淤泥软土地基处理措施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89878229 上传时间:2023-12-1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淤泥软土地基处理措施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淤泥软土地基处理措施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淤泥软土地基处理措施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淤泥软土地基处理措施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淤泥软土地基处理措施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淤泥软土地基处理措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淤泥软土地基处理措施(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施工中淤泥软地基处理方法、工程概况本工程为山东青岛市高新区鹿港海洋公社 1#3#娄工程,由青岛海 工园投资有限公司。含1#楼地下一层地上十二层,2#楼地下一层地 上十二层,3#楼地下一层地上三层,设计为独立基础,框架结构。二、建设地点及环境特征本工程位于山东青岛市红岛高新区新业路与海月路交汇处,地形:场区已经过整平总体起伏较小。地貌:场区原地貌为滨海浅滩,后经人工 回填改造形成现地貌。根据建设单位提供勘察中间报告及现场第一层土方 开挖现状,架空层(底标高-5.5米)至地基持力层(底标高为-8.4米)为 第四系全新统海相沼泽化层(Qmh)第层、淤泥质粉质黏土,该层分布广 泛。表现为:灰黑色灰色,

2、流塑软塑,韧性较差,颗粒均匀,手感细 腻,含有机质、贝壳碎屑,强度低,具有高压缩性。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fak=6080kPa,压缩模量Esi-2=24MPa。力学性质:强度极低,压缩性大,透水 性差。工程特性:地基承载力低,强度增长缓慢,加荷后易变形且不均匀,变形速率大 且稳定时间长,具有渗透性小、触变性及流变性大的特点。三、处理方法因淤泥软地基承载力低,压缩性大,透水性差,不易满足高层建筑物地基设计要求, 故需进行处理,下面介绍淤泥软地基五种处理方法。1、桩基法淤泥质粉质黏土 层较厚地基处理可以采用灌注桩,打灌注桩至硬土层,作承载 台,灌注桩有沉管灌注桩、冲钻孔灌注桩和人工挖空灌注桩,但前两

3、种方法灌注桩还存 在一些技术难题,一是沉管灌注桩在深厚软土中存在桩身完整性问题;二是冲钻孔灌注 桩存在泥浆污染问题,桩身混凝土灌注质量,桩底沉渣清理和持力层判断不易监控等问 题。当淤土层较厚,难以大面积进行深处理,可采用打桩或人工挖孔桩办法进行加固处 理。而桩基础技术多种多样,早期多采用水泥土搅拌桩、砂石桩、木桩,目前很少使用。 一是水泥土搅拌桩水灰比、输浆量和搅拌次数等控制管理自动化系统未健全, 设备陈旧, 技术落后,存在搅拌均匀性差及成桩质量不稳定问题;二是砂石桩用以加固较深淤泥软 土地基,由于存在工期长,工后变形大等问题,已不再用作对变形有要求的建筑地基处 理;三是民用建筑已禁用木桩基础

4、。钢筋混凝土预制桩(PHC预应力混凝土管桩,以下简称 PHC目前由于具有较强承 载力,投资省,质量有保证,施工速度快等特点,得到普遍运用。PHC桩身混凝土强度高,可打入密实的砂层和强风化岩层,由于挤压作用,桩端承载力可比原状土质提高 70%80%桩侧摩擦阻力提高20%40%因此,PHC管桩承载力设计值要比同样直径的沉 管灌注桩、钻孔灌注桩、人工挖孔桩高。但需要大型的机械设备和一定的场地要求。人工挖孔桩、施工方便、速度快,不需要大型的机械设备,挖孔桩要比木桩、混凝 土预制管庄抗震能力强,造价比冲锥冲孔、冲击锥冲孔、冲击钻冲孔、回旋钻机成孔、 沉井基础节省。从而在公用、民用建筑中得到广泛应用。但挖

5、孔桩井下作业条件差、环 境恶劣、劳动强度大,安全和质量尤为重要。2、换土法本方法适用于淤泥、淤泥质土、湿陷性黄土、素填土、杂填土及暗沟、暗塘等的浅 层处理。换填材料可用中(粗)砂,级配良好的砂石、灰土、素土、石屑或煤渣等。换 填法的作用,是提高持力层的承载力,改善土的压缩性,减小地基变形。当软弱土较薄 时,可全部挖去;当软弱土较厚时,可部分挖去。填土可采用砂、碎石、素土等。现行 的设计思路是将换填垫层作为基础的持力层, 利用基底附加应力在换填垫层中向下扩散 时应力不断减小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垫层厚度,以达到软弱下卧层顶面所受的压应力不 大于其容许应力的目的。当淤土层厚度较簿时,也可采用淤土层换填

6、砂壤土、灰土、粗砂、水泥土及采用沉 井基础等办法进行地基处理,鉴于换砂不利于防渗,且工程造价较高,一般应就地取材, 以换填泥土为宜。换土法要回填有较好压密特性土进行压实或夯实, 形成良好的持力层, 从而改变地基承载力特性,提高抗变形和稳定能力,施工时应注意坑边稳定,保证填料 质量,填料应分层夯实。以本工程来看,工程中大多为较厚的淤泥质黏土层,若仅按换土法,开挖和换填的工程量都比较大,而且由于淤泥地基强度较低,基坑开挖较困难, 支护工程量较大,同时处理后也有较大的沉降量,因此不宜采用。3、灌浆法灌浆法是利用气压、液压或电化学原理将能够固化的某些浆液注入地基介质中或建 筑物与地基的缝隙部位。灌浆浆

7、液可以是水泥浆、水泥砂浆、粘土水泥浆、粘土浆及各 种化学浆材如聚氨酯类、木质素类、硅酸盐类等。灌浆法对加固淤泥软土地基具有明显 效果。高压旋喷灌浆处理原理是通过在闸基中高压旋喷灌浆形成水泥土摩擦桩,提高地 基承载力,达到控制沉降的目的。此类方法受施工机械性能限制,施工难度较大,成本 较高,工期较长,本工程不宜采用。4、水泥搅拌法该法用于加固饱和软土地基的一种新方法。它是利用水泥、石灰等材料作为固化剂 的主剂,通过特制的搅拌机械,在地基深处将软土和固化剂强制搅拌,利用固化剂和软 土之间所产生的一系列物理-化学反应,使软土硬结成具有整体稳定性和一定强度的优 质复合地基。采用该法处理淤泥地基可提高地

8、基允许承载力、减少地基沉降量,并提高 抗振动液化能力。该法具有施工进度快、振动小、无噪音和基本无污染等优点,但选用 这种地基加固方法时,应根据不同地基土质情况,精心设计,精心组织试验段,确保达 到承载力要求。因此,在保证施工质量前提下,水泥搅拌法是比较经济、可靠、快速施 工的地基加固方法。5、沉井基础法在建筑物设计底面高程上先进行分节浇筑,然后挖去井内的土方,使井体依靠自重 克服井壁摩擦阻力下沉。因此,沉井浇筑高度一般应根据地基土质条件和要求控制的下 沉速度等因素确定。沉井基础除与桩基础作用相同外,对防止地基渗透变形有利,但施 工时受地下水影响较大,从本工程的地质条件来看,施工难度较大,工程量

9、也较大,工 程投资相对较高,且工期较长,故本工程不宜采用沉井基础。以上各处理方法的优缺点及使用范围的比较见表 1.根据各种处理方法优缺点以及工程区地质特性, 筛选出水泥搅拌法和桩基础两种处 理方法作为深厚淤泥和淤泥质土层地基处理的备选方案。6、地基处理设计方案经济性比选(1)、在设计方案的比较与选择过程中,应遵循安全、经济、合理的原则。对于以上两种方案,进行进一步的技术经济比较。现以本工程为例,进行经济、技术、质量、 工期比较,见表2。通过表2的对比,桩基础优于水泥搅拌法。(2)、通过表3、表4的对比,PHC预应力管桩每平米造价比人工挖孔桩造价要低, 但考虑到打桩过程对周边基坑稳定性和海川区域

10、内施工的影响,建议采用人工挖孔桩。(以上内容仅做参考)表1几种淤泥地基加固处理的方法比较表加固方法适用范围优点缺点桩基法较厚的松软地基,尤其适用于上部为松软土层、 下部为硬土层的地基作用显著,地基稳定性好、实 践经验多,可靠性好桩尖未嵌入硬土层的摩擦桩仍 有一定沉降量,工艺相对较复 杂,造价高换土法厚度不大的软土地基经济施工方便用于较厚的淤泥地基仍有较大 的沉降量,可靠性较低灌浆法适用于淤泥、淤泥质土、粘性土、粉土、砂土等 地基适应各种地层、可靠性好水泥用量大,工艺复杂,造价 较高水泥搅拌 法适用于淤泥、淤泥质土等软粘土地基施工速度快、振动小,基本无 污染,工程量小,投资省对施工质量要求较高。

11、水泥用量大,深度受到限制沉井基础 法适用于上部为软土层或粉细砂层、下部为硬土层 或岩层的地基除与桩基础作用相同外,对防 止地基渗透变形有利施工易受地下水影响,造价咼。 不适用于下部为顶面倾斜度较 大的岩基表2水泥搅拌法及两种桩基处理方案优缺点比较处理方案优点缺点技术质量造价工期水泥搅拌法施工速度快、振动小,基本 无污染对施工质量要求较高。水泥用量大, 深度受到限制工艺复杂,需做 试验段较高较长桩基法作用显著,地基稳定性好、 实践经验多,可靠性好桩尖未嵌入硬土层的摩擦桩仍有一疋 沉降量,工艺相对较复杂,振动大技术简单,实践性高较低较短表3两种桩基处理方案优缺点比较表处理方案优点缺点PHC预应力管

12、桩桩为工厂预制,质量容易保证;米用打入法沉桩,施工质量可以保证打桩时的振动可能危及基坑边坡及周 围建筑物安全;施工噪音较大,对周 围环境有一定影响人工挖孔桩全套灌注桩施工,施工质量容易保证;对土层的振动扰动小,噪音小施工周期长,施工期间对桩身护臂质量要求较咼表4 两种桩基处理方案的技术经济比较项目PHC-预应力混凝土管桩人工挖孔桩底板面积(川)41004100地基处理布置桩根数(颗)300240处理深度(m)66设计桩径(mm)/ 600*110AB 型800混凝土用量(m3)C30-1000钢筋用量(t)/50.4主材费用(元/m)315水泥、砂子、石子-15万元人工费(元/m)/150处理费用(万元)56.772.2每平米造价(元/m2)138.3176.1说明:暂定本工程桩数量为200颗,有效桩长暂定为6米,钢筋价格2300元/吨,C30混凝土 290元/立方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