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饮食观念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89866360 上传时间:2022-12-1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孔子的饮食观念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孔子的饮食观念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孔子的饮食观念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孔子的饮食观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孔子的饮食观念(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孔子的饮食观念 孔子的饮食观念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食殪而餲,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肉虽多,不使胜食气。唯酒无量,不及乱。沽酒市脯不食。不撤姜食,不多食。食不语。” “食不厌精”,不一定非吃很精美的食物。 “脍不厌细”,脍是把肉切成很细的丝。古代认为牛羊肉等五畜类食物营养价值很高,对人体是补益的,补精血。这种脂肪类的东西,老人60岁以后可以吃一些。把肉切得很细,有益于消化。 “食殪而餲”,鱼馁而肉败,腐烂的食物一般不允许吃。 “色恶不食”,食物的颜色不对的也不要吃。 “臭恶不食”,臭是味道不好的意思,味道不好的也不能吃。 “失饪不

2、食”,烹调手法不对的不吃。鸡是火性的,如果烤,就是失饪。 “不时不食”,不按季节,不按节气去吃的东西不要吃。比如冬天吃西瓜,古代认为史不守时令。要吃应季食物。食物有两个方面:气和味。按照时节去吃,守住其气。 “割不正不食”,烹饪时切割不对都不要吃。厨师如果连切割都做不好,烹饪的其他事情也可能做错。做事要严谨。 “不得其酱不食”,不同季节要配不同的酱,配伍不当也不可以食用。 中药的配伍很大程度上源于食物的配伍。写过中药的书的伊尹,就是殷王的厨师。第一本关于饮食的书,也是一本关于中药的书。 “肉虽多,不使胜食气”,吃再多的肉,不可以超过主食。古代认为主食是养生很重要的东西,五谷为养。吃菜不能代替主

3、食,五菜为充。 “唯酒无量,不及乱”,酒可以多喝,这个酒类似于古代的醪糟。醪糟可以多吃,有一个原则就是不及乱,不要让自己喝醉了。 “沽酒市脯不食”,买的酒不喝,市场上买回来的肉脯也不吃。 “不撤姜食”,古代鼓励吃姜,“冬吃萝卜夏吃姜”。“上床萝卜下床姜”,晚饭应吃萝卜顺气,利于消化吸收;早饭吃姜,姜助阳气助生发,使阳气更加振奋。 “不多食”,吃多了增加脾胃负担,夺心的气,火生土,心为火,火就会生脾胃,如果胃的负担特别重了,就会子盗母气,要心火之气。吃得多,会导致心脏的不舒服。过节暴饮暴食很危险。老人过节见到儿女高兴,喜则气缓,已经耗了心气,再暴饮暴食,子盗母气,心就会怦怦跳,心跳加速,出现危险。暴饮暴食表面损的是脾胃,实际上损的是心,心肺。 “食不语”,吃饭时说话,小孩子有可能会噎住,不安全。 孔子认为,人要慎重的,一个是斋,斋戒,也有吃饭的意思;祭祀时要懂礼,宁可不说话,也不要胡说话。还有一个是战,认为战争会造成人心人民生活的动荡。再有一个是疾病,疾病要很慎重,孔子是不乱服药的。药不见得是治百病的。自己的健康自己来做主。任何疾病和人的身和心是密切相关的。得病不仅是生理上的反应,也可能是心理上的反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