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__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89924665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7章__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第17章__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第17章__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第17章__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第17章__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17章__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7章__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七章 教学安排的阐明授课题目:第17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基本学时安排:本章共8学时,理论课6学时,讨论课2学时。4个教案。教学目的和规定: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同窗们明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基本所涉及的重要对象;对的理解各微观主体之间的关系和各自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引导同窗对的理解中国国有公司在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努力探讨国有公司改革的目的和途径。教学重点:市场经济微观基本的内涵; 国有公司改革教学难点: 国有公司改革的制度创新教学措施:讲授、讨论政治经济学教案之十一(第6周 第1次课 学时总22/64)一、授课题目:第一节市场经济的微观基本二、授课类型 理论课:三、

2、教学目的和规定本次课重要简介深化改革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通过学习,要使学生掌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内容,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摸索和改革。四、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在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内容难点在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摸索。五、教学措施及手段:讲授、讨论、多媒体:六、教学内容及组织安排:(一)复习旧课(二)解说新课1市场经济中的交易主体()定义市场交易主体就是指参与市场交易的利益主体。()分类个人(或居民家庭)。a. 居民个人作为消费者,成为市场经济中的购买主体之一,在由可支配收入水平决定的预算约束条件下,按照个人效用最大化原则,根据个人偏好购买消费品。b.作为要

3、素供应主体,居民个人提供人力资源或非人力资源,并借此获得相应的收益。公司(涉及各类以赚钱为目的的组织)。公司是市场经济中最重要的交易主体,由于:a.一方面,作为购买者,公司是市场上多种生产要素的最重要购买主体;b.另一方面,作为供应者,公司将其生产出的商品或提供的服务通过市场交易实现价值、收回投资和实现赚钱,是最重要的供应主体。政府(涉及各级、各类型的政府权力机构)。a. 政府以交易活动的“第三方”身份主导或参与市场制度的建设,维护交易秩序,是市场秩序的维护者;.政府以调节者的身份运用多种手段对经济运营进行调节、干预,以达到国民经济的稳定迅速增长、物价总水平的基本稳定、实现充足就业、保证国际收

4、支基本平衡等方面的目的,是宏观经济的调节者;. 政府所需的资源及消费品,除运用权力手段限度不等地通过免费调拨途径获取外,还借助于市场交易途径即政府采购获得。2. 市场经济微观基本的内涵在市场经济中构成多种交易关系的交易主体,也就是市场经济的微观经济主体或微观经济单位。市场经济就是通过交易关系将处在分离状态的具有独立产权的“个体”或“个体单位”连接在一起,构成市场经济“总体”。3微观经济主体是市场经济的微观基本(1)从市场经济的构造上看,各个具有独立产权的“个体”或“个体单位”,是市场经济中最基本的经济单元,是市场经济这种层级式的网络构造的最基本的部分。(2)从市场机制的形成和市场经济功能发挥的

5、角度看,各个具有独立产权的“个体”或“个体单位”是市场机制形成和市场经济功能得以发挥的微观基本。作为市场交易主体的“个体”或“个体单位”的居民个人和公司,既是市场机制的调节对象,又是市场机制和市场经济功能形成的基本。(三)归纳总结(四)布置作业:为什么微观经济主体是市场经济的微观基本?政治经济学教案之十二(第周 第次课 2学时总4/64)一、授课题目:第二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居民和公司二、授课类型 理论课:三、教学目的和规定本次课重要简介深化改革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通过学习,要使学生掌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内容,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摸索和改革。四、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在于社会

6、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内容难点在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摸索。五、教学措施及手段:讲授、讨论、多媒体:六、教学内容及组织安排:(一)复习旧课(二)解说新课1居民个人或家庭,在经济学中统称为居民(Househld),是市场经济中的微观经济主体之一。()居民在市场经济运营系统中的地位居民以最后消费主体、投资主体、劳动力的供应主体等身份与公司和政府结成广泛的利益交往关系,构成国民经济的整体。作为微观经济活动主体,它的消费行为、投资行为、储蓄行为、劳动力供应行为等行为方式及其变化,对国民经济运营产生重大的影响。(2)从筹划体制下的居民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微观经济主体的转变在筹划经济体制中,居

7、民不是真正的微观经济主体,体目前如下几方面:a. 在筹划经济体制中,居民不是投资主体。b. 在筹划经济体制中,居民不属于真正的劳动力的供应主体。c.在筹划经济体制中,在一定意义上,居民也不是真正的收益主体。 在筹划经济体制中,居民也不是完全意义的具有消费者主权的消费主体。要让居民成为真正的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具有一定自主决策权的经济主体,就需要进行有关的体制改革:a要解放思想,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畅通投融资渠道,在哺育多元投资主体过程中,使居民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投资主体之一。 要通过人力资源配备体制及其有关制度的改革,使之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真正的劳动力资源的供应主体

8、。c.坚持按劳分派为主、多种分派形式相结合的分派制度和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通过度派制度的改革,使居民真正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多元收益主体之一。d. 通过流通体制、价格体制等方面的改革,使居民真正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具有充足消费者主权的消费者。2公司(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国有公司对国有公司结识的误区.一方面,将国有公司等同于国有经济,将国有制等同于公有制,将国有制视为公有制的高档形式;b另一方面,忽视生产力的水平和规定,把实行国有制、扩大国有经济和不断拓展国有公司的分布范畴,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国有制及国有公司的地位国有经济的发展和国有公司的改革,既是关系到社会主义

9、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和国民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也是关系到社会主义制度命运的重大政治问题。国有制及国有公司的基本功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国有经济必须起主导作用.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重要体目前控制力上。对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产业和核心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在此前提下,国有经济比重可以减少某些。(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非国有公司大量的非国有公司,涉及集体所有制公司和其她非公有制公司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基本。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确认国有公司、多种形式的公有制公司,还涉及大量的非公有制公司,共同构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基本。()从筹划经济体制下的公司到市场经济体制的微观基本不同的

10、经济体制,存在着不同的微观基本。经济体制的转变,必然规定微观基本的转变,最后建立起支撑新体制框架的微观基本。作为市场经济体制微观基本的公司,应当是面向市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因而,要实现由筹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其中心环节是将支撑筹划经济体制的重要微观基本国有公司,转变成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规定相适应的商品生产者、经营者和独立法人,以构造真正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基本。(4)作为市场经济微观基本的公司的基本特性及其形成前提基本特性a. 自主经营,即公司拥有经营的自主权,政府不得直接进一步公司内部干预公司的合法经营。b. 自负盈亏,

11、即在扣除成本、税收后的赚钱归公司所有,亏损由公司自己负责。只有自负盈亏,公司在市场经济活动中才有足够的经营动力和压力。c 自我发展,即公司规模的扩展、经营链条的延伸、跨行业甚至跨国经营,都取决于公司自身能力并由公司根据市场状况及其预期的获利空间自主决策。d.自我约束,即公司自觉地约束自己的行为。公司作为独立的市场主体,从自身利益出发,要在成本与收益、风险与收益的比较中,形成自觉的约束机制和风险防备机制。形成前提公司形成市场经济微观基本的核心前提条件是必须要有明确的产权,并在明确产权基本上进一步明确投资主体。(三)归纳总结(四)布置作业1.如何促使从筹划体制下的居民、公司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微

12、观经济主体的转变?2. 作为市场经济微观基本的公司的基本特性及其形成前提是什么?政治经济学教案之十三(第7周 第1次课 学时 总64)一、授课题目:第三节 国有公司改革二、授课类型 理论课:三、教学目的和规定本次课重要简介深化改革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通过学习,要使学生掌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内容,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摸索和改革。四、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在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内容难点在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摸索。五、教学措施及手段:讲授、讨论、多媒体:六、教学内容及组织安排:(一)复习旧课(二)解说新课1筹划经济体制下国有公司管理体制的弊端(1)产权不清。虽然国

13、有公司的所有权在宪法中明确界定为归全体人民所有,采用国家所有制的形式,但具体由谁承当责任,在实际经济运营中是不具体、不拟定的。因而就不具有作为市场经济微观基本的公司那样的投资主体责任。(2)政企不分。市场经济中的公司应是自主经营的,但在筹划经济体制下,国有公司缺少基本的经营自主权。公司的基本权利分散在与公司发生直接和间接关系的各级政府部门手中。(3)责、权、利不明。筹划经济体制中的国有公司在各个方面的主体之间不仅权、责、利的界区不明确,并且不统一、不对称。普遍存在有权无责、有责无权或者有责有权而无利等状况。同步,在分派中存在严重的平均主义。(4)管理不科学。筹划经济体制中的国有公司由于产权不清

14、、政企不分和权责利不明,行政管理替代公司管理,特别是公司缺少进行制度创新和加强管理的动力,因而不能形成科学的管理制度。国有公司改革的基本历程根据在各个时期所确立的改革目的、理论根据、重要措施等方面的差别性,20近年来的国有公司改革可分为四个阶段:(1)放权让利阶段(191983年)。所谓“放权”,就是主管政府部门向所管公司下放部分权力,扩大公司自主权;所谓“让利”,就是提高公司利润留成比例,以扩大公司自主支配的财力,以增强公司的动力。(2)税利改革和进一步扩大公司自主权阶段(1983195年)。改革的重要内容是调节和规范国有公司与政府间的利益关系,重点是“利改税”和“拨改贷”,目的是硬化公司预

15、算约束,增强公司动力。(3)基于“两权”分离理论上的承包经营责任制履行阶段 (185199年)。按照当时理论界提出的“两权分离”理论(即在国家对生产资料所有权不变的前提下,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试图实现政企职责分开和增进国有公司向市场主体的转变。(4)建立现代公司制度阶段(13年至今)。国有公司改革的目的是建立现代公司制度,并把现代公司制度概括为是适应市场经济和社会化大生产规定的、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公司制度,规定通过建立现代公司制度,使公司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3. 公司制度创新(1)现代公司制度国有公司改革的目的是建立产权清晰、政企分开、责权明确、管理科学的现代公司制度。核心是能否形成有效的公司治理构造。(2)公司治理构造公司治理构造即以股东为核心的利益有关者之间的互相制衡关系的泛称,其核心是在法律、法规和惯例的框架下,保证以股东为主体的利益有关者利益为前提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