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小学随班生心理健康的实践研究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89919801 上传时间:2023-03-3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9.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促进小学随班生心理健康的实践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促进小学随班生心理健康的实践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促进小学随班生心理健康的实践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促进小学随班生心理健康的实践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促进小学随班生心理健康的实践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促进小学随班生心理健康的实践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促进小学随班生心理健康的实践研究(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促进小学随班生心理健康的实践研究阶段报告巴城中心小学 陈丽敏一、研究背景: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智残学生作为素质教育的一部分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重视。但在以往的日常生活与学习中,智残学生常常因被人冷落、歧视、瞧不起的负面影响而缺乏应有的自尊心、自信心,经常无精打采、缺乏朝气;行为活动表现出畏缩与压抑等。因此,他们很少与同学交往,经常是独来独往,在幼小的心灵上蒙上了一层阴影,在他们的脸上很难看到久违的微笑。智残学生首先是学生,无论其智力残疾的程度如何,他们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与正常学生是一致的。在生理上,绝大多数智残学生身体的发育如身高、体重、肌肉力量等是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长的;在心理上,智

2、残学生的认知发展、人格发展和正常学生一样,也遵循着由简到繁、由低级到高级、由不完善到完善的发展规律。只不过他们与普通学生相比,发展的起点较迟、发展的速度较慢、最终达到的水平较低而已。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A.Maslow)于1943年提出的“需要层次”(hierarchy of needs)认为,人类的需要可以分为从低到高的五个等级,它们分别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和归属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后四种需要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智残学生学习兴趣和勇气的培养。这也为我们的研究活动奠定了理论基础。因此,我们从智残学生出发,通过了解智残学生的个性心理、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堂活动、给予

3、不同形式的鼓励与评价,满足智残学生的心理需要,创建学习的乐园,从而使他们也能与常规学生一起愉快、健康地成长。二、研究过程:如何更好地让特殊教育的支流回归普通教育主流中,从而缩小弱智儿童与健全儿童的差距,加强随班就读弱智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十分重要。本学年我们课题组就学科教学中随班生的心理健康展开研究。(一)、教师要把心理健康因素纳入备课环节之中备课是教师实施教学的准备阶段,课备不好就会大大影响教学的效果。同时,备课没有很好地把弱智学生心理方面的因素考虑进去,也就不可能把教学任务落到实处。所以说,教师在备课时,要在研究教学大纲的基础上,做好以下几项工作1、教学目标适宜: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的主体

4、在具体教学活动中达到预期结果和标准。制定明确的课堂教学目标,可以使教师把握教学。学生对掌握、了解、运用的知识清晰明白。另外,制定好教学目标后才能考虑教学方法,组织形式,教学过程等具体的实施。因此,设计课堂教学目标,是上好一节课的重要前提。有随班儿童的班级既不同于普通班,也不同于弱智班。既要提高全班同学的课堂效率,又要让弱智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真正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在为随读生设计教学目标时我注意目标既要全面,又要有层次;既要少而精又要富有挑战性,这样有利于随读生能力的培养。(二)、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学生的心理健康1、了解智残学生的心理。对智残学生的教育和培养,不仅要求教育者应有正确的教育思想和观念

5、、高超的教学艺术,更重要的是要了解他们,尊重、信任和热爱他们。只有掌握他们的心理特点,才能正确有效地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素质。因此,通过对我校的随班生的观察与了解,发现他们主要存在以下几种不良心理:(1)自卑心理由于智力方面的原因,随班生学习成绩不够理想,在经历反复失败的恶性循环之后,加上自己对此又不能形成一种正确的看法和评价,久而久之,就觉得自己处处不如别的同学,低人一等,逐渐丧失了上进的勇气和信心,总认为自己不行,心情忧郁,自暴自弃,有时甚至出现“破罐子破摔”的想法。(2) 逆反心理由于随班生成绩较差,在反复失败后导致心情压抑,平时表现也较差,他在班集体中的成员地位很难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认可,

6、长期受到同学的排斥和老师的批评,自尊心受损,导致逆反心理的产生,主要表现为对老师和同学的帮助有明显的抵触情绪,不乐于彼此间的交往。(3) 孤独心理随班生由于在学习上表现较其他同学差,这样容易影响他与同学、老师的人际关系,经常处于一种孤独无援、遭人冷落的境地之中,平时表现出整日闷闷不乐,少言寡语,不愿合群,孤独自处的不良现象。2、优化课堂学习的心理环境。宽松是一种总体感觉。置身于宽松氛围的每个成员的心理此时此地应是放松的自在的,在一定程度上情感可以自然流露,思想可以任意驰骋,不必受太多的拘束。智残学生的课堂学习正是需要这样轻松愉快的氛围,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 放下教师的“架子”在传统

7、的教育中,可谓是“师道尊严”。但学生作为独立的社会个体,他们身上具有无限的潜能。教师的作用正在于帮助学生最充分地发挥其内在的潜能,所以必须放下为师的“架子”,以朋友的身份走近学生,让学生从心理上接受你。每个人都有权利表明自己的观点,也应接受他人的批评,包括教师在内。教师不再是自我权威的维护者和教材的代言人,而应是学生能力的激发者、培养者、欣赏者。如在教学十年后的礼物一文时,安排学生朗读课文准备试背。这时,教师将重点放在基础较差的智残学生小龚身上(要求先把课文读通读顺),但教师并不是高高在上以命令的语气提背诵要求,而是在她朗读前,教师先具体详细地讲清朗读时的注意点,在学生朗读过程中对他们的错误耐

8、心地指出并帮助其纠正,对读得较好处加以肯定,让他们在教师的帮助下通过自己的努力读通课文,在朗读的过程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让自信在实践学习过程的乐趣中升华。(2) 学会倾听“爱玩是我们的天性,每当我们打完球带着满心欢喜、满脸笑意走进教室时,老师总是说应该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学习上”可见,能不能让孩子们说心里话关键在大人。只有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他们才会 像课外活动那样去全心投入课堂学习。心里话的倾诉是教育的重要链条,因而成为不可缺少的信息通道。教师要善于倾听智残学生的心声,并以此为突破口,有的放矢地进行“因材施教”(3) 减少“规定”在传统的教学中,学生的行为往往受到严格的限制。对学生的思想和

9、行为做过多、过细的限制,虽然能达到整齐划一的效果,但无疑,学生(特别是智残学生)会因为害怕违反教师的各种规定而感到紧张、焦虑和压抑,丧失了自由表现的机会,抑制了主动创新的动机。因而,减少不必要的规定,还给学生自由表现的机会,有益于激活学生思维的火花,使学生在课堂上得以生动活泼地发展。太多的规定往往给人以心灵上的压抑。在上我家的男子汉一课时,我没有强调学生课上一定不能讲话,必须规规矩矩地坐在自己的位置上。相反,在课堂进行过程中,我适时安排学生组成小组交流自己的体会,体会童年的快乐,让学生充分地参与到课堂中来。这时,小龚积极性很高和大家交流得很开心。在交流的基础上再来学习,小龚积极性比较高,而且信

10、心也足。(4)、多点赏识。评价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适时、适宜的评价,往往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维持学习的兴趣。首先,从评价的形式来说,对弱智儿童要注意等级评价、语言评价和评语评价相结合,特别要注重语言评价。其次,从评价的内容来说,要从知识、技能、兴趣、态度等多方面考虑。教师要善于挖掘每个方面的闪光点对每一个进步都给予及时的鼓励,使他们经常能体验到成功的愉悦。从评价的标准来说,一定要降低要求。三、 评价中的心理健康教育1、激励性评语:教师在评判作业时,要持别注意保护弱智学生的积极性,不能对学生期望过高,不能与普通学生一个评判标准,要尽可能多地让弱智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这样,通过作业批改

11、来增强弱智学生学习的信心。例:采取激励性评价和奖励相结合的原则,善于发现他积极主动的一面,加以表扬。同时不仅要激发她的学习兴趣、学习爱好和学习热情,更体现为情感本身的体验与内心世界的丰富,从而表现在对生活的乐观、进取、向上的态度。也就是在知识的补缺补漏补差时,要适应生活、适应社会、挖掘其内在的潜能和个性的培养。2、疏导性评价:对于粗心大意、抄袭作业、投机取巧、逃避作业等现象,不能简单地用压、卡、罚的办法去解决。这就要求教师认真分析弱智学生的心理状况和学习心态,找出学生发生问题的病因,然后对症下药。同时,要取得家长的配合,要在意志品质培养方面下工夫,积极开发弱智学生的智力与非智力因素。3、科学性

12、评价:弱智儿童的教育,是特殊教育,对他们的教学要求不能同正常儿童一样,同样,对教师的教学工作要求,也要遵循“特事特办”的原则。对任弱智儿童班级任课教师工作的评价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是看辅导态度。通过座谈、问卷等形式,调查教师对弱智儿童的态度是否热情。二是看辅导结果。通过调研、个别测试等形式,看教育的结果怎样。三是看辅导记录。辅导是否勤快,记录是否完备,资料是否齐全。四看辅导过程。看课堂教学是否能兼顾弱智学生,对弱智学生的课外辅导怎样,作业、练习的批改与订正是否及时等。五看家长评价。通过家访、问卷等了解家长对教师的教育是否满意。如果教师在弱智儿童的教育中成效显著,能够帮助特殊学生摘掉帽子的

13、,学校将给予表彰、奖励。三、研究结果(一)随班学生健康成长1、心理问题改善明显通过全体随班教师的共同努力,我校随班生的心理问题已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他们渐渐变得开朗起来,脸上的笑容灿烂了,与普通同学的关系融洽了,变得有爱心了,表现文明了,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变得自信了点点滴滴,零零总总,无一不在说明我们的心理健康教育有了效果,我们的随班生正在向着阳光健康成长!2、学业成绩有所提高实施心理健康教育以来,我校随班生在学业方面有了明显的进步,智力得到了开发与培养,与普通学生的差距有所缩小。本学年第二学期语文期末考试中,我校的随班生学习成绩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3、兴趣爱好得到培养兴趣课上,我校随班生的身影

14、时常出现在阅览室,绘画班,象棋班上。五3班的小张同学积极参与区随班生朗诵比赛;四、五年级的随班生积极参加区特殊奥运会。随班生的兴趣爱好得到培养,笑容时常浮现在他们脸上。(二)随班教师也在成长1、素质提升经过一段时间的理论学习,在随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实践中,教师的教育思想有了转变,业务能力得到了培养,整体素质得到了提高。另外,在和谐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中,我们随班教师也得到了滋润与调养,心态更平衡,心理更健康。2、专业成长在随班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中,我们的随班教师开始积累经验,摸索出行之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本学期周老师的随班教研课得到了教师们的好。在随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路上我们已经积累了一些经验,但还存在许多不足,我们的方法还欠多样,我们的工作还不够细致。“路漫漫其修远兮”,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实践中不断探索,为随班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辟新的天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