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轮复习新人教版第7课个人收入地分配学案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89896669 上传时间:2023-07-17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4.4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轮复习新人教版第7课个人收入地分配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一轮复习新人教版第7课个人收入地分配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一轮复习新人教版第7课个人收入地分配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一轮复习新人教版第7课个人收入地分配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一轮复习新人教版第7课个人收入地分配学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轮复习新人教版第7课个人收入地分配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轮复习新人教版第7课个人收入地分配学案(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word第三单元第7课个人收入的分配考纲展示1.分配制度:生产决定分配;按劳分配与其作用;多种分配方式并存2效率与公平: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公平的影响;提高效率、促进公平【主干解读】把握1个核心收入分配公平的维护理解2种分配方式按劳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明确3对关系效率与公平的关系、生产力与分配制度、所有制与分配制度整合4项措施大力开展生产力、完善分配制度、初次分配、再次分配考点一分配制度考点梳理1生产决定分配【温馨提示】生产决定分配,所以维护公平的根本措施是大力开展生产力。2按劳分配与其作用(1)按劳分配为主体适用X围:公有制经济。分配尺度: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

2、。分配对象:个人消费品。分配原如此:多劳多得,少劳少得。(2)客观必然性:由我国现实的经济条件决定的。前提:生产资料公有制。物质根底: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的开展水平。直接原因: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3)意义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从而促进社会生产的开展。表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温馨提示】公有制经济X围内的分配方式并不都是按劳分配,只有工资、奖金、津贴等劳动所得属于按劳分配。其他股票、技术入股等所得,都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3多种分配方式并存(1)多种分配方式:除按劳分配外,我国还实行劳动、资本、技术

3、、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2)确立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意义表现了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确实认。表现了国家对公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有利于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增加居民收入、推动经济开展。【温馨提示】劳动收入不能等同于按劳分配,劳动收入的分配包括按劳分配和按劳动要素分配两局部,而按劳分配只针对公有制经济中的劳动所得。重难突破正确认识各种分配方式(1)分配形式在经济生活中表现类别对应形式按劳分配公有制经济中劳动者获得的工资、奖金和津贴收入按生产要素分配按劳动要素分配在私营、外资企业中劳动者获得的工资、奖金和津贴收入

4、按资本要素分配储蓄存款利息、股息或股本转让所得、债券的利息、私营企业主的税后利润按技术要素分配技术入股,专利使用、技术转让的收入按管理要素分配企业管理人员凭借管理才能和在生产经营中的贡献参与分配的方式(2)正确区分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按劳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存在X围公有制经济非公有制经济分配依据劳动者提供劳动的数量和质量各种生产要素的投入比例分配方式多劳多得、少劳少得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分配目的实现共同富裕目标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一样点都适应了现阶段我国生产力开展不平衡、多层次的要求。是由我国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开展的根本经济制度所决定的。都能够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推动生产力开展易

5、错辨析12014某某卷,1农村土地流转入股收入属于按劳分配所得。()纠错_2按生产要素分配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纠错_3居民购置政府债券所获得的利息收入属于劳动收入。()纠错_4公有制经济里面所有的分配都属于按劳分配。()纠错_命题探究考情速查命题揭秘预测近年全国卷未考查对于分配制度全国卷没有进展考查,但是从地方卷命题看,主要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分配方式的区分和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意义。备考中要特别注意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与市场经济开展的关系角度1按劳分配【典型例题1】李某是一国有企业工程师,去年工资收入是36000元,奖金8000元,个人专利转让收入5000元;其妻开一家个体杂货店,

6、年收入15000元;家里有房出租,年收入6000元。去年李某一家按劳分配收入和非劳动收入分别是()A44000元26000元B36000元19000元C49000元21000元D44000元11000元【变式训练1】某国有企业以年薪10万元聘用一科技人员,并且允许他以自己的技术成果作价入股,其股份占企业股份的15%,根据企业效益分红。这一科技人员的收入属于()A按劳分配B按劳动要素分配C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D按技术要素分配角度2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典型例题2】2015某某卷据统计,2014年全国居民新增财产性收入40%来自房地产,17%来自银行理财,16%来自存款,12%来自股票,其他

7、来自信托、基金、保险等。对该经济现象的正确解读是()表现按生产要素分配居民投资风险不断降低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居民财产配置趋向多元ABCD【变式训练2】2014某某卷某某省饶阳县的程秀把承包的4亩地入股流转给某民营农业科技某某,成为该公司的股东和员工。程秀说:“除了每亩每年保底租金800元外,我春节前又领了15%的分红,加上每月工资1200元,一年下来能挣两万多。她的收入()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受公司经营状况的影响属于按劳分配受股票价格波动的影响ABCD考点二效率与公平考点梳理1收入分配公平(1)表现: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大,要保证人们的根本生活需要。(2)意义:

8、收入分配公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是实现共同富裕的表现。2实现收入分配公平的措施(1)制度保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2)初次分配:增加居民收入,着重保护劳动所得,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开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3)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分配调节机制:要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分配政策:规X收入分配秩序、保护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努力缩小城乡、区域、行业收入分配差距。【温馨提示】记忆

9、维护公平的措施可以把握以下要点一个保证,两个提高,两个同步,三种手段,四项收入。3兼顾效率与公平(1)关系一致性: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矛盾性:效率与公平分别强调不同的方面,二者又存在矛盾。(2)措施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与公平。既要反对平均主义,也要防止收入悬殊。既要落实分配政策,也要提倡奉献精神。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温馨提示】从宏观调控角度认识维护收入分配公平的措施(1)加大财政的社会保障支出,发挥财政维护社会公平和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作用。(2)合理调节个人所得税起征点,调节居民收入差距。(3)加强宏观调控,制定相应的政

10、策、规划,通过经济、行政和法律手段,弥补市场缺陷。(4)完善金融市场,促进投资多样化,拓宽人民收入来源渠道。重难突破1认识我国收入差距与其现状收入差距的表现国家宏观政策区域收入差距,主要指东西部收入差距统筹区域开展行业收入差距,主要指垄断行业收入过高加强对垄断行业的改革城乡收入差距统筹城乡开展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过低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加大财政对保障人民生活的支出力度,由“国富向“民富转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过低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建立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1)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维护社会公平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生产积极性,推动生产力开展,

11、提高经济效率,增加社会财富。(2)分配与消费:维护社会公平,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从而提升整个社会的消费水平,有利于引导生产,扩大内需。(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维护社会公平,有利于缩小行业之间、区域之间、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4)科学开展观:维护社会公平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统筹兼顾的要求。(5)经济开展方式:维护社会公平有利于合理调整投资与消费的关系,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健康开展。3维护收入分配公平的措施知识角度具体措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所以维护公平的根本措施在于推动生产力的开展(把蛋糕做大)分配制度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12、的分配制度(续表)知识角度具体措施初次分配增加居民收入,着重保护劳动所得,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开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再分配(1)分配调节机制: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2)分配政策:规X收入分配秩序,保护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缩小城乡、区域、行业收入分配差距【温馨提示】正确区分初次分配和再分配 (1)初次分配是指在生产活动中,将国民收入在国家、企业、个人之间进展分配(主要针对农工建商运等物质生产部门

13、)。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初次分配关系主要由市场机制形成,政府通过法律法规和税收进展调节和规X,不直接干预。初次分配收入存在一定差距是不可防止的,有助于提高效率,但不能过大。 (2)再分配是指在初次分配结果的根底上政府主要通过税收、财政提供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转移支付进展再次调节的过程(针对全社会)。再分配重点调节地区之间、城乡之间、部门之间、不同群体之间、在职与退休人员之间的收入关系。再分配具有促进社会公平的功能,但也要注意效率问题。易错辨析12015某某卷,25B提高居民根本医疗保险财政补助标准是健全初次分配机制,协调国家和个人的利益关系。()纠错_22014某某卷,26逐步实现城乡根本公共服务平均化有利于缩小区域工资差距。()纠错_32014全国卷,26B调高国有企业利润上缴比例,能够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纠错_4提高人民的幸福程度必须大力增加财政收入。()纠错_5公平是效率的物质前提。()纠错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