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4教学案:第16课过秦论 Word版含答案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89898562 上传时间:2023-08-19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1,0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4教学案:第16课过秦论 Word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4教学案:第16课过秦论 Word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4教学案:第16课过秦论 Word版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4教学案:第16课过秦论 Word版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4教学案:第16课过秦论 Word版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4教学案:第16课过秦论 Word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4教学案:第16课过秦论 Word版含答案(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精品资料16 过秦论战国时期,狼烟四起,七雄并举,虎视天下。素有“虎狼之国”之称的秦国地处西方却异军突起,灭六国,统一天下,其实力可谓强大。经李斯辅佐,改革兴政,国力则更是强盛,天下皇帝自嬴政始。可仅短短15年的时间就被推翻了,身死国灭,为天下笑。为什么呢?西汉政论家、文学家贾谊在过秦论中阐明了自己的见解。论韬晦在政治中,韬晦或自我掩饰,乃是一种防御性的自全之术。韬晦之术有上中下三策。上策就是沉默。沉默使别人无法得到探悉秘密的机会。中策是施放烟幕,转移注意。下策是散布谎言。即故意设置假象,掩盖真相。善于沉默者,常能获得别人的信任。人性使人只愿意把话向一个他认为能保守秘密的人倾诉,以求减轻自己

2、心灵的负担。因此可以说,善于沉默是获得他人隐秘的手段。一个善于沉默的人,则显得更有尊严。所以说,善于沉默是一种修养。掩饰和作伪有时是必要的。尤其在一个人对某事知情,却又不得不保持沉默的时候。因为对一个知情者,关心的人一定会提出各种问题,设法诱使他开口。即使他保持沉默,聪明人从这种沉默中也能窥见某些迹象。所以说某些模棱两可之词,有时正是为了隐藏真相所不得不披上的一件罩衣。作伪或说谎,那么我认为,即令它可能发挥某种作用,但总之,其恶果也是远远超过其益处的。一个骗子绝不是一个高明的人而是邪恶的人。一个人起初也许只是为了掩饰事情的某一点而说一点谎,但后来他就不得不说更多的谎,以便掩盖与那一点相关联的一

3、切。微感言:1时难得而易失也。贾谊2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贾谊3国以民为本,君以民为本,吏以民为本。贾谊4功莫大于去恶而好善,罪莫大于去善而为恶。贾谊5祸兮福所依,福兮祸所伏;忧喜聚门兮,吉凶同域。贾谊6习与正人居之,不能无正也;犹生长于齐,不能不齐语也。贾谊一、作者视窗“才调无伦”的贾谊贾谊继承和发扬了荀子所倡导的“阳儒阴法”的政治传统,提出了立法制、明等级、礼法结合的治国主张。他认为礼和法就好比芒刃和斤斧,礼侧重于教化,使人为善,以“防患于未然”;法侧重于惩罚,使人畏惧,以惩戒于后。在治理国家的过程中,既不能片面追求强权法制,也不能太宽容忽视教化作用,只有软硬兼施两手均硬才行。贾谊最热心倡导

4、“以民为本”的仁政思想。他指出:“夫忧民之忧,民必忧其忧;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这不是“以人为本”“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母体吗?贾谊的农本思想也十分先进。他在论积贮疏中指出“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则物力必屈”。认为国家既要抓住农业这个根本,更要重视积贮这个环节,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备战备荒的目的。贾谊在教育理论方面还提出了德智体全面发展,提倡尊师重教,并率先提出胎教,这些思想至今还闪烁着睿智的光芒【注】贾谊(前200前168),西汉洛阳人。西汉初期著名政论家、文学家,最早的汉赋作家之一。年少即以文才超众著称。20多岁时被汉文帝召为博士,不久被提升

5、为太中大夫。后因在政治方面多次提出改革建议,触犯权贵,被谪为长沙王太傅。四年后被召回,为文帝宠子梁怀王太傅。死时年仅33岁。代表作有:政论文论积贮疏、过秦论、陈政事疏,辞赋吊屈原赋、鸟赋。二、写作背景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为了享受而横征暴敛,为了修城造宫而滥征民力,为了钳制思想而焚书坑儒,为了防止人民反抗而实行严酷的刑罚,终于导致农民大起义,秦朝迅速灭亡。西汉初期,经历了春秋战乱到楚汉战争,社会经济遭到了极大的破坏,土地荒芜,人民流亡,人口减少,经济凋敝。贾谊的过秦论正是针对这种现实而写的。他希望西汉统治者能吸取秦灭亡的教训,推行“仁政”以求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即所谓“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也。三

6、、相关知识1“战国四公子”齐国的孟尝君(田文),赵国的平原君(赵胜),楚国的春申君(黄歇),魏国的信陵君(魏无忌),四人均以“善养士”闻名,都是当时仅次于国君的当政者,又称“战国四君子”。2天下的别称“宇内”“四海”“八荒”,都是“天下”的意思。3九州古时天下分九州,关于九州的说法不一,一般认为包括兖州、冀州、青州、徐州、豫州、荆州、扬州、雍州、梁州。九州常用来代指“中国”。4山东、关中、河山东:指崤山以东。关中:指函谷关以西的地区。河:特指黄河。如“河南”指黄河以南,“河北”指黄河以北。5五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6合纵、连横合纵:是联合六国共同对付秦国的策略。亦

7、作“合从”。连横:是一种离间六国,使他们各自同秦国联合,从而各个击破的策略。亦作“连衡”。四、基础梳理1字音识记(1)崤函()(2)窥视()(3)膏腴()(4)合从() (5)迁徙() (6)蒙恬()(7)藩篱() (8)鞭笞() (9)锋镝()(10)铦() (11)逡巡() (12)瓮牖()(13)度长絜大()(14)锄耰棘矜()答案(1)xio(2)ku(3)y(4)zn(5)x(6)tin(7)fn(8)ch(9)d(10)xin(11)qn xn(12)yu(13)du xi(14)yu qn2辨形组词(1)(2)(3) (4)(5) (6)答案(1)崤山菜肴混淆(2)雍容臃肿慵懒(

8、3)丘陵凌厉绫罗(4)轸怀疹子诊脉鸡胗(5)逡巡峻峭疏浚竣工(6)藩篱蕃息幡然燔烧3词义理解(1)蒙故业:(2)践华为城:(3)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4)以致天下之士:(5)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6)流血漂橹:(7)却匈奴七百余里:(8)销锋镝:(9)余威震于殊俗:(10)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11)蹑足行伍之间:(12)揭竿为旗:(13)赢粮而景从:(14)非亢九国之师也:(15)度长絜大:答案(1)承受,接受。(2)践踏,登上。(3)吝惜。(4)招致,招纳,吸引。(5)迟疑徘徊、欲行又止的样子。(6)大盾牌。(7)使退却。(8)箭头。(9)不同的风俗,指边远的地方。(10)耕田的人

9、。(11)置身于。(12)高举。(13)担负,背负。(14)高,强。(15)衡量。4识记文言实词和虚词(1)通假字孝公既没:合从缔交:赢粮而景从:百有余年矣:答案通“殁”,死。通“纵”。通“影”,像影子一样。通“又”。(2)一词多义亡利固答案名词,指逃走的败兵/动词,丢失/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灭亡/副词,通“无”,没有名词,指有利的形势/形容词,锋利/名词,好处/动词,变得锋利名词,指险固的地势/动词,巩固/形容词,固执、顽固/副词,本来(3)虚词归纳因以答案动词,沿袭/介词,趁着/介词,凭借连词,来/介词,凭着,用五、文白对译过秦论一、文本助读本文着重叙述秦王朝的兴亡过程,揭露秦始皇的暴虐无道

10、,最后指出“仁义不施,攻守之势异也”是秦王朝迅速灭亡的原因。作者总结秦王朝覆灭的历史教训,意在借古讽今,即从反面说明“牧民之道,务在安之而已”,而“安之”之策莫大于施行仁政,目的是劝汉文帝对人民实行宽松的政策。【结构图示】二、小组合作【重点词句梳理】1词类活用(1)序八州而朝同列:(2)然而陈涉,瓮牖绳枢之子:(3)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4)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5)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6)天下云合而响应:(7)赢粮而景从:(8)内立法度:(9)外连衡而斗诸侯:(10)追亡逐北:(11)外连衡而斗诸侯:(12)吞二周而亡诸侯:(13)却匈奴七百余里:(14)序八州而朝同列:(15)约从离衡:(16)且夫天下非小弱也:(17)以弱天下之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