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州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89869765 上传时间:2024-02-18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鄂州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鄂州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鄂州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鄂州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鄂州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鄂州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鄂州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鄂州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鄂州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是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和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科学发展观之后编制的第一个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也是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我国加入WTO并迎接“后过渡期”的背景下编制的规划。正确把握“十一五”时期面临的宏观背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编制和有效实施“十一五”规划,对鄂州抓住“中部崛起”和武汉城市圈发展机遇,促进全市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顺利实现全面建设富裕型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和宏观背景 (一)“十

2、五”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成就“十五”时期,全市人民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推进结构调整,积极深化各项改革,全面扩大对外开放,着力创新发展环境,在发展中克服困难,在前进中化解矛盾,经济跃上新台阶,社会事业取得新进步。“十五”计划确定的各项宏观调控目标已顺利实现。1、经济发展呈现新态势。2005年,全市完成生产总值147亿元,年均增长10.4%,其中第一产业23.7亿元,年均增长7.7%,第二产业69.6亿元,年均增长10.92%,第三产业53.7亿元,年均增长10.88%;三次产业结构为16.147.436.5;人均生产总值13908元,年均增长9.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60.

3、89亿元,年均增长15.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完成198.3亿元,年均增长14.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2.1亿元,年均增长10.8%;财政收入13.3亿元,年均增长16.8%。2、各项改革迈出新步伐。列入市级改制计划的131家企业基本完成改制任务,国有资本已基本从国有企业中退出,民营经济成为经济发展主体力量。事业单位改革取得重大进展,有18家事业单位被撤销,48家改为企业,6家改为中介组织,减编1902人,减人2399人。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积极推进,三级营运、监督、管理体系基本形成。乡镇综合配套改革稳步推进,农村税费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农业税全面取消,农民负担大幅减轻。财政体制改

4、革不断深化,部门预算、财会集中核算、政府采购、乡镇“零户统管”和“收支两条线”管理全面推行。国土资源管理进一步加强,经营性土地全部实行市场挂牌交易或竞标拍卖。投资、粮食流通、科技、教育、卫生等各项改革进展顺利,成效明显。3、开放引进取得新进展。2005年,全市完成外贸出口总值2.95亿美元,年均增长11.8%;“十五”期间,全市完成招商引资总额10.07亿美元,年均增长12.2%。葛店高新技术开发区、花湖民营开发区、梁子湖生态旅游区、红莲湖旅游度假区等园区发展势头良好,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出口结构逐步优化,农副产品和机电产品出口大幅增长。区域合作不断加强,融入武汉城市圈步伐加快。4、城市建设结出

5、新硕果。鄂州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顺利完成,各区、乡镇和60%以上的村实现了规划管理。城市市政设施累计投资9.66亿元,是“九五”时期的2.98倍,新增城市道路25.5公里,道路面积70万平方米,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达到31平方公里。洋澜湖综合治理后,湖面面积由整治前的2300亩恢复到6009亩。污水处理、天然气利用、城市绿化、雨台山水厂管网配套建设等工程的实施,大大改善了城市人居环境。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城镇化率达到53.6%,比“九五”末增加7.4个百分点。旅游城市的格局已经形成,“一都二线四湖六山”初具旅游规模,被评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省级园林城市。交通建设累计投入8.2亿元,是“九五”时

6、期的2.22倍,全市公路密度达到每百平方公里124.3公里,被列为全省公路建设示范市;城乡电网改造累计投入5.93亿元,新建变电站34座,实现了城乡同网同价。全市每6人拥有1部程控电话,每3人拥有1部移动电话。广播电视网实现了无缝覆盖,被列为全省首批信息化试点城市。5、人民生活迈上新台阶。2005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8187元,年均增长8.12%;农民人平纯收入3495元,年均增长7.02%。城镇人均居住面积28.7平方米,农村人均住宅面积43平方米,分别比2000年增长55.3%和29.9%。实施移民建镇,使5236户居民实现了安居乐业。实施“福星工程”,改扩建福利院23所,农村五

7、保户供养得到妥善落实。6、社会事业取得新成效。科技创新取得实质性进展,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加快,全市省级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6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8.28%。“普九”成果进一步巩固,学校布局得到合理调整,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17周岁人口中,初级中等教育完成率达95.8%。群众文化体育活动蓬勃开展,“周周乐”广场文化深受市民喜爱。城乡医疗条件逐步改善,血吸虫病、地方病防治工作得到加强,千人拥有病床数达2.51张。计划生育工作扎实开展,低生育率得到保持,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95。社会保障工作进一步完善,“三条保障线”得到巩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12%。政府职能进一步转变,民

8、主法制建设深入推进,“四五”普法工作圆满完成。同时,也应清醒地看到当前全市经济社会生活中还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矛盾和问题:市场主体培育不够,市属优势企业不多;经济结构不优,增长方式依然粗放,科技创新能力不强;就业再就业压力较大,农民增收难度加大;地方可用财力不足,部分区、乡镇财政困难;经济发展环境还有待进一步改善。应对和解决这些问题,任务十分紧迫和艰巨。我们将抢抓机遇,迎接挑战,开拓创新,推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开创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局面。“十五”时期的实践,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必须千方百计促进经济又快又好地发展;必须把改革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必须坚定不移地走

9、新型工业化之路;必须把改善发展环境作为政府领导工作的着力点;必须认真解决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必须不断提高政府驾驭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二)“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宏观背景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国际经济合作竞争的空间范围的拓展,“国内市场国际化、国际竞争国内化”趋势更加明显。国际国内经济社会发展出现的新机遇和国家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有利于我市“十一五”时期更快更好地发展。1、国际环境: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增强。“十一五”时期,世界的基本格局和发展方向不会改变,世界的主题仍然是和平与发展。世界经济进入新一轮增长期,国际贸易和直接投资继续扩大。跨国公司数量和规模迅猛增长,相互兼并和投

10、资不断加强,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现代服务业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步伐明显加快,这将为我市继续承接国外和东部沿海制造业,进而承接服务业的产业转移,全面提升产业竞争力和优化经济结构带来新的机遇。我市经济外向度较低,要充分利用“十一五”时期全球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以及世界经济平稳增长的良好的外部环境,加快经济增长,加强与国际经济合作,与世界经济接轨。2、国内环境: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出现新变化。从投资角度看,积极的财政政策将逐渐淡出,以货币政策为主的市场手段将成为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从消费角度看,经济增长主要由消费结构升级推动。汽车、房地产业、消费类电子产品和其他适应居民日常消

11、费的医药、旅游、教育、娱乐等将成为消费升级的行业主流。消费结构呈现规模大、延续时间长、内在持续性强的特征。整个经济将逐步进入以服务业增长为主导力量的阶段。从出口角度看,随着经济全球化的继续发展,我国的对外贸易将进一步扩大。在与北美、欧盟以及周边国家的贸易持续稳定增长的基础上,我国与东盟10国的经济联系不断深入。东盟的热带农产品和能源逐渐进入我国市场,我国的农产品、自然资源、制造业产品将大量出口东盟。3、周边环境:鄂州在武汉城市圈核心层作用得到加强。省委、省政府决策实施的推进武汉城市圈战略,方圆100公里半径的“1十8”武汉城市圈(武汉、鄂州、黄石、黄冈、孝感、咸宁、仙桃、潜江、天门),将通过现

12、代通讯、旅游合作、产业配套进行实质性合作,区域内基础设施建设、市场体系建设、产业布局调整等进程将进一步加快,鄂州在城市圈的核心层作用将进一步凸现,为鄂州与武汉实现资源互享、产业互补、市场互建、利益互惠、发展互动创造了机遇和条件。4、自身环境: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经过建市20多年,特别是近几年的加快发展,我市的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全市人均生产总值已突破1500美元,标志着鄂州经济步入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随着我市工业化进程的步伐加快,一批又一批重大项目相继投产或开工,为加快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城市规模的扩大,基础设施建设的加强,企业“宁静日”制度的实施,机关作风的转变,使发展环境进一步改

13、善,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鄂州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新成就,极大地增强了全市人民的信心,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深入开展,促进了全市干部群众思想大解放,观念大转变,素质大提高,全市上下人心思干,共谋发展,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二、“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全面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紧紧抓住实施中部崛起战略和建设武汉城市圈的发展机遇,着力实施工业强市、科教兴市、开放活市和可持续发展战略,走经济发展、生态良好、社会和谐的科学发展之路,力争使鄂州成为武汉

14、城市圈内优势明显、极具活力、快速发展的增长极,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下坚实基础。“十一五”期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大力推进经济更快更好发展。牢记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力争发展的速度比全省平均水平更高,比“十五”时期平均速度更快,追赶先进地区的步伐更大,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更优。大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坚持在发展中调整,在调整中优化,大力培育市场主体,力求把产业调壮,把企业调强,把产品调优。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积极推进技术进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大力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更加重视“三农”问题,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

15、市支持农村,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立与武汉城市圈各城市优势互补、良性互动的机制,加强合作,实现共赢。构建特色经济板块,促进县域经济超常规发展。大力推进改革开放。进一步解放思想,敢为人先,大胆推进体制和机制创新,着力消除阻碍发展的思想障碍和体制障碍。积极参与国际和区域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加大引进项目和资金的力度,借助外力加快发展,建立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大力推进可持续发展。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充分考虑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坚持开发节约并重,保护治理并举,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走科学文明发展之路。大力推进

16、和谐社会建设。坚持以人为本,把解决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问题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显著改善人民群众生活,使广大群众充分享受发展成果。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保持社会稳定。(二)发展目标综合经济实力再上新台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财政收入指标在武汉城市圈中保持领先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完善,对外开放水平有新提高;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科技教育人才的支撑作用明显增强;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就业岗位持续增加,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健全,贫困人口继续减少;生态环境得到改善,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继续加强,社会治安和安全生产状况进一步好转,“和谐鄂州”建设取得明显成效。1、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在结构优化、效益增长的基础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