效甚捷,误用多致夭折”。商陆“若脾虚水肿,因服轻剂未愈,遂用苦劣有毒纯阴之药(商陆)迅迫,效虽稍见,未

12、几即发,决不可救”。芒硝“若使并非实热及或热结不坚,妄用承气、朴硝等以为消削,其不伤人性命几希”。可见,泻下药因其药性猛烈,可以致死,应用不可不慎。泻下药应用不当,还可产生不良反应。本草卷四:甘遂“去水极神,损真极速”,牵牛子“驱逐致虚,先哲深戒”。大戟“阴寒善走,大损真气”。本草从新卷八:巴豆“不可轻用。郁滞虽开,真阴随损。以少许着肌肤即起泡,况肠胃柔薄之质!无论下后耗损真阴,即脏腑被其熏灼,能无溃烂之患耶!”本草求真卷六:玄明粉“服之恐有伤血之虞耳!”可见,泻下药的损真、致虚、伤血等不良反应亦应注意。13.参考现代研究用药 大黄具有促进肠蠕动作用,芒硝具有提高肠道渗透压作用,二者配伍应用,

13、加强泻下通便之力。大黄含有鞣质,久服则因鞣质收敛之性,反使大便秘结,中医认为此乃“下则伤阴”而使肠道失润所致。大黄能保肝、降低血脂,故肝脏疾患、高脂血症患者表现为实热证者,可用大黄治疗。千金子中的千金子甾醇有抗肿瘤作用,故对于癌性腹水可选用千金子逐水退肿。牵牛子、芦荟具有肾毒性,所以肾脏病患者应慎服,等等。应用泻下药,要准古参今,权衡用药,求其利而避其害。泻下药合理应用,见效迅速,而不合理应用,很易导致不良反应,所以,临床要详细推究其合理用药方案,保证用药的安全和有效。中医中药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关系。依据中药有个性的特点、方有合群之妙用,辩证论治,随证合药,全面兼顾,以便发挥综合作用,扩大用药范

14、围,达到治疗的目的。泻下属于“八法”的下法,是治疗里实症的一组方药,广泛应用于临床,收到很好的效果,也受到历代医家的重视。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它具有增强大肠蠕动,排出肠内容物、毒物、调整体液、促进血运,调整胃肠功能、排出异物等作用。以下就泻下药的合理配伍及作用进行讨论。1、与行气药相伍以行气泻下 泻下药与行气药合用,一则行气药能宽肠、推荡积滞、增强泻下之力;二则可使气机通畅,平息气滞诸证。诸病皆于气,故攻积之剂必用行气药以主之。药理实验表明,理气药可降低肠管紧张性,解除平滑肌痉挛,使泻下作用增强。如大、小承气汤,厚朴三物汤等,以泻下药与行气之枳实、厚朴等配伍。2、与清热药相伍以清热泻下 泻下药与

15、清热药伍用,适用于急性热病的治疗,尤其适用于病位偏表偏上,热毒重而积滞较轻者。单纯泻下则里热不清、热毒不除,泻下药与清热药二类同用,可使热邪内清外散,清上泻下而解。如大黄硝石汤,即泻下药与清热之黄柏、栀子合用。3、与活血化瘀药相伍以活血泻下 活血化瘀药可以改善血液循环,有利于泻下药作用的发挥,而泻下药也能促进血液运输障碍的改善和恢复。泻下药与活血化瘀药相伍相互促进,可治疗腹部诸如瘀血类病证。如大黄牡丹汤、桃核承气汤等,均以泻下药与活血化瘀之桃仁、丹皮、水蛭等组成。4、与利湿药相伍以利湿逐水 水湿内停或寒热相结产生胸水、腹水等,可用泻下逐水药与利湿药相伍,使水湿之邪从大小便分利,间接达到祛除积水

16、的目的。 如己椒苈黄丸以泻下药与利湿之葶苈子、防己等配伍来达到治疗效果。近代对结石病的治疗可采用这种方法配伍,即以大黄、芒硝与利湿药金钱草、茵陈、黄芩等配伍组方。5、与重镇降逆药相伍以降逆泻下 凡肠胃积滞,邪热内扰或肝阳上亢者,以泻下药与重镇安神降逆药合用,可使热去、神安、逆降。 如镇逆承气汤,用芒硝与代赭石等组方,治疗阳明腑实,大便燥结而呕吐不能受药者,故可用此法配伍。6、与扶正药相伍以攻补兼施 正虚之体又有里实积结,若单用泻下药,则会使正气更伤,甚至出现正随邪脱之危险。或虽用急下猛攻之剂,但正气亏虚,肠中干涸无水行舟,燥屎终不能出之,故当采用攻补兼施之法,一者补养气血津液,二者泻下里实积结,此时扶正药又可缓和泻下之峻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