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课时作业13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89912898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课时作业13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课时作业13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课时作业13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课时作业13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课时作业13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课时作业13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课时作业13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时作业13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基础巩固一、选择题下图为人类不同发展阶段就业结构变化图,据此完成12题。1符合人类社会发展先后顺序的是()A B C D解析:考查人类在不同时期从事活动的不同:采集时期以狩猎为主;农业文明时期以种植、畜牧为主;工业时期以工业为主;后工业时期以技术为主。答案:A2阶段人地关系的特点表现为()A人类与地理环境建立平等友好、互惠共生的伙伴关系B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很低,只能被动地适应环境C人类对自然地理环境的依赖性很大,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也很大D人类单纯地把地理环境看成是人类活动的场所和开发的对象解析:阶段为工业文明时期,人类试图成为自然的主宰,以牺牲

2、自然为代价,积累了大量的物质财富,但同时人地矛盾迅速激化。答案:D(2019年河北石家庄二中高一下期末)下图为人类文明不同发展阶段的经济资源及生产力发展水平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3对图中所示四个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A采猎文明阶段,原始自然环境保护最好,人口容量最高B农业文明阶段,注重土地的开发,生态问题严重C工业文明阶段,矿产资源使用是促进发展的主要动力,人定胜天的思想逐渐形成和发展D信息文明阶段,对自然环境的改造能力最强,环境质量趋好解析:采猎文明阶段,原始自然环境最好,但是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资源的利用率较低,因此人口容量较低,A错误;据图分析可知,农业文明阶段对土地、牲畜、劳动力的依

3、赖最强,土地开发的强度开始增强,开始出现一些生态问题,但并不是特别严重,B错误;工业文明阶段对矿产、能源、水资源的依赖最强,人定胜天的思想是在农业革命以后逐渐形成的,C错误;信息文明阶段对信息资源的依赖最强,对自然环境的改造能力最强,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环境质量趋好,D正确。答案:D4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促进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的主导因素是()A资源 B科技C市场 D交通解析:信息文明阶段,生产力发展速度最快,水平最高,故促进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的主导因素是科技,故B正确。答案:BPM 2.5是指悬浮在空气中的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颗粒物的来源主要有自然源和人为源两种,其中人

4、为源的危害较大。下图为年度人口、GDP与PM 2.5浓度分布图,图中4个圆圈分别表示杭州、广州、北京和上海,圆圈越小表示PM 2.5浓度越低。读图完成56题。5据图分析,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人口数量越多,PM 2.5浓度越高BGDP越大,PM 2.5浓度越高C纬度越高,PM 2.5浓度越高D北京PM 2.5浓度高于广州解析:图中上海GDP最大,城市人口数量最多,但北京PM 2.5浓度最高,故A、B项错误,D项正确。PM 2.5污染源主要是人为源,PM 2.5浓度与当地纬度高低无关,故C项错误。答案:D6杭州的人口规模远小于上海,PM2.5浓度却比上海高,主要原因是()A杭州汽车保有量大,尾气

5、排放多B杭州三面环山,不利于污染物扩散C上海人均GDP大,环保投入大D杭州城市建设规模大,建筑扬尘多解析:杭州人口、经济规模均比上海小,杭州汽车保有量比上海小,污染物排放量也比上海小。受三面环山地形的影响,杭州大气污染物不易扩散。故B项正确。答案:B(2019山东济南重点中学高三模拟)地球生态超载日是指某一年,到一个特定日期为止,人类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已超过地球在这一年可以产出的资源总量。下图为19902015年地球生态超载日统计图。读图,完成78题。7该期间地球生态超载日的变化趋势表明()A气候变暖,资源更新周期变短B人口增加,资源消耗速度加快C技术发展,资源利用种类增多D经济下滑,资源供给数

6、量不足解析:地球生态超载日是指一年内人类对自然资源的消耗超出地球在这一年可以产出的资源总量的日期。据图可知,该日期不断提前,出现此现象的原因主要是随着人口的增加,资源消耗的速度加快。答案:B8根据地球生态超载日的变化趋势,人类应采取的合理措施是()A加大资源开采力度 B调整人口合理容量C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D增加地球资源产出解析:根据此变化趋势,人类应合理开发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加大资源开采力度会使生态超载日更加提前;人口合理容量主要由资源的数量、地区开放程度、经济发展水平等决定,不能随意调整;地球产出的资源量是稳定的,不能任意增加。答案:C二、非选择题9读人类文明进程及社会经济增长主导因素

7、(土地、资本、劳动力、科技)变化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a、b、c、d曲线表示经济增长的主导因素,对应正确的是()Aa科技 Bb土地Cc劳动力 Dd资本(2)分析劳动力、科技在工业文明阶段的变化特征。(3)分析人类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人地关系的主要特点。解析:本题考查人地关系的演变。第(1)题,狩猎文明阶段经济增长的主导要素是劳动力(b);农业文明阶段经济增长的主导要素是土地(a);资本在工业文明阶段早期影响巨大(d);科技则是工业文明阶段后期经济增长的主导要素(c)。第(2)题,工业文明阶段,劳动力数量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力下降,但劳动力素质的影响在不断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力逐渐

8、增强,后期成为主导要素。第(3)题,人地关系思想发展的四个阶段是:崇拜自然(狩猎文明)、适应和改造自然(农业文明)、征服自然(工业文明)和谋求人地协调(环境文明);不同阶段人地关系也不一样。答案:(1)D(2)劳动力数量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力下降,但劳动力素质的影响在不断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力逐渐增强,后期成为主导要素。(3)狩猎文明阶段:人类依赖自然(崇拜自然);农业文明阶段:人类改造自然,环境问题开始增加;工业文明阶段:人类试图征服自然,人地矛盾空前激化,各种环境问题突出;环境文明阶段:人类守护自然,谋求人地关系协调。能力提升一、选择题(2018年陕西省咸阳市高三模拟检测二模)生态小

9、康家园是以土地资源为基础,以太阳能为动力,以沼气为纽带,种植业和养殖业相结合,通过生物质能量转换技术,在农户土地上,在全封闭状态下,将沼气、猪禽舍、厕所和日光温室等组合在一起的一种生态农业庭院经济模式。读下图,完成1011题。10“楼顶花园,楼上家园,地面果园”是生态农业庭院的写照,楼顶花园的主要生态作用是()A夏季隔热,冬季保温 B增加湿度,利于产出C天然氧吧,实现零排放 D资源再生,提高产能解析:“楼顶花园,楼上家园,地面果园”是生态农业庭院的写照,楼顶花园是人鱼花菜共生温室,主要生态作用是增加绿地,夏季隔热,冬季保温,A对;增加产出、提高产能不是生态作用,B、D错;该模式是人工种植,不是

10、天然氧吧,不能实现零排放,C错。答案:A11该生态小康家园地源热泵使用的主要季节是()A春季、夏季 B夏季、秋季C春季、冬季 D秋季、冬季解析:该生态小康家园地源热泵使用的主要季节是春季、冬季,春季气温不稳定,有倒春寒等灾害,冬季气温低,C对;夏季气温高,不需要地源热泵。秋季作物大多成熟收获,对地源热泵使用需求较少,A、B、D错。答案:C(2019年安徽安庆重点中学高三下联考)劣地式红层荒漠(俗称“牛肝地”)是发育在以红层软岩为主的区域,以密集侵蚀沟和风化壳裸露为标志的红层荒漠。读某地区不同演替阶段下的植物群落与土壤特征变化图,完成1213题。注:红层软岩是外观以红色为主色调的中、新生代的碎屑

11、沉积岩,以陆相沉积为主,岩性以砂岩、泥岩、页岩为主。12在该地区植物群落演替的过程中,土壤特征发生的变化是()A土壤厚度增大 B土壤水分含量增大C土壤中矿物质比重增大 D土壤肥力提高解析:读图可知,随着植物群落演替(由常绿阔叶林向牛肝地演替),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降低,土壤含水率下降,排除B、D选项;土壤中有机质和水分含量的降低,将使土壤中矿物质比重增大,C选项正确;植物群落的演替伴随着植被保持水土功能的下降,将使土壤侵蚀加剧,土壤厚度变薄,A选项错误。答案:C13导致植物群落演替的主要原因是()A气候变异 B地表形态变化C土壤肥力变化 D过度农业活动解析:读图可知,该地区的原生植被为常绿阔叶林

12、,说明该地区位于我国南方地区;南方地区人口数量多,人口密度大,人地矛盾尖锐,过度农业活动是导致植物群落演替的主要原因。答案:D生态足迹是能够持续地提供资源或消纳废弃物的、具有生物生产力的地域空间。有效生态承载力是自然能够为人类提供的生态服务的能力。分析下表中的数据,回答1415题。 世界上部分国家的人均生态赤字资料表(单位:公顷/人)国家人均生态足迹人均有效生态承载力人均生态赤字新加坡6.90.16.8比利时5.01.23.8美国10.36.73.6英国 5.21.73.5日本4.30.93.4冰岛7.421.714.3新西兰7.620.412.8秘鲁1.67.76.1澳大利亚9.014.05

13、.0巴西3.16.73.614.中国的人均生态足迹为1.2公顷/人,人均有效生态承载力0.8公顷/人,则中国的人均生态赤字为(单位:公顷/人)()A0.4 B0.4C2.0 D2.0解析:结合表中数据可知,人均生态赤字人均有效生态承载力人均生态足迹,则中国的人均生态赤字为0.4公顷/人。答案:B15当人均生态赤字为负值时,从国家和地区的角度看是使用了别的国家和地区的资源,从全球的角度看是盗用了下一代的资源。这句话中体现出的可持续发展原则有()A持续性原则和共同性原则B共同性原则和公平性原则C公平性原则和持续性原则D经济性原则和持续性原则解析:使用别的国家和地区的资源,违背了公平性原则;盗用下一

14、代的资源既违背了公平性原则,又违背了持续性原则。答案:C二、综合题16我国已将控制酸雨和二氧化硫污染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并提出了两控区(酸雨控制区和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区)酸雨和二氧化硫污染控制目标。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煤炭、石油以及金属冶炼等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溶解在大气水中,以雨、雪、雹、露等形式降到地面即成为酸雨,其pH小于5.6,主要分硫酸型和硝酸型两类。材料二:见下图。(1)我国各地环境问题表现同中有异,图中非控区的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_,而“两控区”又表现出比较严重的_。(2)有关我国“两控区”控制对象的说法,正确的有(多选)()A二氧化硫污染集中于城市B二氧化硫只出现于北部,酸雨只影响到东部C我国酸雨主要属硫酸型D酸雨会酸化河湖水,腐蚀建筑物E酸雨区与酸性气体排放源地一致(3)我国南方地区酸雨强度比北方地区_,其主要原因是_。(4)防治酸雨可采取哪些措施?解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