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古诗阅读必考题型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89901098 上传时间:2022-08-0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古诗阅读必考题型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古诗阅读必考题型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古诗阅读必考题型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古诗阅读必考题型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古诗阅读必考题型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古诗阅读必考题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古诗阅读必考题型(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古诗阅读必考题型班级:_ 姓名:_ 时间:_1. 对比阅读古诗,完成练习。冬夜读书示子聿(宋)陆游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劝学诗(宋)朱熹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劝学(唐)孟郊击石乃有火,不击元无烟。 人学始知道,不学非自然。万事须己运,他得非我贤。 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1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古人年轻时下功夫,到老年才有所成就,因此要在学习上不遗余力。B.池塘春草和阶前梧桐,通过意象的变化突出时不我待,进而来劝学。C.击打石头才有火花,是用来类比人只有通过学习,才能掌握知

2、识的。D.三首诗语言通俗易懂,但是劝人学习的思想却充满着现实的功利性。2三首劝学诗在劝学方面有哪些观点?请简要概括。_2. 读古诗宿建德江,完成题目。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1这首诗的作者是_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_。本诗题目的意思是_。诗的前两句的大意是_2展开想象,诗中“日暮客愁新”和“江清月近人”的日月之景,带给读者的感受是_3诗中侧重借景抒情的是第_、_句,侧重叙事写景的是第_、_句。整首诗表达了诗人_之情。3. 阅读与欣赏。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所有使我像草一样颤抖过的。我歌唱早晨,快乐或者好的思想,我歌唱希望,都变成声音飞到四方八面去吧,我歌

3、唱那些属于未来的事物,不管它像一阵微风。我歌唱正在生长的力量。或者一片阳光。我的歌呵,轻轻地从我琴弦上,你飞吧,失掉了成年的忧伤,飞到年轻人的心中,我重新变得年轻了,去找你停留的地方。我的血流得很快,对于生活我又充满了梦想,充满了渴望。1“歌唱”的意思是_,“为少男少女们歌唱”实则是_。2诗歌中揭示主题的诗句是:_。3最后一节中,“梦想”和 “渴望” 的含义是什么?_4四节诗分别应怎样来朗读?请选填。A真挚炽热 B舒缓欣慰 C活泼明快 D深情祝福第一节:(_)第二节:(_)第三节:(_)第四节:(_)4. 读一读,做一做。雨过山村唐王建两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看中庭栀

4、子花。1根据解释,从诗中找出对应的词语写在括号里。(1)小溪旁长着翠竹。(_)(2)互相呼唤。(_)(3)庭院中间。(_)2本诗描绘了一幅清新秀丽的山村_图景。3本诗的前两句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来表现山村的静谧,第三句写_,第四句通过写作者的“闲看”来反衬_。4作者写雨过山村所见情景,富有诗情画意,充满了生活的气息,表达了自己对_的喜爱之情。5. 默写山行,按要求完成练习。_1默写山行2解释下列词语意思。(1)坐:_(2)红于:_3这首诗的作者是代诗人,他观察的顺序是从到。4这首诗为我们展示了一幅迷人的_(季节)图画,诗中描绘了寒山、石径、人家、枫林、霜叶等景物,特别是那一抹红色,使秋天的山林呈现

5、出一片_。5诗中后两句的意思是:_。6. 古诗文阅读。新柳杨万里柳条百尺拂银塘,且莫深青只浅黄。未必柳条能蘸水,水中柳影引他长。1“水中柳影引他长”中的“引”字照应了诗中“_”一词,用了_的修辞手法来描写柳条的优美。2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_7. 课内阅读。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宋苏轼黑云翻墨未遮山,_。卷地风来忽吹散,_。1把古诗补充完整。2解释下列词语。翻墨:_卷地风来:_水如天:_3说说“卷地风来忽吹散”的意思。_4诗人描写的是_,表达了诗人_之情。8.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兰溪棹歌(唐)戴叔伦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1)结合语境给划线词语

6、选择合适的意思。凉月如眉挂柳湾。( )A圆圆的月亮。 B新月。越中山色镜中看。( )A越过中间。 B周代诸侯国名。兰溪三日桃花雨。( )A桃花瓣落下来,像下雨一样。B江南春天桃花盛开时下的雨。(2)根据下面的画面,写出合适的诗句。一弯新月挂在柳湾的上空,月光清朗,凉爽宜人。_鱼群在夜半人静之时纷纷涌上溪头浅滩。_(3)判断下列对这首诗歌的赏析的正误。这是一首富有民歌风味的船歌。全诗清新灵妙地写出了兰溪的山水之美及渔家的欢乐之情。( )首句写行舟看见的江岸边的景色,因为是雨后的春夜,因此皎洁的月色显得更加清澄。( )古诗描写的是江南春天的景色,从“桃花雨”一词可以判断出来。( )“越中山色镜中看

7、”,描绘出越中一带水清如镜,两岸秀色尽映水底的美丽图景。( )9. 古诗阅读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宋苏轼_,_。_,_。1默写古诗。2本诗描绘了望湖楼的_。如果将这首诗的内容画成一幅画,你给这幅画起的名字是_。3本诗把乌云比作_,用_形容雨点,写出了暴雨来临时的景色。4诗人通过写云翻、_、_、_这些自然最象,表达了对西湖美景的喜爱之情。10. 古诗词阅读。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1诗中“东风”指_,周郎指_。2试说说“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的深刻含义。_11. 阅读宋词,完成练习。清平乐春归何处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

8、归来同住。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1整首词以“_”这一句为总起,写出了作者对春天的寻觅。2作者寻春不见,内心充满了_,正如词中所写的“_”。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3解释词语。无行路:_。4诗人要与( )“同住”。A.能找到春天的人B.家人C.朋友D.春天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5写出下列字的意思。啭:_因:_6用自己的话说说前两句词的意思。_7黄鹂有没有告诉作者答案?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黄鹂和春天一同出现,有黄鹂的飞掠就有春天的存在B.黄鹂还是告诉了作者答案的,它把作者的视线引向夏季开放的蔷薇C.

9、寻找春天的去处,答案并不重要,作者意在抒发对春天的爱惜和留恋之情12.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宋辛弃疾_,_。_,_。_,_。_,_。注:题目居中写,上下阕之间空两格。注意行款整齐,布局合理。书写要正确,养成自我检视习惯。1默写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2“西江月”是词牌,“_”是词题。从“_”等词句,可以知道,写的是乡村夏夜美景。3词中,“路转溪桥忽见”的“见”同_,读音是_。4如果宿建德江所表达的情感用一个“_”字来表示,那这首词表达的情感就可以概括为一个“_”字。13. 读古诗,完成习题。夜书所见萧萧梧叶送_,_秋风动客情。_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_。1补全诗句。2本诗题目的意思是_。3这首诗是_代诗人_所作,抒发了诗人在秋天思念_的思想感情。4诗中“挑”的意思是_,“促织”就是_。作者看到_,料想_,由此想起了自己的家乡和童年。5本诗中,表现作者想象的诗句是“_,_。”14.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江上渔者_,_。_,_。1默写古诗。2“江上往来人”中“往来”是因为()A.江上风景美B.江上鲈鱼美C.江上一叶舟美D.看渔民打鱼3反映了渔民劳作艰辛的诗句是_。4这首诗通过_和_的对比,表达了诗人_。5这首诗主要用了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