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农村小学生良好作业习惯的对策研究方案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89862684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培养农村小学生良好作业习惯的对策研究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培养农村小学生良好作业习惯的对策研究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培养农村小学生良好作业习惯的对策研究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培养农村小学生良好作业习惯的对策研究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培养农村小学生良好作业习惯的对策研究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培养农村小学生良好作业习惯的对策研究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培养农村小学生良好作业习惯的对策研究方案(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培养农村小学生良好作业习惯的对策研究方案22020年4月19日文档仅供参考培养农村小学生良好作业习惯的对策研究方案 -01-17 15:36由zhangying0619发布浏览2779次评论0条发表评论上一篇下一篇一.课题的现实背景及意义1.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新一轮课程改革更关注学生的成长,要求学生“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书写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这是良好作业习惯的一个重要方面。良好的作业习惯是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基础,是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的手段,是发展终身学习能力的基石。因此,从小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将受益终生。新的教育形势下,一个没有形成良好作业书写习惯的学生很难适应新的课程

2、改革,以后也很难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2.孩子自身发展的需要。专家研究表明,3-12岁是人形成良好行为的关键期,12岁以后,孩子已逐渐形成许多习惯,新习惯要想扎下根来就难多了。小学阶段正是孩子习惯养成的关键。同时实践证明,非智力因素在学习中的作用,超过智力因素的作用,而学习习惯在非智力因素中又有重要的地位。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但有助于孩子对知识的准确掌握,而且能使孩子勤于学习,善于学习,自觉学习。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与人的成长规律和学习规律相适应的最佳行为模式,能使人付出更少而收获更多。不良的学习习惯往往与学习规律相违背,严重地影响学习效果。因此,培养孩子的良好学习习惯,是使其实现学习效果最优化的有效

3、途径。从培养小学生良好作业习惯入手,以达到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目的。3.农村小学生作业现状的需要我校是一所农村小学,学生都来自于农民家庭,家长文化层次不高,家庭教育引导性不强,正因为如此,孩子的行为习惯培养存在很大的难度,特别是回家作业的完成情况。根据调查,近几年来学生出现不良作业现象已日趋普遍,各校各班均出现了一批令人头疼的作业习惯不良的学生,如作业拖拉、页面不整洁、字迹潦草、错误率高等等,且呈现上升趋势,已严重影响到一部分中间生,乃至优秀生,且有不可抑制的趋势。众所周知,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布置课内外作业,学生完成作业应该是无可厚非,是学生学习成长的必经之路,经过作业练习才能提高学生的基本技能

4、技巧。但班级总有部分同学完成各类作业不够自觉,甚至有部分成绩比较好的学生,经常出现作业不做,迟交,漏做,或者来不及完成,有的语数英三门功课作业一天下来一样都没完成,非得到放学后留下来做,可也完不成,要到第二天,但第二天又有新的作业,又是来不及,这样周而复始,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造成知识不能及时掌握和巩固。我们对寒假期间三、四、五年级,六个班学生作业完成情况进行了调查分率级班百容内书面作业完成人数(占全班率)口头作业完成人数(占全班率)规范、整洁(占全班率)正确率30181.5%55.6%81.5%37%30284%56%84%40%40171.4%50%82.1%39.3%40272%52%7

5、6%48%50183.8%54.1%67.6%43.2%50280%42.5%55%37.5%据上表数据统计来看,我们发现学生作业完成情况,普遍存在不良的现象,能够保质保量完成书面作业的同学人数普遍低于85%以下,口头作业完成人数更少,作业的整洁度和正确率也较差。而且随着年级的增高,学生自觉完成作业的情况越来越差。这些问题如果在小学阶段得不到及时的纠正,将会延续下去,以后就难以改正。因此,矫正学生不良的作业习惯刻不容缓。二.概念界定农村小学生:是指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在农村小学就读的小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比较闭塞,见识不广,缺乏课外自主学习的意识,自主学习的能力不强。习惯:就是在某种时间、某个

6、地方、某种条件下自然而然地表现出来的一种比较定型的动作和行为。习惯有良好习惯与不良习惯之分。良好的习惯是一个人心理素质良好的重要表现,是形成良好个性品质的重要基础。良好的作业习惯是能独立思考、认真书写、正确率高并能准时完成,做好作业后能自我检查,做错之后能及时订正的行为习惯。反之,就是不良的作业习惯。它的形成与学生的认知水平、自制能力,与学校、家庭、社会的环境等各种因素密切相关。对策:教师改变学生不能及时完成校内外语文学科的所有反馈练习的不良行为习惯的方法和策略,经过行为指导使其能够养成及时、有效完成相应练习的习惯,并成为自觉行为。三.关于同类课题的研究综述经过查阅相关资料表明,对小学生良好学

7、习习惯的培养的研究已经有许多年了,如关鸿羽教授在齐鲁晚报现代教育工作室和济南南洋学校联合举办的活动中作了“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的报告。又如,丹阳市华南实验学校的眭海涛老师发表的“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探求”,但针对于小学生作业习惯的培养进行研究的却很少,特别是对农村小学,我校准备对现在存在的不良作业习惯进行分析研究,探索符合培养农村小学生良好作业习惯的途径和方法,争取在前人的基础上有所深入和创新。四.研究内容、目标、方法及预期目标(一)研究内容1经过进一步学习新课标和文献资料,使语文教师明确新课程改革对小学生作业习惯的相关要求。2调查和分析小学生在现阶段的作业习惯的主要表

8、现及存在的问题。3调查和分析学校在现阶段培养学生作业习惯的实施策略。4从学校管理、班级管理、学科教学、家校协作等四个层面探讨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培养小学生作业习惯的途径和方法。(1)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充分挖掘学校德育工作对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促进作用。(2)创立良好的班风、学风,加强个体指导,帮助学生矫正不良的作业习惯。(3)在各项学科教学活动中,帮助学生克服学习障碍,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作业习惯。(4)加强家校协作,争取家庭的积极配合。(二)研究目标1.经过研究,提出不良作业习惯的矫正方案,从多个层面探讨培养符合农村小学生良好作业习惯的途径和方法,构建操作性强的实施策略。2.紧密结合新课标理

9、论,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生活旨趣,经过培养学生的作业习惯,切实提高农村小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3.经过对课题的研究,加强教师合作、家校沟通,形成教育合力,使初步养成的良好作业习惯得以稳定和发展。4.经过研究,提高教师的教育艺术和理论研究水平,使参与教师与课题同成长。(三)研究的方法科学研究需要有正确研究方法。就本课题而言,在研究中将主要采用以下方法:(1)观察法:经过观察了解学生作业的习惯和习惯矫正的成效,老师注重观察学生,发现问题,开展针对性的研究。(2)行动研究法(用理论指导实践,对学生进行良好作业习惯的培养);(3)经验总结法(根据教学实践进行经验交流、总结、提炼成果撰写论文);(四

10、)课题研究的预期目标1. 3月,在全面考察、研究分析学生作业现状,探索培养符合农村小学生良好作业习惯的途径和方法基础上,撰写研究报告;2.拟定研究论文;3.展示学生作品,汇集成功个案。五.研究的操作措施1对当前学生作业状况进行调查研究。主要是调查分析三0一、四0一、五0二,三个班级82名学生作业情况,以及在家写作业表现情况。经过调查分析,了解学生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良行为,发现学生完成作业过程中的积极因素,以加强作业习惯培养的针对性。2儿童良好作业习惯培养目标的研究。根据中、高年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生活、学习的实际情况,研究制定具体的作业习惯培养目标。这一目标对教师来讲,也就是在教育教学活动中

11、必须渗透的教育目标,对孩子来讲,也就是在学习活动中必须达到的基本要求。这一目标必须全面、具体,就学习方式,预习、复习、书写、订正、作业质量等各个环节提出明确的要求。我们试图经过建立语文作业习惯要求及评价体系来督促学生改正不良的作业习惯。如建立“两查三一”的评价措施:两查:对课堂练习,分学习小组,由学习小组长负责检查,并督促小组成员改正错误,每天一查,并做好记录;一展:对优秀的书写作业(或试卷)进行展览,以此激发学生认真书写的热情,逐步养成认真书写的习惯。一反馈:利用每周的班会的时间,班主任进行汇总总结,并与家长建立联系表。一评价:对于学生的评价是一月一阶段性评价,学期末各班评出优秀作业标兵。3

12、培养良好作业习惯的策略研究。这是本课题研究的重点和难点,要经过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寻求一套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途径和措施:(1)在各科教学活动中渗透培养学生的良好作业习惯。日常教学活动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能力、良好习惯养成的主阵地。特别是在语文、品德与社会等教学活动中,既要对孩子的学习行为严格要求,又要注重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2)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充分发挥环境和氛围对孩子学习生活的促进作用。在校园环境布置等方面,要呈现出一种浓厚的爱读书、爱学习的气氛。同时,经过各类有关作业或书法的评比活动、竞赛活动来激发她们的学习兴趣,使学生重视作业书写规范、整洁、端正等,而且逐步规范作业,从

13、而逐步形成良好的作业习惯。(3)作业设计的形式应变简明,灵活,开放,能够拓展延伸,在时间、空间上有更大的弹性,同时注意分层次,对不同程度的学生要留有不同水平的作业,使每个学生都能有所发展、提高。(4)培养孩子独立做作业的能力。先自己审题,搞清题目中所给的条件与提出的问题,明确问题的要求,没有人做任何提示的完成作业。并鼓励学生自己检查作业,有错时让学生说说错在哪里,为什么会出错,这样可避免下次再犯同样的错误。(5)加强家校合作,争取家庭的积极配合。一方面,积极向家长宣传培养学生良好作业习惯的重要意义,具体要求和做法,动员广大家长一起来做好这项工作。另一方面,要经过家访、家庭教育讲座、家校联谊活动

14、等多种途径,加强与家庭的联系,加强对家庭教育的指导。(6)加强个体指导,帮助矫正不良的作业习惯。由于个性心理、家庭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儿童在作业情况也会存在很多差异。因此,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必须加强对学生的个别指导,及时帮助一些学生矫正不良的作业行为,防止不良行为形成不良习惯。六.课题研究的步骤及人员分工(一)课题研究的步骤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3 、4)选题讨论申报立项设计方案论证修改组织学习有关理论第二阶段:实施阶段( 、5 、6)将课题实施方案落实到人,实行具体操作,在面向全体的同时做好个案的跟踪调查,统计分析数据。第三阶段:结题阶段( 、7 、9)汇总研究资料并分析比较,撰写结题报

15、告,将课题研究成果汇编成集,召开结题会,展示推广研究成果。(二)课题研究人员分工课题组成员的有关情况姓名课题内分工工作单位职务或职称张瑛组长三合乡二都中心小学小学高级教师沈丽萍执笔三合乡二都中心小学小学一级教师朱丽萍实践操作三合乡二都中心小学小学一级教师施玉梅实践操作三合乡二都中心小学小学一级教师沈国芳实践操作三合乡二都中心小学小学一级教师潘惠平资料调查三合乡二都中心小学小学高级教师章洁芳档案管理三合乡二都中心小学小学高级教师七.课题研究的条件分析潘惠萍老师从事农村小学教学工作20年,小学高级老师。自 所执笔的国家级课题获少先队 “十五”课题评比二等奖,并多次荣获市、县教育科研成果奖项,积累了许多教育科研经验。朱丽萍老师 执笔的课题利用湿地资源,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获市二等奖,章洁芳老师担任的关于农村小学课外阅读的课题获县三等奖,课题组其它成员在市县论文评比过程中多次获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