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梯田农业文化遗产的文献综述1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89927516 上传时间:2024-01-2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有关梯田农业文化遗产的文献综述1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有关梯田农业文化遗产的文献综述1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有关梯田农业文化遗产的文献综述1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有关梯田农业文化遗产的文献综述1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有关梯田农业文化遗产的文献综述1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有关梯田农业文化遗产的文献综述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关梯田农业文化遗产的文献综述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有关梯田农业文化遗产的文献综述在分析研究梯田农业文化遗产的文献过程中发现,以往有关梯田文化遗产的研究主要侧重于对梯田的保护和发展角度研究居多,围绕梯田生态文化的保护进行旅游资源,倡导当地居民、社区参与保护梯田;部分研究侧重于对梯田文化景观遗产价值的研究;部分研究是从梯田文化景观遗产的解说系统评价进行研究;部分是从梯田的可持续性发展角度分析。一、从梯田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角度研究来分析卢晓武(2013)通过研究哈尼梯田的过程中,通过构建哈尼梯田文化保护体系,结合当地的民族文化、历史与梯田相融合,形成一种有关梯田的民族性的文化保护基地,通过建立红河哈尼梯田文化博物馆,完善哈尼梯田的生态系统的科学探索

2、性。阿郎(2013)认为,保护好哈尼梯田文化资产,正确处理保护与开发的关系,积极应对生态环境保护中的挑战,将有助于推动经济利用价值,有助于持续性开发当地遗产资源。马蕊(2015)认为,认识哈尼梯田文化景观遗产价值的真实完整性,有助于促进时空保护,从目前保护现状探索寻求更有利于保护遗产的方法。陈炜(2016)认为,桂林龙脊梯田在当地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势必要受到影响,通过探索积极和消极影响,提出旅游开发与梯田保护相协调的保护对策,确保二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精选文档郑伟林(2016)从哈尼梯田遗产生态保护制度的建立进一步完善保护体系,从产权结构的安排,确保经济增长,在现代化发展进程中,以建立文明生态

3、制度体系应对土地确权和城镇化的蔓延。欧阳甜悦(2017)认为,年轻人远离农村导致空村现象,造成了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缺失的问题,紫鹊界梯田开展居民对地方依恋开展对农业旅游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不能忽视。张永勋(2016)认为,梯田是人类智慧与自然相协调的产物,成为农业管理持续性发展模式,这种生态与农业文化协调发展形成的遗产,在机械化时代中引起社会关注,稻作梯田系统性的文献研究,从景观、生态、文化三方面的结合,生物品种、水源灌溉、村落发展、民族服饰和建筑物特点等进行研究,并对未来梯田发展提出了科学综合性的评估保护研究。王冲(2017)通过研究保护红河哈尼梯田,波阿虎传统村落、带领农户脱贫的模式,明确综合

4、保护的叠加作用,以确保哈尼梯田的持续性发展。二、从梯田农业文化遗产的解说评价来分析向东福(2016)认为,评价解说系统是扩大信息流的新途径,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遗产的综合评价解说系统尚未达到预期效果,导致不能高质量地服务于哈尼梯田解说服务,不利于游客详细了解哈尼梯田遗产信息,有必要进一步完善解说系统。此外,向东福还根据哈尼梯田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探索构建解说系统,从理论到目的功能、解说媒介、受众、规划、评估梳理系统,结合梯田遗产的自然社会发展情况,通过构建解说系统保障媒介更好地服务于到访游客,并提出相应的遗产生态保护与旅游经济协调发展的建议。精选文档刘志林(2016)是从哈尼梯田当地中学生对环

5、境解说的进行探究,通过调查分析中学生对当地环境解说的意识、技能,进一步从学生的解说方式、参与态度、居住地等分析其对当地环境解说关系,增强当地中学生群体参与对哈尼梯田文化遗产的解说。三、从梯田农业文化遗产的价值来分析高凯(2014)认为,红河哈尼梯田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梯田成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典范,形成农耕文化特有的生态智慧价值,延续了梯田文化景观的世界遗产价值。雷锦锦(2016)客观评价了梯田的文化景观遗产价值,从资源所具备的的旺盛的生命力,梯田自然景观旅游价值吸引力、资源自身的承载力评估景观的遗产保护价值,结合数理计算指标权重,合理分析梯田的遗产价值,发现我国梯田排序为

6、哈尼、龙脊、紫鹊界。四、从梯田农业文化遗产的发展来分析赵峻锋(2015)认为,传统村落是中国社群关系的基本的单位,在城镇化建设中,村落原貌破坏,空间格局正在改变,哈尼梯田作为村民静态生活保护的一部分,千百年来满足了人类生存所需的粮食供给,在现代文明与人居环境系统梳理研究中,对居民生存空间的影响,是从自然环境的变化、经济发展模式的进步、空间拓展需求等方面对哈尼梯田遗产区域中的非典型村落的发展和保护进行合理分析,以确保精选文档遗产区非典型传统村落人居环境良性发展。邢雪娥(2016)认为,元阳哈尼梯田文化旅游集合了森林、村寨、梯田和河流共同维系了文化旅游发展空间,在独特的自然优势中,如何确保文化旅游

7、开发与生态协调发展,保障农耕区域基础性问题,在权益分配上实现多方共赢,从可持续发展理论角度探寻利益均衡点,确保哈尼梯田的良性发展。五、从其它角度分析梯田农业文化遗产 王大琼(2013)从村寨的节日文化角度分析哈尼梯田文化遗址景观的多样性,让人对农业文化遗产有一个多方面的了解;韩欣池(2014)通过模拟构建哈尼梯田模型,从文化景观变化、驱动及情景模拟展示出梯田的变化。龚世扬(2017)通过龙胜梯田“申遗”,进一步分析了梯田在申请世界文化遗产中的可行性。可见,有关梯田的研究中,从农业文化遗产视角研究梯田的发展较少,本研究具有一定的创新,注重农业发展对于梯田的重要性。参考文献1王浩.旅游影响下的元阳

8、哈尼梯田传统生态文化保护研究.西南林业大学.2010.06.01.2卢晓武.世界文化遗产哈尼梯田文化的保护与发展策略.红河日报.2013.08.16.精选文档3阿郎.正确处理梯田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的关系元.红河日报.2013.11.22.4胡志昕.遗产保护视角下的中学地理案例教学研究.云南师范大学.2015.06.5马蕊, 严国泰.哈尼梯田文化景观遗产价值的认知及保护方法探析.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5年会论文集.2015.10.31.6陈炜,高翔桂.旅游开发对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影响研究以桂林龙脊梯田为例.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6.07.15.7郑伟林, 何作庆,李凯冬, 叶钦.哈尼梯

9、田遗产生态保护正式制度安排研究.红河学院学报.2016.10.08.8严国泰, 马蕊,郑光强.哈尼梯田文化景观世界遗产保护的社区参与研究.中国园林.2017.04.10.9欧阳甜悦.紫鹊界梯田居民地方依恋与农业旅游文化遗产保护研究.旅游纵览(下半月).2017.02.23.10张永勋,闵庆文.稻作梯田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研究综述.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6.02.29.11王冲.论红河哈尼梯田的“两保护一带动”模式.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17.06.15. 12向东福,查智琴,王梅.基于信息流的遗产地解说系统评价以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遗产为例.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16.04.15.精选文档1

10、3向东福.哈尼梯田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及解说系统构建研究.云南师范大学.2016.06.14刘志林,角媛梅,王梅,丁银平,闫晓景.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遗产地中学生环境解说需求.热带地理.2016.07.13. 15高凯,符禾.生态智慧视野下的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世界遗产价值研究.风景园林.2014.12.25.16雷锦锦, 罗盛锋,黄燕玲.AVC视域下的梯田文化景观遗产价值评价研究以中国南方三大梯田为例.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2016.12.15. 17红河州哈尼梯田管理局.世界遗产地红色哈尼梯田:延续千年的大地雕刻.中国文物报.2013.07.12

11、.赵峻锋.哈尼梯田遗产区非典型传统村落人居环境良性发18展研究.昆明理工大学.2015.05.19邢雪娥.元阳哈尼梯田文化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研究.云南大学.2016.05.01. 20王林.文化景观遗产及构成要素探析以广西龙脊梯田为例.广西民族研究.2009.03.20.21唐建华.申遗背景下的红河哈尼梯田旅游开发.中国旅游报.2012.09.19.22王大琼, 角媛梅.哈尼梯田文化景观遗产村寨的节庆文化多样性研究.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13.06.15.23陈晓波.哈尼梯田申遗成功之后.云南日报.2013.06.24.精选文档24余剑明.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申遗的背后(下).云南日报.2013.07.21.25边吉.红河哈尼梯田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云南林业.2013.08.01.26韩欣池.基于CLUE-S模型的哈尼梯田文化景观变化、驱动及情景模拟.浙江大学.2014.05.27龚世扬.龙胜梯田“申遗”的可行性分析与策略研究.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03.27. (注:可编辑下载,若有不当之处,请指正,谢谢!) 精选文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