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人员设备监测管理系统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89872010 上传时间:2023-06-04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5.2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隧道人员设备监测管理系统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隧道人员设备监测管理系统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隧道人员设备监测管理系统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隧道人员设备监测管理系统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隧道人员设备监测管理系统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隧道人员设备监测管理系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隧道人员设备监测管理系统(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隧道施工人员及设备平安监测系统隧道施工人员及设备平安监测管 理 系 统方案书目 录一、系统概述2二、系统设计原则2三、系统设计方案23.1隧道施工人员平安管理子系统2系统网络结构拓扑图2系统的核心功能2系统设计特点2产品性能23.2无线视频监控子系统2系统功能特点2方案优势(与有线对比)2主要设备技术资料2隧道施工人员及设备平安监测管理系统一、系统概述平安生产事关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平安,各级政府一贯高度重视工程建设平安生产问题,并实行一系列措施不断加强平安生产工作。如何变更目前隧道施工过程平安管理落后的管理模式,实现管理的现代化、信息化成为管理者探讨的重要课题。因此,借助以灾难预防、事故救

2、助、电子信息化等先进的管理手段是隧道建设平安管理的必定选择。陕西久事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依据隧道建设平安管理的须要研发的隧道施工人员及设备平安监测管理系统为隧道建设平安管理供应了崭新的平安管理理念。隧道施工人员及设备平安监测管理系统是在其次代无线射频(RFID)识别技术、无线视频监控技术的基础上,结合先进的通信、计算机及网络技术胜利研发的综合管理平台。系统是集施工现场视频监控、隧道施工人员考勤、区域定位、平安预警、灾后急救、日常管理等功能于一体,也是国内技术领先、运行稳定、设计专业化的隧道施工现场监测系统。使管理人员能够随时驾驭施工现场人员、设备的分布状况和每个人员和设备的运动轨迹,便于进行更加

3、合理的调度管理。当事故发生时,救援人员也可依据隧道施工人员及设备平安监测管理系统所供应的数据、图形,快速了解有关人员的位置状况,刚好实行相应的救援措施,提高应急救援工作的效率。这一科技成果的实现,将为隧道建设的平安生产和日常管理再上新台阶供应有力保障。隧道施工人员及设备平安监测管理系统包含两个子系统:无线视频监控子系统和隧道施工人员平安管理子系统。二、系统设计原则1、实现直观的、实时的现场施工画面数字化管理。2、实现隧道施工作业人员进出的有效识别,实现施工人员分布的可视化,并使系统管理充分人性化、信息化和高度自动化。2、为管理人员供应考勤作业、人员进出限制等多方面的信息查询。3、一旦发生平安事

4、故,通过该系统马上可以知隧道施工作业面工作人员的数量,保证抢险救灾和平安救援工作的高效运作。4、 系统设计的平安性、可扩容性、易维护性和易操作性。5、 标准化:网络视频监控系统就是要实现在网络系统上的图像传输和共享。本系统采纳的产品均遵循网络协议和传输标准的要求。6、 稳定牢靠性原则:系统的稳定、牢靠性是系统的重要指标,干脆影响系统的各项功能的发挥和系统寿命。因此从系统设计到设备选型,都应遵守这一原则。我们的方案在充分考虑用户实际状况的基础上,全部系统中的硬件设备均经过严格测试运用,削减了环境因素造成故障的可能性。设备选用国际知名品牌,技术采纳国标领先、稳定的新技术。比如无线设备我们选用IEE

5、E802.11a标准的无线设备,实践证明,它抗干扰性、传输稳定性要明显优于其它无线传输设备,有力的保障了这一点。7、 易用性和先进性结合原则:充分利用当代先进的技术和手段,建成一套先进好用的监控系统,是我们这次设计的根本目的。软件运用界面良好,用户安装相应软件后就可进行实现监控,实现智能限制,不用单独设置。因此,从用户角度动身,特殊注意系统的易用、便利和直观,强调系统的综合实力和总体性能。三、系统设计方案 3.1隧道施工人员平安管理子系统本系统遵循统一发标识卡、统一装备、统一管理的原则,按准许进入隧道的人员和班组实行一人一卡制,该标识卡可视为上岗凭证或隧道准入证。具体方案如下: l 隧道施工单

6、位在隧道中安装肯定数量的信号收发器,具体位置依据现场状况而定,以满意区域定位为准。 l 隧道施工单位向有关人员统一配发并装备无线标识卡,无线标识卡安装在平安帽的合适位置。 l 每张无限标识卡具有唯一卡号,卡号对应员工的基本信息,包括姓名、年龄、性别、所属班组、所属工种、职务、本人照片、家属信息等初始化到系统数据库中。 l 进入隧道的人员必需佩戴装有无线标识卡的平安帽。当此人经过隧道的信号收发器时,马上被系统识别,并通过系统网络的信息交换,将此人通过的路段、时间等信息传输至平安监控中心记录,并可同时在地理信息大屏幕墙上出现提示信息,显示通过人员的姓名等。系统网络结构拓扑图3.1.2系统的核心功能

7、3.1.2.1动态显示功能 任一时间查询并显示某个区域人员及设备的身份、数量和分布状况。 查询一个或多个人员及设备现在的实际位置、活动轨迹。 记录有关人员及设备在任一地点的到/离时间和总工作时间等一系列信息,可以督促和落实重要巡查人员(如:平安检测人员)是否按时、到点的进行实地查看,或进行各项数据的检测和处理,从根本上尽量杜绝因人为因素而造成的相关事故。3.1.2.2信息多点共享系统中心站及网络终端可以局域网方式联网运行,使网上全部终端在运用权限范围内实现信息多点共享,供多个部门及领导同时在不同地点共享监测信息、系统综合分析信息、查询各类数据报表。3.1.2.3设置报警功能系统能够依据施工管理

8、的须要通过设置警戒区域。例如:在隧道内进行爆破时,将爆破作业面设置为警戒区域,假如有非授权人员及设备进入警戒区域,系统自动报警,并显示进入警戒区域的人员及设备的身份,爆破结束后解除报警设置。3.1.2.4查询统计 施工人员查询:可以依据自定义组合条件对施工人员当前区域、滞留时间及带班领导等进入隧道相关状况进行查询。 工人分布查询:对隧道各区域的施工人员分布状况进行查询,使管理人员可以便利的知道特定区域的工作人数。点击相应区域可获得相关人员具体信息。 未到达区域查询:用以督察和考核相关责任人跟班状况,查询特殊工种是否到达了其工作范围的全部区域。点击相关状态,可以得到到达人员和工作的明细记录。 施

9、工人数统计:可以依据日期对进出隧道的施工人员数量进行统计。 区域人数统计:可以随意设置和管理相关施工区域,自动进行区域人数统计。3.1.2.5考勤管理 部门考勤查询:可按部门及各种指定条件进行人员的出勤状况查询,如:编号、姓名、班次、工种、部门等查询条件;可按随意条件自动排序; 员工考勤查询:可按各种指定条件进行人员的出勤状况查询,如:编号、姓名、班次、工种、部门等查询条件;可以按随意条件自动排序; 干部考勤查询:对当天全部干部的出勤状况进行查询显示;3.1.2.6灾后急救信息一旦发生平安事故,限制主机马上能显示出事故地点的人员数量、人员信息,人员位置等信息,大大提高抢险效率和救援效果。3.1

10、.2.7系统操作界面 软件登录界面 软件操作界面3.1.3系统设计特点 1、高度自动化。系统能自动检测隧道施工人员经过该监测点的时间、地点信息,并自动实现考勤作业的统计与管理。 2、先进的通信系统。安装在隧道洞内的识别系统,实时向网络服务器传送相关人员通过的数据,整个过程无需人为干预。 3、完备的数据统计与信息查询软件。系统软件具备专用数据库管理系统,包括工人进入隧道的信息采集和统计分析系统,考勤作业的统计与管理分析系统,显示并打印各种统计报表资料,为高层管理人员的查询与管理供应全方位服务。4、系统的平安、稳定、牢靠性设计。系统产品采纳隧道壁挂式设计,无需在隧道内进行大面积的现场施工,并保证系

11、统在恶劣环境下24小时连续正常运转。 5、系统的可特性化性和可扩展性。3.1.4产品性能3.1.4.1信号收发器性能特点微波链路特征参数规格信号调制方式GFSK频率2.4 - 2.45 GHz放射功率3dBm(可用软件进行调整)天线极化垂直读写区域全向范围微波通讯距离5 80m微波通讯检错CRC16循环冗余校验通讯加密面谈10-7电气特征参数规格电 源RS232/RS485方式:+9V到+12V DC(MAX 500mA) 通信接口RS232/RS485波特率:9600-115200,通讯检错CRC16循环冗余校验 环境特征参数规格运用温度-40 +80保存温度-60 +80抗电磁干扰10V/

12、m 0.1-1000MHz AM调幅电磁波牢靠性MTBF70000小时工作寿命15年机械特征参数规格 外形尺寸155*148*35mm 重量05千克 外壳材料铝 颜色灰白/面板 (可调)安装位置标杆或横梁 安装方式粘贴或者侧挂 平放3.1.4.2标识卡性能微波链路特性信号调制方式GFSK通讯速率双向1024Kbit/s工作频率2.45GHz最大输出功率0dbm空中接口位误码率10-9电器特征静态电流小于2A工作电流小于15mA运用寿命大于3年锂电池(3-5年)环境特性工作湿度小于85存储温度-40 +80工作温度-30 +65振动 102000Hz 15g 三个轴 抗电磁干扰10V/m 0.1

13、1000MHz AM调幅电磁波3.2无线视频监控子系统依据用户要求和现场实际状况,以及我司多年的工程阅历,本项目采纳当今世界先进的视频压缩技术、无线传输技术以及数字视频软件管理技术有机集成,对本项目提出以下设计方案:无线网络监控系统物理上由前端、传输、监控中心三部分组成。前端负责图像、报警信号的采集,并经过视频服务器编码转换为数字信号。传输部分用无线网桥将数字信号以无线的方式放射、接收、汇合到监控网络。监控中心采纳多级架构技术,分散监控,集中管理,查看实时图像的同时,并且对每路图像实时录制。依据实际状况,整体系统采纳前端数字监控、无线网络传输,拓扑图如下:总体拓扑图如下:l 前端部分前端的设备

14、依据不同的场所和要求,可安装枪式摄像机,或者带云台的球型摄像机,经过编码器编码后,传给无线客户端网桥。安装效果图如下: l 传输部分由于监控区域较大,监控点分布广泛、有线传输施工困难,造价高,后期维护成本大等因素,所以采纳现代高新技术,视频压缩与无线传输。将前端转换好的网络信号全部汇合到监控中心,是传输部分的主要任务。中心点汇合示意图如下:大型的无线传输采纳一个中心点是不够的,本方案在设计时选用四个中心点,各中心点到监控中心用无线网桥传输。 l 监控中心主监控室采纳1台网络视频录像机来显示前端监控图像。将经过无线传回的信号接入网络视频录像机,录像机接一台显示器,将图像干脆输出,从而实现网络视频录像机对每路图像的实时录像并实时监控。另外,可配一台管理主机,加上NVR网络版软件后,可随时查看、管理任何一路视频。 3.2.1系统功能特点1)无线网络图像传输从前端监控点至后端监控中心,全部传输都采纳无线网络传输。不受地域的限制,后期调整敏捷。2)多存储服务器图像记录图像可记录在若干个录像服务器上,利用一般IDE硬盘记录图像,分散在网络内各个主机系统中。图像的存储是敏捷的、分布式结构。这一点对于要求长时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