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职业学院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89899408 上传时间:2022-07-18 格式:DOC 页数:124 大小:2.4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威海职业学院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24页
威海职业学院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24页
威海职业学院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24页
威海职业学院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24页
威海职业学院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威海职业学院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威海职业学院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1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2年-2023年建筑工程管理行业文档 齐鲁斌创作福建省福清龙华职业中专学校国家示范校项目建设文件 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编号:福建省福清龙华职业技术学校二一四年九月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由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及富士康科技集团、新北洋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康威电子有限公司等知名企业的技术和管理专家联合组建。专业指导委员会的工作任务是把握本专业的发展趋势,指导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实训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工作,为校企合作牵线搭桥,促进专业建设水平的不断提高。委员会具体成员见下表: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成员序

2、号姓名职称委员会职务工作单位职务电话1 编制说明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以高中毕业生及对口职高毕业生为教育对象,适用于三年全日制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由信息工程系应用电子技术教研室与富士康科技集团、卡尔电气研究所等企业共同制定,并经学院编审指导委员会审核通过,学院批准自2009级开始实施。目 录一、专业人才培养的指导思想1二、人才培养需求分析1(一)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趋势分析1(二)电子类人才需求分析3(三)岗位群高技能人才职业能力分析4三、人才培养目标与人才培养模式5(一)人才培养目标5(二)行动导向、校企共育的人才培养模式6四、课程体系构建与教学内容改革7(一)课程体系构建与教学内容改革8(二)学

3、习领域课程设置与教学计划17五、双师结构的教学团队建设19(一)教学团队的教师数量配置20(二)教学团队的素质要求20(三)教学团队的培养工作20六、实践教学条件建设23(一)实践教学条件建设思路23(二)实践教学条件建设配置要求24(三)实践教学条件建设途径25七、教学运行管理26(一)以行动为导向,改革教学模式26(二)学习领域课程的组织与实施27(三)教学质量保证体系31(四)建立以“产权连接”为纽带、“双向嵌入”的校企合作长效机制33(五)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生均成本与效益分析33八、学生职业道德与人文素养的培养34(一)注重职业道德教育34(二)强化人文素养的培养34九、人才培养质量评价

4、与反馈35(一)评价形式与评价内容35(二)结果性评价原则35(三)结果性评价项目与指标36(四)评价信息处理反馈36十、改革成效36(一)以服务为宗旨,更新高职教育教学理念36(二)校企共育,专班人才培养成效显著37(三)重构并完成了基于职业分析的课程体系38(四)以生产性实训为主体的实践教学条件得到了根本改善39(五)建设双师型国家级专业教学团队41(六)形成了初具规模的网络和专业教学资源42(七)专业人才培养的整体水平有了显著提高42十一、人才培养方案评价与建议43(一)对人才培养方案的评价43(二)人才培养方案可推广度分析及经验与体会44(三)主要存在的问题与持续改进计划45附件:学习

5、领域课程标准47 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名称】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代码】590202【教育类型】高等职业教育【招生对象】普通高中毕业生、职业高中毕业生、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基本学制】3年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开设于1999年,是山东省高等学校特色专业、首批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项目中央财政支持的重点建设专业。本专业经过十年的建设,尤其是自2006年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项目建设启动以来,通过校企紧密合作,基于职业分析构建了专业课程体系,基于工作过程重构了教学内容;在不断优化以生产性实训为主要特征的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创新并实践了“行动导向、校企共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按照工学结合

6、的高技能人才培养要求分析专业教学团队和实践教学条件并组织建设;与企业合作,共同设计、制定与实施了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本方案包括专业人才培养指导思想、人才培养需求分析、人才培养目标与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构建与教学内容改革、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建设、实验实训条件建设、教学运行管理、学生职业道德素质与人文素养培养、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与反馈、改革成效、人才培养方案评价与建议等十一部分。一、专业人才培养的指导思想以教育部教高【2000】2号、【2006】14号、【2006】16号等文件精神为指导,以服务于山东半岛地区的电子信息行业企业为宗旨,以培养具有电子企业岗位职业能力的高技能人才为目标,积极探索校企合作

7、、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重视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通过校企合作,共同优化设计人才培养方案,构建课程体系并改革教学内容,共同建设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和实践教学条件,实现从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到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二、人才培养需求分析根据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总体趋势,确定专业发展方向;根据主要服务区域内行业、企业对电子类高技能人才的需求,确定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规格及数量。(一)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趋势分析20世纪90年代初,国家相继启动了“金系列”重大信息化工程(金桥工程、金卡工程、金关工程、金税工程),极大地拓展了电子信息产业的发

8、展空间,传统的单一制造业发展成为硬件制造、软件开发、应用与信息服务诸业并举的现代电子信息产业体系。各级政府高度重视,把电子信息产业作为重点支持的领域加以扶持,我国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占全球份额不断扩大,2006年销售收入达到5530亿美元,占全球比重20.2,位于全球第二位。规模以上电子信息企业共有26739家,电子信息产业工业增加值占全国GDP的比重达5.53%。电子信息产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重要的支柱性、先导性、基础性和战略性产业。自2000年以来,在积极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形势下,我国电子信息产业一直保持快速增长态势,20012006年,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速度达到25.9,为同期

9、国民经济增幅的三倍左右,显示出良好的增长潜力。20002006年电子信息产业增速与国民经济比较见图1。年 图1 20002006年电子信息产业增速与国民经济比较经过“十五”的发展,电子信息产业已成为山东省工业经济的支柱产业和推动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基础产业。加快发展电子信息产业,成为我省信息产业“十一五”规划的重点。“十一五”期间,我省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目标是:到2010年,全省电子信息产业实现销售收入7000亿元,年均增长20%;实现工业增加值1200亿元,年均增长20%。电子信息产业工业增加值约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10%以上,成为带动我省经济增长、结构升级的重要支柱产业和增强综合实力的

10、战略性产业。随着山东半岛加工区战略的实施,再加上毗邻韩国、日本这一特殊的地理位置,具有区域特色的产业聚集区发展迅速,已初步形成了以青岛为龙头,烟台、威海为主体的信息产业聚集地。据威海信息产业局统计,威海电子信息企业共4000余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85家。威海本地电子信息制造企业的特点是外资企业众多,规模小、数量大,产品主要以来料加工为主,该特点决定了高技能人才需求量大,占整个电子职位人才需求的90。综上所述,在国家产业政策的支持和电子信息产业规模扩张的宏观背景下,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发展前景广阔。(二)电子类人才需求分析本专业人才培养以服务于山东半岛制造业的电子产业为主,辐射山东省乃至全国电子类

11、行业企业。根据威海市统计数据,2007年度全市招聘单位共提供工作岗位5万多个。其中,计算机/电子类职位占岗位需求总数的11.28%,比2006年大幅上升了5.11个百分点。到2008年上半年,计算机/电子类技术人员需求比2007年又上升了3.66个百分点,占岗位需求总数的14.94%。其中,电子类职位需求占了近80。岗位需求情况见图2。 图2 2006-2008威海市岗位需求情况统计图从对烟台、青岛等地区电子企业的抽样调查分析,两地区对电子类专业技术人员的需求远大于威海市的总需求量。以富士康科技集团(烟台园区)为例,其烟台园区员工总数2007年达到6万人,计划到2010年发展到10万人,其中约

12、5%为高技能人才。通过对山东半岛区域内富士康科技集团(烟台园区)、青岛海尔集团、青岛海信集团、威海三星通讯设备有限公司等10个大型企业及威海北洋电气集团、威海双丰电子有限公司、威海卡尔电气研究所等12个中型企业的调查分析,电子类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主要集中在以电子产品装配与焊接、产品调试与修理、质量检验与管理、生产管理、工艺设计为主的电子产品制造岗位群,以设备的操作与维修为主的自动化设备操作与维护岗位群和以电子产品设计与开发为主的产品开发岗位群。岗位群结构分布见图3。图3 岗位群结构分布图由威海人才需求分析及岗位群分布情况预测2009年专科以上电子类专业毕业生需求达4500人,高职层次的需求

13、人数约为4000人。根据图2-3比例,则威海制造业岗位需求人数为2760人左右,设备操作与维修岗位需求人数为680人左右,电子产品开发岗位需求人数为160人左右。根据对区域内电子企业的抽样数据预测,到2010年,山东半岛地区对电子类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总量将达到5万人,平均每年需求量不低于1.5万人,需求岗位主要是电子产品制造岗位群、自动化设备操作与维护岗位群和电子产品开发岗位群。(三)岗位群高技能人才职业能力分析针对本专业人才培养服务的三个岗位群,本专业教学团队通过对威海北洋电气集团、富士康科技集团(烟台园区)、青岛海尔集团等山东半岛区域内有代表性的企业调研,并与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研讨,确定了岗

14、位群的职业能力。1. 制造岗位群制造岗位群涉及的工作岗位主要有电子产品装配与焊接、产品调试与修理、质量检验与管理、生产管理、工艺设计等,其工作任务是利用各种生产线设备、仪器仪表及工具,依据生产工艺文件制造电子产品。从业者需要具备:元器件识别与检验能力;常用电子仪器仪表与工具的使用能力;手工装配与焊接能力;工艺流程设计与工艺文件编制能力;常用设备的调试与操作能力;物料管理、工艺技术管理、生产管理能力;质量检验与质量控制能力;常用设备的使用维护能力;资料查阅能力与沟通表达能力;安全生产、环境保护与分工协作的团队意识及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正确的工作方法、高效的执行力等。2. 设备操作与维护岗位群设备

15、操作与维护岗位群所涉及的工作岗位主要是自动化电子生产线上常用自动化设备的编程、操作与维护,其工作任务是根据产品进行生产工艺编程、程序与设备调试、设备操作、设备日常维护与保养。从业者需要具备:机械图样识图与绘制能力;贴片机等自动化设备工艺编程和调试能力;贴片机等自动化设备操作、保养、维修能力;贴片机等自动化设备的常见故障排除能力;自动化设备工艺规程制订能力;资料查阅能力与沟通表达能力;具有安全生产、独立工作能力和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等。3. 设计岗位群设计岗位群所涉及的工作岗位主要是电子企业产品开发部门的助理设计岗位,主要工作任务是单元电路分析设计、原理图绘制、线路板设计、单片机应用编程、样机装配调试、设计资料整理等。从业者需要具备: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使用能力;汇编语言编程、调试能力;单片机系统设计应用能力;电子装配、焊接能力;运用办公软件制作图表、文档、报告的能力;资料查阅能力与沟通表达能力等。三、人才培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