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课程与教材改革研究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89893559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课程与教材改革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课程与教材改革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课程与教材改革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课程与教材改革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课程与教材改革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课程与教材改革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课程与教材改革研究(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题名称: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课程与教材改革研究批准号:NGZG06176课题类别:内蒙古自治区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十一五”规划课题学科分类:管理课题负责人:乔志远主要成员:孙长青、王赞一、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高等职业教育是中国近十年来新兴的教育领域,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腾飞,逐渐显现出不断蓬勃发展的势头,在经济发达地区尤为明显,鉴于我国的国力因素,国内多数高等职业院校的教学工作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较在实践教学环节方面还存在较大的差距,许多高职院校在教学、课程和教材建设程度不同的做了一些工作,在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方面起到了一定作用,但系统的、全面的、深入细致地研究成果还不多见。在高职教育近些年

2、的发展历程中,由于缺乏教育教学理论建设和理论指导,使得高职教育走了不少弯路;对于高职教育而言,如何开展高职教学,设置和开发课程,建设与课程体系相配套的教材是每一所高职学校必须面临的问题,本文旨在分析研究以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为目标,在教学工作中如何进一步贴近目标,课程如何建设才能靠近目标,配套什么样的教材才能实现目标,并进一步通过职业情境的行动能力来培养目标。在高职教育教学、课程和教材建设中,人才培养规格和课程体系是中心,也是高职教育能否走出适应本地区发展和中国国情的专业化道路的关键。具体指导方针为:以三个面向宗皆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素质教育思想,坚持四个有机结合,即理论研究与改革实践相结

3、合;继承与创新相结合;国内与国外相结合;现实性与前瞻性相结合。从调查研究入手,通过调查分析研究,准确定位培养目标,在此基础上,完善高职教育的教育教学,建立合理的课程体系,配套合适的教材。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研究成果围绕高等职业院校的教育、课程、教材改革研究,主要包括一是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教学改革,二是是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课程改革,三是是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教材改革,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内容,(1)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为目标,(2)在教学工作中如何进一步贴近目标,(3)课程如何建设才能靠近目标,(4)配套什么样的教材才能实现目标,(5)进一步通过职业情境的行动能力来培养目标

4、。课题研究实践全面开展,重点是三个方面的开发和改革。建筑力学课程改革实- 践,主要是按照新的教学方法实施教学,开展实践性教学方法与网络化教学手段的改革、教学做考合一的课程模式改革和产学研结合的探索,开展学生职业素质培养、职业生涯规划和创业教育。研究方法上立足于应用研究采用了“行动研究法”行动研究法是一种适应小范围内教育改革的探索性的研究方法,其目的不在于建立理论、归纳规律,而是针对教育活动和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在行动研究中不断地探索、改进和解决教育实际问题。行动研究将改革行动与研究工作相结合,与教育实践的具体改革行动紧密相连。本课题研究釆用了如下模式,问题筛选、理论优选、实施和反思。(一)研究课

5、题调研的主要内容1.我国高职建筑类专业发展状况调研在査阅大量文献的基础上,结合长期在建筑类高职院校工作实践经历和理性思考,对我国高职建筑类专业专业发展状况进行了系统深入的分析和比较,归纳了新兴高职教育的探索与实践经验,科学概括了高职建筑类专业发展规律,为课题研究与实践工作提供了全面系统历史借鉴和现实参考。2、国内外高职教育建筑类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和课程体系的比较研究在国内外实地考察学习基础上,结合参考有关文献,重点就德、英、美、澳大利亚、新加坡、加拿大等几个典型国家高职高专教育培养规格和建筑类专业课程体系进行国内外比较分析3、高职高专教育类专业人才社会需求的调研2006年4月至12月初,课题组高

6、职高专建筑类专业人才的社会需求为主题,进行实地调查,点面结合,调研结果认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建筑业取得显著成绩的同时,也存在着突出的问题:(1)建筑业结构不合理。建筑业社会化服务体系。(3)建筑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低。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体制、政策、人力素质三方面,其核心问题是人的素质。(二)三项研究课题的主要内容1、高职建筑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研究课题组通过调研了解到,新时期用人市场要求高职建筑类专业人才应具备以下基本特征:(1)基础技能扎实。(2)操作技能多样。(3)技术知识宽泛。(4)具有一定的组织能力。但在我国建筑业由传统建筑业向现代建筑业、知识建筑业转轨的过程中,人才的结构、规格

7、与产业的实际需求存在脱节,迫切需要对人才培养目标、规格和质量标准有一个新的认识和界定。构建独特的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模式是实现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当前,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模式改革趋势为:强调教学对象的主体性,强调教学方式的多样性,强调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和教学评价的多元性。在构建高等教育教学模式过程中,发达国家比较成熟的教学模式值得借鉴。发达国家高等职业教育模式主要有: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CBE犯模式 ”,以校企合作为主体的“双元制模式”。这几种典型的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模式给我们如下启示:1.以职业需求为导向,选择专业方向和培养目标;2.强调以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为重点;3.按职业分析构建课程体

8、系和教学内容;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突出实践性教学。受国际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模式的影响,我国也逐步探索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职业教育模式:1. 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2. 工学交替教学模式;3. 两段式预分配教学模式;4. 能力本位教学模式:5.分阶段教学模式。上述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模式有效地推动了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工作,但在进一步发展过程中尚存在诸多文化障碍:一是以学科教育为本位的思维定式,影响了人们对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的认识:二是对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的规定性缺少必要的理论知识,把高等职业教育看成教育层次之分而不是类型之分,在教学运作中偏离了走内涵发展之路,走进了“本科压缩型”和“普通专科型”的误区;

9、三是长期从事中专教学的惯性一时难以克服,试图用“中专拓展型”的方式进行教学:四是把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对立起来,把握不住理论“必须”和“够用”的尺度;五是不适应高等职业教育实训特性,走不出一本教材讲多年的旧习;六是把素质教育同知识传授割裂开,狭义、简单地理解职业能力。在不自觉中降低了教学要求。构建新的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模式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在教学内容上,强化价值观和创造力培养以及跨学科、综合化科技知识:在教学条件方面,教师素质由“双师型” 向“三师型”过渡,加强产学合作教育和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在教学评价方面,构建多元主体评价模式:以学生为评价主体的自我评价模式,以教师为主体的合同评价模式, 以

10、学校为主体的量化评价模式,以专家为主体的增值评价模式和以社会为主体的合作评价模式。2、高职建筑类专业课程体系研究课题组调查分析了我国高职建筑类专业课程体系的现状,对当前世界几种主要课程理论及我国高职建筑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体系进行了深入比较,认为我国当前课程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专业设置的偏离性,课程体系的学科性与理论性,课程内容的重复交叉烦瑣性与陈旧性,实验实习教学没有形成独立的体系,以演示验证与形式性为主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改革的思路及建议。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具体化就是课程。课程是培养人的总体方案,是将宏观的教育理论与微观的教育实践联系起来的一座桥梁。无论什么样的教育理论、教育

11、思想、教育观念和培养目标,最终都必须借助这座桥梁才能实现。深入进行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理论的研究与探讨,创建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模式,是高等职业教育达成其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思路怎样进行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模式改革,构建适应21世纪发展的课程模式,在实践中的探索比在理论上的探索更艰巨、更复杂。涉及教学体制的转换、教学计划的修订、教学资源的调配,是一项需要不断尝试、调整、完善的艰巨工程。在探讨面向21世纪的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时有以下几方面值得思考: 1.在课程目标上,应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以“素质本位”为向导,以提高全面职业能力为核心,以人格的完善为目标。面对着社会高科技化、理

12、性化、学习化、竟争跨国化等趋势,高等职业教育所培养的人才如果仅拘泥于“岗位能力”需要的层面显然是远远不够的。它必须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教会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发展”。通过提高学生全面职业素质,完善其个人品格,使其成为21世纪的适应知识经济社会需要的具有综合职业素质的人。2.在课程内容上,应釆取知识、技能、态度和价值等要素各个成分多重、多种组合的综合化策略。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设置应以职业能力为基础,但它不同于中等职业教育的能力本位的课程观。高等职业教育是在不同程度上应用整合能力观来编制课程, 强调知识、技术、态度和价值等素质的整合及其在工作环境中的综合应用,而不是将职业

13、能力做很具体和详细的机械分割。详细的能力分析只是为整合能力观提供背景和素材,并以此来编制设置课程。3.在课程结构上,应采取平面结构和立体结构相结合策略。课程的平面结构,主要指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的通识教育课程(公共基础课、公共选修课)、专识教育课程(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专业选修课)、特识教育课程三大块。立体构成是由以上三大块与时间维度上的综合、课程交叉而形成的课程结构。构建现代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立体结构, 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全面塑造学生的人格,做到坚持方向、注重实践、体现综合、面向未来。4在课程线索上,可按“主线模块”式的思路来构建。所谓主线,就是整个课程模式要体现以综合

14、素质和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模块是指将学生应掌握的知识、能力分解成通识教育模块、专识教育模块和特识教育模块。对于通识课,可以分为必修性通识课、限选性通识课、任选性通识课。必修的如“两课”,计算机、英语、体育等;限选的如大学语文、高等数学、中国文明史等;任选的如在全校公选课中选择。同时,重视隐生通识课程的建设。如学术讲座,课外活动和校外环境建设等。对于专识课,要进行整合。要因需设课、模块组合,对各相关课程按需取精,并按课程内容的内在逻辑和界面组成少学时、多模块的课程体系,让学生自主选择、循序渐进。同时,要注意专业课程的系统性。专业教育课程模块化,并不是让学生零碎地、孤立地、盲目地、无序地进行学习。相反在课程体系优化设计中必须对各子系统模块确定一定的学习比例,指定或非指定课程组以帮助学生达到或满足学习相对系统性的要求。再就是专业整合还要突出实用性和创新性。对于特识课,为办出本校特色、提高学校声誉和教学质量,高职院校开出人无我有、人弱我强、人有我新的特色课程。比如,就某一特定专业领域,以小人数、课堂讨论式教学的当场答疑课讲授较为尖、新、精的专业知识等。 3、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教材改革的研究教材是体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载体,是把教育思想、观念、宗旨等转变为具体教育现实的中介,是教学改革成果的结晶,也是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和实现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