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外文言文精读 (16)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89920681 上传时间:2022-10-2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外文言文精读 (16)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外文言文精读 (16)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外文言文精读 (16)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外文言文精读 (16)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外文言文精读 (16)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外文言文精读 (16)》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外文言文精读 (16)(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24 鲁国之法【文章主旨】孔子从小事便能看到教化的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他对事情看得透彻,分析出情形。孔子认为,子贡的做法,无疑是提高了道德的评定标准,如果大家赎回了鲁国奴隶,而又去报销赎金,那么就会被认为是不愿失财而变成不道德的了,这样会导致那些贫穷的国民们不再去赎回鲁国子民了。做事要看到它背后的深远影响,不能只顾表面。【原文】鲁国之法:鲁人为臣妾于诸侯,有能赎之者,取金于府。子贡赎鲁人于诸侯而让其金。孔子曰:“赐失之矣!夫圣人之举事,可以移风易俗,而教导可施于百姓,非独适己之行也。今鲁国富者寡而贫者多,取其金则无损于行,不取其金,则不复赎人矣。”子路拯溺者,其人拜之以牛,子路受之。孔子喜曰

2、:“鲁人必多拯溺者矣。”(选自冯梦龙著智囊)原文注释译文鲁国之【法】:鲁人为【臣妾】【于】诸侯,【法】法令,法规。【臣妾】古时对奴隶的称谓。男曰臣,女曰妾。【于】在。鲁国有一条法律:鲁国人在其他诸侯国中做奴隶,有能赎之者,取金于【府】。【府】指国库。有能把他们赎出来的人,可以到国库中领取赎金。【子贡】赎鲁人于诸侯而【让】其金。【子贡】孔子的学生。【让】拒绝。有一次,孔子的弟子子贡(端木赐)在一个诸侯国中赎了一个鲁国人,(回国后)拒绝收下国家给他的赎金。孔子曰:“【赐】【失】之矣! 【赐】子贡的名。【失】丢弃。孔子说:“赐(子贡的名)呀,你采取的不是好办法。夫圣人之【举】事,可以【移】风【易】俗

3、, 【举】做。【移】改变。【易】改变。圣人所做之事,可以改变风俗习惯,而教导可【施】于百姓,非独【适】己【之】行也。【施】给予,传授。【适】适合。【之】的。影响老百姓的行为,不只是个人的事情。今鲁国富者【寡】【而】贫者多, 【寡】少。【而】表承接。现今,鲁国富人少而穷人多,取其金则无【损】于行,【损】损害。你收回国家的赎金并不会损害你的行为的价值,不取其金,【则】不【复】赎人矣。”【则】就。【复】再。而你不肯拿回你的赎金,(从今以后,)鲁国人就不肯再替沦为奴隶的本国同胞赎身了。”【子路】拯溺者,【子路】孔子的学生。子路救起一名落水的人,其人【拜】之以牛,子路受之。【拜】感谢。那人感谢他送了一头

4、牛,子路收下了。孔子喜曰:“鲁人必多拯溺【者】矣。”【者】的人。孔子说:“这样鲁国人一定会有许多救落水者的人了。”【文学常识】本文选自明朝的冯梦龙著智囊,出自吕氏春秋。吕氏春秋是秦国丞相吕不韦主编的一部古代类百科全书似的传世巨著,有八览、六论、十二纪,共二十多万言。吕氏春秋是战国末年(公元前“239”年前后)秦国丞相吕不韦组织属下门客们集体编撰的杂家(儒、法、道等等)著作,又名吕览。此书共分为十二纪、八览、六论,共十二卷,一百六十篇,二十余万字。吕不韦自己认为其中包括了天地万物古往今来的事理,所以号称吕氏春秋。说“三言、二拍” 五种明人辑著的话本集及拟话本集的总称。“三言”指明末冯梦龙攥辑的喻

5、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三部短篇小说集,共收话本120篇。“二拍”是指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共80篇,由明末凌濛初编著。“三言”、“二拍”是代表明代短篇白话小说成就的著名专集。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即农历八月廿七 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即农历二月十一),名丘,字仲尼,华夏族,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市南辛镇)人,先祖为宋国(今河南商丘)贵族。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孔子集华夏上古文化之大成,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 至圣先师、万世师表,是“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孔

6、子的儒家思想对中国、儒家文化圈及世界有深远的影响。全中国各地也有是孔庙祭祀孔子。端木赐,复姓端木,字子贡,(公元前520公元前456年),政治家,儒商之祖,官至鲁、卫两国之相。是孔门七十二贤之一,孔门十哲之一,春秋末期卫国(今河南省鹤壁市浚县)人。他是孔子的得意门生。且列言语科之优异者。孔子曾称其为“瑚琏之器”。他利口巧辞,善于雄辩,且有干济才,办事通达。曾任鲁、卫两国之相。他还善于经商之道,曾经经商于曹、鲁两国之间,富致千金。为孔子弟子中首富。相传,孔子病危时,未赶回。子贡觉得对不起老师,别人守墓三年离去,他在墓旁再守三年,共守六年。论语中对其言行记录较多,史记对其评价颇高。子贡死于齐国。死

7、后至唐开元二十七年(公元739年)追封其为“黎侯”;宋大中祥符二年(公元1009年)加封为“黎公”,明嘉靖九年改称“先贤端木子”。仲由,字子路,又字季路,春秋末鲁国卞(今山东泗水县泉林镇卞桥(据裴骃史记集解引徐广尸子说)人)。孔子得意门生。以政事见称。性格爽直率真,有勇力才艺,敢于批评孔子。孔子了解其为人,评价很高,认为可备大臣之数,“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并说他使自己“恶言不闻于耳”。做事果断,信守诺言,勇于进取,曾任卫蒲邑大夫、季氏家宰,是孔子“堕三都”之举的最主要合作者之一。后为卫大夫孔悝家宰,在内讧中被杀。【练习与检测】(共30分)1解释加点的词语。(10分)鲁人为臣妾于诸侯 ( )

8、子贡赎鲁人于诸侯而让其金 ( ) 夫圣人之举事( )可以移风易俗( ) 今鲁国富者寡而贫者多( ) 取其金则无损于行( )子路拯溺者( )鲁人必多拯溺者矣( )有能赎之者( )取金于府( )2翻译。(10分)鲁国之法:鲁人为臣妾于诸侯,有能赎之者,取金于府。 子贡赎鲁人于诸侯而让其金。 夫圣人之举事,可以移风易俗。 今鲁国富者寡而贫者多,取其金则无损于行。 孔子喜曰:“鲁人必多拯溺者矣。” 3文中写子贡做了什么事?(2分) 4.孔子对他的做法持什么态度?孔子持这种态度的理由是什么?(4分) 5.关于子贡赎人和子路救落水者到底讲了一个怎样的道理? 怎样才是对的?(4分) 【练习与检测参考答案】3子贡在诸侯国中赎出鲁国人,却不愿依鲁国法律领取应得的赎金。4孔子不赞同子贡的这一做法。孔子从小事情便能看到教化的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孔子认为圣人的行为可影响百姓,子贡不取赎金,便不能引导不富裕的百姓效法她去赎回更多为奴的鲁人。5.子路的行为是对的,子路的行为是在倡导一种规则,即善有善报,付出就应该得到回报。子贡的行为是错的。报销赎金是国家为达到救赎国人而制定的一种规则,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具有子贡那样的觉悟,一旦子贡作出这个榜样,那么这条规则就会被打乱,以后其他人就不会愿意为赎同胞而垫付赎金了。社会秩序要靠规则来维持,无论何人都应该遵循规则,否则,规则一旦打破,天下必乱。最新精品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