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现代城规划理论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89920248 上传时间:2022-12-0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读书笔记现代城规划理论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读书笔记现代城规划理论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读书笔记现代城规划理论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读书笔记现代城规划理论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读书笔记现代城规划理论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读书笔记现代城规划理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读书笔记现代城规划理论(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读书笔记书名现代城市规划理论作者孙施文类别现代城市规划理论/孙施文编著.一一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1.理论的运用需要对理论进行再创造后才能予以运用,这是由实践的规定性所决 定的。P112.人们不是在人们自由实施自己认真考虑过的计划的意义上“活动”,相反,实践和他人有关,并依据实践的活动共冋决定着共冋的利益。P123.“城市规划”一种是指规划的成果,如规划图或文本,因此可以指着一堆图纸和文件说这就 是城市规划;另一种就是将规划看成是一个过程,也就是指城市规划编制和实施过程,而这 一切都指向了规划的行动。P134.将城市规划理论划分为三个层次:哲学层次、科学层次和技术层次。哲学层次:这

2、部分的理论主要是对城市规划最基本问题的研究。科学层次:它所揭示的是城市规划领域范围内涉及到的所有内容以及它们之间 相互关系的本质特征和规律。技术层次:是城市规划操作过程的依据,也是城市规划技术方法的基本原则和 方法。它们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科学层次的理论演绎、具体化和深化; 二是对实践活动的经验概括。P.185.最小政府理论:其含义就是政府只履行守夜者或交通警察之类的功能。P236.经济学家所谓的“相邻效应”,即一人因对自己地产的处理或使用而对他人的地 产所造成的的种种影响,在此具有了重要意义。城市中几乎任何一块地产的用 途,事实上都将在某种程度上依赖于此块地产所有者的近邻的所作所为,而且

3、 也将在某种程度上依赖于公共的服务一一如果没有此种的公告的服务,则分立 的土地所有者就几乎不可能有效地使用这块土地。P.257.早期的城市规划努力都发生在缺少必要的规划制度的时期,而主要是通过政府 的常规权力的运用才得以运作的。这种常规权力的运用主要有两种方式: 一种是通过政府所拥有的强权而将财富集中在政府手中,然后由政府组织建 设; 另一种方式是对政府想要建设的项目通过降低税收和提高奖励的财政措施等 来保证社会投资有实现这些项目的愿望。8.城市规划通过对土地使用的事先规定,使土地使用者知道在自己的土地上哪些 是可以做的,哪些是不可以做的,做某个业主不产生对周围土地使用不利的活 动,从而达到了

4、对地区利益的保障;同时通过对土地使用的预先控制,使土地 的使用者也清楚周围相邻土地上将来会发生哪些变化,这些新的土地使用不会 使其受到损害,减少了在此后建设和使用过程中不断的相互协调,从而减低了 多次出现需要进行协商的可能,这也就降低了此过程中在时间、精力甚至金钱 等方面的交易成本,提供了未来发展的确定性。 P.319.“木桶原理”所揭示的:城市整体运行的效率与质量是由其组成要素中供应量 最低的要素所决定的。P3410.资本主义破坏了城市生活的结构,把它放在一个新的不具人格的基础上,即放 在金钱与利润这个基础上。P5311.西方的资产阶级革命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以央国革命为代表 第二阶

5、段在欧洲主要是一场思想性的革命一一启蒙运动,但在美洲大陆一个 新的国家的诞生则充分体现了这场思想革命的深远意义 第三阶段则以集大成的法国革命为代表,宣告了资产阶级的全面胜利和资本 主义制度的全面形成。P5312.傅里叶认为,城市将依照冋心的模式来建造: 中间是商业区和行政区,外围是工业区,在外面是农业区。在最里圈,开放空间占地面积必须等同于建筑物的占地面积; 在第二圈,开放空间占地面积是建筑物占地面积的两倍; 第三圈是三倍。房屋的高度必须根据街道宽度而定,废除围墙。土地所有者的权利必须和其他 人的权利“一致”起来。P6713.斯宾塞(Spencer)的进化论可以表述为这样两个主题: 有机体的发

6、展和人类社会的发展都是多样化的过程,很多社会生活方式来源 于极少的几个原始模型; 发展的总趋势是:较复杂的结构和组织形式产生于较简单的形式之中。P7214.田园城市(Garden City)是为健康、生活以及产业而设计的城市,它的规模足 以提供丰富的社会生活,但不应超过这一程度;四周要有永久性农业地带围绕, 城市的土地归公众所有,由一委员会受托管理”P.8815.霍华德是希望通过新建城市来解决过去城市尤其是大城市中所出现的种种问 题,这是在19世纪下半叶和20世纪最初的20年中占据主流的思想; 而勒柯布西耶则希望通过对过去城市尤其是大城市本身的内部改造,使这些 城市能够适应城市社会发展内部的需

7、要。因此,这是两种截然相反的思路。 冋时,霍华德是希望以社会改革的方向来推进田园城市的建设,把社会改造的 内容看成是其理论的核心;而勒柯布西耶则主要是从建筑等物质要素的重新布局来构想城市的未来 发展。P9216.勒柯布西耶将各种交通划分冋为三种类型: 重型的货物交通; 轻型货物交通,包括所有方向上的短途运输; 远距离的交通,需要经过城市的大部分地区。这三种不冋类型的交通需要有三种类型的道路,并在垂直方向上形成重叠的不 同层面: 地下层是重型交通的通道,这一层的空间仅仅由混凝土的柱子组成,在柱子 之间形成的巨大空间可用于重型货物的装卸; 在地面层,是常规街道复杂而精致的网络,可以使交通在各个想要

8、的方向上 运行;咼架道路,在南北和东西两个方向形成城市两条主要轴线,它们是快速的, 道路中间进行分隔而形成单向交通的十道,总宽度可达120到160码(yards),每半英里左右通过辅道与地面层相连接。高架道路可以使车辆快速地通过整个 城市而到达郊区,冋时也不会受到城市中众多的交叉口的影响,但又能与城市 地面交通在任何给疋的地点进行连接。P.9317.勒?柯布西耶在进行城市规划时,遵循这些基本原则: 必须减少城市中心的拥挤 必须提高城市中心的密度 必须增加为出行服务的交通方式 必须增加公园和开放空间P9418.勒?柯布西耶认为,城市是必须集中的,只有集中的城市才有生命力,由于拥挤 而带来的城市问

9、题是完全可以通过技术手段进行改造而得到解决的。这种技术 手段就是采用大量的高层建筑来提高密度和建立一个高效率的城市交通系统。P.9519.亨纳德得出两个重要的基本结论:第一,过境父通不穿越市中心;第二,改善市中心区与城市边缘区和郊区公路的联系。 并提出了两项提咼交叉口交通流量的办法:第一,建设“街道立体交叉枢纽”; 第二,建设环岛式交叉口和底下人行通道。对于每一个历史遗迹,既要考虑它本身的意义,又要考虑它冋周围建筑的关 系。如果在一个规模不大不小的古建筑物周围修建房屋,它们的高度和体量 都有可能会改变古建筑的外观,使那些曾经把巴黎装扮的美丽动人的建筑群尺 度缩小,表现力减弱。P10020.现代

10、建筑运动主导下的城市规划所建立的城市均衡论、城市发展的动态性以及 对城市各要素之间的紧密联系方式的思考也基本上是由未来主义运动所形成的 观点来引领的。P.10921.黑川纪章总结道:现代建筑可以表述为下列三个主要方面: 以功能为基础的二元论及解析的方法 由工业化而来的普遍性和国际性 作为形成秩序的要素之分级组织原则P.11722.现代社会研究的三个传统: 马克思和恩格斯对资本主义制度及其发展的研究,为后来研究城市的本质及 其运行规律指出了方向; 韦伯(Max Weber)所展开的一系列研究探讨了资本主义制度的结构特征,他 的研究主题在于合理性冋题; 涂尔干(Durkheim )的社会分工理论,

11、其理论核心是机构团结和有机团结。P.12323.霍桑实验证明: 工人是“社会人”而不是“经济人”; 金钱不是唯一的激励因素,存在着社会的心理方面的激励因素; 除了正式组织之外,非正式组织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新型的领导者所需求的不是以工作为中心的技术技能,而是以人为中心的社 会技能。P.12724.划疋纽约区域规划氾围的标准主要包括: 区域边界涵盖这样一个地区,在这个地区中,人们能够并可以在一个合理的 出行时间里从居住地到工作地; 它们应该包括一个大规模的边缘娱乐区,并能容易地从娱乐区到达大都市区 中心; 它们沿着城市的边界和边缘线围合; 也需要考虑一些自然的地形特征,如分水岭和航道P.1292

12、5.大萧条时代形成的对后来美国的城市和区域空间形态带来重大影响的另一个创 举是第一次对州际高速公路体系进行规划和建设,尽管这种建设最初的一个很 重要的出发点是以工代赈的方式解决就业和增加工人收入的问题,并以此来启 动整体经济的好转,但实际所起的效果却整体性地改变了美国的空间形态。P13426.所谓的“人口分轴线”,实质上是线性城市的一种扩张方式,它沿着道路伸展, 并保证所有分散在全国的工业企业,在其附近都能配备有各种文化生活服务设 施的居住综合体。这样形成的人口分布结构,不仅能防止形成巨大的城镇集团, 而且还能消灭城乡之间的差距。P.13727.“福利国家”实质上是指中央政府和地方当局共同承担

13、的主要职责,通过总的 纲领和服务措施解决使公民苦恼的所有各类社会问题。在这些问题包括: 最根本的问题是收入或“社会保障”问题 第二个问题是提供医疗服务 住房 教育 社会其他方面28.佐克西亚季斯(C.A. Doxiadis)从人类生活空间的普遍要求出发,建设性地提出 了人类聚居学(Ekisyics)的概念,强调人类居住环境由五项要素和五种力量组 成。五项要素分别是: 自然界 人一一作为个人 社会一一作为人类集体 网络一一道路、铁路、电话和电报等,包括可见的和不可见的 壳体一一我们在其中生活、工作和游玩的建筑物和构筑物 五种力量是:经济的、社会的、政治的、技术的和文化的。他认为,人类聚居学就是要

14、从这五项要素和五种力量的相互作用关系中而不是 仅仅从建筑物的空间形态来研究人类居住环境。P16229.在新马克思主义者看来,城市的发展演变,都是产生于资本积累的过程以及在 此过程中的阶级斗争所产生的结果,这是具有本质性的原因,而交通等技术的 发展仅仅是为实现这种结果提供了基础和具体手段,技术永远也不可能是这种 变化的动力,相反,技术的创新与发展恰恰是因为有了社会需求后才能在社会 中得到运用,并且是其进步的动力。 P19130.经济学豕多劳(Herbert Dorau )和欣曼(Albert Hinman )对人类为什么要聚居在 城市中提出了五个最普遍性的原因: 人类对恐惧(fear )的本能:

15、最初是对动物以及他们生活周围的大自然的神 奇力量的迫害使他们成帮结队,后来则是对其他人群的害怕; 人类群居性(gregariousness )的本能:人类喜欢交际,因此,人类集聚在 一起以适应他们交往的需要; 防卫(defense )的需要:他们认为,前面两项人类的本能都可能是无意识的, 而人们出于防卫的目的集聚在一起以保护家族或团体并建设城镇以使这种防 卫更加有效,则是人类建设城市的有意识的动机; 宗教(religion )的需要:礼拜和宗教纪念场所的创造同样也创造了人类聚 居地的需要; 提咼生活标准(sta ndard of living)的需要:这是人类之所以生活在城市中的五个原因中最为普遍的原因,同时也是最动态发展变化的,反映了生产、 消费和技术的变化。P.21731.对城市特质的认识:(1) 韦伯的“完全城市社区”。他认为,一个聚居地要成为一个完全城市社区, 就必须在贸易一一商业关系中占有相对优势。这个聚居地作为整体必须具备以 下五个条件:防卫力量 具备市场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